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積聚

張,二十七歲,甲子三月十三日,臍右有積氣,以故右脈沉細弦沉伏,陽微之極,濁陰太甚克之也。溯其初原從左脅注痛而起,其為肝著之咳無疑。此症不必治咳,但宣通肝之陰絡,久病在絡故也。使濁陰得有出路,病可自已,所謂治病必求其本者也。如不識綱領而妄冀速愈,必致剝削陽氣殆盡而亡。

白話文:

患者張,27歲,甲子三月十三日就診。他臍右方有硬塊,導致右脈搏沉細弦且微弱,陽氣極為不足,這是陰濁過盛剋制陽氣導致的。追溯病因源自左脅疼痛,顯然是肝臟積鬱導致的咳嗽。這個病症不需要直接治療咳嗽,而是疏通肝臟的陰絡。因為久病會導致病位轉移到絡脈上,使陰濁得以排出,病情就會自然好轉。這就是治病要找出根本所在。如果不明確疾病的綱領,急於求成,必然會導致陽氣耗盡而死亡。

桂枝尖(三錢),小茴香(三錢),降香末(二錢),桃仁(三錢),川楝子(二錢),青皮絡(二錢),炒廣皮(一錢),歸鬚(三錢),烏藥(三錢),蘇子霜(三錢),旋覆花(三錢,新絳紗包)

白話文:

桂枝尖(15克),小茴香(15克),降香末(10克),桃仁(15克),川楝子(10克),青皮絡(10克),炒廣皮(5克),歸鬚(15克),烏藥(15克),蘇子霜(15克),旋覆花(15克,用紗布包好)

十九日,服通絡藥,已見小效,脈氣大為迴轉,但右脅著席則咳甚,脅下支飲故也,議於前方內去桃仁、川楝、小茴,加:

白話文:

第十九天,服用疏通經絡的藥物,已經見效顯著,脈搏有力地恢復正常。但右側身體靠著墊子就會咳嗽劇烈,這是因為脅下的積液導致的。建議在之前方劑中去掉桃仁、川楝子、小茴香,加入:

生香附(三錢),半夏(六錢),杏仁(三錢),肉桂(八分)

再服四帖。

二十三日,先痛後便而見血,議通陰絡法。

白話文:

生香附(15克),半夏(30克),杏仁(15克),肉桂(4克)

蘇子霜(三錢),歸鬚(二錢),降香末(三錢),桃仁(二錢),兩頭尖(三錢),丹皮(三錢)藏紅花(一錢),半夏(五錢),小茴香(三錢),香附(二錢),廣木香(一錢),廣陳皮(一錢)

白話文:

  • 紫蘇葉粉末(15克)
  • 當歸鬍鬚(10克)
  • 降香末(15克)
  • 桃仁(10克)
  • 川芎(15克)
  • 丹皮(15克)
  • 藏紅花(5克)
  • 半夏(25克)
  • 小茴香(15克)
  • 香附(10克)
  • 廣藿香(5克)
  • 廣陳皮(5克)

張,二十八歲,臍左癥瘕,面黃,肢倦,食少,不能作文,看書亦不能久,宛如虛損,與:

化癥回生丹。

白話文:

張,二十八歲,肚臍左边有硬块,面色发黄,四肢疲倦,食慾不振,無法寫作,看书也無法持久,症状好像虛弱損耗,给予:[化癥回生丹]。

緩通陰絡法,每日空心服一丸,亦有早晚服一丸,時服之二年有餘,計服化癥回生丹六百丸之多,癥始化淨,氣體復原,看書作文,始舉進士。

白話文:

逐漸疏通體內陰脈的方法,每天空腹服用一丸,也有人早晚各服一丸,持續服用兩年多,總共服用化癥回生丹六百多丸,病情才開始好轉,身體狀況也恢復,能閱讀書籍和寫文章,終於考中進士。

吳,三十一歲,臍右結癥,徑廣五寸,睪如鵝卵大,以受重涼,又加暴怒而得,痛不可忍,不能立,不能坐,並不能臥,服辛香流氣飲,三日服五帖,重加附子、肉桂,至五七錢之多,絲毫無效,因服天台烏藥散,初服二錢,滿腹如火燒,明知藥至臍右患處,如搏物然,痛加十倍,少時腹中起蓓蕾無數,凡一蓓蕾,下濁氣一次,如是者二三十次,腹中痛楚鬆快。少時痛又大作,服藥如前,腹中熱痛,起蓓蕾,下濁氣亦如前,但少輕耳。

白話文:

吳姓男子,三十一歲,肚臍右邊長了一個腫塊,直徑約五寸,像鵝蛋那麼大。起因是受了嚴重的寒氣,加上情緒暴怒引起的,疼痛難忍,不能站立、坐著,甚至連躺著都做不到。

服用辛香流氣飲,連續服用了三天,一共五帖。後來又加重了附子和肉桂的劑量,達到五錢至七錢的量,但都沒有任何效果。

於是開始服用天台烏藥散,一開始服用二錢,整肚子像著了火一樣灼熱。病人清楚地知道藥效已經到達肚臍右邊的患處,就像有東西在搏鬥一樣,疼痛加劇了十倍。

過了一會兒,肚子裡長出無數小芽狀物,每個小芽都會排出一次濁氣,這樣反覆了二三十次,腹中疼痛減輕了一些。

過後,疼痛又劇烈發作,再次服用藥物,腹中灼熱疼痛,長出小芽狀物,排出濁氣的過程與之前相似,只是疼痛程度稍微減輕了。

自巳初服藥起,至亥正共服五次,每次輕一等。次一日腹微痛,再服烏藥散,則腹中不知熱矣。以後每日服二三次,七日後腫痛全消。後以習射助陽而體壯。

白話文:

從早上第一帖藥開始,到晚上亥時共服用五次,每次藥量稍輕一些。第二天肚子微微作痛,再服用烏藥散,肚子就不覺得熱了。以後每天服用兩到三次,七天後腫脹疼痛完全消失。後來通過習射來幫助陽氣,身體變得強壯。

葉,四十五歲,乙酉四月二十八月,無論癥瘕,雖有氣血之分,然皆系陰病結於陰部,豈有用陰藥之理,維日已久沉寒痼冷疾,非巴豆不能除根。用:

天台烏藥散

白話文:

這名 45 歲的姓葉患者,於乙酉年四月二十八日來看診。不論是何種癥瘕,儘管有氣血虛實的區別,但都是由於濕寒邪氣長期積聚於下陰所致,怎麼能用滋陰的藥物呢?因為這是長期以來體內寒氣和濕氣過重所導致的慢性疾病,所以非得使用巴豆纔能夠根除。用藥:

六月初九日,業已見效,未能除根,照常服前藥,早晚各五分,癥瘕痛發時服二錢,舌苔厚白,面色淡黃而暗,左脈沉細陽微,再與湯藥行濕通陽。

白話文:

六月初九日,治療已見成效,但尚未痊癒。繼續服用之前方劑,早晚各五分(約3克)。症狀發作時服用二錢(約6克)。舌苔厚白,面色淡黃而暗,左脈沉細,陽氣微弱。再給予湯藥以祛濕通陽。

雲茯苓塊(五錢),益智仁(錢半),萆薢(四錢),白蔻仁(一錢,連皮),生苡仁(五錢),半夏(五錢),廣陳皮(二錢),桂枝(二錢),白通草(一錢)

服至舌苔退為度。

白話文:

雲茯苓塊(25克) 益智仁(7.5克) 萆薢(20克) 白蔻仁(5克,連皮) 生苡仁(25克) 半夏(25克) 廣陳皮(10克) 桂枝(10克) 白通草(5克)

甘,二十九歲,乙酉年五月初一日,十年瘕氣,六脈弦細而緊。淡吳萸(三錢),烏藥(三錢),川椒炭(五錢),歸鬚(二錢),良薑(二錢),小茴香(五錢,炒黑)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五帖。

初九日,病減者減其制,每日服半帖。

白話文:

甘姓,29歲,乙酉年五月初一,十年來患瘕氣,六脈弦細且緊。

淡吳茱萸(3錢),烏藥(3錢),川椒炭(5錢),當歸鬚(2錢),良薑(2錢),小茴香(5錢,炒黑)

王氏,四十歲,乙酉五月二十一日,六脈弦緊,心下伏梁,非易化之症。一生憂泣,肝之郁也,又當燥金太乙天符之年,金來剋木,痛愈甚矣。與溫絡法,其吐血亦絡中寒也。

白話文:

王姓男子,40歲,在乙酉年5月21日就診。他的脈象弦緊,心下悶脹,這是難以治癒的疾病。他一生憂愁哭泣,導致肝氣鬱結。今年又逢燥金太乙天符之年,金來剋木,他的痛症會更加嚴重。使用溫補氣血的方法治療,他的吐血也是因為氣血不通引起的寒症。

降香末(三錢),川椒炭(二錢),香附(三錢),半夏(三錢),枳實(三錢),歸鬚(三錢),公丁香(八分),廣皮

白話文:

降香末(15克),川椒炭(10克),香附(15克),半夏(15克),枳實(15克),歸鬚(15克),公丁香(4克),廣皮

服四帖。

二十五日,諸症皆效,自覺氣上阻咽。加:

旋覆花(五錢)

二十九日,效不更方,再服。

六月初二日,加吳萸(三錢)

余氏,三十歲,乙酉五月二十四日,瘕結臍左,經來必痛,六脈沉細,陽微。

白話文:

服用四帖藥。

二十五日,各種症狀都有好轉,自己感覺氣往上阻塞咽喉。增加:

旋覆花(五錢)

二十九日,療效明顯所以不更改處方,繼續服用。

六月初二日,增加吳茱萸(三錢)

余姓患者,三十歲,乙酉年五月二十四日,左側肚臍旁有硬塊,月經來時一定會疼痛,六脈沉細,陽氣微弱。

吳茱萸(三錢),川楝子(三錢),公丁香(一錢),良薑(二錢),全當歸(三錢),降香末(三錢),小茴香(三錢),艾炭(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七帖後,接服丸藥。

