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風淫

陶,三十歲,乙酉六月初二日,風淫末疾,兩手發軟,不能持物,腳亦有時而軟,脈弦數,治以辛涼。

白話文:

陶,三十歲,乙酉六月初二日,因為感受風邪引起頭部疾病,兩手無力,無法拿東西,腳也有時會無力,脈象弦而數,治療使用辛涼藥物。

薄荷(錢半),桑葉(三錢),全歸(錢半),連翹(三錢),麥冬(三錢,連心),丹皮(三錢)銀花(三錢),菊花(三錢),細生地(四錢)

服八帖。

白話文:

薄荷(半錢),桑葉(三錢),全歸(半錢),連翹(三錢),麥冬(三錢,連心),丹皮(三錢),金銀花(三錢),菊花(三錢),細生地(四錢)

2. 痰飲

周,四十歲,壬戌八月二十五日,內而暑濕,外而新涼,內外相搏,痰飲斯發。

白話文:

周,四十歲,壬戌年八月二十五日,體內有暑濕,外部環境則是新涼,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因而引發了痰飲的症狀。

杏仁粉(三錢),白通草(三錢),廣皮(二錢),生苡仁(五錢),飛滑石(三錢),小枳實(二錢),半夏(五錢),川樸(三錢),生薑(三片),桂枝木(三錢),苓皮(三錢)

二十八日,支飲射肺,眩冒,小青龍去麻辛。

白話文:

杏仁粉三錢,白通草三錢,廣皮二錢,生苡仁五錢,飛滑石三錢,小枳實二錢,半夏五錢,川樸三錢,生薑三片,桂枝木三錢,苓皮三錢。二十八日,支飲射肺,眩冒,小青龍去麻辛。

桂枝(四錢),白芍(三錢,炒),焦於朮(三錢),乾薑(二錢),制五味(一錢),生薑(三片),半夏(六錢),杏仁粉(五錢),小枳實(二錢),生苡仁(五錢),炙甘草(二錢)

白話文:

桂枝(40 克),白芍(30 克,炒過),焦於朮(30 克),乾薑(20 克),制五味(10 克),生薑(3 片),半夏(60 克),杏仁粉(50 克),小枳實(20 克),生苡仁(50 克),炙甘草(20 克)

初一日,渴為痰飲欲去,不寐為胃仍未和,故以枳實橘皮湯逐不盡之痰飲,以半夏湯和胃令得寐。

白話文:

第一天,口渴是因為痰水即將排出,失眠是因為胃氣仍未調和,所以用枳實橘皮湯驅除未完全排除的痰水,並用半夏湯調和胃氣,讓人能睡著。

半夏(一兩),杏仁粉(三錢),廣皮(三錢),桂枝(三錢),生薑(三片),生苡仁(五錢),枳實(二錢),秫米(一合)

得寐再診。

白話文:

  • 半夏 (60 克)
  • 杏仁粉 (15 克)
  • 陳皮 (15 克)
  • 桂枝 (15 克)
  • 生薑 (3 片)
  • 生薏仁 (30 克)
  • 枳實 (12 克)
  • 糯米 (240 毫升)

初六日,服半夏湯,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議桂枝幹姜五味茯苓湯,合葶藶大棗泄肺湯逐飲。

白話文:

初六那一天,他服用半夏湯,已經能夠入睡了,但是又開始咳嗽,而且痰液增多。考慮到這可能是桂枝、幹薑、五味子、茯苓湯,配合葶藶子和棗組成的泄肺湯,排出體內積液造成的。

桂枝(五錢),茯苓塊(六錢),苦葶藶(三錢),半夏(二錢),肥大棗(四錢,去核),乾薑(五錢),五味子(三錢)

白話文:

桂枝(25 克),茯苓塊(30 克),苦葶藶(15 克),半夏(10 克),肥大棗(20 克,去核),乾薑(25 克),五味子(15 克)

甘瀾水五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再煮一碗服。

初八日,先以葶藶大棗泄肺湯,行業已攻動之飲,令其速去。

苦葶藶(四錢),肥大棗(五枚)

服葶藶湯後,即以半夏湯和胃。

半夏(一兩),生薑(五大片),小枳實(四錢),洋參(二錢,生薑塊同搗炒老黃)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

九月初十日,逐去水後,用《外臺》茯苓飲,消痰氣,令能食。

白話文:

先用五碗甘瀾水煮成兩碗,分兩次喝完,再煮一碗喝下。初八那天,先用葶藶大棗泄肺湯把肺裡的痰熱逼出來,再用半夏湯和胃。半夏湯喝完之後,用茯苓飲消痰,讓病人恢復食慾。

茯苓塊(六錢),半夏(三錢),小枳實(四錢),洋參(二錢,薑汁製黃色),生薑(八錢),廣皮(三錢),於朮(六錢,炒)十五日,飲居脅下則肝病,肝病則肝氣愈衰,故得後與氣則愈。先與行脅下之飲,泄肝即所以舒脾,俟脅痛止,再議補脾。

白話文:

茯苓塊(30克),半夏(15克),小枳實(20克),西洋參(10克,用薑汁炮製成黃色),生薑(40克),廣皮(15克),白朮(30克,炒制)

連續服用十五天,如果產生脅痛,說明是肝臟疾病所致。肝病會導致肝氣更加衰弱,因此必須同時補充氣血才能恢復健康。

首先使用有助於緩解脅痛的藥物,以達到疏通肝臟、調理脾胃的目的。等到脅痛消失後,再考慮進補脾胃。

生香附(三錢),廣皮(二錢),旋覆花(三錢,包),青皮(錢半),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半夏(四錢),枳實(錢半)

二十日,行脅絡之飲,業已見效,尚有不盡,仍用前法。

白話文:

生香附(15克) 廣陳皮(10克) 旋覆花(15克,包煎) 青皮(7.5克) 蘇子霜(15克) 降香末(15克) 半夏(20克) 枳實(7.5克)

生香附(三錢),歸鬚(一錢),半夏(三錢),廣皮(一錢),蘇子霜(錢半),降香末(錢半)鬱金(二錢),小枳實(一錢),旋覆花(三錢,包)

二帖。

二十二日,通補中陽,兼行脅下不盡之飲。

白話文:

生香附(3錢),當歸鬚(1錢),半夏(3錢),廣陳皮(1錢),蘇子霜(1.5錢),降香末(1.5錢),鬱金(2錢),小枳實(1錢),旋覆花(3錢,需包起來)

代赭石(五錢),焦術(三錢),旋覆花(三錢,包),桂枝(三錢),炙甘草(三錢),茯苓(五錢),生薑(三片),半夏(五錢)

四帖。

十月初二日,通降脅下之痰飲,兼與兩和肝胃。

白話文:

代赭石(25克),焦山楂(15克),旋覆花(15克,用布包裹),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茯苓(25克),生薑(3片),半夏(25克)

