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四 (2)
卷四 (2)
1. 痘症
此藥煮成四茶杯,加茸汁半茶杯,雞湯一中碗,燕窩湯一碗,和勻上火煨濃,小人服一半,乳母服一半。
初九日,九天昨用峻補,兩臂雖有黃漿,四肢仍然空亮,泄瀉之故,用文仲大異功散。
生嫩耆(一兩),人參(一錢),廣木香(二錢),當歸(五錢,土炒),煨肉果(三錢),廣皮炭(二錢),煨訶子(三錢),於白朮(五錢,炒),上肉桂(一錢,研細去粗皮),茯苓塊(六錢),炙甘草(三錢),鹿茸尖(六錢,酒煎)
初十日,即於前方內,去肉桂、鹿茸尖、歸身,減黃耆四錢,加:
澤瀉(五錢)
十一日,照前方。
十二日,即於前方內加:
薏米仁(五錢)
十三日,漿未十分滿足,四肢間有破損,難保無痘毒咳嗽等事,茲用利水以助結痂,驅逐餘毒,即在其中,所謂一舉兩得者也。
洋參(三錢),澤瀉(三錢),廣皮炭(一錢),茯苓塊(五錢),生苡仁(八錢),炙甘草(錢半),焦於朮(三錢),廣木香(三錢),煨肉果(二錢),煨訶子(二錢)
十四日,腳腫胸悶溲短,水不利也。
茯苓塊(五錢),炒銀花(二錢),冬白朮(三錢),澤瀉(二錢),生苡仁(五錢),廣皮炭(錢半),飛滑石(二錢),連翹(二錢),五穀蟲(錢半)
何,男,四歲,九月初三日,三天氣虛毒重。黏連成片,兼之色滯頂陷,攻毒則礙虛,溫托則礙毒,兩難措手,和中安表,更不濟事,勉議活血擺毒。
苦桔梗(三錢),烏犀角(五錢),連翹(三錢),生甘草(一錢),白芷(一錢),薄荷(一錢)炙天蟲(二錢),紫草(三錢),全歸(三錢),南楂(三錢),丹皮(三錢),羚羊角(三錢)
每一酒杯,和豬尾膏三小匙。
初五日,四天昨用活血解毒,大有起色,但喉聲微啞,面目浮腫太甚,唇色絳紅,時癘之火毒太重,今日猶宜解毒。
苦桔梗(六錢),暹羅犀角(六錢),連翹(三錢),人中黃(三錢),桃仁(錢半),古勇黃連(一錢),天蟲(三錢),白芷(一錢),全歸(二錢),炒楂肉(二錢),紫草(三錢),穀精草(三錢)丹皮(三錢),羚羊角(三錢),銀花(五錢),紫花地丁(五錢)
以銀花紫地丁前湯代水。
初六日,五天半漸有起色,但險症變幻不一,時刻小心為要,今日仍宜活血提頂,微加托裡。
生綿耆(三錢),紫草(三錢),紅花(三分),炙甘草(三錢),歸身(三錢,土炒),銀花(三錢)白芷(二錢),穀精草(三錢),皂針(一錢),犀角(三錢),連翹(三錢每一酒杯約加),雞冠血(三小匙)
初七日,六天半時癘已退,氣血用事,頭面清漿三四,周身亮殼,非重用溫托不可。
看守勿懈,不致損破,可望成功。
白話文:
痘症
將藥材煎煮成四杯藥湯,加入半杯茸汁、一碗雞湯、一碗燕窩湯,混合均勻後,用小火煨煮至濃稠。小孩服用一半,奶媽服用一半。
九月初九日,治療九天後,雖然兩臂出現黃色膿液,但四肢仍然明亮,因腹瀉,使用文仲大異功散。
處方包含:生黃耆、人參、廣木香、當歸(土炒)、煨肉果、廣皮炭、煨訶子、炒白朮、肉桂(研細去粗皮)、茯苓、炙甘草、鹿茸尖(酒煎)。
九月初十日,在之前的處方中,去除肉桂、鹿茸尖、當歸,減少黃耆用量四錢,新增澤瀉。
九月十一日,沿用前一日處方。
九月十二日,在之前的處方中新增薏米仁。
九月十三日,膿液尚未完全成熟,四肢出現破損,可能會有痘毒引發咳嗽等情況,因此使用利水藥物來幫助結痂,排出餘毒,一舉兩得。
處方包含:洋參、澤瀉、廣皮炭、茯苓、生薏仁、炙甘草、焦白朮、廣木香、煨肉果、煨訶子。
九月十四日,腳腫、胸悶、小便短少,水液代謝不利。
處方包含:茯苓、炒金銀花、白朮、澤瀉、生薏仁、廣皮炭、滑石粉、連翹、五倍子。
病例:何姓男童,四歲,九月初三日患病,三天來氣虛毒盛,痘疹連成一片,顏色暗滯,陷於皮下。攻毒則礙虛,溫補則礙毒,難以抉擇,和中安表也無效,只好嘗試活血解毒。
處方包含:苦桔梗、犀角、連翹、生甘草、白芷、薄荷、炙天蟲、紫草、當歸、山楂、丹皮、羚羊角。
每服藥湯一杯,加入三小匙豬尾膏。
九月初五日,使用活血解毒方劑四天後,病情好轉,但聲音嘶啞,面部浮腫嚴重,嘴唇顏色深紅,火毒過盛,今日仍需解毒。
處方包含:苦桔梗、犀角、連翹、人中黃、桃仁、黃連、天蟲、白芷、當歸、山楂肉(炒)、紫草、穀精草、丹皮、羚羊角、金銀花、紫花地丁。
以金銀花、紫花地丁煎煮的藥湯代替水煎藥。
九月初六日,治療五天半,病情好轉,但病情變化多端,需時刻小心,今日仍需活血提頂,略微溫補。
處方包含:生黃耆、紫草、紅花、炙甘草、當歸(土炒)、金銀花、白芷、穀精草、皂角刺、犀角、連翹、雞冠血。
九月初七日,治療六天半,時毒已退,氣血充沛,頭面出現清澈的膿液,周身痘疹結痂,需溫補以促進癒合。
需細心護理,避免損傷痘痂,預期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