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四 (24)
卷四 (24)
1. 痹
二十日,誤服西瓜寒冷,未有不發停飲者。
公丁香(八分),半夏(五錢),益智仁(錢半),乾薑(三錢),白蔻仁(一錢),廣皮(三錢)雲苓(五錢),小枳實(三錢)
錢,三十四歲,五月二十九日,寒痹,脈弦短澀而緊,由腿上連少腹,痛不可忍,甚至欲厥,兼有痰飲胃痛。
桂枝(六錢),廣皮(三錢),防己(四錢),川烏頭(三錢),川椒炭(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雲苓皮(五錢),片薑黃(三錢),生苡仁(五錢),海桐皮(三錢)
六月初一日,左脈稍長,仍然緊甚,再服二帖。
丸方,寒濕為病。
萆薢(四兩),小茴香(四兩,炒),川椒炭(三兩),苡仁(八兩),蒼朮(六兩,炒),雲苓皮(八兩),川楝子(三兩),熟附子(二兩),木通(四兩)
共為細末,神麯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薑湯下。
楊氏,二十六歲,乙酉正月初七日,前曾崩帶,後得痿痹,病者自疑虛損。詢病情寒時輕熱時重,正所謂經熱則痹,絡熱則痰者也。再行經有紫有黑,經來時不惟腰腿大痛,少腹亦痛,經亦不調,或多或寡,日數亦然。此不但濕熱,且有瘀血。治濕熱用湯藥,治瘀血用丸藥,(左脈浮取弦,沉取寬泛。
右脈浮取弦,沉取洪。)湯藥用諸痹湯取太陰法,丸藥用化癥回生丹。
生石膏(二兩),桂枝(四錢),通草(一錢),杏泥(五錢),雲苓皮(五錢),片薑黃(三錢)防己(四錢),晚蠶砂(三錢),海桐皮(三錢),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
岳,四十六歲,暑濕痹症,誤以熟地等柔藥滑脾,致令泄瀉,臥床不起,兩足蜷曲不伸,飲食少進,兼之疝痛。先以五苓散,加川椒、廣皮、木香止其泄;繼以半夏、廣皮、良薑、益智、白蔻開其胃;復以丁香、川椒、吳萸、雲苓、苡仁、薑黃平其疝;又以防己、杏仁、桂枝、烏頭、苓皮、川椒等伸其痹末。惟引痛風在筋也,重用地龍、桂枝,引痛亦止,後補脾胃而愈。
王,四十六歲,寒濕為痹,背痛不能轉側,晝夜不寐,二十餘日。兩腿拘攣,手不能握,口眼歪斜,煩躁不寧,畏風自汗,脈弦,舌苔白滑,面色昏暗且黃,睛黃,大便閉。先以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廣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令得寐;繼以前方去川椒、羌活,加白通草、蠶砂、萆薢,得大便。
一連七八日均如黑蛋子,服至二十餘劑,身半以上稍輕,背足痛甚,於前方去半夏,加附子、片薑黃、地龍、海桐皮。又服十數帖,痛漸止;又去附子、地龍,又服十數帖,足漸伸。後用二妙丸,加雲苓、苡仁、萆薢、白朮等藥收功。
何,二十六歲,手足拘攣,誤服桂、附、人參、熟地等補陽,以致面赤,脈洪數,小便閉,身重不能轉側,手不能上至鬢,足蜷曲,絲毫不能移動。細詢病情,因大飲酒食肉而然。所謂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者也。與極苦通小腸,淡滲利膀胱法。
白話文:
[痹]
一位病人,二十天前誤食西瓜受寒,至今仍持續腹瀉不止。醫生開了以下處方:丁香八分,半夏五錢,益智仁一錢半,乾薑三錢,白蔻仁一錢,廣皮三錢,雲苓五錢,小枳實三錢。
另一位三十四歲的錢姓病人,五月二十九日患寒痺,脈象弦短澀而緊,疼痛從腿部蔓延到下腹部,痛不欲生,甚至快要昏厥,伴隨有痰飲、胃痛。醫生開了以下處方:桂枝六錢,廣皮三錢,防己四錢,川烏頭三錢,川椒炭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雲苓皮五錢,片薑黃三錢,生苡仁五錢,海桐皮三錢。六月一日,病人左脈略微變長,但仍然緊澀,於是又服用兩帖藥。
針對寒濕導致的疾病,有一個丸藥處方:萆薢四兩,小茴香四兩(炒),川椒炭三兩,苡仁八兩,蒼朮六兩(炒),雲苓皮八兩,川楝子三兩,熟附子二兩,木通四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神麴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湯送服。
一位二十六歲的楊姓女子,乙酉年正月初七日,之前曾患崩漏帶下,後來又患上痿痺,病人自己懷疑是身體虛損所致。詢問病情得知,寒時症狀輕,熱時症狀重,這正是經絡熱則痺,絡脈熱則痰的表現。她的月經顏色有紫有黑,經期不僅腰腿劇痛,下腹部也疼痛,月經也不調,時多時少,經期長短也不規律。這不僅有濕熱,還有瘀血。治療濕熱用湯藥,治療瘀血用丸藥。(左脈浮取弦,沉取寬泛;右脈浮取弦,沉取洪。)湯藥使用諸痺湯,取太陰法;丸藥使用化癥回生丹。處方:生石膏二兩,桂枝四錢,通草一錢,杏仁五錢,雲苓皮五錢,片薑黃三錢,防己四錢,晚蠶砂三錢,海桐皮三錢,苡仁五錢。水煎三杯,分三次服用。
一位四十六歲的岳姓病人,患暑濕痺症,誤服熟地等滋膩藥物,導致脾胃虛弱,出現泄瀉,臥床不起,雙腳蜷曲不能伸直,食慾不振,還伴有疝痛。醫生先用五苓散加川椒、廣皮、木香止瀉;然後用半夏、廣皮、良薑、益智、白蔻開胃;再用丁香、川椒、吳萸、雲苓、苡仁、薑黃治療疝痛;又用防己、杏仁、桂枝、烏頭、苓皮、川椒治療痺症。因為疼痛位於筋脈,所以大量使用地龍、桂枝引導疼痛,疼痛止後,再補益脾胃,最終痊癒。
一位四十六歲的王姓病人,寒濕痺症,背痛不能翻身,晝夜難眠,已持續二十多天。雙腿拘攣,手不能握拳,口眼歪斜,煩躁不安,畏風自汗,脈象弦細,舌苔白滑,面色晦暗發黃,眼睛也發黃,大便秘結。醫生先用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廣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幫助睡眠;然後去掉川椒、羌活,加入白通草、蠶砂、萆薢,使大便通暢。連續七、八天大便像黑蛋一樣,服用二十多劑藥後,上半身症狀稍輕,但背部和腳部疼痛加劇,於是去處方中去掉半夏,加入附子、片薑黃、地龍、海桐皮。又服用十幾劑藥後,疼痛漸漸減輕;然後去掉附子、地龍,又服用十幾劑藥後,腳漸漸能伸直。最後用二妙丸加雲苓、苡仁、萆薢、白朮等藥收功。
一位二十六歲的何姓病人,手足拘攣,誤服桂枝、附子、人參、熟地等溫補藥物,導致面紅、脈洪數、小便不通、身體沉重不能翻身,手抬不到鬢角,腳蜷曲不能動彈。詳細詢問病情後得知,是因為大量飲酒食肉所致。這是濕熱不除,大筋收縮,小筋鬆弛,收縮則拘攣,鬆弛則痿弱的表現。醫生採用苦寒通利小腸,淡滲利膀胱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