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5)

1. 中燥

經謂霧傷於上,濕傷於下。此症乃燥金寒濕之氣,直犯筋經,由大絡別絡內傷三陰臟真,所以轉筋入腹即死也。既吐且瀉者,陰陽逆亂也;諸痛者,燥金寒水之氣所搏也;其渴思涼飲者,少陰篇謂自利而渴者屬少陰,虛則飲水求救也;其頭面赤者,陰邪上逼,陽不能降,所謂戴陽也;其周身惡熱喜涼者,陰邪盤踞於內,陽氣無附欲散也。陰病反見陽證,所謂水極似火,其受陰邪尤重也。

諸陽證畢現,然必當臍痛甚拒按者,方為陽中見純陰,乃為真陰之證。此處斷不可誤,故立方會三陰經剛燥溫熱之品,急溫臟真,保住陽氣,又重用芳香,急驅穢濁。一面由臟真而別絡大絡外出筋經經絡以達皮毛,一面由臟絡腑絡以通六腑,外達九竅,俾濁穢陰邪,一齊立解。大抵皆扶陽抑陰,所謂麗照當空,群陰退避也。

趙,三十八歲,七月二十四日,感受燥金之氣,腹痛甚,大嘔不止,中有蓄水,誤食水果。

公丁香(三錢),半夏(一兩),茯苓皮(五錢),生薑(一兩),川椒炭(六錢),烏梅肉(三錢),吳萸(四錢),陳皮(五錢),高良薑(四錢),枳實(三錢)

水五碗,煎二碗,渣再煎一碗。另以生薑一兩,煎湯一碗。候藥稍涼,先服薑湯一口,接服湯藥一口,少停半刻,俟不吐再服第二口。如上法,以嘔止痛定為度。

二十五日,燥氣腹痛雖止,當臍仍堅,按之微痛,舌苔微黃而滑,周身筋骨痛,脈緩,陽明之上中見太陽,當與陽明從中治例。

桂枝(六錢),川椒炭(二錢),生薑(三錢),白芍(三錢,炒),公丁香(一錢),防己(三錢),苡仁(五錢),茯苓(六錢),半夏(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此身痛止。

二十六日,脈小於前,身痛已止,六脈未和,舌黃滑苔。

半夏(五錢),生薑(三錢),蔻仁(錢半),茯苓(五錢),陳皮(三錢),厚朴(錢半),苡仁(五錢),大腹皮(三錢),川椒(錢半)

二十八日,腹脹如故不寐,加:

半夏(一兩)

初一日,太陽痹。

桂枝(六錢),茯苓皮(五錢),茅朮炭(三錢),防己(四錢),通草(一錢),片薑黃(三錢)杏仁(五錢),苡仁(五錢),滑石(六錢),蠶砂(三錢)

初六日,腹脹停飲,前方內去朮之守,加苦辛之通,又去滑石。

大腹皮(三錢),厚朴(三錢),枳實(三錢),陳皮(三錢)

初十日,六脈俱弦,胃口不開,腹脹肢倦,宜通六腑,即勞者溫之之法也。

桂枝(六錢),大腹皮(三錢),川椒炭(三錢),陳皮(五錢),益智仁(三錢),半夏(五錢)枳實(二錢),茯苓(五錢),厚朴(二錢)

服五帖而愈。

張,女十五歲,燥金之氣,直中入里,六脈全無,僵臥如死,四肢逆冷,已過肘膝,骽痛轉筋,與通脈四逆湯加川椒、吳萸、丁香一大劑。厥回脈出,一晝夜,次日以食粥太早,復中如前,脈復厥,體又死去矣。仍用前方,重加溫藥一劑,厥回其半。又二帖而無活,後以補陽收功。

白話文:

中燥

古籍記載,寒濕之氣侵犯人體,上部受霧氣侵害,下部受濕氣侵害。此症是由燥金寒濕之氣直接侵犯筋脈經絡,損傷三陰臟腑的真氣,因此會導致轉筋腹痛而死。病人既吐且瀉,是因為陰陽逆亂;各種疼痛,是燥金寒水之氣互相搏擊所致;患者口渴想喝涼水,是因為少陰經虛弱,需要靠喝水來緩解;頭面發紅,是因為陰邪之氣上犯,陽氣不能下降;周身發熱喜涼,是因為陰邪之氣盤踞體內,陽氣無法舒展。陰證卻出現陽證的表現,這如同水到了極點就會像火一樣,說明陰邪侵襲很嚴重。

如果出現上述所有陽證,但以臍周疼痛劇烈且拒按為最明顯的症狀,則可判斷為陽證中出現純陰的症狀,是真陰的表現。此處診斷不可錯誤,所以處方中使用溫熱、燥性藥物,溫補臟腑真氣,保護陽氣,同時重用芳香藥物,驅散穢濁之氣。一方面從臟腑真氣循經絡走向體表,一方面從臟腑經絡疏通六腑,外達九竅,使濁穢陰邪之氣全部排出。總的治療原則是扶陽抑陰,如同太陽當空,陰邪退散。

案例一:趙某,男,38歲,7月24日,感受燥金之氣,腹痛劇烈,嘔吐不止,嘔吐物中有積水,曾誤食水果。

處方:丁香三錢,半夏一兩,茯苓皮五錢,生薑一兩,川椒炭六錢,烏梅肉三錢,吳萸四錢,陳皮五錢,高良薑四錢,枳實三錢。

水五碗,煎成二碗,藥渣再煎一碗。另用生薑一兩煎湯一碗。待藥稍涼,先服薑湯一口,接著服藥湯一口,稍停片刻,待嘔吐停止再服第二口,以此法,直到嘔吐停止疼痛減輕為止。

7月25日,燥熱腹痛雖止,但臍周仍堅硬,按壓略感疼痛,舌苔微黃而濕潤,周身筋骨疼痛,脈象緩弱,陽明經脈之上中出現太陽經脈的症狀,應當依照陽明經脈的治療方法。

處方:桂枝六錢,川椒炭二錢,生薑三錢,白芍三錢(炒),丁香一錢,防己三錢,薏苡仁五錢,茯苓六錢,半夏五錢。

水三杯,分三次服用,服藥後身痛停止。

7月26日,脈象比之前微弱,身痛已止,但六脈未調和,舌苔黃而濕潤。

處方:半夏五錢,生薑三錢,蔻仁半錢,茯苓五錢,陳皮三錢,厚朴半錢,薏苡仁五錢,大腹皮三錢,川椒半錢。

7月28日,腹部脹滿如故,無法入睡,加:

半夏一兩

8月1日,出現太陽經脈痹症。

處方:桂枝六錢,茯苓皮五錢,茅術炭三錢,防己四錢,通草一錢,片薑黃三錢,杏仁五錢,薏苡仁五錢,滑石六錢,蠶砂三錢。

8月6日,腹部脹滿,停滯飲液,原方去朮,加入辛散通利之品,去滑石。

處方:大腹皮三錢,厚朴三錢,枳實三錢,陳皮三錢。

8月10日,六脈皆弦,胃口不好,腹部脹滿,肢體倦怠,應該疏通六腑,採用溫補的方法。

處方:桂枝六錢,大腹皮三錢,川椒炭三錢,陳皮五錢,益智仁三錢,半夏五錢,枳實二錢,茯苓五錢,厚朴二錢。

服五劑藥物而痊癒。

案例二:張某,女,15歲,燥金之氣直入臟腑,六脈全無,僵臥如死,四肢冰冷,已及肘膝,腹部疼痛,轉筋,用通脈四逆湯加川椒、吳萸、丁香一大劑。厥逆之症好轉,脈象出現,但一日後因過早食用粥而復發,脈象又厥逆,身體又似死去。再次使用之前的處方,並重加溫藥一劑,厥逆之症好轉一半。再服兩劑藥物仍然無效,最後改用補陽的藥物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