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三 (2)
卷三 (2)
1. 肝風
章氏,七十二歲,癸丑正月二十八日,老年下虛上盛,又當厥陰司天之年,厥陰主令之候,以致少陽風動,頭偏右痛,目系引急,最有壞眼之慮,刻下先與清上。
羚羊角(三錢),刺蒺藜(一錢),連翹(一錢),桑葉(二錢),茶菊花(二錢),生甘草(八分),桔梗(錢半),蘇薄荷(八分)
日二帖,服二日。
三十日,少陽頭痛已止,現在胸痞脅脹,肝胃不和,肢痛腰痛。議兩和肝胃之中,兼與宣行經絡。
桂枝尖(二錢),子青皮(一錢),製半夏(五錢),廣鬱金(二錢),廣皮(錢半),制香附(二錢),杏仁泥(三錢),生薑汁(三匙)
服二帖。
二月初二日,因食冷物晝寐,中焦停滯,腹不和,泄瀉,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桂枝(五錢),茯苓塊(五錢),炮姜(錢半),蒼朮(三錢),半夏(三錢),木香(錢半),豬苓(三錢),廣陳皮(錢半),澤瀉(三錢),藿香梗(三錢),煨肉果(錢半)
頭煎兩茶杯,二煎一茶杯,分三次服。
初四日,諸症向安,惟余晨泄,左手脈緊,宜補腎陽。
煨肉果(三錢),五味子(一錢),蓮子(五錢,連皮去心),補骨脂(三錢),生於術(三錢)芡實(三錢),菟絲子(二錢),茯苓塊(五錢)
水五碗,煮成兩碗,分二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初七日,即於前方內去菟絲子,加:
牡蠣粉(三錢)
初十日,太陽微風,以桂枝法小和之。
桂枝(二錢),廣陳皮(二錢),白芍(二錢,炒),茯苓塊(三錢),炙甘草(八分),半夏(三錢),生薑(二片),大棗(一枚,去核)
水三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十一日,右目澀小,酉刻後眼前如有黑霧。議清肝絡、熄肝風、益肝陰法。
桔梗(錢半),青葙子(二錢),沙參(三錢),生甘草(八分),茶菊花(錢半),沙蒺藜(二錢),何首烏(三錢)
三帖後,瞭然如故。
陶氏,癸酉二月十五日,上脈洪大,尺部更甚,左脈弦細,上盛下虛,卒中不能言,如中風狀,乃肝風內動絡熱竅閉之故,證勢甚重。
羚羊角(一錢),桔梗(一錢),麥冬(二錢),桑葉(一錢),沙參(錢半),生鱉甲(三錢),茶菊花(錢半),甘草(八分),刺蒺藜(一錢),細生地(錢半)
日二帖,服三日。
二十日,上盛下虛,竅閉不能語,用清輕合芳香開上,今稍能言,但虛煩不眠,心悸頭暈,仍系厥陰未熄。茲用補心肝之體,兼實下法。
白芍(六錢,炒),沙參(三錢),阿膠(二錢),蓮子(五錢),大生地(五錢),棗仁(五錢,炒),龜板(四錢),硃砂(五錢),麥冬(五錢,連心),炙甘草(三錢),茯苓塊(三錢)
水五碗,煮取兩碗,分三次服。再煮一杯服。
黃,三十歲,肝風內動,脈弦數,乃真水不配相火,水不生木,故木直強而上行,頭暈甚,即顛厥也。久不治為痱中,醫云痰者妄也。先與清肅少陽膽絡,繼以填補真陰可也。
羚羊角(三錢),茶菊花(三錢),黑芝麻(三錢,研),桑葉(三錢),生甘草(一錢),丹皮(二錢),苦桔梗(二錢),鉤藤(二錢),薄荷(七分)
丸方
定風珠。
白話文:
章先生,七十二歲,癸丑年正月二十八日,年紀大的人通常是下半身虛弱,上半身較為亢盛,又剛好遇到厥陰經當值的年份,厥陰經主事的時候,導致少陽經的風邪發動,頭部偏向右邊疼痛,眼睛連帶周圍感覺緊繃,很有可能會影響視力,現在先給予清上焦的藥物。
羚羊角(三錢)、刺蒺藜(一錢)、連翹(一錢)、桑葉(二錢)、茶菊花(二錢)、生甘草(八分)、桔梗(錢半)、蘇薄荷(八分)。
一天服用兩帖,連續服用兩天。
正月三十日,少陽經頭痛已經停止,但現在卻感到胸悶、脅肋脹痛,肝和胃不調和,肢體疼痛、腰痛。決定用調和肝胃的方法,同時疏通經絡。
