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溫疫

二十日,服專翕大生膏十二斤,至產後彌月方止。

趙,五十五歲,癸丑年六月二十六日,體瘦無子,過服桂、附,津液枯燥。於二十二日得溫熱,自服補中益氣湯三帖,致邪無出路,服辛涼輕劑二帖,竹葉石膏湯三帖,至七月初二日,煩躁不寐,並不臥床,赤身滿地混抓,譫語乾熱,無汗舌黃,與調胃承氣湯,加元參一小劑,得大便少許,隨出赤紅疹數十枚,少安半日,其症如前,與沃陰之甘涼法。二三日大躁大狂,又與調胃承氣湯一小帖。

又出疹數十枚,又少安,熱總不退,脈總不靜。如是者前後共下十三次,出疹十三次。而後脈靜身涼,服復脈湯七帖後作專翕大生膏半料,計十二斤,半年後始復原。此證原案已失,舉其大略,以備一格。

王,三十八歲,溫病狂熱,大渴引飲,周十二時,飲涼水擔余,癲狂譫語,大汗不止。每日用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石膏用半斤,日服二帖。外用紫雪一兩有餘,間服牛黃清心丸五六丸。如是者七八日,熱始漸退,藥漸減,後以復脈湯收功。

溫疫者,厲氣流行而兼穢濁,戶戶皆然,如役所使也。是證也,悉從口鼻而入,先病手太陰,而後延布三焦。治法一以護陰、清熱、逐穢為主。然法者規矩也。規矩不能使人巧,巧用在人也。今於其證中之有證者,先生則法中之有法。病見極重之證,方施至重之方,然未嘗有一毫護此失彼之弊。

如案中王、趙、史、劉數姓之疴,非先生胸有定見,法施奇絕,安望其生耶?真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豈庸手所能乎!至於精微妙旨,善讀者細玩案中,自知其妙,予不敢再加妄論也。(舒配瑭)

白話文:

溫疫

一位婦人產後服用專翕大生膏十二斤,直到滿月才停藥。

趙姓男子,五十五歲,癸丑年六月二十六日發病,體瘦無子,先前過度服用桂枝、附子,導致津液枯竭。二十二日患溫熱病,自行服用補中益氣湯三劑,導致邪氣無法排出,之後服用辛涼輕劑兩劑,竹葉石膏湯三劑。到七月二日,出現煩躁失眠,整夜不睡,赤裸著身體在地上抓撓,神志不清,口乾舌燥,無汗,舌苔黃,於是服用調胃承氣湯加元參一小劑,排出少量大便,隨後出現數十個紅色疹子,病情稍有好轉半天,症狀又復發,於是採用滋陰的甘涼療法。兩三天後,病情加劇,又服用調胃承氣湯一小劑。再次出現數十個疹子,病情又稍有好轉,但高熱不退,脈象也不穩定。前後共服瀉下藥十三次,疹子也出現了十三次。之後脈象轉為平和,身體涼爽,服用復脈湯七劑後,再服用專翕大生膏半料,共計十二斤,半年後才痊癒。此病例的原始記錄已遺失,以上僅是概要,以備參考。

王姓男子,三十八歲,患溫病,出現狂熱、口渴、大量飲水、癲狂、神志不清、大汗淋漓等症狀。每天服用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石膏用半斤,每日兩劑。外用紫雪一兩多,間服牛黃清心丸五六丸。如此治療七八天,高熱才逐漸消退,藥量也逐漸減少,最後用復脈湯收功。

溫疫是由於厲氣流行,又夾雜穢濁之氣,家家戶戶都感染,就像官府下令徵用一樣普遍。這種疾病都是從口鼻侵入,先侵犯手太陰經,然後蔓延至三焦。治療方法主要是滋陰、清熱、祛除穢濁。然而,方法只是規範,規範不能讓人技藝精湛,精湛的技藝在於人的運用。醫生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從不顧此失彼。

像案例中王、趙、史、劉等人的疾病,如果不是醫生具有明確的見解,以及高超的醫術,怎能期望他們痊癒呢?這真是妙用在心,豈是庸醫所能辦到的!至於更精妙的旨意,善於學習的人仔細研讀案例,就能明白其中的妙處,我就不再妄加評論了。(舒配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