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單腹脹

毛,四十四歲,病起肝鬱,木鬱則剋土,克陽土則不寐,克陰土則䐜脹,自鬱則脅痛。肝主疏泄,肝病則不能疏泄,故二便亦不宣通。肝主血,絡亦主血,故治肝者必治絡。

白話文:

小毛,44歲,發病的起因是肝氣鬱結。木氣鬱結就會剋制土氣,剋制陽土就會失眠,剋制陰土就會脹氣,自身鬱結就會導致脅痛。

肝臟主導疏利功能,肝臟有病就會無法疏通,所以大小便也不順暢。肝臟主管血液,經絡也主管血液,所以治療肝臟的疾病一定要治療經絡。

新絳紗(三錢),半夏(八錢),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青皮(三錢),小茴香(三錢)歸鬚(三錢),降香末(三錢),廣鬱金(三錢),蘇子霜(三錢)

白話文:

新絳紗(15克),半夏(40克),香附(15克),旋覆花(15克),青皮(15克),小茴香(15克),歸鬚(15克),降香末(15克),廣鬱金(15克),蘇子霜(15克)

頭煎兩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服肝絡藥,脹滿、脅痛、不寐少減,惟覺胸痛。按:肝脈絡胸,亦是肝鬱之故。再小便赤濁,氣濕也。

桂枝嫩尖(三錢),晚蠶砂(三錢),歸鬚(二錢),川楝子(三錢),半夏(六錢),降香末(三錢),白通草(三錢),青橘皮(三錢),苓皮(三錢),旋覆花(三錢,新絳紗包),小茴香(三錢,炒黑),兩頭尖(三錢)

白話文:

桂枝嫩葉(30克),晚蠶沙(30克),當歸鬚(20克),川楝子(30克),半夏(60克),降香末(30克),白通草(30克),青橘皮(30克),茯苓皮(30克),旋覆花(30克,用新絳紗包起),小茴香(30克,炒焦),兩頭尖(30克)

服二帖。

初十日,驅濁陰而和陽明,現在得寐,小便少清,但肝鬱必剋土,陰土鬱則脹,陽土鬱則食少而無以生陽,故清陽虛而成胸痹,暫與開痹。

白話文:

正月初十,排除體內陰氣,調和陽明經氣,現在能夠入睡,小便清澈減少,但肝氣鬱結必定會剋制脾土,陰土鬱結會導致腹脹,陽土鬱結會導致食慾不佳,無法產生陽氣,所以清陽虛弱而形成胸痹,暫時用藥疏通胸痹。

薤白頭(三錢),半夏(一兩),廣鬱金(三錢),栝蔞實(三錢,連皮仁研),生苡仁(五錢)桂枝尖(五錢),茯苓皮(五錢),厚朴(三錢),小枳實(二錢)

白話文:

薤白頭(15公克),半夏(60公克),廣鬱金(15公克),栝樓實(15公克,連皮仁研末),生苡仁(30公克),桂枝尖(30公克),茯苓皮(30公克),厚朴(15公克),枳實(12公克)

服三帖。

十四日,脈緩,太陽已開,而小便清通,陽明已闔,而得寐能食。但䐜脹不除,病起肝鬱,與行濕之中,必兼開鬱。

白話文:

第十四天,脈搏緩和,太陽經已經疏通,小便清利通暢,陽明經已經封閉,並且能夠入睡和進食。但是腹脹的問題仍然沒有消除。疾病是肝氣鬱結、濕邪滯留而引起,因此治療時必須同時疏肝解鬱。

降香末(三錢),生苡仁(五錢),白通草(八錢),厚朴(三錢),煨肉果(錢半),茯苓皮(五錢),半夏(五錢)

白話文:

降香粉(三錢) 生苡仁(五錢) 白通草(八錢) 厚朴(三錢) 煨肉果(錢半) 茯苓皮(五錢) 半夏(五錢)

徐,三十歲,腹脹且痛,脈弦細,大便泄,小便短,身不熱,此屬寒濕,傷足太陰。

豬苓(三錢),黃芩炭(一錢),澤瀉(二錢),桂枝(三錢),厚朴(三錢),廣皮(二錢),乾薑(錢半),生苡仁(五錢),通草(二錢)

白話文:

豬苓:3錢 黃芩炭:1錢 澤瀉:2錢 桂枝:3錢 厚朴:3錢 廣皮:2錢 乾薑:1.5錢 生薏仁:5錢 通草:2錢

2. 滯下

(俗名痢疾,又曰積。紅色屬熱,屬血,白色屬寒、屬氣。)

丁氏,五十八歲,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責之積重,脈遲而弦,甚痛,蓋冷積也,非溫下不可。

附子(五錢),廣木香(三錢),小枳實(三錢),生大黃片(五錢),廣陳皮(五錢),南楂肉(三錢),厚朴(五錢),炒白芍(三錢),良薑炭(二錢),黃芩炭(三錢),堅檳榔(三錢)

白話文:

熟附子(30克),廣木香(18克),小枳實(18克),生大黃片(30克),廣陳皮(30克),南楂肉(18克),厚朴(30克),炒白芍(18克),良薑炭(12克),黃芩炭(18克),堅檳榔(18克)

梁,二十八歲,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者,責之有積,用溫下法。

炒白芍(二錢),廣皮(二錢),枳實(錢半),黃芩(二錢,炒),木香(一錢),檳榔(錢半)云連(一錢,炒),錦紋軍(三錢,酒炒黑),厚朴(三錢),熟附子(三錢)

白話文:

白芍(30克,炒)、廣陳皮(30克)、枳實(15克)、黃芩(30克,炒)、木香(15克)、檳榔(15克,炒)、雲苓(15克,炒)、錦紋軍(45克,酒炒至黑)、厚朴(45克)、熟附子(45克)

五杯水,煮成兩杯,分二次服。

張,三十八歲,甲子十一月十八日,先泄而後滯下,脾傳腎,為難治。

大白芍(二錢),真雅連(錢二分,吳萸炒),黃芩炭(一錢二分),生茅朮(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生苡仁(二錢),廣木香(錢半),老厚朴(二錢),川椒目(五錢),良薑(二錢)廣皮(錢半)

白話文:

  • 大白芍:2 錢
  • 真雅連:2 分,與吳茱萸一起炒過
  • 黃芩炭:1 分 2 釐
  • 生茅朮:3 錢
  • 豬苓:3 錢
  • 澤瀉:3 錢
  • 生苡仁:2 錢
  • 廣木香:半錢
  • 老厚朴:2 錢
  • 川椒目:5 錢
  • 良薑:2 錢
  • 廣皮:半錢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後再煎一杯,三次服。

二十日,先泄後滯下,古云難治,非一時可了,且喜脈弱,尚有生機。

白芍(三錢,炒),南檳榔(錢半),木香(錢半),當歸尾(一錢),地榆炭(三錢),廣陳皮(二錢),小枳實(二錢,搗碎),紅花(二錢)

白話文:

炒白芍 3 錢 南檳榔 1.5 錢 木香 1.5 錢 當歸尾 1 錢 地榆炭 3 錢 廣陳皮 2 錢 搗碎小枳實 2 錢 紅花 2 錢

煎法如前。

二十三日,脈沉有力,滯下,脹痛太甚,便後少減,片時其痛仍然,議綱開一面,用溫下法。

白芍(三錢,酒炒),黃芩(三錢,酒炒),真山連(二錢,酒炒黃),大黃(五錢,酒炒),枳實(三錢),厚朴(三錢),廣木香(二錢),安邊桂(二錢,去粗皮),廣皮炭(二錢),紅花(二錢)歸尾(錢半)

白話文:

白芍(15克,用酒炒過) 黃芩(15克,用酒炒過) 真山連(10克,用酒炒黃) 大黃(25克,用酒炒過) 枳實(15克) 厚朴(15克) 廣木香(10克) 安邊桂(10克,去除粗皮) 廣皮炭(10克) 紅花(10克) 歸尾(7.5克)

水五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一帖。

二十三日,於二十日方內加:

兩頭尖(三錢)

二十四日,腎症復歸於脾,用四苓合芩芍湯法。

豬苓(五錢),澤瀉(五錢),生苡仁(五錢),苓皮(五錢),焦白芍(二錢),黃芩(錢半,炒),廣木香(錢半),生白朮(五錢),廣陳皮(錢半),厚朴(二錢),真山連(錢半,炒)

白話文:

豬苓:5 錢 澤瀉:5 錢 生苡仁:5 錢 茯苓皮:5 錢 焦白芍:2 錢 黃芩(炒):1.5 錢 廣木香:1.5 錢 生白朮:5 錢 廣陳皮:1.5 錢 厚朴:2 錢 真山連(炒):1.5 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五日,於前方內加:

通草(二錢)

二十六日,肝鬱則小便亦不能通,此徒用四苓不效,議開陰絡法。

降香末(三錢),麝香(五釐,沖),桃仁(三錢),歸鬚(二錢),琥珀(三分,沖),豬苓(三錢),兩頭尖(一錢),澤瀉(三錢),小茴香(三錢),川楝子(三錢)

白話文:

降香粉末(三錢) 麝香(五釐,研磨沖水) 桃仁(三錢) 當歸鬚(二錢) 琥珀(三分,研磨沖水) 豬苓(三錢) 兩頭尖(一錢) 澤瀉(三錢) 小茴香(三錢) 川楝子(三錢)

二十七日,已效,於前方內加:

安邊桂(三分),生香附(三錢),鬱金(六錢)

白話文:

  • 安邊桂:三分
  • 生香附:三錢
  • 鬱金:六錢

二十八日,九竅不和,皆屬胃病,用開太陽,闔陽明,兼瀉心法。

半夏(六錢),青皮(二錢),廣陳皮(二錢),茯苓(三錢,連皮),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黃芩(二錢),生苡仁(三錢),厚朴(一錢薑汁炒),乾薑(二錢),炒山連(錢半),廣木香(一錢)

白話文:

半夏(36克),青皮(12克),陳皮(12克),茯苓(18克,連皮),豬苓(18克),澤瀉(18克),黃芩(12克),生苡仁(18克),厚朴(6克,薑汁炒),乾薑(12克),山連(9克,炒),廣木香(6克)

水五杯,煮成二杯,再煮一杯,三次服。

二十九日,開太陽,闔陽明,兼法濕中之熱。

半夏(六錢),茯苓皮(三錢),生苡仁(三錢),廣皮(二錢),白芍(二錢),白通草(二錢)廣木香(一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黃芩炭(二錢),真山連(錢半),萆薢(二錢)

白話文:

半夏(30克),茯苓皮(15克),生苡仁(15克),廣皮(10克),白芍(10克),白通草(10克),廣木香(5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黃芩炭(10克),真山連(2.5克),萆薢(10克)

三十日,糞後便血,加黃土湯法。

半夏(五錢),廣木香(一錢),灶中黃土(六錢),黃芩炭(二錢),萆薢(三錢),炒白芍(三錢),茯苓皮(三錢),廣皮(二錢),全當歸(錢半),老厚朴(二錢),炒蒼朮(三錢)

白話文:

  • 半夏:5 錢
  • 廣木香:1 錢
  • 竈中黃土:6 錢
  • 黃芩炭:2 錢
  • 萆薢:3 錢
  • 炒白芍:3 錢
  • 茯苓皮:3 錢
  • 廣皮:2 錢
  • 全當歸:1.5 錢
  • 老厚朴:2 錢
  • 炒蒼朮:3 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一日,舌絳甚,胸中嘈雜無奈,喉且痛,糞中猶帶血跡,議酸苦泄熱法。

烏梅(九枚),灶中黃土(八錢),黃芩(二錢)

初二日,四苓合芩芍法,以小便短,口糜,猶有滯下也。

炒白芍(二錢),半夏(三錢),真山連(錢半),澤瀉(三錢),炒黃芩(錢半),豬苓(三錢)烏梅肉(三錢),茯苓皮(三錢),赤苓炭(錢半),當歸(一錢),灶中黃土(三錢)

白話文:

炒白芍(12克),半夏(18克),真山蓮(9克),澤瀉(18克),炒黃芩(9克),豬苓(18克),烏梅肉(18克),茯苓皮(18克),赤茯苓炭(9克),當歸(6克),竈中黃土(18克)

頭煎一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少腹脹痛,不小便,仍系肝鬱,不主疏泄之故。

真云連(二錢,炒),黃芩炭(二錢),桃仁泥(三錢),生香附(三錢),韭白汁(三滴),兩頭尖(三錢),降香末(三錢),麝香末(五釐),小茴香(三錢,炒黑),歸鬚(二錢),琥珀末(五分,同沖)

白話文:

真雲連(12克,炒) 黃芩炭(12克) 桃仁泥(18克) 生香附(18克) 韭白汁(3滴) 兩頭尖(18克) 降香末(18克) 麝香末(0.25克) 小茴香(18克,炒黑) 歸須(12克) 琥珀末(0.25克,用於衝調)

初四日,於前方內加:

廣鬱金(二錢)

初五日,苦辛淡,開下焦濕熱,兼瀉肝火法。

萆薢(五錢),云連(二錢,炒黑),小茴香(三錢,炒黑),白通草(二錢),川楝子(三錢)吳萸(錢半,炒黑),黃柏炭(二錢),生香附(三錢)

白話文:

萆薢(25克) 雲連(10克,炒黑) 小茴香(15克,炒黑) 白通草(10克) 川楝子(15克) 吳萸(7.5克,炒黑) 黃柏炭(10克) 生香附(15克)

小兒滯下紅積,欲便先痛,便後痛減,積滯太重,非溫下不可為功,恐纏綿日久,幼孩力不能勝!滯下為臟病也。

白話文:

小孩腹瀉便便中有血,想大便時先感到疼痛,便後疼痛減輕。積食太嚴重了,如果不溫和地通便,很難奏效。擔心長期拖延,小孩體力無法承受!腹瀉是內臟疾病的表現。

焦白芍(錢半,炒),黃芩(錢半),云連(一錢,炒黑),神麯(錢半),生大黃(二錢),老厚朴(錢半),廣木香(八分),廣皮(七分),枳殼(六分),桃仁(八分),南檳榔(八分),歸尾(一錢),地榆炭(一錢),肉桂(八分)

白話文:

  • 白芍 (0.5 克,炒)
  • 黃芩 (0.5 克)
  • 雲連 (1 克,炒黑)
  • 山藥 (0.5 克)
  • 生大黃 (2 克)
  • 老厚朴 (0.5 克)
  • 廣木香 (0.8 克)
  • 廣皮 (0.7 克)
  • 枳殼 (0.6 克)
  • 桃仁 (0.8 克)
  • 南檳榔 (0.8 克)
  • 歸尾 (1 克)
  • 地榆炭 (1 克)
  • 肉桂 (0.8 克)

即於前方內去大黃、肉桂,方中再去歸尾、地榆、桃仁,加蒼朮一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