旋覆花(三錢),小枳實(二錢,杵),乾薑(錢半),蘇子霜(三錢),桂枝尖(二錢),廣皮(二錢),生薑(三片),半夏(六錢)

白話文:

旋覆花(15克) 小枳實(10克,搗碎) 乾薑(7.5克) 蘇子霜(15克) 桂枝尖(10克) 廣皮(10克) 生薑(3片) 半夏(30克)

金氏,二十六歲,癸亥二月初十日,風寒挾痰飲為病,自汗惡寒,喘滿短氣,渴不多飲,飲則嘔,夜咳甚,倚息不得臥,小青龍去麻、杏,加枳實、廣皮,行飲而降逆氣。

白話文:

金姓男子,26歲,於癸亥年二月初十日,因風寒挾帶痰飲而生病。症狀有自汗、怕冷、呼吸困難、氣短、口渴但不愛喝水,喝水會嘔吐,晚上咳嗽得很厲害,只能靠在牀頭喘息無法平躺。治療方案是使用小青龍湯,去除麻黃和杏仁,加入枳實和廣皮,以促進痰飲排出並抑制逆氣。

桂枝(六錢),制五味(錢半),炙甘草(三錢),乾薑(三錢),白朮(四錢,炒),半夏(六錢),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生薑(三片),茯苓(六錢)

甘瀾水八杯,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一日,昨用小青龍,咳雖稍減,仍不得臥,今用葶藶大棗合法。

白話文:

桂枝(36克),製五味子(9克),炙甘草(18克),乾薑(18克),白朮(24克,炒過),半夏(36克),小枳實(12克),廣陳皮(12克),生薑(3片),茯苓(36克)

桂枝(八錢),廣皮(三錢),乾薑(五錢),五味子(二錢),半夏(六錢),炙甘草(三錢),白芍(四錢,炒),小枳實(二錢),大棗(去核,五枚),苦葶藶(二錢,炒香研細)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二日,用小青龍逐飲,兼利小便,使水有出路。

白話文:

桂枝(50克),廣皮(15克),乾薑(25克),五味子(10克),半夏(30克),炙甘草(15克),白芍(20克,炒熟),小枳實(10克),大棗(去核,5枚),苦葶藶(10克,炒香研細)

桂枝(五錢),小枳實(二錢),乾薑(二錢),白通草(錢半),杏泥(五錢),制五味(錢半)炙甘草(一錢),白芍(二錢,炒),生苡仁(五錢),半夏(五錢),生薑(三片)

煮成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白話文:

桂枝(25 克),小枳實(10 克),乾薑(10 克),白通草(7.5 克),杏仁(25 克),五味子(7.5 克),炙甘草(5 克),白芍(10 克,炒過),生苡仁(25 克),半夏(25 克),生薑(3 片)

十三日,脈稍平,病起本渴,大服薑桂,渴反止者。飲居心下,格拒心火之渴也,仍以蠲飲為主。微惡寒,兼和營衛。

白話文:

第十三天,脈象略微平穩。病人原本發病時口渴,當時服用了大量的薑和桂枝,結果口渴反而消失了。這是因為飲水停留在心臟以下的位置,阻擋了心火引起的口渴。因此,仍以去除飲水為主。病人略微惡寒,兼顧調和營氣和衛氣。

桂枝(六錢),茯苓(三錢),杏泥(四錢),半夏(六錢),乾薑(三錢),白芍(三錢,炒),炙甘草(錢半),廣皮(一錢),生薑(三片),小枳實(錢半),制五味(錢半),大棗(二錢,去核)

煎法如前。

十四日,咳則脅痛,不惟支飲射肺,且有懸飲內痛之虞,兼逐脅下懸飲。

白話文:

桂枝 6 錢 茯苓 3 錢 杏仁粉 4 錢 半夏 6 錢 乾薑 3 錢 炒白芍 3 錢 炙甘草 1.5 錢 陳皮 1 錢 生薑 3 片 小枳實 1.5 錢 五味子 1.5 錢 去核大棗 2 錢

桂枝(六錢),青皮(二錢),乾薑(四錢),廣皮(二錢),杏仁泥(四錢),鬱金(三錢),生香附(三錢),制五味(錢半),旋覆花(三錢,包),小枳實(錢半),半夏(八錢),蘇子霜(二錢),生薑(五錢)

三碗,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五日,咳止大半,惟脅痛攻胸,肝胃不和之故。切戒惱怒,用通肝絡法。

白話文:

桂枝(36克),青皮(12克),乾薑(24克),廣皮(12克),杏仁粉(24克),鬱金(18克),生香附(18克),制五味(9克),旋覆花(18克,包起來),小枳實(9克),半夏(48克),蘇子霜(12克),生薑(30克)

半夏,蘇子(三錢,去油),乾薑(三錢),桂枝尖(三錢),降香末,歸鬚(二錢),青皮(二錢),旋覆花(三錢),鬱金,生香附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白話文:

半夏、蘇子(去油,三錢)、乾薑(三錢)、桂枝尖(三錢)、降香末、歸鬚(二錢)、青皮(二錢)、旋覆花(三錢)、鬱金、生香附

謝氏,二十五歲,癸亥二月二十二日,痰飲哮喘,咳嗽聲重,有汗,六脈弦細,有七月之孕,與小青龍去麻辛主之。

白話文:

一位姓謝的患者,25歲,在癸亥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現痰飲性哮喘。咳嗽聲音很大,有出汗的症狀,脈象為弦細,並且已經懷孕七個月。使用去掉麻黃和辛夷的小青龍湯作為主藥。

桂枝(五錢),半夏(五錢),乾薑(三錢),白芍(三錢),小枳實(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味(一錢),廣皮(錢半)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白話文:

桂枝(30 克),半夏(30 克),乾薑(18 克),白芍(18 克),小枳實(12 克),炙甘草(6 克),五味子(6 克),廣陳皮(9 克)

二十二日,其人本渴,服桂姜熱藥當更渴,今渴反止者,飲也。惡寒未罷,仍用小青龍法,胸痹痛加薤白。按:飲為陰邪,以誤服苦寒堅陰,不能速愈。

白話文:

第 22 日,患者原本口渴,服用桂姜等溫熱藥物本應加重口渴,但現在口渴反而消失,這是因爲患者飲用了一些液體。惡寒還未消除,仍使用小青龍湯法,爲了緩解胸痛,加用薤白。備註:飲指陰邪,因誤服苦寒藥物,使陰氣更加凝滯,難以快速痊癒。

桂枝(八錢),小枳實(二錢),薤白(三錢),乾薑(五錢),制五味(一錢),川樸(三錢),半夏(六錢),焦白芍(四錢),廣皮(二錢),炙甘草(二錢)

白話文:

桂枝(120 克),小枳實(30 克),薤白(45 克),乾薑(75 克),制五味(15 克),川樸(45 克),半夏(90 克),焦白芍(60 克),廣皮(30 克),炙甘草(30 克)

甘瀾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二杯服。

二十三日,胃不和則臥不安,亥子屬水,故更重。脹也,痛也,皆陰病也,無非受苦寒藥之累。

白話文:

甘瀾水五杯,煮到剩下兩杯,分兩次服用,藥渣再煮兩杯服用。

二十三日,如果胃部不調和,那麼睡眠就不會安穩,因為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屬水,所以症狀會更加嚴重。脹和痛都是陰性病症,無不是因為服用寒涼藥物所導致的困擾。

桂枝(八錢),半夏(八錢),炙甘草(一錢),白芍(三錢,炒),乾薑(五錢),薤白(三錢)生苡仁(五錢),川樸(三錢),杏泥(三錢),苦桔梗(三錢),五味子(錢半),茯苓塊(五錢)

甘瀾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白話文:

桂枝(50克),半夏(50克),炙甘草(6克),白芍(18克,炒過),乾薑(30克),薤白(18克)生苡仁(30克),川樸(18克),杏泥(18克),苦桔梗(18克),五味子(9克),茯苓塊(30克)

二十四日,寒飲誤服苦寒堅陰,大用辛溫三帖,今日甫能轉熱,右脈始大,左脈仍弦細,咳嗽反重者,是溫藥啟其封固也。再用溫藥兼滑痰,痰出自然鬆快。

白話文:

二十四日,寒性飲品誤服導致寒凝陽氣封閉,使用三帖辛溫藥物才剛能轉暖,右脈開始強盛,左脈仍然緊小而細,咳嗽反而加重,這是由於溫藥打開了封閉阻礙。再次使用溫藥並兼清痰利濕,痰液排出自然就會舒緩。

桂枝(五錢),生苡仁(五錢),薤白(三錢),杏泥(三錢),乾薑(三錢),茯苓(五錢),栝蔞(二錢),小枳實(二錢),半夏(八錢),白芍(三錢,炒),川樸(三錢),制五味(錢半)

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白話文:

桂枝(30 克),生苡仁(30 克),薤白(18 克),杏泥(18 克),乾薑(18 克),茯苓(30 克),栝蔞(12 克),小枳實(12 克),半夏(48 克),白芍(18 克,炒),川樸(18 克),制五味(9 克)

二十五日,右脈已退,病勢少減,但寒熱汗多胸痹,恐成漏汗,則陽愈虛,飲更難愈。議桂枝加附子,去甘草,以肋脹故也。合栝蔞薤白湯意,通中上之清陽,護表陽為急。

白話文:

二十五日,右半邊脈象已經消退,病情稍稍緩解,但是仍然有寒熱、出汗多的症狀,胸部感到氣悶,擔心會變成漏汗,導致陽氣更加虛弱,喝藥也很難治癒。大家討論後決定使用桂枝湯加附子,去掉甘草,因為有肋脹的症狀。這與栝蔞薤白湯的意圖相符,疏通中上部的清陽之氣,保護表面的陽氣。

桂枝(六錢),大棗(二枚,去核),川樸(三錢),焦白芍(四錢),熟附子(二錢),小枳實(錢半),生薑(三片),薤白(三錢)

甘瀾水五杯,煮取兩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其第一次即啜稀熱粥半碗,令微汗佳,第二三次不必啜粥。

白話文:

桂枝(36 克),大棗(2 枚,去核),川樸(18 克),焦白芍(24 克),熟附子(12 克),小枳實(9 克),生薑(3 片),薤白(18 克)

二十六日,昨日用桂枝加附子,再加薤白法,漏汗已止,表之寒熱已和,但咳甚,議與逐飲。

白話文:

二十六日,昨天使用了桂枝加附子湯,再加薤白的方法,出汗的狀況已經停止,表面的寒熱也已經調和,但是咳嗽仍然很嚴重,打算給予逐飲的藥方。

桂枝(六錢),大棗(五枚,去核),半夏(五錢),茯苓塊(六錢),生苡仁(五錢),葶藶子(二錢,炒研細)

甘瀾水八杯,取三杯,分三次服。

白話文:

桂枝(36克),大棗(5顆,去核),半夏(30克),茯苓(36克),生苡仁(30克),葶藶子(12克,炒熟研磨成細粉)

僧,四十二歲,脈雙弦而緊,寒也;不欲飲水,寒飲也;喉中癢,病從外感來也;痰清不黏,寒飲也;咳而嘔,胃陽衰而寒飲乘之,謂之胃咳也。背惡寒時欲厚衣向火,衛外之陽虛,而寒乘太陽經也。面色淡黃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當溫中陽而護表陽,未便以吐血之後,而用柔潤寒涼,小青龍去麻杏,加枳實、廣皮、杏仁、生薑湯主之。服此方十數帖而愈。

白話文:

一位 42 歲的僧人,脈象雙弦且緊,這是寒證;不願喝水,這是寒飲;喉嚨發癢,表明疾病從外部感染;痰液清澈不黏稠,這是寒飲;咳喘並嘔吐,表示胃陽虛弱,寒飲趁虛而入,稱為胃咳。後背發冷,時常想要穿厚衣服靠近火爐,表明衛外之陽氣虛弱,寒氣侵入太陽經絡。面色淡黃微青,嘴脣淡白,也是寒證。治療方法應當溫補中陽,並保護表陽,暫不宜用祛風化痰的柔潤寒涼藥物。方劑為小青龍湯,去除麻黃和杏仁,加入枳實、廣皮、杏仁、生薑,煎煮後服用。服用此方十幾帖後痊癒。

徐,二十六歲,二月初十日,酒客脈弦細而沉,喘滿短氣,脅連腰痛,有汗,舌白滑而厚,惡風寒,倚息不得臥,此係內水招外風為病,小青龍去麻辛證也。

白話文:

患者姓徐,二十六歲,於二月初十日就診。其脈象細而沉,呼吸急促而氣短,肋骨和腰部疼痛,出汗,舌苔白而厚膩,怕冷風,只能靠著休息,無法平躺。

根據這些症狀,患者的病情應為體內水液過多,引發外感風寒所致。此病證相似於《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證」,但應去掉麻黃和辛夷兩味藥。

桂枝(六錢),乾薑(三錢),杏泥(五錢),白芍(四錢,炒),生薑(五片),半夏(六錢),炙甘草(一錢),制五味(錢半),旋覆花(三錢,包)

白話文:

桂枝(30克),幹薑(15克),杏仁(25克),白芍(20克,炒製),生薑(5片),半夏(30克),炙甘草(5克),制五味子(7.5克),旋覆花(15克,包裹使用)

