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脅痛

伊氏,二十歲,肝鬱脅痛,病名肝著,亦婦科之常證,無足怪者。奈醫者不識,見其有寒熱也,誤以為風寒而用風藥。夫肝主風,同氣相求,以風從風,致令肝風鴟張;肝主筋,致令一身筋脹;肝開竅於目,致令晝夜目不合、不得臥者七八日;肝主疏泄,肝病則有升無降,失其疏泄之職,故不大便,小溲僅通而短赤特甚。

白話文:

這個二十歲的伊姓婦人,因為肝氣鬱結而出現脅痛,這種症狀在中醫稱為「肝著」,在婦科疾病中很常見,並不稀奇。但令人遺憾的是,醫生沒有辨識出真正的病因,看到她有寒熱的症狀,就誤認為是風寒造成的,於是使用了驅風的藥物。

肝臟主導風氣,同類相求,用風藥治療只會使肝風更加猖獗。肝臟又主導筋脈,因此她全身的筋脈也跟著脹痛。肝臟開竅於眼睛,所以她連續幾天晝夜都無法閉上眼睛,得不到睡眠。肝臟具有疏泄的功能,而肝病會導致氣機升而不降,失去疏泄的作用,因此她大便不通,小便僅能排出少量且顏色深紅刺眼的尿液。

醫者又不識,誤以為腸胃之病,而以大黃通之,麻仁潤之,致令不食不飢,不便不寐,六脈洪大無倫,身熱,且坐不得臥,時時欲嘔,煩躁欲怒,是兩犯逆也。《金匱》論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待智者而知其難愈也。議宣通絡脈法,肝藏血,絡主血故也,必加苦寒泄熱,脈沉洪有力,且膽居肝內,肝病膽即相隨故也。

白話文:

醫師不瞭解情況,誤認為是腸胃疾病,使用大黃通便、麻仁潤腸,導致患者既不進食也不感到飢餓,排便困難也無法入睡。脈象洪大異常,身體發熱,不能坐也不能躺,時常想吐,煩躁易怒,這是犯了兩次逆証。醫書《金匱要略》中說,一次逆証就讓人虛弱,二次逆証就危及性命,不用睿智的人也能看出難以治癒。我們建議使用宣通絡脈的方法。肝臟儲藏血液,絡脈主管血液,因此必須配合苦寒瀉熱的藥物。此外,膽囊位於肝臟內,肝病通常會影響膽,所以也要同時治療。

旋覆花(五錢),炒黃連(二錢),桃仁(四錢),歸鬚(四錢),鬱金(三錢),川楝皮(五錢),新絳(四錢),絳香末(四錢),蘇子(四錢)

白話文:

旋覆花(30 克),炒黃連(12 克),桃仁(24 克),當歸尾(24 克),鬱金(18 克),川楝子皮(30 克),新絳(24 克),沒藥粉(24 克),蘇子(24 克)

急流水八碗。

又,服前方見小效,即於前方內加:

丹皮(三錢,炒黑),生香附(二錢),減,川楝皮(二錢)

又,脅痛減其大半,但不得寐,時時欲嘔,擬兩和陽明厥陰,仍兼宣絡。

半夏(五錢,醋炒),青皮(錢半),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歸鬚(三錢),蘇子霜(三錢),秫米(一撮),桃仁(三錢),川楝皮(二錢),廣鬱金(二錢),黃芩(二錢)

白話文:

半夏(25 克,醋炒) 青皮(7.5 克) 降香末(15 克) 新絳(15 克) 歸鬚(15 克) 蘇子霜(15 克) 秫米(少量) 桃仁(15 克) 川楝皮(10 克) 廣鬱金(10 克) 黃芩(10 克)

煮三碗,日二夜一。

又,昨方業已效,今日復苦藥,即苦與辛合,能降能通之意,即於前方內加:

(薑汁炒)古勇黃連(二錢)

又,昨用苦辛法,脈減便通。今日腹中覺痛,將近經期,一以宣絡為主。

新絳紗(五錢),蘇子霜(二錢),丹皮(二錢,炒),制香附(二錢),兩頭尖(二兩),旋覆花(五錢),元胡索(二錢),條芩(錢半,酒炒),桃仁泥(四錢),降香末(三錢),歸鬚(三錢),鬱金(三錢)

白話文:

新絳紗(5克),蘇子霜(2克),丹皮(2克,炒過),制香附(2克),兩頭尖(20克),旋覆花(5克),元胡索(2克),條芩(1.5克,用酒炒過),桃仁泥(4克),降香末(3克),歸鬚(3克),鬱金(3克)

水八碗,煮取三杯,日二夜一。

又,昨日一味通絡,已得大便通利,腹中痛止,但不成寐;今日用胃不和則臥不安,飲以半夏湯,覆杯則寐法,仍兼宣絡。此仲景先師所謂衝脈累及陽明,先治衝脈後治陽明也。

白話文:

此外,昨天用了一劑通絡的藥,已經大便通暢,腹痛停止,但是還是無法入睡。今天使用「胃不和則臥不安」的方子,服用了半夏湯,蓋上杯子止渴,仍然兼用宣通絡脈的方法。這是仲景先師所說的衝脈連累陽明,先治療衝脈再治療陽明。

半夏(一兩),旋覆花(五錢),降香末(二錢),秫米(二兩),新絳(四錢)

水十杯,煮成四杯,日三夜一。

又,昨與半夏湯和胃,業已得寐,但脈沉數,溲赤短,議加苦藥,泄肝熱而通小腸火府。

半夏(六錢),降香末(三錢),黃柏(二錢,鹽水炒),秫米(一兩),新絳(四錢),旋覆花(五錢),生香附(三錢),黃連(二錢,炒)

白話文:

半夏(30克),降香末(15克),黃柏(10克,用鹽水炒過),糯米(50克),新絳(20克),旋覆花(25克),生香附(15克),黃連(10克,炒過)

煎法如前。

又,昨日和胃宣絡,兼用苦通火府,今日得寐,溲色稍淡,口亦知味,是陽明有漸和之機矣。惟胸中微痛,背亦掣痛,按肝脈絡胸,背則太陽經也。是由厥陰而累及少陽,肝膽為夫妻也;由少陽而累及太陽,少太為兄弟也。今日仍用前法,加通太陽絡法。

白話文:

再者,昨天使用和胃疏通氣血的方法,並配合用苦味藥來通泄陽明火熱,今天睡得較好,小便顏色稍淡,味覺也恢復了,這是陽明胃氣逐漸調和的跡象。只是胸中有些微痛,背部也感到牽扯疼痛。按診發現,肝經脈絡通過胸部,背部則是太陽經所過之處。這是因為厥陰肝經影響了少陽膽經,肝膽就像夫妻一樣;少陽膽經又影響了太陽膀胱經,少陽和太陽就如同兄弟一樣。今天仍然沿用之前的治療方法,再加入疏通太陽經絡的方法。

半夏(五錢),降香末(三錢),黃柏(錢半,鹽水炒),旋覆花(三錢),古勇黃連(一錢),桂枝尖(三錢),新絳(三錢),秫米(六錢),生香附(三錢)

白話文:

半夏(25克),降香細末(15克),黃柏(7.5克,用鹽水炒過),旋覆花(15克),古勇黃連(5克),桂枝尖(15克),新絳(15克),秫米(30克),生香附(15克)

煎法如前。

又,繞臍痛者,瘕也,亦衝脈肝經之病。

桂枝尖(三錢),新絳(三錢),半夏(五錢),炒云連(一錢),當歸(三錢,炒黑),生香附(三錢),淡吳萸(三錢,炒),小茴香(三錢,炒黑),秫米(八錢),川楝子(三錢)

白話文:

桂枝末(9克),赤芍藥(9克),半夏(15克),炒雲苓(3克),炒黑當歸(9克),生香附(9克),炒淡吳茱萸(9克),炒黑小茴香(9克),糯米(24克),川楝子(9克)

又,兩和肝胃,兼治瘕痛。

半夏(八錢),青皮(二錢),吳萸(三錢,炒黑),新絳紗(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桂枝尖(三錢),云連(錢半,炒黑),淡乾薑(二錢),烏藥(三錢),秫米(一兩),降香末(三錢),全當歸(三錢,炒黑)

白話文:

  • 半夏:80 克
  • 青皮:20 克
  • 吳茱萸:30 克(炒黑)
  • 新絳紗:30 克
  • 小茴香:30 克(炒黑)
  • 生香附:30 克
  • 旋覆花:30 克
  • 桂枝尖:30 克
  • 雲連:15 克(炒黑)
  • 淡乾薑:20 克
  • 烏藥:30 克
  • 秫米:100 克
  • 降香末:30 克
  • 全當歸:30 克(炒黑)