桂枝尖(二錢)、子青皮(一錢)、製半夏(五錢)、廣鬱金(二錢)、廣陳皮(錢半)、制香附(二錢)、杏仁泥(三錢)、生薑汁(三匙)。
服用兩帖。
二月初二日,因為吃了寒涼食物又在白天睡覺,導致中焦氣機停滯,腹部不適,腹瀉,因此採用疏通太陽經、闔閉陽明經的方法。
桂枝(五錢)、茯苓塊(五錢)、炮姜(錢半)、蒼朮(三錢)、半夏(三錢)、木香(錢半)、豬苓(三錢)、廣陳皮(錢半)、澤瀉(三錢)、藿香梗(三錢)、煨肉果(錢半)。
第一次煎的藥汁倒出兩茶杯,第二次煎的藥汁倒出一茶杯,分三次服用。
初四日,各種症狀逐漸好轉,只剩下早晨腹瀉,左手脈象緊繃,應該要補腎陽。
煨肉果(三錢)、五味子(一錢)、蓮子(五錢,連皮去心)、補骨脂(三錢)、生於術(三錢)、芡實(三錢)、菟絲子(二錢)、茯苓塊(五錢)。
用水五碗,煮成兩碗,分兩次服用。藥渣再煮一碗,明天早上服用。
初七日,在之前的藥方中去掉菟絲子,加入:
牡蠣粉(三錢)。
初十日,太陽經有輕微風邪,用桂枝的藥方稍微調和一下。
桂枝(二錢)、廣陳皮(二錢)、白芍(二錢,炒過)、茯苓塊(三錢)、炙甘草(八分)、半夏(三錢)、生薑(兩片)、大棗(一枚,去核)。
用水三杯,煮成兩杯,分兩次服用。
十一日,右眼感覺乾澀,下午五點後眼前出現黑霧。決定用清肝絡、平熄肝風、滋養肝陰的方法。
桔梗(錢半)、青葙子(二錢)、沙參(三錢)、生甘草(八分)、茶菊花(錢半)、沙蒺藜(二錢)、何首烏(三錢)。
服用三帖後,眼睛就恢復正常了。
陶先生,癸酉年二月十五日,上身的脈象洪大,下身的脈象更甚,左手的脈象細而弦緊,呈現上盛下虛的狀態,突然中風不能說話,如同中風的症狀,這是因為肝風在體內發動,導致經絡受熱、孔竅被閉塞的緣故,病情非常嚴重。
羚羊角(一錢)、桔梗(一錢)、麥冬(二錢)、桑葉(一錢)、沙參(錢半)、生鱉甲(三錢)、茶菊花(錢半)、甘草(八分)、刺蒺藜(一錢)、細生地(錢半)。
一天服用兩帖,連續服用三天。
二十日,上身亢盛、下身虛弱,孔竅閉塞不能說話,用清熱、輕靈、芳香的藥物來開竅,現在稍微能說話了,但是仍然感到虛煩不能入睡、心悸頭暈,仍然是厥陰經的風邪沒有平息。現在用補養心肝的方法,同時也補養下焦。
白芍(六錢,炒過)、沙參(三錢)、阿膠(二錢)、蓮子(五錢)、大生地(五錢)、棗仁(五錢,炒過)、龜板(四錢)、硃砂(五錢)、麥冬(五錢,連心)、炙甘草(三錢)、茯苓塊(三錢)。
用水五碗,煮成兩碗,分三次服用。藥渣再煮一杯服用。
黃先生,三十歲,肝風在體內發動,脈象弦而數,這是因為腎的真陰不能配陽火,水不能生木,所以肝木過於剛強而向上衝,頭暈得厲害,也就是顛厥。久了不治療會變成半身不遂,醫生說是由於痰引起的,這是錯誤的。先給予清肅少陽膽經的藥物,接著再用填補真陰的方法就可以。
羚羊角(三錢)、茶菊花(三錢)、黑芝麻(三錢,研磨)、桑葉(三錢)、生甘草(一錢)、丹皮(二錢)、苦桔梗(二錢)、鉤藤(二錢)、薄荷(七分)。
製成藥丸。
定風珠。
2. 肝厥
高氏,四十五歲,乙丑十一月十一日,肝陽上竄,因怒即發,十餘年矣。經云:久病在絡,豈經藥可效?再肝厥之症,亦有寒熱之不同。此症脈沉而弦細,其為寒也無疑。大凡寒厥必死,今不死者,以其為腑厥而非臟厥也,現在脅下有塊有聲,經色紫黑。擬先用溫通絡脈法。
新絳紗(三錢),旋覆花(三錢),川椒(二錢,炒黑),降香末(三錢),歸鬚(二錢),製半夏(五錢),桂枝尖(三錢),生香附(三錢),桃仁炭(三錢)
煮二杯,二次服。
頟,三兄夫人,二十二歲,除夕日亥時,先是產後受寒痹痛,醫用桂附等極剛熱之品,服之大效;醫見其效也,以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一年有餘。不知溫燥與溫養不同,可以治病,不可以養生,以致少陽津液被劫無餘,厥陰頭痛,單巔頂一點,痛不可忍,畏明,至於窗間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如黑漆而後少安,一日厥去四五次。脈弦細數,按之無力,危急已極,勉與定風珠潛陽育陰,以熄肝風。