邵,四十三歲,癸亥七月二十三日,右關單絃飲癖,少陰獨盛,水臟盛而土氣衰也。至吞酸飯後吐痰不止,治在胃腎兩關。不能戒酒,不必服藥,真武法。

白話文:

邵,43 歲,癸亥年(1893 年)七月二十三日,右關脈弦,有嗜酒成癮的病症。少陰經脈氣血旺盛,腎臟機能過於旺盛,脾胃機能衰弱。到了吞酸飯後就吐痰不止,病症在於胃和腎臟。如果戒不了酒,就不用服藥,可用真武湯法治療。

熟附子(五錢),茯苓塊(六錢),生苡仁(六錢),細辛(錢半),生薑(五片),真山連(錢半,同吳萸浸炒),吳萸(三錢)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白話文:

當歸(50 克),茯苓(60 克),生薏苡仁(60 克),細辛(15 克),生薑(5 片),山連翹(15 克,與吳茱萸浸泡後炒),吳茱萸(30 克)

二十八日,內飲用溫水臟法,已見大效,但藥太陽剛,不可再用,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且議理陽明,以為過峽文字。

白話文:

二十八天,內服溫水的調養方法已見顯著成效,但該藥性屬太陽經剛性之藥,不可再使用,正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所言。我們應另行討論陽明經的調養方法,作為過渡階段的方藥。

半夏(六錢),廣皮(一錢),小枳實(錢半),茯苓塊(六錢),生苡仁(六錢),白豆蔻(一錢),生薑(六錢)

四帖。

八月初三日,用理陽明,亦復見效,惟吐酸仍然未止。按:吞酸究屬肝病,議肝胃同治法。

白話文:

半夏(36 克),廣陳皮(6 克),小枳實(9 克),茯苓塊(36 克),生苡仁(36 克),白豆蔻(6 克),生薑(36 克)

半夏(六錢),桂枝(三錢),吳萸(三錢),茯苓塊(六錢),青皮(六錢),生薑(三片),苡仁(五錢),山連(錢半,姜炒)

四帖。

某氏,內飲招外風為病,既喘且咳,議小青龍法。

白話文:

半夏(36克),桂枝(18克),吳茱萸(18克),茯苓塊(36克),陳皮(36克),生薑(3片),薏苡仁(30克),山茱萸(9克,與姜一起炒)

桂枝(三錢),麻黃(一錢,蜜炒),制五味(一錢),白芍(錢半),細辛(八分),半夏(三錢),炙甘草(錢半),茯苓塊(三錢),乾薑(三錢),生苡仁(五錢)

痰飲喘咳,前用小青龍湯,業已見效,但非常服之品,脈遲緩,議外治脾法。

白話文:

桂枝(15克),麻黃(6克,用蜂蜜炒過),五味子(6克),白芍藥(9克),細辛(4.8克),半夏(15克),炙甘草(9克),茯苓塊(15克),乾薑(15克),生苡仁(25克)

桂枝(五錢),炙甘草(二錢),生於術(三錢),制茅朮(四錢),茯苓(六錢),生苡仁(五錢),益智仁(錢半),半夏(六錢),生薑(五片)

四帖。

白話文:

  • 桂枝:50 克
  • 炙甘草:20 克
  • 生白朮:30 克
  • 制白朮:40 克
  • 茯苓:60 克
  • 生苡仁:50 克
  • 益智仁:15 克
  • 半夏:60 克
  • 生薑:5 片

皮氏,四十八歲,甲子十月二十八日,痰飲喘咳,左脈浮弦沉緊,自汗,勢甚凶危,議小青龍加杏仁、厚朴,去麻、辛。

白話文:

患者姓皮,48歲。甲子年十月二十八日,出現痰飲咳喘的症狀。左脈浮弦而沉緊,有自汗的現象,情況十分危急。商議使用小青龍湯加減杏仁、厚樸,去除麻黃、辛夷。

桂枝(六錢),白芍(四錢),半夏(六錢),炙甘草(三錢),乾薑(五錢),厚朴(三錢),制五味(二錢),杏仁霜(五錢)

白話文:

桂枝(36 克),白芍(24 克),半夏(36 克),炙甘草(18 克),乾薑(30 克),厚朴(18 克),制五味(12 克),杏仁霜(30 克)

甘瀾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於前方內加:

雲苓塊(五錢),半夏(五錢)

三十日,服青龍已效,然其水尚洋溢,未能一時平復。

白話文:

用甘瀾水煮到只剩下三杯,分三次服用。

到了二十九日,在藥方裡加入:

茯苓五錢,半夏五錢

到了三十日,服用青龍湯已經見效,但是水腫現象還未完全消除,無法立即康復。

桂枝(八錢),炙甘草(三錢),五味子(三錢),杏仁霜(五錢),半夏(一兩二錢),乾薑(五錢),雲苓(八錢),白芍(五錢,炒),生薑(五大片),廣皮(三錢)

白話文:

桂枝(48克),炙甘草(18克),五味子(18克),杏仁霜(30克),半夏(72克),乾薑(30克),雲苓(48克),白芍(30克,炒過),生薑(5片),廣皮(18克)

四帖。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初二日,以眩冒甚,於前方內加:

於朮(六錢)

白話文:

四帖。

用甘瀾水八碗煎煮,煮至剩下三碗,然後藥渣再煮一次,煮剩一碗。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分四次服用。

第二天,因為頭暈目眩加重,在之前的處方裡加入:

白朮六錢。

初四日,脈現單絃,喘止咳喊,眩冒未寧,再太陰屬土,既重且緩,萬不能一時速愈。且痰飲五年,豈三五日可了。

白話文:

初四日(發病後第四天),脈象顯示為單絃脈,喘息和咳嗽已停止,眩暈和頭痛仍然沒有好轉。再者,太陰屬土,脈象既沉重又緩慢,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健康。此外,痰飲已經有五年了,豈能在三五天內就治癒。

於朮(六錢),半夏(一兩),杏仁霜(五錢),桂枝(五錢),乾薑(三錢),雲苓(六錢),炙甘草(三錢),五味子(六錢)

甘瀾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福,三十二歲,乙丑二月初三日,痰飲胸痹,兼有脅下懸飲。

白話文:

白術(6錢),半夏(1兩),杏仁霜(5錢),桂枝(5錢),乾薑(3錢),雲苓(6錢),炙甘草(3錢),五味子(6錢)

杏泥(三錢),薤白(三錢),栝蔞(二錢),桂枝(三錢),廣皮(錢半),川樸(二錢),小枳實(三錢),旋覆花(三錢),生香附(三錢),半夏(五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胸痹懸飲已愈,惟腸痹食不甘味,議和肝胃,兼開腸痹。

白話文:

杏仁泥(3錢),大蔥(3錢),栝樓(2錢),桂枝(3錢),橘皮(1.5錢),蒼朮(2錢),小枳實(3錢),旋覆花(3錢),生香附(3錢),半夏(5錢)