煮成四碗,日三夜一。

又,腹中拘急而痛,小便短赤,皆陰絡阻塞,濁陰凝聚之象。與宣通陰絡降濁法。

桂枝尖(三錢),降香末(三錢),琥珀(三分,研細末),小茴香(三錢,炒),川楝皮(三錢),原麝香(五分,研沖),新絳(三錢),兩頭尖(二錢),元胡索(二錢),吳萸(錢半),歸鬚(三錢),桃仁泥(二錢)

白話文:

  • 桂枝尖(3錢)
  • 降香末(3錢)
  • 琥珀(0.3錢,研磨成細末)
  • 小茴香(3錢,炒過)
  • 川楝皮(3錢)
  • 麝香(0.5錢,研磨後沖泡)
  • 新絳(3錢)
  • 兩頭尖(2錢)
  • 元胡索(2錢)
  • 吳茱萸(1.5錢)
  • 當歸鬚(3錢)
  • 桃仁泥(2錢)

水六杯,煮成二杯,每服半杯,沖韭白汁兩小茶匙,日二杯,夜一杯,明早一杯。

又,仍用前方,但昨日未用半夏,今徹夜不寐,酉刻再服《靈樞》半夏湯一帖。

又,因肝病不得疏泄,兼有痹痛,擬兩疏氣血法。

桂枝尖(三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牛膝(二錢),防己(二錢),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歸鬚(三錢),蠶砂(三錢),桃仁泥(三錢),黃連(一錢,吳萸汁炒)

白話文:

  • 桂枝尖:3 錢
  • 川楝子:3 錢
  • 小茴香(炒黑):3 錢
  • 牛膝:2 錢
  • 防己:2 錢
  • 降香末:3 錢
  • 新絳:3 錢
  • 歸鬚:3 錢
  • 蠶砂:3 錢
  • 桃仁泥:3 錢
  • 黃連(用吳萸汁炒):1 錢

又,諸證悉減而未盡,左脈已和,右脈弦大,是土中有木,於兩疏氣血之中,兼泄木安土法。

桂枝尖(三錢),牛膝(二錢),鬱金(二錢),歸鬚(三錢),白芍(三錢,酒炒),杏仁(三錢),蠶砂(三錢),降香末(二錢),半夏(五錢),青皮(二錢),川楝子(三錢),防己(二錢),新絳(三錢),小茴香(三錢),茯苓皮(三錢)

白話文:

桂枝尖(15克),牛膝(10克),鬱金(10克),歸鬚(15克),白芍(15克,用酒炒製),杏仁(15克),蠶砂(15克),降香末(10克),半夏(25克),青皮(10克),川楝子(15克),防己(10克),新絳(15克),小茴香(15克),茯苓皮(15克)

又,右脈弦剛,土中木盛。

白芍(六錢,酒炒),茯苓塊(四錢),鬱金(三錢),桂枝尖(四錢),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姜半夏(六錢),歸鬚(三錢),廣皮(二錢),小茴香(三錢),川楝子(三錢)

白話文:

白芍(36克,用酒炒過) 茯苓(24克,片狀) 鬱金(18克) 桂枝尖(24克) 降香(18克,磨成粉末) 新絳(18克) 姜半夏(36克) 歸鬚(18克) 廣皮(12克) 小茴香(18克) 川楝子(18克)

又,脈弦數,頭痛時止時甚,向來時發時止,已非一日。此乃少陽絡痛,虛風內動也。今日且與清膽絡法,勿犯中焦。

白話文:

此外,脈搏弦數,頭痛有時停止有時加劇,過去常時好時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是少陽經絡疼痛,虛火內動引起的。今天就給予清利膽絡的方法,不要損傷中焦。

桑葉(二錢),甘菊花(二錢),刺蒺藜(一錢),丹皮(錢半),羚羊角(八分),苦桔梗(一錢),炒白芍(二錢),鉤藤(一錢),生甘草(八分)

白話文:

桑葉(12克) 甘菊花 (12克) 刺蒺藜 (6克) 丹皮 (9克) 羚羊角 (4.8克) 苦桔梗 (6克) 炒白芍 (12克) 鉤藤 (6克) 生甘草 (4.8克)