真大生地(八錢),麻仁(四錢),生白芍(四錢),麥冬(四錢,帶心),海參(二條),生阿膠(四錢),生龜板(六錢),炙甘草(五錢),生牡蠣(六錢),生鱉甲(六錢),雞子黃(二枚,去渣後化入攪勻)
煮成八杯,去渣,上火煎成四杯,不時頻服。
正月初一日,微見小效,加:
鮑魚片(一兩)
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頻服。
初四日,腰以上發熱,腰以下冰涼,上下渾如兩截;身左半有汗,身右半無汗,左右渾如兩畔。自古方書未見是症,竊思古人云: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此症當令其復厥,厥後再安則愈。照前方定風珠減半,加:
青蒿(八分),當夜即厥二三次。
初五日,照前方定風珠原分量一帖,服後厥止神安。
初七日,仍照前方。
初八日,方皆如前,漸不畏明,至正月二十日外,徹去幃帳,湯藥服至二月春分後,與專翕大生膏一料痊愈。
楊,室女,四十九歲,甲申十二月初二日,初因肝鬱脅痛,繼而肝厥犯胃,醫者不識病名肝著,與絡痛治法,無非滋陰補虛,或用涼藥,以致十年之久,不能吃飯,飲粥湯止一二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稍聞聲響即痙厥,終夜抽搐,二三日方漸平,六脈弦緊而長,經閉二年,周身疼痛,痰飲咳嗽,終年無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此症內犯陽明,故不食;木克脾土,故飲聚;陽明空虛,故無主,聞聲而驚;外犯太陽,故身痛而痙;本臟致病,故厥。經謂治病必求其本,仍從肝絡論治。
新絳紗,歸鬚,川椒炭,桂枝,鬱金,旋覆花,青皮,蘇子霜,半夏,降香末
十四日,服前方七帖,脅痛雖輕,痰飲特甚,喘咳頻仍,夜臥不安,暫停絡藥,專與和胃蠲飲。
半夏(八錢),廣陳皮(四錢),生苡仁(五錢),茯苓(六錢),枳實(三錢),淡乾薑(三錢)桂枝(三錢)
十七日,胃稍開,能食稀粥半碗,脅仍痛,仍服前活絡方去川椒,加廣陳皮。
十二月初四日十一日,脅痛平,咳嗽未除,又服前蠲飲方。
十一日,因余有由紹興之行,令其常服和胃方,脅痛發時,暫服新絳旋覆花湯,此時已能食爛飯半碗矣。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脈稍和平,雖弦而有胃氣,乾飯能吃一碗有半,經亦復通,仍間服前二方。夜間偶感燥症,欲起不得起,欲坐不得坐,欲臥不得臥,煩躁無奈不可當,約二時,服霹靂散三兩許始安。次日仍與和胃。
十八日,能食乾飯兩小碗矣,六脈又和一等,仍間服前二方。
四月初三日,余復由淮至紹,初八日至蘇州,不放心此病,作書一封,令其調適性情。五月間又作書一封,痛以大道理開導之。十月間始得回書,據云竟以余書作座右銘,每日諷誦一過,飲食又進,精神大長,闔家歡樂。
白話文:
高先生,四十五歲,乙丑年十一月十一日,他的病是肝陽上竄,只要一發怒就會發作,已經十幾年了。《黃帝內經》說:長久的疾病會在經絡中,哪是吃藥就能見效的?而且肝厥這個病,也有寒熱不同的區別。這個病人的脈象沉而弦細,肯定是屬於寒性的。一般來說,寒厥這種病會導致死亡,現在他還沒死,是因為他的病是發生在腑,而不是臟。他現在的脅下有腫塊,而且有聲音,經絡顏色是紫黑色。我打算先用溫通絡脈的方法來治療。
我開的藥方是:新絳紗(三錢)、旋覆花(三錢)、炒黑的川椒(二錢)、降香末(三錢)、歸鬚(二錢)、製半夏(五錢)、桂枝尖(三錢)、生香附(三錢)、桃仁炭(三錢)。
用水煮成兩杯,分兩次喝。
