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0)

1. 水氣

蘭女,十四歲,脈數,水氣由面腫至足心。經謂病始於上而盛於下者,先治其上,後治其下。議腰以上腫當發汗例,越婢加朮湯法。

麻黃(五錢,去節),杏泥(五錢),炙甘草(一錢),白朮(三錢),石膏(六錢),桂枝(三錢)

水五杯,煮取兩杯,先服一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

二十三日

麻黃(三錢,去節),生石膏(八錢),杏泥(五錢),炙甘草(二錢),桂枝(二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去核),桂枝(八錢),良薑(三錢),老川樸(三錢),廣皮(二錢)

水八碗,煮取三碗,再煮一碗,四次服,以小便利為度。

初九日,腫脹胸痞,用半夏瀉心湯法,俟痞愈再服前方。

半夏,乾薑,山連,生薑,黃芩

二十六日,前因中焦停飲咳嗽,轉用溫藥,今雖飲咳見效,小便究未暢行,脈之沉部洪較有力,症本濕中生熱,又有酒毒,仍涼利小便之苦辛淡法。

杏仁(四錢),飛滑石(六錢),雲苓皮(五錢),白通草(一錢),晚蠶砂(三錢),黃柏炭(二錢),桑皮(三錢),生苡仁(四錢),海金砂(五錢),白蔻仁(錢半),半夏(二錢)

二十八日,風水已愈其半,復感風寒,身熱頭痛雖減,身半以上覆腫,口渴,浮脈數,仍與越婢加朮法。

麻黃(五錢,去節),杏仁(五錢),生石膏末(二兩),桂枝(三錢),炙甘草(二錢),蒼朮(三錢,炒)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微汗即止。

二十九日,風水汗後,脈洪數,渴而停水,腫水全消,尤宜涼開膀胱。

生石膏末(二兩),飛滑石(六錢),杏仁(五錢),半夏(三錢),雲苓皮(五錢),枳實(四錢),生苡仁(三錢),晚蠶砂(三錢),廣皮(三錢),白通草(一錢),白蔻仁(二錢),益智仁(三錢)豬苓(三錢),海金砂(五錢)

初一日,改前方去石膏。

初三日,水腫未全消,脾陽不醒,食不能磨,糞後見紅。

灶心土(二兩),小枳實(二錢),南蒼朮(三錢),生苡仁(五錢),熟附子(二錢),杏仁(五錢),海金砂(四錢),白通草(一錢),茯苓炭(一錢),飛滑石(五錢)

初五日,小便猶不甚長,胃中得熱物微噎,右脈滑數。

杏仁(五錢),小枳實(二錢),雲苓皮(五錢),海金砂(五錢),飛滑石(五錢),苡仁(三錢),萆薢(三錢),廣皮炭(二錢),川樸(二錢),木通(一錢),益智仁(一錢)

初七日,小便仍未通暢,右脈數大未退,仍宜涼肺以開膀胱。

杏仁(五錢),桑皮(三錢),雲苓皮(五錢),晚蠶砂(三錢),苡仁(四錢),川樸(二錢),飛滑石(六錢),大腹皮(二錢),通草(一錢),海金砂(六錢),白蔻仁(錢半,連皮)

白話文:

十四歲女孩,脈搏快速,水腫從臉部蔓延到腳底。根據經方理論,疾病由上而下發展,應先治上後治下。考慮到上半身腫脹,決定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採用越婢加朮湯加減。

第一次用藥:麻黃、杏仁、炙甘草、白朮、石膏、桂枝,水煎服,出汗即停。

第二次用藥:麻黃、生石膏、杏仁、炙甘草、桂枝、生薑、大棗、桂枝、良薑、川樸、廣皮,水煎服,以小便通暢為度。

第九天,出現胸悶,使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胸悶,待胸悶好轉後再服用之前的藥方。

第二十六天,由於中焦停飲咳嗽,改用溫藥治療,雖然咳嗽有所好轉,但小便仍不暢,脈象沉而有力,診斷為濕熱內蘊,兼有酒毒,因此繼續使用苦辛寒涼之藥利小便。

藥方包含杏仁、飛滑石、雲苓皮、白通草、晚蠶砂、黃柏炭、桑皮、生苡仁、海金砂、白蔻仁、半夏。

第二十八天,水腫減輕一半,但又感冒風寒,發熱頭痛症狀減輕,上半身再次腫脹,口渴,脈搏浮數,再次使用越婢加朮湯加減。

藥方包含麻黃、杏仁、生石膏、桂枝、炙甘草、蒼朮。

第二十九天,水腫消退,脈搏洪數,口渴但不敢多喝水,水腫完全消失,需要繼續使用清利膀胱的藥物。

藥方包含生石膏、飛滑石、杏仁、半夏、雲苓皮、枳實、生苡仁、晚蠶砂、廣皮、白通草、白蔻仁、益智仁、豬苓、海金砂。

初一,藥方去除石膏。

初三,水腫未完全消退,脾陽虛弱,食慾不振,大便帶血。

藥方包含灶心土、小枳實、南蒼朮、生苡仁、熟附子、杏仁、海金砂、白通草、茯苓炭、飛滑石。

初五,小便仍然不多,胃部受熱刺激略有不適,右脈滑數。

藥方包含杏仁、小枳實、雲苓皮、海金砂、飛滑石、苡仁、萆薢、廣皮炭、川樸、木通、益智仁。

初七,小便仍未通暢,右脈快速有力,仍需使用清肺利水的藥物。

藥方包含杏仁、桑皮、雲苓皮、晚蠶砂、苡仁、川樸、飛滑石、大腹皮、通草、海金砂、白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