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9)

1. 失音

朱,乙丑二月初二日,右脈洪數有力,金實無聲,麻杏石甘湯證也。奈已為前醫發汗,麻黃未便再用,議清音湯加石、杏。

苦桔梗(六錢),生甘草(二錢),半夏(六錢),葦根(五錢),石膏(六錢),杏仁粉(五錢)

水五杯,煮成兩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肺臟本熱,為外感所搏,實而無聲,究系麻杏石甘法為速。

生石膏(一兩),麻黃(五錢,去節),炙甘草(三錢),杏泥(六錢),半夏(五錢)

初四日,右脈洪數,已減其半,音亦漸開,仍用麻杏石甘加半夏一帖。

麻黃(三錢,去節),炙甘草(三錢),杏仁霜(七錢),生石膏(一兩,研末),半夏(七錢)

甘瀾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以後病減者減其治。

沈,二十歲,正月二十九日,六脈弦細若絲,陽微極矣。咳嗽便溏,納食不旺,由上焦損及中焦,所以致損之由,初因遺精,繼因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外邪未清,驟然用補,使邪無出路,致咳嗽不已。古謂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現在喉啞治實,先與提肺氣,治虛與諸虛不足之小建中湯。

苦桔梗(四錢),杏泥(二錢),雲苓(五錢),生甘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姜半夏(四錢)

煎兩杯,分二次服。

二月初六日,六脈弦細之極,陰陽俱損,急需用補,以外感未淨,喉音未清,暫與理肺二帖,後再診。

苦桔梗(二錢),甜杏仁(四錢),姜半夏(三錢),生草(二錢),茯苓(四錢),冰糖(四錢)鮮蘆根(四錢)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

朱,四十五歲,酒客失音,與麻杏石甘湯。

麻黃(五錢),生石膏(四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一帖無汗,音不出,二帖微汗,音出不甚響,仍用前法。

麻黃(三錢,蜜炙),生石膏(三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五帖音大出,但脈滑耳,與清音湯。

草桔梗(六錢),炙甘草(二錢),姜半夏(六錢)

服五帖音清,脈滑痰飲不盡,與外臺茯苓飲法,減辛藥。

茯苓(八錢),半夏(五錢),麥冬(五錢,連心),沙參(三錢),小枳實(錢半),廣皮(二錢),甘草(錢半)

七帖而安。

軟兒,十五歲,歌唱勞傷,肺火喉啞。

洋參(一兩,切薄片),鮑魚(四兩,切薄片)

早晚各取鮑魚片二錢,洋參五分,煎湯頓服,歌時取洋參、鮑魚各一片,貼牙後腮間,咽其津液,以後不復啞矣。

又,十六歲,因飲酒過度,貪食水果,寒熱相搏,濕熱內壅。

苦桔梗,甘草,茯苓,蘇梗,半夏,神麯,蘆根

數帖而安。

白話文:

[失音]

朱先生,乙丑年二月初二日,右脈洪大且快,顯示體內熱盛,聲音沙啞,這是麻杏石甘湯證的表現。但因為之前已經有醫生讓他發汗,所以不適合再用麻黃,因此改用清音湯,並加入石膏和杏仁。

藥方:苦桔梗(六錢),生甘草(二錢),半夏(六錢),葦根(五錢),石膏(六錢),杏仁粉(五錢)

用水五杯煮成兩杯,藥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用。

初三,診斷為肺部本身有熱,又受到外邪侵襲,導致熱邪壅盛,聲音沙啞。認為應該用麻杏石甘湯才能快速見效。

藥方:生石膏(一兩),麻黃(五錢,去節),炙甘草(三錢),杏泥(六錢),半夏(五錢)

初四,右脈洪大的情況減輕了一半,聲音也逐漸恢復,仍然用麻杏石甘湯加上半夏服用一帖。

藥方:麻黃(三錢,去節),炙甘草(三錢),杏仁霜(七錢),生石膏(一兩,研成粉),半夏(七錢)

用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之後如果病情減輕,就減少藥量。

沈先生,二十歲,正月二十九日,六脈細弱如絲,陽氣極度虛弱。有咳嗽、腹瀉,食慾不佳等症狀,是由於上焦受損影響到中焦所致。追究病因,是初因遺精,後又在秋天受濕邪侵擾,導致冬天咳嗽。由於外邪未清,如果貿然進補,反而會讓邪氣沒有出路,導致咳嗽不止。古人說,病有三虛一實的情況,應該先治療實邪,再治療虛證。現在他的喉嚨沙啞是實證,要先提肺氣,虛證則用補氣血的小建中湯。

藥方:苦桔梗(四錢),杏泥(二錢),雲苓(五錢),生甘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姜半夏(四錢)

煎兩杯,分兩次服用。

二月初六,六脈細弱到極點,陰陽都虛損,急需進補。但由於外感還沒完全清除,喉嚨聲音還沒恢復,所以暫時開兩帖調理肺部的藥,之後再診斷。

藥方:苦桔梗(二錢),甜杏仁(四錢),姜半夏(三錢),生甘草(二錢),茯苓(四錢),冰糖(四錢),鮮蘆根(四錢)

煮成三小杯,分三次服用。

朱先生,四十五歲,因為喝酒導致失音,用麻杏石甘湯治療。

藥方:麻黃(五錢),生石膏(四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用一帖沒有出汗,聲音發不出來。服用第二帖稍微出汗,但聲音還是不響亮。繼續用原來的藥方。

藥方:麻黃(三錢,蜜炙),生石膏(三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用五帖後,聲音明顯恢復。但脈象變得滑潤,因此改用清音湯。

藥方:苦桔梗(六錢),炙甘草(二錢),姜半夏(六錢)

服用五帖後,聲音變得清亮,但脈象還是滑潤,體內痰飲沒有完全清除。於是改用《外臺秘要》中的茯苓飲,但減少了辛辣藥材的用量。

藥方:茯苓(八錢),半夏(五錢),麥冬(五錢,連心),沙參(三錢),小枳實(錢半),廣陳皮(二錢),甘草(錢半)

服用七帖後,病就好了。

軟兒,十五歲,因為唱歌過度勞累,導致肺火旺盛,喉嚨沙啞。

藥方:西洋參(一兩,切薄片),鮑魚(四兩,切薄片)

早晚各取鮑魚片二錢,西洋參五分,煎湯服用。唱歌時,取西洋參、鮑魚各一片,貼在牙齒後面的腮部,慢慢吞咽津液,之後就不會再聲音沙啞了。

又一位十六歲的病人,因為喝酒過量,又貪吃水果,導致寒熱相搏,濕熱內蘊。

藥方:苦桔梗,甘草,茯苓,紫蘇梗,半夏,神麯,蘆根

服用幾帖藥後,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