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4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6)

1. 痰飲

初十日,服妙應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於前方去桂枝、廣皮,脈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服妙應丸一錢。

丙戌正月十四日,《金匱》謂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朮丸主之。茲雖不堅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脈洪大,洪大甚則喘發,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議用橘半枳朮丸,脈小時用開水下,脈大時暫用石膏湯送下,喘發加杏仁,脈復小,不用石膏。

鵝眼小枳實(一斤),茅山蒼(一斤,炒半枯),廣皮炭(六兩),姜半夏(十兩)

神麯湯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夏日間服消暑丸亦可。

陳,四十六歲,病由瘧邪傷胃,土虛則水泛,以致喘而肢軟,正虛邪實,六脈俱結,且有塊痰,塞滯經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

杏泥,廣皮(三錢),枳實(四錢),雲苓,姜半夏(六錢),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脊病,痹也。右腿偏軟,痿也。咳嗽而喘,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用熟地等補塞隧道之故。脈洪。

生石膏末(一兩),杏泥(五錢),桂枝(五錢),防己(四錢),片薑黃(三錢),姜半夏(五錢),廣皮炭(三錢),茯苓皮(五錢),苡仁(五錢)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兩,加赤苓一兩,再二帖後加石膏一兩,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日,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在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大者減,病減者減其制。

姜半夏(五錢),桂枝(五錢),防己(三錢),廣皮(三錢),茯苓塊(六錢),苡仁(五錢),小枳實(三錢),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加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滑石(六錢)

初九日,加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肝鬱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

旋覆花(三錢),姜半夏(六錢),青皮(二錢),廣皮炭(二錢),栝蔞仁(二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歸橫須(二錢),桃仁泥(二錢),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痰飲夾肝鬱,吐出瘀血後,以兩和肝胃為主。

帶皮苓(八兩),姜半夏(十兩),香附(六兩),廣鬱金(二兩),廣皮(五兩),益智(四兩)生苡仁(八兩),澤瀉(八兩)

共為極細末,神麯水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錢,開水下。

二月初五日,暑濕行令,脈弦細,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豬苓(五錢),雲苓塊(四錢),澤瀉(五錢),半夏(四錢),滑石(六錢),廣皮(三錢),益智仁(錢半)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痰飲之質,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白話文:

痰飲

初十這天,服用妙應丸八分,排出痰水如同先前一樣。

第十一天,在之前的藥方中去除桂枝和廣皮,因為脈象依然強勁,所以繼續服用到十五日。

十六日,服用妙應丸一錢。

正月十四日,根據《金匱要略》記載,心下堅硬脹滿如盤,是水飲造成的,應當服用枳朮丸。雖然病人症狀沒有那麼嚴重,但水液停滯不消,病情與此相符,而且脈象洪大有力,脈象洪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喘息發作,最適合服用石膏和杏仁。但是石膏不能加入丸劑中,所以考慮使用橘半枳朮丸,脈象微弱時用開水送服,脈象強勁時暫時用石膏湯送服,喘息發作時加入杏仁,脈象再次微弱,就不再使用石膏。

藥物組成:鵝眼小枳實一斤、茅山蒼朮一斤(炒至半枯)、廣皮炭六兩、乾薑半夏十兩。

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神麴湯製法,每次服用三錢,每日三次,夏天也可以服用消暑丸。

病人陳某,四十六歲,病情起因是瘧疾侵犯胃部,脾土虛弱導致水液泛濫,從而出現喘息和肢體無力,這是正氣虛弱邪氣實滯的狀態,六脈皆沉澀,並且有痰塊阻塞經脈。病情兼有三個方面虛弱和一個方面實證,應該先治療實證,再治療虛證。

藥物組成:杏仁、廣皮三錢、枳實四錢、雲苓、乾薑半夏六錢、蘇子霜二錢。

甘草水八碗,煎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用,共兩劑。

初六這天,病人出現背痛(痺證),右側腿軟弱無力(痿證),咳嗽並伴有喘息(支飲射肺),久治不愈,都是因為錯誤地使用熟地等溫補藥物,反而阻塞經脈所致。脈象洪大有力。

藥物組成:生石膏末一兩、杏仁五錢、桂枝五錢、防己四錢、片薑黃三錢、乾薑半夏五錢、廣皮炭三錢、茯苓皮五錢、薏苡仁五錢。

煎煮四碗,分四次服用,共兩劑。第二劑減少石膏一兩,加入赤苓一兩;再服用兩劑後,再加入石膏一兩和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痺證夾雜痰飲,按照開痺蠲飲法治療,現在痺證已解,但痰飲未除,脈象洪大程度減輕,病情減輕則藥量也應減輕。

藥物組成:乾薑半夏五錢、桂枝五錢、防己三錢、廣皮三錢、茯苓塊六錢、薏苡仁五錢、小枳實三錢、青橘葉三錢。

煎煮三杯,分三次服用。

初八這天,加入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滑石六錢。

初九這天,加入生石膏一兩。

第十一天,肝鬱夾雜痰飲,咳嗽痰多,吐出瘀血。

藥物組成:旋覆花三錢、乾薑半夏六錢、青皮二錢、廣皮炭二錢、栝蔞仁二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歸尾二錢、桃仁泥二錢、青橘葉三錢。

煎煮三杯,分三次服用。

丸藥方面,痰飲夾雜肝鬱,吐出瘀血後,應以調和肝胃為主。

藥物組成:帶皮茯苓八兩、乾薑半夏十兩、香附六兩、廣鬱金二兩、廣皮五兩、益智仁四兩、生薏苡仁八兩、澤瀉八兩。

將所有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神麴水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

二月初五,暑濕之氣盛行,脈象弦細,胃口不好,口渴但小便短少,使用治療口渴的豬苓湯方劑。

藥物組成:豬苓五錢、雲苓塊四錢、澤瀉五錢、半夏四錢、滑石六錢、廣皮三錢、益智仁一錢半。

煎煮三杯,分三次服用,胃口好轉即可停止服用。

初六這天,痰飲體質,感受暑熱想嘔吐,六脈皆弦細,雖然非常口渴,但難以使用寒涼藥物,使用局方消暑丸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