六月初二日,業已見效,每日服半帖,再服十天。

白話文:

  • 吳茱萸:3 錢
  • 川楝子:3 錢
  • 公丁香:1 錢
  • 良薑:2 錢
  • 全當歸:3 錢
  • 降香末:3 錢
  • 小茴香:3 錢
  • 艾炭:3 錢

二十日,每行經前三日,腹微痛時,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服至經盡後,腹中絲毫不痛為止。下月經行,腹痛發時,再如此服法。癥瘕痛亦服回生,空心服一丸,化淨為度。

白話文:

月經來潮前三天,腹部輕微疼痛時,空腹服用化癥回生丹一粒,一直服到月經結束後,腹部不痛為止。下個月月經來潮,腹部疼痛發作時,再按照這種方法服用。久病成塊的腹痛也可以服用回生丹,空腹服用一粒,化解完結塊為度。

車,五十五歲,鬚髮已白大半,臍左堅大如盤,隱隱微痛,不大便十數日。先延外科治之,外科謂腸癰,以大承氣下之,三四次終不通。延余診視,按之堅冷如石,面色青黃,脈短澀而遲,先尚能食,屢下之後,糜粥不進,不大便已四十九日。余曰:此癥也,金氣之所結也,以肝木抑鬱,又感秋金燥氣,邪中入里,久而結成,愈久愈堅,非下不可。然寒下非其治也,以天台烏藥散二錢,加巴豆一分,薑湯和服。

白話文:

患者車某,五十五歲,頭髮鬍鬚已過半數變白,肚臍左側有一塊堅硬如盤子大小的腫塊,隱隱作痛,十幾日沒有大便。最初求診外科,外科診斷為腸癰,使用大承氣湯下瀉,三四次後仍未通便。後來請我診治,按壓腫塊,堅硬冰冷如石頭,面色青黃,脈搏短促澀滯而緩慢,先前還能進食,多次下瀉後,連稀粥都吃不下,至今已四十九日沒有大便。我說:這是癥結造成的,是肝木鬱滯,又受到秋金燥氣的影響,邪氣深入體內,長時間後結成,時間越久越堅硬,必須瀉下才能治好。但寒涼的瀉藥不適合治療,於是使用天台烏藥散二錢,加上巴豆一分,用薑湯送服。

設三服以待之,如不通,第二次加巴豆霜分半,再不通,第三次加巴豆霜二分,服至三次後,始下黑亮球四十九枚,堅莫能破,繼以苦溫甘辛之法調理,漸次能食。又十五日不大便,余如前法,下至第二次而通,下黑亮球十五枚,雖亦堅結,然破之能碎,但燥極耳,外以香油熬川椒熨其堅處,內服芳香透絡,月餘化淨。於此證方知燥金之氣傷人如此,而溫下之法,斷不容紊也。

白話文:

先準備三包藥方等待服用,如果排便不通,第二次加半包巴豆霜,再不通,第三次加兩包巴豆霜,連續服用三次,才排出了四十九顆烏黑發亮的球狀物,它們非常堅硬,無法弄破。接著採用苦、溫、甘、辛的調理方法,讓病人逐漸恢復進食。過十五天又出現便祕,我仍照之前的辦法治療,到了第二次服用時才通便,排出了十五顆烏黑發亮的球狀物,雖然也很堅硬,但可以弄碎,只是比較乾燥而已。在外用香油炒川椒熱敷堅硬部位,內服芳香通絡的藥物,一個月後,堅硬物完全化解。通過這個病例,我瞭解到燥金之氣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而溫下通便的方法是絕對不容耽誤的。

乙酉年,治通廷尉久疝不愈,時六十八歲,先是通廷外任時,每發疝,醫者必用人參,故留邪在久不得愈。至乙丑季夏,受涼復發,堅結肛門,坐臥不得,脹痛不可忍,汗如雨下,七日不大便。余曰:疝本寒邪,凡堅結牢固,皆屬金象,況現在勢甚危急,非溫下不可。亦用天台烏藥散一錢,巴豆霜分許,下至三次始通,通後痛漸定,調以倭硫黃丸,兼用金匱蜘蛛散,漸次化淨。

白話文:

乙酉年,我治療通廷尉長期的疝氣,當時他六十八歲。先前通廷尉在任外出時,每次發作疝氣,醫生都用人參治療,因此邪氣在體內停留已久,難以痊癒。到了乙丑年的夏天,受涼後疝氣復發,肛門緊縮,無法久坐或久臥,脹痛難耐,汗流浹背,連續七天沒能大便。我說:疝氣本是由寒邪引起,所有堅硬凝結的症狀都屬於金象,況且現在病情危急,非溫下不可。於是使用天台烏藥散一錢、巴豆霜少許,通便三次後始通。通便後疼痛逐漸平息,調養以倭硫黃丸,同時使用金匱蜘蛛散,逐漸化解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