半夏(三錢),廣皮(二錢),小枳實(二錢),白通草(二錢),杏仁(八錢),生苡仁(五錢)薑汁(三匙沖)

白話文:

半夏(15克),廣陳皮(10克),枳實(10克),白通草(10克),杏仁(40克),生薏苡仁(25克),薑汁(3匙沖服)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邵,三十八歲,十一月十一日,脈弦細而沉,咳嗽,倚息不得臥,胸滿口渴,小青龍去麻辛法。

白話文:

用水五杯煎煮,煮至剩下兩杯後,藥渣再煎煮一次,煮至剩下一杯,分三次服用。

患者邵某,三十八歲,十一月十一日診斷,脈象細弦且沉,有咳嗽症狀,呼吸困難無法平躺,胸部感到憋悶並有口渴現象,使用小青龍湯去掉麻黃和細辛的方法治療。

桂枝(六錢),白芍(四錢),炙甘草(三錢),乾薑(五錢),半夏(一兩五錢),五味子(二錢),茯苓(一兩),小枳實(七錢),廣皮(三錢)

四次服。

十三日,服小青龍已效,但喉啞知渴,脈見微數,為痰飲欲去,轉用辛涼,開提肺氣法。

白話文:

  • 桂枝 60 克
  • 白芍 40 克
  • 炙甘草 30 克
  • 乾薑 50 克
  • 半夏 150 克
  • 五味子 20 克
  • 茯苓 100 克
  • 小枳實 70 克
  • 廣皮 30 克

麻黃(三錢,蜜汁),杏仁(五錢),石膏(八錢),生甘草(三錢),苦桔梗(三錢),半夏(三錢),廣皮(一錢)

白話文:

麻黃(15 克,用蜂蜜調味)、杏仁(25 克)、石膏(40 克)、甘草(15 克)、桔梗(15 克)、半夏(15 克)、廣皮(5 克)

煥氏,三十八歲,丙寅正月,痰飲法當惡水,反喜水者,飲在肺也。喜水法當甘潤,今反用溫燥者,以其為飲也。既喜水,曷以知其為飲?以得水不行,心悸短氣,喘滿眩冒,咳嗽多痰,嘔惡,諸飲證畢具也。既為飲證,何以反喜水?以水停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於腎,反來上爍華蓋,又格拒腎中真水,不得上潮於喉,故嗌乾而喜水以救之也,是之為反燥。反燥者,用辛能潤法。

白話文:

煥氏,38歲,丙寅年正月,痰飲法當厭惡水,而反喜水,是因為痰飲在肺。喜水法當用滋潤之法,但現在反用溫燥之法,是因為痰飲的緣故。既然喜水,為什麼知道是痰飲?因為喝水不能行於心肺,心悸、氣短、喘息、胸悶、眩暈,咳嗽多痰、嘔吐不適,各種痰飲的表現都具備了。既然是痰飲,為什麼反喜水?因為水停在心下,阻遏了心火,不能下通於腎,反而上衝華蓋(大腦),又阻遏了腎中真水,不能上潮於喉嚨,所以感到喉嚨乾燥,喜水來救,這就是反乾燥。反乾燥的方法,是用辛能潤的法則(用辛散之藥來溫潤)。

半夏(一兩),茯苓塊(一兩),小枳實(八錢),廣皮(五錢),杏仁泥(六錢),生薑(一兩)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白話文:

半夏一兩,茯苓一兩,小枳實八錢,陳皮五錢,杏仁泥六錢,生薑一兩。

用甘瀾水八碗煎煮,煮至剩三碗,藥渣再煮一次至剩一碗,分四次服用。

顏,四十二歲,丙寅正月二十四日,嗽不欲飲,倚息不得臥,脅痛,自汗,不寐,脈弦緩,議小青龍去麻辛,加杏仁、苡仁,再重加半夏。

白話文:

病人顏,42歲,於丙寅年正月二十四日出現以下症狀:

  • 咳嗽且不願喝水
  • 呼吸困難,難以平躺
  • 肋骨疼痛
  • 自行出汗
  • 失眠
  • 脈搏弦緩

根據這些症狀,建議使用小青龍湯,但去除麻黃和辛夷,並加入杏仁、苡仁,再加重半夏的分量。

桂枝(六錢),乾薑(三錢),五味子(錢半),炙甘草(錢半),焦白芍(三錢),半夏(一兩)杏泥(六錢),生苡仁(一兩)

白話文:

桂枝(36 公克),乾薑(18 公克),五味子(9 公克),炙甘草(9 公克),焦白芍(18 公克),半夏(60 公克),杏泥(36 公克),生苡仁(60 公克)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嘔涼水,於前方內加乾薑廣皮以消痰氣。

乾薑(二錢),廣皮(三錢)

白話文:

用甘瀾水八碗煎煮,煮到只剩下三碗,分三次服用。

二十七天時,如果出現噁心吐涼水的情況,在原先的藥方中加入乾薑和廣皮來消除痰氣。

乾薑用二錢,廣皮用三錢。

二月初一日,《金匱》謂桂枝幹姜為熱藥,服之當遂渴,今反不渴者飲也。茲證不惟不渴,反嘔涼水不止,其為寒飲無疑。既真知其飲,雖重用薑桂何懼乎!世人之不能立方者,皆未真知病情也。畏而不敢服者,亦未真知病情也。

白話文:

二月初一,《金匱要略》中提到,桂枝和乾薑是熱性藥物,服用後會感到口渴。但如果你服用後不感到口渴,那可能是因為你喝了水。這個案例不只不渴,反而一直嘔吐涼水,顯然是受寒飲所傷。既然已經明確知道是寒飲,即使大量服用薑桂,又何必害怕呢?世人之所以不能對症下藥,都是因為沒有真正瞭解病情。而那些因為擔心不敢服藥的人,也是因為沒有真正瞭解病情。

桂枝(八錢),乾薑(七錢),五味子(錢半),半夏(二錢),焦白芍(四錢),帶皮苓(四錢)炙甘草(三錢),生薑(五片),小枳實(三錢),廣皮(三錢)

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白話文:

桂枝(48克),乾薑(42克),五味子(9克),半夏(12克),焦白芍(24克),帶皮茯苓(24克),炙甘草(18克),生薑(5片),小枳實(18克),陳皮(18克)

昆,四十二歲,正月二十六日,飲家眩冒,用白朮澤瀉湯法,脈洪滑而沉。

白話文:

昆,42歲,正月二十六日發病,飲酒後頭暈,用白朮澤瀉湯治療方法,脈象洪滑有力且沉。

白朮(一兩),澤瀉(二兩),半夏(一兩),茯苓塊(一兩),小枳實(三錢)

白話文:

白朮:50 克 澤瀉:100 克 半夏:50 克 茯苓:50 克 小枳實:15 克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一帖服三日。

二十六日,於前方內加竹茹六錢,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脈沉微數。

於朮(一兩),澤瀉(二兩),半夏(一兩),茯苓塊(一兩),竹茹(一兩)

丸方

半夏(八兩),天麻(八兩),澤瀉(八兩),白朮(六兩),雲苓(六兩)

共為細末,神麯薑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日再服,重則三服。

陶,氏三十六歲,二月二十五日,痰飲脈洪數,咳嗽,倚息不得臥,有汗,胸痹。

白話文:

甘草水八碗,煮到剩下三碗,渣再煮一碗,分成四次喝完。一帖藥連續喝三天。

二月二十六日,藥方裡加上竹茹六錢,每杯薑汁沖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脈象沉微數。

用白朮一兩,澤瀉二兩,半夏一兩,茯苓一兩,竹茹一兩。

丸藥的製作方法:

半夏八兩,天麻八兩,澤瀉八兩,白朮六兩,茯苓六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神麴薑汁糊做成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錢,一天服用兩次,病情嚴重可以服用三次。

陶氏,三十六歲,二月二十五日,出現痰飲,脈象洪數,咳嗽,無法平躺只能倚靠休息,有汗,胸悶。

桂枝(五錢),石膏(八錢),杏泥(五錢),炙甘草(三錢),半夏(六錢),枳實(五錢),老川樸(三錢),廣皮(二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某,懸飲者,水在肝也,非下不可。但初次診視,且用輕法。

白話文:

肉桂(5 克),石膏(8 克),杏仁粉(5 克),炙甘草(3 克),半夏(6 克),枳實(5 克),老川貝(3 克),陳皮(2 克)

半夏(一兩),蘇子霜(三錢),青皮(三錢),降香末(三錢),旋覆花(四錢),廣皮(三錢)生香附(五錢)

白話文:

半夏(1兩) 蘇子霜(3錢) 青皮(3錢) 降香末(3錢) 旋覆花(4錢) 廣皮(3錢) 生香附(5錢)

佟,氏七十五歲,脈沉細而不調,喘滿短氣,心悸氣上阻胸,咳嗽倚息不得臥,乃中焦痰飲,下焦濁飲為患。年老全賴陽氣生活,茲陰氣陰邪上僭如此,何以克當。勉與通陽降濁法。

白話文:

這位佟姓患者,已經 75 歲,脈象沉細不調,呼吸急促氣短,心悸氣往上衝阻在胸口,咳嗽倚著氣息都不能躺下來睡覺。這是因為他的中焦有痰液,下焦有濁液在作怪。老年人靠陽氣維持生命,現在陰氣和陰邪如此上竄,怎麼應付得來?勉強使用幫助陽氣通行,驅除濁液的方法。

半夏(二兩),茯苓(六錢),旋覆花(四錢),秫米(一合),小枳實(一兩),乾薑(六錢),廣皮(六錢)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日,懸飲內痛腸鳴,非下不可,以老年久虛,且不敢下,止有降逆而已。

白話文:

半夏(120 克),茯苓(30 克),旋覆花(20 克),粳米(1 升),枳實(60 克),乾薑(30 克),陳皮(30 克)

半夏(二兩),桂枝(五錢),生薑(一兩),廣皮(五錢),椒目(四錢),薤白(五錢),小枳實(一兩),旋覆花(三錢),秫米(五錢)

白話文:

半夏:2 兩 桂枝:5 錢 生薑:1 兩 廣皮:5 錢 花椒目:4 錢 薤白:5 錢 小枳實:1 兩 旋覆花:3 錢 秫米:5 錢

十八日,年近八旬,五飲俱備,兼之下焦濁飲,隨肝上逆,逼迫心火,不得下降,以致胸滿而憒憒然無奈,兩用通陽降逆,絲毫不應。蓋年老真陽太虛,一刻難生難長,故陰霾一時難退也。於前方內加香開一法。

白話文:

十八號,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者,五氣俱全,加上下焦的濁水,沿著肝臟往上逆,壓迫心火,導致心火無法下降,造成胸悶、發呆、無奈的感覺。用兩種通陽降逆的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因為老人家的真陽太虛,一刻鐘都很難生長起來,所以陰霾一時不容易消除。在原方的基礎上,再加入香附一味藥。

半夏(一兩),生薑(一兩),栝蔞(三錢),降香(三錢),小枳實(一兩),乾薑(五錢),桂枝(六錢),薤白(三錢),沉香(二錢,研細沖),廣皮(五錢),茯苓(一兩,連皮)

白話文:

半夏(50克),生薑(50克),栝樓(15克),安息香(15克),小枳實(50克),乾薑(25克),桂枝(30克),薤白(15克),沉香(10克,研細後用熱水沖泡),橘皮(25克),茯苓(50克,連皮)

又,五飲而兼濁陰上攻,昨用苓桂,重伐腎邪,大辛以開中陽,雖見小效,大勢陰太甚而陽太衰,恐即時難以復解也。勉與齊通三焦之陽法。

白話文:

此外,患者除了水飲外,還有濁陰上攻之症。昨天用苓桂湯治療,重用於去除腎臟的邪氣,大辛味以開啟中陽之氣,雖然看到了小效果,但整體上陰氣過盛而陽氣過衰,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勉勵使用齊通三焦之陽的方法進行治療。

桂枝(六錢),茯苓(一兩),生薑(一兩),老川樸(三錢),公丁香(三錢),肉桂(二錢,研細沖),乾薑(五錢),小枳實(六錢),薤白(四錢),黑沉香(三錢),半夏(六錢),廣皮(四錢)

二十日,仍宗前法而小變之。

白話文:

桂枝(36克),茯苓(60克),生薑(60克),老川樸(18克),公丁香(18克),肉桂(12克,研細沖泡),乾薑(30克),小枳實(36克),薤白(24克),黑沉香(18克),半夏(36克),廣陳皮(24克)

桂枝(六錢),乾薑(五錢),半夏(八錢),小枳實(五錢),廣皮(四錢),老川樸(三錢),肉桂(三錢),生薑(一兩),薤白(三錢),雲苓(一兩),川椒(五錢,炒)

二十三日,膀胱已開,今日可無伐腎邪,心下氣阻不能寐,仍然議中焦,降逆法,令得寐。

白話文:

桂枝(36 克),乾薑(30 克),半夏(48 克),小枳實(30 克),陳皮(24 克),老川貝(18 克),肉桂(18 克),生薑(60 克),薤白(18 克),雲茯苓(60 克),川椒(30 克,炒用)

半夏(二兩),廣皮(五錢),生薑汁(半杯,沖),秫米(一合),旋覆花(五錢),小枳實(八錢),代赭石(八錢)