又,治下焦絡法。

桂枝尖(二錢),澤蘭(錢半),新絳(二錢),整當歸(五錢),生香附(三錢),小茴香(三錢),白芍(六錢,酒炒),縮砂蜜(二錢,研細),鬱金(三錢)

白話文:

桂枝尖(12 克) 澤蘭(7.5 克) 新絳(12 克) 當歸(25 克) 生香附(15 克) 小茴香(15 克) 白芍(30 克,用黃酒炒過) 縮砂蜜(12 克,研磨成細粉) 鬱金(15 克)

煮成三杯,日二夜一。

又,八脈麗於肝腎,肝病久,未有不累及八脈者,用通補陰絡,兼走八脈法。

桂枝尖(一錢),杞子(二錢炒黑),小茴香(二錢),杭白芍(六錢),歸身(三錢),縮砂仁(錢半),新絳(錢半),桂圓肉(二錢)

白話文:

桂枝尖:一錢(3克) 枸杞子:二錢(6克),炒黑 小茴香:二錢(6克) 杭白芍:六錢(18克) 當歸身:三錢(9克) 縮砂仁:一錢半(4.5克) 新會皮:一錢半(4.5克) 龍眼肉:二錢(6克)

又,法同前。

桂枝尖(一錢),全當歸(三錢),桂圓肉(二錢),廣木香(一錢),炒白芍(六錢),降香末(三錢),生香附(三錢),新絳(三錢),川芎(二錢),澤蘭(一錢)

白話文:

桂枝尖(10克),全當歸(30克),桂圓肉(20克),廣木香(10克),炒白芍(60克),降香末(30克),生香附(30克),新絳(30克),川芎(20克),澤蘭(10克)

尹氏,三十二歲,誤服大辛大溫,致傷心陽,使下焦濁陰來攻,過提致少陽無忌,有升無降,上愈盛,下愈虛。且與鎮固法,非治病也,特醫藥耳。

白話文:

尹氏,三十二歲,誤食了辛熱的藥物,導致心陽受損,使得下焦的濁陰陰邪上升攻擊,過度升提導致少陽氣機失控,只有升發沒有下降,上半身的火氣越來越旺盛,下半身則越來越虛弱。而且使用傳統的鎮固法,並不是治療疾病的方法,只是治療藥物的副作用而已。

新紗(三錢),梔子(三錢,炒黑),半夏(六錢),旋覆花(三錢),古勇黃連(錢半),代赭石(一兩,煅),降香末(五錢),焦白芍(三錢),紫石英(一兩,研細),炙龜板(五錢)

白話文:

新紗(30克),梔子(30克,炒至黑色),半夏(60克),旋覆花(30克),古勇黃連(15克),代赭石(100克,煅燒),降香末(50克),焦白芍(30克),紫石英(100克,研磨成細粉),炙龜板(50克)

煮成三大茶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服。

又,鎮衝脈,泄膽陽,業已得效,仍宗其法。其血絡之郁痛未能卒治,蓋事有緩急也。

石英(一兩),代赭石(一兩),焦白芍(五錢),新絳紗(四錢),古勇黃連(一錢),山梔(三錢,炒),炙龜板(八錢),旋覆花(三錢),半夏(六錢)

白話文:

  • 紫水晶:1 兩
  • 代赭石:1 兩
  • 焦白芍:5 錢
  • 新絳紗:4 錢
  • 古勇黃連:1 錢
  • 山梔(炒):3 錢
  • 炙龜板:8 錢
  • 旋覆花:3 錢
  • 半夏:6 錢

蘇氏,三十二歲癸亥十月二十八日,脈弦數,左尺獨大,瘕居右脅,發則攻心,痛躍不止,病名肝著,先宜宣絡,後補八脈。

白話文:

姓蘇,32歲,癸亥年十月二十八日,脈搏細而快,左寸脈特別強,腫塊位於右肋,發作時會衝擊心臟,疼痛難耐持續跳動。病因是肝臟淤堵,治療應先疏通血脈,後補益八脈。

新絳紗(三錢),歸鬚(二錢),廣鬱金(二錢),旋覆花(三錢),炒桃仁(三錢),兩頭尖(三錢,揀淨兩頭圓),降香末(三錢),丹皮(三錢,炒),元胡索(二錢)

