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4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5)

1. 痰飲

但十棗太峻,南人膽怯,未敢驟用,降用妙應丸續續下之,庶無差忒也。

制甘遂(五錢),白芥子(五錢),制大戟(五錢)

神麯為丸,小梧子大,從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數日水不盡再服,以盡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石膏(一斤),飛滑石(一兩),蘇子霜(二錢),旋覆花(四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小枳實(五錢),半夏(一兩),杏仁(八錢)

三帖。

十一日,服妙應丸三分。

十二日,脈仍洪大有力。

生石膏(八兩),杏仁(四錢),半夏(六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香附(三錢),旋覆花(四錢),苡仁(六錢)

一帖。

十三日,杏仁(八錢),半夏(一兩),廣皮(四錢),雲苓皮(五錢),小枳實(五錢),香附(三錢),旋覆花(四錢),滑石(一兩),蘇子霜(二錢),桂枝(六錢),生石膏(一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去香附,加蘇子霜。

五帖。

服妙應丸三分四釐,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服妙應丸三分八釐,下痰水如前。

右脈洪數,本有飲聚,小便不長。

生石膏(一斤),苡仁(六錢),雲苓皮(六錢),小枳實(四錢),半夏(六錢),杏泥(六錢)飛滑石(一兩),白通草(二錢),蠶砂(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服妙應丸三分八釐,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於前方加:

廣皮(三錢),石膏(八兩)

十三日,加枳實(二錢),旋覆花(四錢,絹包)

補十一日,於前方加:

鬱金(三錢)

十四日,加蘇子霜(四錢)

共服五帖。

十五日,服妙應丸六分,自服丸藥,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藥後即食粥故也。

二十三日,服妙應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痰飲喘咳,右脈洪,左關獨浮,與建金制木法。

生石膏(八兩),青皮(三錢),杏仁(六錢),旋覆花(四錢),蘇子霜(三錢),香附(四錢)半夏(六錢)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洪大之脈已退,惟兩關獨浮,右大於左而兼實,木陷入土。與兩和肝胃,兼開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

半夏(六錢),蘇子霜(三錢),香附(三錢),白芍(四錢,酒炒),旋覆花(三錢),滑石(一兩),青皮(二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

十二月初一日,數日不服石膏,右脈復洪數,左關之獨浮者,亦未十分清淨。與金木同治法。

生石膏(六兩),半夏(六錢),杏仁(六錢),滑石(一兩),香附(四錢),旋覆花(四錢),雲苓皮(六錢),枳實(六錢)

以後凡右脈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服妙應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於初一日方內加桂枝五錢,廣皮四錢,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白話文:

痰飲治療記錄:

因「十棗湯」藥性過於峻猛,南方人體質較弱,不敢直接使用,故改用「妙應丸」緩慢服用,以避免不良反應。

首先,用甘遂、白芥子、制大戟各五錢,製成小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服用三十丸,見痰水排出即停藥。停藥數日後,若痰水未盡,可再服用,直到痰水排盡為止。第一天至第四天,共服五帖。

第五天,服用石膏一斤、飛滑石一兩、蘇子霜二錢、旋覆花四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小枳實五錢、半夏一兩、杏仁八錢,共三帖。

第十一天,服用妙應丸三分。

第十二天,脈象仍然洪大有力,服用生石膏八兩、杏仁四錢、半夏六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香附三錢、旋覆花四錢、薏苡仁六錢,一帖。

第十三天,服用杏仁八錢、半夏一兩、廣皮四錢、雲苓皮五錢、小枳實五錢、香附三錢、旋覆花四錢、滑石一兩、蘇子霜二錢、桂枝六錢、生石膏一斤,從第二十二天到第二十九天,方中去除香附,增加蘇子霜,共五帖。

服用妙應丸三分四釐,即見痰水排出。

十一月初四日,服用妙應丸三分八釐,痰水排出如前。當時脈象洪數,體內有痰飲積聚,小便量少。

服用生石膏一斤、薏苡仁六錢、雲苓皮六錢、小枳實四錢、半夏六錢、杏仁泥六錢、飛滑石一兩、白通草二錢、蠶砂三錢,水煎為三杯,分三次服用。

初六日,服用妙應丸三分八釐,痰水排出如前。

第十二日,在原方基礎上增加廣皮三錢、石膏八兩。

第十三日,增加枳實二錢,旋覆花四錢(用絹布包好)。

第十一日,在原方基礎上增加鬱金三錢。

第十四日,增加蘇子霜四錢。共服五帖。

第十五日,服用妙應丸六分,以往服用丸藥都能排出痰水,但此次未排出,可能是因為服藥後立即食用稀粥的緣故。

第二十三日,服用妙應丸六分,大便仍排出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出現痰飲喘咳,右脈洪大,左關脈獨浮,採用疏肝理氣的治療方法。服用生石膏八兩、青皮三錢、杏仁六錢、旋覆花四錢、蘇子霜三錢、香附四錢、半夏六錢。從十八日到二十六日,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洪大脈象已退,但兩關脈獨浮,右側脈象大於左側且有力,脈象顯示肝木克土。治療策略為調和肝胃,兼顧利尿,因小便量少,水分容易滯留。服用半夏六錢、蘇子霜三錢、香附三錢、白芍四錢(酒炒)、旋覆花三錢、滑石一兩、青皮二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

十二月初一日,數日未服用石膏,右脈再次洪數,左關脈獨浮現象未完全消失。再次採用疏肝理氣的方法。服用生石膏六兩、半夏六錢、杏仁六錢、滑石一兩、香附四錢、旋覆花四錢、雲苓皮六錢、枳實六錢。以後凡右脈洪大者,服用此方即可停止。

初三日,服用妙應丸六分,痰水排出如前。繼續服用初一日的處方,共二帖。

初五日,在初一日的方劑中增加桂枝五錢,廣皮四錢,直至初九日,因患者畏寒故加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