二十四日,昨用降逆和胃,業已見效,但逆氣雖降,仍然有時上阻,陰霾太重,肝氣厥逆也。

白話文:

  • 半夏:兩錢
  • 廣皮:五錢
  • 生薑汁:半杯(用開水沖泡)
  • 秫米:一合
  • 旋覆花:五錢
  • 小枳實:八錢
  • 代赭石:八錢

半夏(一兩),小枳實(六錢),帶皮苓(一兩),旋覆花(四錢),代赭石(八錢),廣皮(四錢),薑汁(半杯,沖)

白話文:

半夏 (60 克) 帶皮茯苓 (60 克) 旋覆花 (24 克) 代赭石 (48 克) 廣皮 (24 克) 小枳實 (36 克) 薑汁 (半杯,用於沖泡)

陳,四十三歲,正月二十五日,病由瘧邪傷胃,土虛邪實,六脈俱結,且有塊痰,寒滯經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

白話文:

一位名叫陳的 43 歲男子,於正月二十五日發病。病因是瘧疾損傷了胃,導致脾胃虛弱而邪氣旺盛,導致六脈阻塞,還有一團痰液阻塞經絡。這個疾病有三個虛症和一個實症,先治療實症,再治療虛症。

杏仁泥(一兩),廣皮(三錢),小枳實(四錢),雲苓(五錢),姜半夏(六錢),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二帖。

白話文:

杏仁泥一兩,廣陳皮三錢,小枳實四錢,茯苓五錢,薑半夏六錢,紫蘇子霜二錢。

用甘瀾水八碗煎煮,煮至剩三碗,分為早、中、晚三次服用。共兩帖。

二十八日,脊痛,痹也。右腿偏軟,痿也。咳嗽而喘,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補用熟地等壅塞隧道之故,脈洪。

白話文:

二十八天時,脊椎疼痛,這是風寒濕痺造成的。右腿肌肉無力,這是痿證。咳嗽並伴有喘息,這是支飲上逆,影響肺部。這些症狀長期不癒,都是因為誤用熟地等滋補藥物,堵塞氣血運行通道所致,脈象洪大。

生石膏(三兩,研末),杏泥(五錢),桂枝(五錢),片薑黃(三錢),姜半夏(五錢),防己(四錢),廣皮炭(三錢),茯苓皮(五錢),苡仁(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120克,研磨成粉末) 杏仁(20克) 桂枝(20克) 片姜黃(12克) 姜半夏(20克) 防己(16克) 廣皮炭(12克) 茯苓皮(20克) 苡仁(20克)

煮四碗,分四次服,二帖後退石膏一兩,加赤茯苓一兩,再兩帖後加生石膏一兩。以左乳旁有結核,痛加青橘葉三錢。

二月初九日,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在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者減,病減者減其治。

白話文:

煎煮四碗藥湯,分成四次服用。服用兩劑後,減少石膏用量至一兩,並添加一兩赤茯苓。再服用兩劑後,加入一兩生石膏。如果左乳旁有結核疼痛感,則添加三錢青橘葉。

姜半夏(五錢),桂枝(五錢),小枳實(三錢),茯苓(六錢,連皮),防己(三錢),生苡仁(五錢),青橘葉(三錢),廣皮(三錢)

白話文:

半夏(25克), 肉桂(25克), 小枳實(15克), 茯苓(30克,連皮), 防己(15克), 生苡仁(25克), 青橘葉(15克), 陳皮(15克)

初八日,加,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滑石(六錢)

初八日,加,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肝鬱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血。

白話文:

  • 初八日:加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滑石(六錢)
  • 十一日:肝鬱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血

旋覆花(三錢,包),姜半夏(六錢),廣皮炭(二錢),栝蔞霜(二錢),青皮(二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歸鬚(二錢),桃仁泥(二錢),青橘葉(三錢),廣皮(三錢)

丸方

痰飲夾肝鬱,吐出瘀血後,以兩和肝胃為主。

白話文:

旋覆花(3 錢,包着) 姜半夏(6 錢) 廣皮炭(2 錢) 栝樓霜(2 錢) 青皮(2 錢) 蘇子霜(3 錢) 降香木粉末(3 錢) 當歸須(2 錢) 桃仁粉(2 錢) 青橘葉(3 錢) 廣皮(3 錢)

帶皮苓(八兩),姜半夏(十兩),益智仁(四兩),鬱金(一兩),廣皮(五錢),香附(六兩)生苡仁(八兩),澤瀉(八兩)

共為極細末,神麯水法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白開水下。

白話文:

帶殼茯苓(500公克),生薑半夏(625公克),益智仁(250公克),鬱金(62.5公克),廣陳皮(31.25公克),香附(375公克),生薏苡仁(500公克),澤瀉(500公克)

六月初五日,暑濕行令,脈弦細,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白話文:

六月初五,天氣炎熱潮濕,脈象細而緊,胃口不好,感到口渴但小便量少。治療方法可以參考「渴者與豬苓湯」的方子。

豬苓(五錢),雲苓(四錢),姜半夏(四錢),澤瀉(五錢),飛滑石(六錢),益智仁(錢半)廣皮(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白話文:

豬苓(25 克),雲苓(20 克),姜半夏(20 克),澤瀉(25 克),飛滑石(30 克),益智仁(7.5 克),廣皮(15 克)

初六日,痰飲之質,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白話文:

初六天,痰液過多,感覺頭昏想吐,六條脈象都呈現弦狀緊繃。即使非常口渴,也不能使用寒涼藥物治療,採用局方消暑丸的處方。

姜半夏(八錢),雲苓(八錢),藿梗(三錢),廣皮(三錢),生甘草(二錢),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病減者減其制,減:

半夏(四錢),雲苓(四錢)

十二日,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議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澤瀉(八錢),滑石(一兩二錢),雲苓皮(六錢),半夏(六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白話文:

用半夏八錢、雲苓八錢、藿梗三錢、廣皮三錢、生甘草二錢,加薑汁每杯三小匙,煮三杯,分三次服用。如果在第八天病況減輕,就減少用量,半夏和雲苓各減至四錢。如果在第十二天腰部以下腫脹,應該利尿,口渴但尿量少,可以用豬苓湯治療。豬苓湯的方劑為:豬苓八錢、澤瀉八錢、滑石一兩二錢、雲苓皮六錢、半夏六錢,煮三杯,分三次服用,直到口渴減輕、腫脹消失。

十四日,脈沉細,胃不開,減: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飛滑石(三錢),加藿香梗(三錢),廣皮(三錢),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暑濕病退,小便已去,陽氣不振,與通補陽氣。

白話文:

第十四天,脈象沉細,胃口不好,減少:豬苓(0.9 克),澤瀉(0.9 克),飛滑石(0.9 克),增加藿香梗(0.9 克),廣皮(0.9 克),益智仁(0.9 克)。

