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溫疫

煮成三碗,今日分三次服完,明早再煮一碗服。

三十日,昨用玉女煎、銀翹散合法,再加苦寒,為甘苦合化陰氣,又為苦辛潤法。今日已見大效,汗也,便也,表裡俱通。但脈仍沉數有力,是仍有宿糞,與久羈之結邪相搏。議增水行舟,復入陰搜邪法。

麥冬(一兩),丹皮(六錢),生甘草(三錢),黃芩炭,大生地(六錢),北沙參(五錢),生鱉甲(八錢),生牡蠣(六錢),柏子霜(三錢),黃連(錢半)

史,三十八歲,溫病汗後,法當脈靜身涼。今脈雖為汗衰,究有五至,且不能弱。況對醫者說病刺刺不休,豈一二日內欲虛脫者,而能若是乎?此證人僉畏其虛,我獨畏其實也。現在大便溏泄頻頻,勢若可畏,然不可與收攝腎胃兩關。蓋伏邪藏深,為日已久,茲方有出路,而可驟行納縮乎?但柔滑之品,須暫行停止。

議熱淫於內,治以甘苦,佐以鹹寒法,妙在即寓堅陰收納於其中。

生牡蠣(二兩),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二兩),黃柏炭(三錢),黃芩炭(三錢)

周,六十三歲,六月初八日,溫熱最忌足三陽藥,且柴胡直升少陽,不至於下竭上厥不止。且即系傷寒,從無用柴胡十數日之多。現在嘔而便血,《靈樞》所謂不治之症。勉議犀角地黃湯,加黃連苦甘合化法。

大生地(六錢),犀角(二錢),黃連(一錢),生白芍(四錢),丹皮(四錢),麥冬(六錢,連心),黃芩(二錢)

分作二次服,以不嘔不便血,小便不赤為度。

十一日,諸症稍減,但為日已久,以重護津液為主,復苦甘合化陰氣法。

大生地(一兩),黃芩(二錢),生白芍(五錢),黃連(八分),麥冬(一兩),元參(一兩),丹皮(六錢),廣鬱金(二錢)

梁,六十二歲,丙辰年六月二十三日,脈數急,身熱頭痛,思涼飲,暑傷手太陰,切忌誤認傷寒而用羌防柴葛。

連翹(三錢),桑葉(錢半),甘草(一錢),銀花(三錢),石膏(四錢),苦桔梗(二錢),薄荷(八分),豆豉(錢半),知母(二錢)

二十四日,即於前方內加:

藿梗(二錢),廣鬱金(三錢),杏仁泥(三錢),荷葉邊(一張)

二十五日,六脈洪大而數,渴思涼飲,純陽之症,氣血兩燔,用玉女煎。

石膏(一兩),細生地(八錢),知母(五錢),元參(四錢),麥冬(一兩),生甘草(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梁,二十二歲,壬申年六月初四日,溫熱自汗,脈浮,舌滿白,最忌足三陽表藥發汗。用辛涼法。

苦桔梗(五錢),杏仁(三錢),甘草(三錢),薄荷(二錢),銀花(六錢),藿香(二錢),連翹(六錢),鬱金(二錢),牛蒡子(五錢)

初六日,溫病脈浮自汗,喘喝,舌苔白厚,思涼飲,用辛涼重劑。

白話文:

溫疫

史某,三十八歲,溫病汗後,脈象雖因出汗而減弱,但仍有力且頻數,且病人持續抱怨病情,顯然並未虛脫。大便溏瀉頻繁,病情危急,但不能使用收斂腎胃的藥物,因為病邪潛伏已久,此時不宜驟然收斂。因此,應暫停使用潤滑的藥物。 目前用玉女煎、銀翹散加減苦寒藥物,以甘苦合化陰氣,並使用苦辛潤法,已見效,但脈象仍然沉而有力且頻數,顯示還有宿便和久積的邪氣互相搏鬥。計劃增加利水通便的藥物,繼續清除體內邪氣。

周某,六十三歲,六月初八日,溫熱病最忌用足三陽經的藥物,柴胡上行少陽,不應下瀉,且即使是傷寒,也不至於服用柴胡十多天。目前嘔吐且便血,《靈樞經》謂之不治之症,考慮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入黃連,以苦甘合化之法。

梁某,六十二歲,丙辰年六月二十三日,脈象急數,身熱頭痛,想喝涼水,屬於暑熱傷及手太陰經,切忌誤認為傷寒而使用羌活、防風、柴胡、葛根等藥。

梁某,二十二歲,壬申年六月初四日,溫熱病自汗,脈象浮,舌苔白厚,最忌使用足三陽經的發汗藥物,應使用辛涼之法。初六日,溫病脈象浮,自汗,喘息,舌苔白厚,想喝涼水,應使用辛涼重劑。

以上各病例,處方及用藥調整細節已根據病情變化而有所調整,用藥目的在於清熱解毒、利水通便、滋陰養陰、調整臟腑平衡等,具體藥物組成及劑量已在原文中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