另外,三哥的夫人,二十二歲,除夕晚上亥時,她原本是產後受寒,導致身體疼痛麻木。醫生用桂附等極為溫熱的藥物,服用後效果很好。醫生看到效果,就認為她非這些藥不可,持續用了一年多。卻不知道溫燥和溫養不同,溫燥的藥可以治病,卻不適合用來養生,導致她的少陽津液被耗盡,產生厥陰頭痛,只有頭頂正中央一點會痛到無法忍受,而且非常怕光,即使窗戶邊有一點點豆大的光線,她也會大叫,一定要把房間弄得像黑漆一樣才能稍微安定,一天會暈厥四五次。她的脈象弦細而數,按下去無力,情況非常危急。我勉強用定風珠這種可以潛陽、滋陰、熄滅肝風的藥方。
藥方是:真大生地(八錢)、麻仁(四錢)、生白芍(四錢)、麥冬(四錢,要帶心)、海參(二條)、生阿膠(四錢)、生龜板(六錢)、炙甘草(五錢)、生牡蠣(六錢)、生鱉甲(六錢)、雞蛋黃(兩枚,去掉渣後攪拌均勻再加入)。
用水煮成八杯,去渣,再用火煎成四杯,不時地頻繁服用。
正月初一,稍微看到一點效果,又加入:
鮑魚片(一兩)。
用水煮成十杯,去渣,煎至五杯,頻繁服用。
初四,腰部以上開始發熱,腰部以下冰涼,上下半身好像分成了兩截;身體左半邊出汗,右半邊不出汗,左右兩邊好像兩個不同的身體。古老的醫書裡沒有記載過這種病症,我認為古人說的:琴瑟不調,一定要換弦重新調整,這個病應該讓它再次暈厥,暈厥過後再安定下來就會好。所以照原來的定風珠藥方減半,再加入:
青蒿(八分)。當天晚上就暈厥了兩三次。
初五,照原來的定風珠藥方,原本的劑量服用一帖,服藥後暈厥停止,精神也安定了。
初七,仍然照原來的藥方。
初八,藥方都和之前一樣,漸漸不怕光了,到了正月二十幾號,就把床邊的帳子都拿掉了。藥一直吃到二月春分後,再配合使用專翕大生膏,才痊癒。
楊小姐,四十九歲,甲申年十二月初二,她最初是因為肝氣鬱結導致脅痛,後來肝厥發作侵犯到胃,醫生不知道這個病是肝著,應該用治療經絡疼痛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滋陰補虛,或是使用寒涼的藥物,導致十年之久,無法吃飯,喝粥只能喝一兩口,吃炒米粉也只能吃一小杯,稍微聽到聲音就會痙攣暈厥,整夜抽搐,兩三天後才會慢慢平靜下來。她的六脈弦緊而長,已經閉經兩年,全身疼痛,痰多咳嗽,一年到頭都不好,瘦得像柴火一樣,奄奄一息。
這個病是內侵犯到陽明,所以不能進食;木克脾土,所以導致水液積聚;陽明虛弱,所以無主,聽到聲音就會驚嚇;外侵犯到太陽,所以身體疼痛而痙攣;病根在肝臟,所以會導致暈厥。《黃帝內經》說,治病一定要找到病根,所以仍然從肝絡的方面來治療。
藥方是:新絳紗、歸鬚、川椒炭、桂枝、鬱金、旋覆花、青皮、蘇子霜、半夏、降香末。
十四日,服了這個藥方七帖,脅痛雖然減輕,但是痰很多,而且咳嗽非常頻繁,晚上睡不好,暫停服用活絡的藥,改用調和胃氣、去除痰飲的藥。
藥方是:半夏(八錢)、廣陳皮(四錢)、生薏仁(五錢)、茯苓(六錢)、枳實(三錢)、淡乾薑(三錢)、桂枝(三錢)。
十七日,胃口稍微打開,能吃半碗稀粥,但是脅部仍然疼痛,繼續服用之前的活絡藥方,把川椒去掉,加入廣陳皮。
十二月初四到十一日,脅痛平息,但是咳嗽還沒好,又服用之前的蠲飲藥方。
十一日,因為我要去紹興,就讓她平時服用調和胃氣的藥方,脅痛發作時,暫時服用新絳旋覆花湯。這個時候她已經能吃半碗爛飯了。
乙酉年二月二十八日,脈象稍微平和,雖然還是有點弦,但是已經有胃氣了,能吃一碗半乾飯,月經也恢復了,仍然間隔著服用之前兩個藥方。晚上偶爾會感到乾燥,想要起身卻起不來,想要坐卻坐不住,想要躺卻躺不下,煩躁難耐,約莫兩小時,服用了三兩左右的霹靂散才安定下來。隔天仍然服用調和胃氣的藥。
十八日,能吃兩小碗乾飯了,六脈也平和了許多,仍然間隔著服用之前兩個藥方。
四月初三,我從淮河又回到紹興,初八到達蘇州,還是擔心她的病情,就寫了一封信,讓她調整自己的心性。五月間又寫了一封信,用大道理開導她。十月間才收到她的回信,據說她把我的信當作座右銘,每天都要誦讀一遍,飲食也增加了,精神也變好了,全家都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