白話文:

新絳紗:3 錢 歸鬚:2 錢 廣鬱金:2 錢 旋覆花:3 錢 炒桃仁:3 錢 兩頭尖:3 錢(剔除兩頭圓形的) 降香末:3 錢 丹皮:3 錢(炒過) 元胡索:2 錢

初二日,肝著用通絡法,業已見效,仍宗前法。但必須用化氣丹間服為妙,取其治病而不傷正耳。

新絳紗(三錢),歸鬚(二錢),元胡索(二錢),旋覆花(三錢),桃仁(三錢),生香附(三錢),蘇子淨霜(三錢),降香末(三錢),半夏(三錢),廣鬱金(三錢),烏藥(二錢)

白話文:

新絳紗(3錢),當歸須(2錢),元胡索(2錢),旋覆花(3錢),桃仁(3錢),生香附(3錢),蘇子淨霜(3錢),降香末(3錢),半夏(3錢),廣鬱金(3錢),烏藥(2錢)

二帖。

初三日,於前方內加:

兩頭尖(三錢),丹皮炒(三錢),白芍(三錢),韭白汁(三小匙)

初六日,藥力不及,且用進法。

新絳紗(三錢),桃仁泥(三錢),藏紅花(二錢),旋覆花(三錢),歸鬚(錢半),生香附(三錢),焦白芍(六錢),丹皮(五錢),川楝子(三錢)

白話文:

  • 新絳紗:3 錢
  • 桃仁粉:3 錢
  • 藏紅花:2 錢
  • 旋覆花:3 錢
  • 歸尾:1.5 錢
  • 生香附子:3 錢
  • 焦白芍藥:6 錢
  • 丹皮:5 錢
  • 川楝子:3 錢

三帖。

十四日,仍宗前法。

新絳紗(三錢),桃仁泥(五錢),歸鬚(二錢),旋覆花(三錢),藏紅花(三錢),降香末(三錢)梔子(五錢,炒黑),生香附(三錢),元胡索(二錢),廣鬱金(二錢),蘇子霜(三錢),川楝子(三錢)

白話文:

新絳紗(15克),桃仁泥(25克),歸鬚(10克),旋覆花(15克),藏紅花(15克),降香末(15克),梔子(25克,炒黑),生香附(15克),元胡索(10克),廣鬱金(10克),蘇子霜(15克),川楝子(15克)

三帖。

十六日,甲子正月十九日,業已見效,照前方日服半帖,丸藥減三分之二。

經來五日,顏色已正,不得過行傷正。其瘕氣,留為丸藥化可也。茲擬寧心止汗。

白芍(六錢,炒),粉丹皮(三錢),洋參(二錢),茯苓塊(五錢),制五味(一錢),牡蠣(五錢)整硃砂(三錢),麥冬(五錢,連心),大生地(五錢),炙龜板(八錢),大棗(二枚,去核),小麥(三錢)

白話文:

白芍(36克,炒過) 粉丹皮(18克) 洋參(12克) 茯苓塊(30克) 制五味子(6克) 牡蠣(30克) 整硃砂(18克) 麥冬(30克,連心) 大黃耆(30克) 炙龜板(48克) 大棗(2枚,去核) 小麥(18克)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三帖。

甘氏,五十歲,凡兩畔不同者,皆肝病也。此證氣至醜寅則上升,暮卒復。左脈沉弦,右脈浮弦,升降失司,痰飲斯聚。

白話文:

甘姓患者,五十歲。凡是身體兩側不同的(症狀),都是肝病。此疾病的症狀在醜時(凌晨1-3點)和寅時(凌晨3-5點)上升,傍晚又復發。左脈沉而有力,右脈浮而有力,升降失調,痰液和飲液因而聚集。

姜半夏(五錢),降香末(三錢),旋覆花(三錢),小枳實(三錢),廣陳皮(三錢),杏仁泥(三錢),蘇子霜(三錢),黃芩炭(八分),生薑(三片)

白話文:

  • 姜半夏(25 克)
  • 降香末(15 克)
  • 旋覆花(15 克)
  • 小枳實(15 克)
  • 廣陳皮(15 克)
  • 杏仁泥(15 克)
  • 蘇子霜(15 克)
  • 黃芩炭(4 克)
  • 生薑(3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