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暑溫

服四帖。

十二日,外邪雖退,無奈平素勞傷太過,虛不肯復,六脈無神,非參不可。

沙參(三錢),大生地(六錢),阿膠(三錢),元參(六錢),麻仁(三錢),生鱉甲(六錢),麥冬(六錢),生白芍(六錢),炙甘草(四錢)

得大便後,去元參,加

牡蠣(三錢),人參(三錢),桂枝,大棗(二枚),生薑(一片)

七月初六日,病後飲食不調,又兼暑濕著里,腹中絞痛,痛極便溏,脈微數,欲作滯下,議芩芍法,奪其滯下之源。

黃芩炭(一錢二分),小茴香炭(八分),廣木香(一錢),厚朴(二錢),焦白芍(錢半),黃連炭(八分),炒廣皮(錢半),枳實(一錢),神麯炭(二錢),山楂炭(錢半)

一二帖後腹痛除,仍服復脈湯服十餘帖。

榮,十五歲,乙丑六月十一日,暑溫挾痰飲怒郁,故脈芤身熱而脅痛,誤用足六經表藥,煩躁不寧,六日不解,至危之證。

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連翹(二錢),藿梗(三錢),生石膏(四錢),杏仁(三錢)薄荷(一錢),鬱金(二錢)

每帖煮兩杯,分二次服。三時一帖,服二日大見效再商。

十三日,於前方內加:

青橘葉(二錢),鮮荷葉邊(一張),蘆根(五錢)

暑傷足太陰,發為䐜脹,渴不欲飲,飲則嘔,身微熱,舌白滑,肢逆,二便閉塞,病在中焦居多,以香開六腑濁氣為主。

半夏(五錢),藿梗(三錢),廣皮(二錢),枳實(三錢),厚朴(四錢),生香附(三錢),鬱金(二錢),生苡仁(三錢),白蔻仁(二錢),杏泥(三錢),旋覆花(三錢)

煮兩杯,分二次服。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孫,四十五歲,乙丑六月初六日,頭痛,左關獨高,責之少陽內風掀動,最有損一目之弊。若以為外感風寒,則遠甚矣。議清少陽膽絡法。再此症除左關獨高,餘脈皆緩,所謂通體皆寒,一隅偏熱,故先清一隅之熱。《金匱》謂先治新病,舊病當後治也。

羚羊角(二錢),苦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薄荷(六分),丹皮(錢半),桑葉(錢半),菊花(錢半),刺蒺藜(一錢),勾藤勾(一錢),鮮荷葉(半張)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初八日,前日左關獨浮而弦,系少陽頭痛,因暑而發,用清膽絡法;茲關左已平其半,但緩甚,舌苔白厚而滑,胸中痞悶,暑中之熱已解,而濕尚存也。議先宣上焦氣分之熱。

生苡仁(五錢),鬱金(三錢),旋覆花(三錢),藿梗(三錢),杏仁泥(五錢),白蔻仁(二錢,連殼),半夏(五錢),廣皮(三錢),茯苓皮(三錢),滑石(六錢),通草(一錢)

頭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初九日,諸症俱減,舌白未除,中濕尚多,議進法於前方內加:

白話文:

暑溫

服藥四帖後。

十二日,外邪雖然退去,但因平時勞傷過度,身體虛弱難以恢復,六脈無力,必須用人參。處方:沙參三錢、生地六錢、阿膠三錢、元參六錢、麻仁三錢、生鱉甲六錢、麥冬六錢、生白芍六錢、炙甘草四錢。

大便後,去掉元參,加入:牡蠣三錢、人參三錢、桂枝、大棗二枚、生薑一片。

七月初六日,病後飲食不調,又加上暑濕入侵內臟,腹中絞痛,痛到腹瀉,脈象微弱而數,想要腹瀉不止,因此考慮用黃芩芍藥的方法,去除腹瀉的根本原因。處方:黃芩炭一錢二分、小茴香炭八分、廣木香一錢、厚朴二錢、焦白芍錢半、黃連炭八分、炒廣皮錢半、枳實一錢、神麴炭二錢、山楂炭錢半。

服用一、二帖後腹痛消失,繼續服用復脈湯十餘帖。

榮,十五歲,乙丑年六月十一日,因暑溫夾雜痰飲、怒氣鬱結,所以脈象浮大、身體發熱且脅肋疼痛,誤服治療六經表證的藥物,導致煩躁不安,六天未見好轉,病情危急。處方: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連翹二錢、藿梗三錢、生石膏四錢、杏仁三錢、薄荷一錢、鬱金二錢。每帖煮兩杯,分二次服用,每隔三小時服用一帖,服用兩天後見效再做調整。

十三日,在之前的方劑中加入:青橘葉二錢、鮮荷葉邊一張、蘆根五錢。

暑熱傷及足太陰經,導致腹脹,口渴卻不想喝水,喝水就嘔吐,身體微熱,舌苔白滑,肢體厥冷,大小便不通,病情主要在中焦,以芳香之品開通六腑濁氣為主。處方:半夏五錢、藿梗三錢、廣皮二錢、枳實三錢、厚朴四錢、生香附三錢、鬱金二錢、生苡仁三錢、白蔻仁二錢、杏仁泥三錢、旋覆花三錢。煮兩杯,分二次服用,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孫,四十五歲,乙丑年六月初六日,頭痛,左關脈獨高,診斷為少陽經內風引起,最擔心損傷眼睛。若誤認為是外感風寒,則治療方向就大錯特錯。考慮用清熱少陽膽經的方法。此症除左關脈獨高外,其他脈象都緩弱,所謂「通體皆寒,一隅偏熱」,所以先清熱於一隅。《金匱要略》說先治新病,舊病在後治。處方:羚羊角二錢、苦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薄荷六分、丹皮錢半、桑葉錢半、菊花錢半、刺蒺藜一錢、鉤藤一錢、鮮荷葉半張。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初八日,前日左關脈浮而弦,是少陽頭痛,因暑熱而發,用清膽絡法;現在左關脈已平復一半,但仍然很緩弱,舌苔白厚而滑,胸中痞悶,暑熱已解,但濕邪尚存。考慮先宣通上焦氣分之熱。處方:生苡仁五錢、鬱金三錢、旋覆花三錢、藿梗三錢、杏仁泥五錢、白蔻仁二錢(連殼)、半夏五錢、廣皮三錢、茯苓皮三錢、滑石六錢、通草一錢。頭煎二杯,今日服用;二煎一杯,明日早晨服用。

初九日,諸症都減輕,舌苔白膩尚未消失,體內濕邪還較多,考慮在之前的方劑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