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2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5)

1.

龍膽草(四錢),蘆薈(三錢),胡黃連(三錢),生石膏(八兩),地龍(三錢),白通草(二錢),茯苓皮(六錢),飛滑石(一兩),穿山甲(三錢),桑枝(五錢),杏仁(三錢),晚蠶砂(四錢),防己(五錢)

前方服至七日後,小便紅黑而濁,臭不可當。半月後手漸動、足漸伸,一月後下床扶桌椅能行,四十日後走至檐前,不能下階,又半月始下階,三月後能行四十里。後因痰飲,用理脾收功。此症始於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藥。

周,四十二歲,兩腿紫絳而腫,上起細瘡如痱,已三年矣。兩腿足痠痛不能立,六脈弦細而緊,竇氏《扁鵲新書》,謂之蘇木腿,蓋寒濕著痹也。

附子(八錢),烏頭(六錢),苡仁(一兩),桂枝(一兩),雲苓皮(一兩)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餘帖則始策杖能行,後去烏附,用通經活絡滲濕而愈。

成,五十四歲,腰間痠軟,兩腿無力,不能跪拜,間有腰痛,六脈洪大而滑。前醫無非補陰,故日重一日。此濕熱痿也,與諸痿獨取陽明法。

生石膏(四錢),海桐皮(二錢),晚蠶砂(三錢),白通草(二錢),生苡仁(八錢),雲苓皮(五錢),防己(四錢),杏仁(四錢),桑枝(五錢),萆薢(五錢),飛滑石(一兩)

前後共服九十餘帖。病重時自加石膏一倍,後用二妙丸收功。

趙,四十五歲,乙酉正月十五日,肝鬱挾痰飲,腎水上凌心,心悸短氣,腹脹胸痹,六脈反沉洪,水極而似火也,與蠲痰飲伐邪,兼降肝逆法。

姜夏(八錢),降香末(三錢),小枳實(五錢),桂枝(五錢),茯苓塊(一兩),蘇子霜(三錢),廣皮(四錢),川椒炭(三錢),生薑汁(每杯三匙),旋覆花(三錢)

甘瀾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豬肉鹹菜。

四帖。

二十日,痰飲夾痹,腎水上凌,心驚悸短氣,腰脊痹痛,皆太陽所過之地,小便短而腹脹,肚臍突出,是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無不痹者。且開太陽之痹,脈洪大,與大青龍合木防己湯法。

桂枝(五錢),半夏(五錢),雲苓皮(六錢),生石膏(四兩),苡仁(五錢),川樸(三錢),防己(四錢),廣皮(三錢),枳實(五錢),杏仁(四錢),滑石(六錢),白通草(錢半)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於前方內加:

晚蠶砂(三錢),飛滑石(四錢)

二十三日,外而經絡之痹,內而臟腑之痹,行痰開痹,俱不甚應,現在脈洪數,少腹脹,小便短濁而臭。先與開支河,使濕熱有出路,再商後法。

川萆薢(三錢),飛滑石(錢半),海金砂(五錢),雲苓皮(五錢),豬苓(四錢),小茴香(三錢),白通草(錢半),澤瀉(三錢)

白話文:

[痹]

第一個病例:一位42歲的周姓男子,雙腿三年來紫紅腫脹,長細小疹子像痱子一樣,腿腳酸痛站立不了,脈象弦細緊。醫生診斷為寒濕痺阻,處方包含龍膽草、蘆薈、胡黃連、生石膏、地龍、白通草、茯苓皮、飛滑石、穿山甲、桑枝、杏仁、晚蠶砂、防己。服藥七天後,小便呈紅黑色混濁且臭,半月後手能活動、腳能伸展,一個月後能扶著桌椅下床行走,四十天後能走到屋簷下,但還不能下樓梯,又過半個月才能下樓梯,三個月後能走四十里路。之後因痰飲,改用理脾的藥方收尾。整個療程從三月二十三日到八月二十二日。

第二個病例:一位42歲的男子,雙腿紫紅腫脹,腿腳酸痛,站立困難,脈象弦細緊。診斷為寒濕痺阻,使用附子、烏頭、苡仁、桂枝、雲苓皮治療。服用三十多劑後,能拄著拐杖行走,之後去除附子烏頭,改用通經活絡滲濕的藥方痊癒。

第三個病例:一位54歲的成姓男子,腰痠軟無力,不能跪拜,間歇性腰痛,脈象洪大滑利。先前醫生用補陰的藥方,病情反而加重。醫生診斷為濕熱痿證,採用治療陽明經的藥方,包含生石膏、海桐皮、晚蠶砂、白通草、生苡仁、雲苓皮、防己、杏仁、桑枝、萆薢、飛滑石。前後共服九十多劑,病情嚴重時加倍石膏用量,最後用二妙丸收功。

第四個病例:一位45歲的趙姓男子,乙酉年正月十五日患病,肝鬱夾痰飲,腎水上犯於心,心悸氣短,腹脹胸痹,脈象反沉洪有力。醫生診斷為水盛似火,處方包含姜夏、降香末、小枳實、桂枝、茯苓塊、蘇子霜、廣皮、川椒炭、生薑汁、旋覆花。用甘草水煎煮,分早中晚夜四次服用,忌生冷豬肉鹹菜。服用四劑。

第五個病例:二十日後,患者出現痰飲夾痺,腎水上犯,心驚悸氣短,腰脊痠痛,小便短少腹脹,肚臍突出。醫生診斷為太陽經痺證,脈象洪大,使用大青龍湯加木防己湯加減治療,處方包含桂枝、半夏、雲苓皮、生石膏、苡仁、川樸、防己、廣皮、枳實、杏仁、滑石、白通草。

第六個病例:二十一日,在原方基礎上加晚蠶砂、飛滑石。

第七個病例:二十三日,外在經絡和內在臟腑的痺證均無明顯好轉,脈象洪數,少腹脹,小便短少混濁且臭。醫生決定先利水消腫,再作打算,處方包含川萆薢、飛滑石、海金砂、雲苓皮、豬苓、小茴香、白通草、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