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溫疫

脈雖安靜,苔尚未化,未可恣意飲食。脅下刺痛,開胃兼與和絡。

半夏(五錢),新絳(三錢),烏藥(二錢),廣皮(錢半),旋覆花(三錢),歸鬚(二錢),青皮(錢半),降香末(三錢),鬱金(二錢),生香附(二錢),延胡索(一錢),小枳實(一錢)

章,丙寅年二月十一日,頭痛身熱,脈芤數,口渴,自汗,喉痛,舌苔重濁而尖赤甚,溫病也。勢甚重,法宜辛涼,最忌發汗。

連翹(三錢),銀花(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三錢),桑葉(錢半),細生地(三錢),甘草(一錢),薄荷(八分),射干(二錢),元參(三錢),牛蒡子(三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二日,溫熱咽痛之極,陰本虧也。

桔梗(八錢),人中黃(三錢),馬勃(三錢),牛蒡子(八錢),元參(八錢),連翹(六錢),射干(四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銀花(三錢),薄荷(二錢),荊芥穗(二錢),細生地(四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十三日,大便通,咽痛減,脈漸靜,不可躁。

桔梗(三錢),麥冬(五錢),黃芩(一錢),銀花(三錢),元參(五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人中黃(一錢),丹皮(二錢),蘆根(二錢),黃連(一錢),細生地(五錢),白茅根(三錢),牛蒡子(三錢)

煮兩碗,分二次,今晚明早各半帖。

十四日,脈靜,痛止大半,小便未暢,余焰尚存,仍不可食谷。

細生地(五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丹皮(三錢),銀花(二錢),人中黃(錢半),元參(三錢),牡蠣(三錢),桔梗(二錢),黃芩(一錢),麥冬(六錢),黃連(八分)

二帖共煎四碗,分四次服。明日午前服完,計今日兩碗,明日兩碗,如服完後,喉仍微痛,小便不暢,明曉再服一帖。如喉痛已止,小便亦暢,可少啜粥湯,靜俟十六日換方服藥。

十六日,脈靜身涼,用一甲復脈湯。

炙甘草(六錢),大生地(六錢),阿膠(三錢),麥冬(五錢),白芍(六錢),麻仁(三錢),牡蠣(八錢)

趙,初六日,熱病脈七至,煩躁無寧晷,譫語神昏,汗出輒復熱,脈不為汗衰。《內經》所謂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余向來見此症,每用一面大劑護陰清熱,一面搜逐心包之邪,獲效亦不少。但黃帝岐伯所云之死症,誰敢謂必生,勉與玉女煎法。

生石膏(四兩),次生地(八錢),知母(一兩),麥冬(八錢),甘草(五錢),京米(一合)

煮五杯,分五次服。外服紫雪丹。

初七日,溫熱未清,又加溫毒,喉腫,舌腫,唇腫,項強,面色反青。伏毒不發,與痘科之悶痘相似,可與代賑普濟散。

白話文:

溫疫

患者脈象雖然平穩,舌苔卻還沒有轉好,因此還不能隨意進食。脅肋下刺痛,需要開胃的同時還要兼顧疏通經絡。

處方一:半夏五錢、生地黃三錢、烏藥二錢、廣皮一錢半、旋覆花三錢、當歸鬚二錢、青皮一錢半、降香粉三錢、鬱金二錢、生香附二錢、延胡索一錢、小枳實一錢。

丙寅年二月十一日,患者頭痛發熱,脈象洪大而數,口渴,自汗,喉嚨痛,舌苔厚膩且尖端紅赤嚴重,這是溫病,病情很重,應當使用辛涼解表的方法,最忌諱發汗。

處方二:連翹三錢、金銀花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三錢、桑葉一錢半、生地黃三錢、甘草一錢、薄荷八分、射干二錢、玄參三錢、牛蒡子三錢。

今晚一劑,明天早上再服一劑。

二月十二日,溫熱病導致咽喉痛極度嚴重,陰液已損耗。

處方三:桔梗八錢、人中黃三錢、馬勃三錢、牛蒡子八錢、玄參八錢、連翹六錢、射干四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金銀花三錢、薄荷二錢、荊芥穗二錢、生地黃四錢。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分成八包,一次服用一包。用蘆根煎湯,去渣服用。

二月十三日,大便通暢,咽喉疼痛減輕,脈象逐漸平穩,不可操之過急。

處方四:桔梗三錢、麥冬五錢、黃芩一錢、金銀花三錢、玄參五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人中黃一錢、丹皮二錢、蘆根二錢、黃連一錢、生地黃五錢、白茅根三錢、牛蒡子三錢。

煎煮成兩碗,分兩次服用,今晚和明天早上各服半劑。

二月十四日,脈象平穩,疼痛減輕大半,小便不通暢,餘熱尚存,仍然不能進食穀物。

處方五:生地黃五錢、連翹二錢、射干二錢、丹皮三錢、金銀花二錢、人中黃一錢半、玄參三錢、牡蠣三錢、桔梗二錢、黃芩一錢、麥冬六錢、黃連八分。

煎煮成四碗,分四次服用。明天上午服用完畢,今天服兩碗,明天服兩碗。如果服藥後喉嚨仍然輕微疼痛,小便不通暢,明天早上再服一劑。如果喉嚨疼痛已止,小便也通暢,可以少量喝些粥湯,靜待十六日再換方服藥。

二月十六日,脈象平穩,身體涼爽,服用一甲復脈湯。

處方六:炙甘草六錢、生地黃六錢、阿膠三錢、麥冬五錢、白芍六錢、麻仁三錢、牡蠣八錢。

二月初六日,患者高熱,脈搏七次/分,煩躁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汗出後仍然發熱,脈象並未因為出汗而減弱。《內經》中所說“見三死不見一生”,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也很可能會死亡。我以前遇到這種症狀,常常用大劑量的藥物滋陰清熱,同時驅除心包經的邪氣,也取得了不少療效。但是,黃帝和岐伯所說的死症,誰敢保證一定能活?姑且用玉女煎加加減量治療。

處方七:生石膏四兩、生地黃八錢、知母一兩、麥冬八錢、甘草五錢、粳米一合。

煎煮成五杯,分五次服用。外用紫雪丹。

二月初七日,溫熱病症未除,又加重了溫毒,喉嚨腫脹,舌頭腫脹,嘴唇腫脹,頸項強直,面色發青。伏邪未發,類似痘瘡的悶痘,可以考慮服用代賑普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