桂枝(三錢),半夏(三錢),白蔻仁(一錢,研),雲苓(五錢),茅朮炭(二錢),廣皮(二錢),炙甘草(二錢),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白話文:

桂枝(15克),半夏(15克),白蔻仁(6克,研磨),雲苓(25克),茅朮炭(10克),廣皮(10克),炙甘草(10克),生苡仁(25克)

藿香(三錢,葉半梗半),蔻仁(二錢),半夏(三錢),雲苓皮(五錢),廣皮(三錢),苡仁(五錢),杏仁(三錢)十九日,小便濁,加:

豬苓(四錢),澤瀉(四錢)

二十四日,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白話文:

藿香(3錢,葉子和莖各佔一半),蔻仁(2錢),半夏(3錢),雲苓皮(5錢),廣皮(3錢),苡仁(5錢),杏仁(3錢)連續服用19天,小便混濁,則增加:

藿香葉(三錢),薄荷(一錢),荷葉邊(一張,去蒂)

二十五日,六脈陽微,暑濕之餘,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白話文:

藿香葉(9克),薄荷(3克),荷葉(一張,去掉梗)

萆薢(五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雲苓皮(五錢),蒼朮(三錢),益智仁(三錢),豬苓(三錢),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白話文:

萆薢五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雲苓皮五錢,蒼朮三錢,益智仁三錢,豬苓三錢,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用,以清熱利濕為宜。七月十九日,濕熱為病,需用苦辛淡的藥物治療。

雲苓皮(五錢),半夏(五錢),滑石(六錢),豬苓(三錢),木通(三錢),澤瀉(三錢),苡仁(五錢),桂枝(三錢),杏仁(三錢)

白話文:

雲苓皮(25克),半夏(25克),滑石(30克),豬苓(15克),木通(15克),澤瀉(15克),苡仁(25克),桂枝(15克),杏仁(15克)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開,與闔陽。

半夏(六錢),益智仁(三錢),廣皮(三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生薑(三錢)

二十五日,加,白蔻仁(三錢),枳實(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痰飲喘咳,脈雙弦,與小青龍法。

白話文:

煮藥三杯,分成三次服用。

二十二日,病人因為濕熱而生病,使用了苦、辛、淡的藥物治療,小便已經變長,但胃口不好,於是再加了溫陽的藥物。

處方:半夏六錢,益智仁三錢,廣皮三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生薑三錢。

二十五日,加了白蔻仁三錢,枳實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病人出現痰飲喘咳,脈象為雙弦脈,於是使用了小青龍湯的方子治療。

桂枝(三錢),杏仁(四錢),小枳實(三錢),白芍(二錢炒),姜半夏(五錢),五味子(二錢),炙甘草(一錢),廣皮(三錢),乾薑(二錢)

二十四日,痰飲脅動而喘渴,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水在肝內者,外風未淨也。

白話文:

桂枝(18公克),杏仁(24公克),小枳實(18公克),炒白芍(12公克),半夏(30公克),五味子(12公克),炙甘草(6公克),廣皮(18公克),乾薑(12公克)

姜半夏(六錢),杏仁(三錢),旋覆花(三錢),桂枝尖(三錢),生薑汁(三小匙,沖),黃芩炭(錢半),香附(三錢),葶藶子(二錢),青蒿(三錢),小枳實(四錢),廣皮(二錢)

白話文:

  1. 半夏 6 克
  2. 杏仁 3 克
  3. 旋覆花 3 克
  4. 桂枝尖 3 克
  5. 生薑汁 3 茶匙(攪拌後沖入)
  6. 黃芩炭 1.5 克
  7. 香附 3 克
  8. 葶藶子 2 克
  9. 青蒿 3 克
  10. 小枳實 4 克
  11. 廣皮 2 克

二十五日,身熱退,去青蒿、芩炭、葶藶子,加:杏仁(三錢)

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水在肝也,脈弦數。

白話文:

  • 二十五日:身熱退,去青蒿、芩炭、葶藶子,加杏仁(三錢),共服五帖
  • 二十七日:痰飲脅痛且喘咳,是謂懸飲,水在肝也,脈弦數,

姜半夏(六錢),香附(三錢),杏仁(三錢),桂枝尖(三錢),廣皮(二錢),薑汁(三匙),旋覆花(三錢),蘇子霜(三錢),小枳實(三錢),降香末(三錢)

白話文:

姜半夏(36 克),香附(18 克),杏仁(18 克),桂枝尖(18 克),廣陳皮(12 克),薑汁(15 毫升),旋覆花(18 克),蘇子霜(18 克),小枳實(18 克),降香末(18 克)

二十九日,病減者減其治,去半夏三錢,枳實一錢,降香末一錢,桂枝一錢,連前共服五帖收功。

錢,十七歲,四月二十七日,春初前曾不寐,與胃不和之《靈樞》半夏湯,服至二十帖始得寐。

茲胃仍不甚和,猶有不寐之弊,納食不旺,再與和胃。

白話文:

二十九日,病人病情減輕,就減少藥量,半夏減三錢,枳實減一錢,降香末減一錢,桂枝減一錢,再加上之前的藥方,共服五帖後藥效顯著。

錢姓病人,十七歲,四月二十七日,春天剛開始的時候,曾患失眠症,根據《靈樞》裡的半夏湯,治療胃氣不和,服藥二十帖後才得以入睡。

現在胃氣還是不太和順,仍然有失眠的毛病,而且食慾不佳,需要繼續服用和胃的藥物。

半夏(六錢),廣皮炭(錢半),雲苓塊(四錢),苡仁(五錢),益智仁(一錢),白蔻仁(一錢,連皮),薑汁(三小匙沖)

煮二杯,二次服。

備用方,膽移熱於腦,則成鼻淵,蒼耳子散主之。

白話文:

半夏(36克),廣陳皮炭(9克),雲茯苓(24克),苡仁(30克),益智仁(6克),白蔻仁(6克,連皮),薑汁(3茶匙,沖調用)

蒼耳子(一兩,炒),黃芩炭(二錢),辛夷(一兩),桑葉(六錢),連翹(八錢,不去心),銀花(八錢),茶菊(六錢),苦桔梗(五錢),薄荷(二錢),甘草(三錢)

共為極細末,每服二錢,雨前茶調,日二次。

白話文:

蒼耳子(半斤,炒過) 黃芩炭(一兩) 辛夷(半斤) 桑葉(三兩) 連翹(四兩,保留花芯) 銀花(四兩) 茶菊(三兩) 苦桔梗(兩兩半) 薄荷(一兩) 甘草(一兩半)

胃不和,數與和胃,已得寐進食,夜眠必流口水者,經謂胃熱則蟲動,蟲動則廉泉開,廉泉開則液自出,與辛涼和胃法。

白話文:

當胃功能失調時,通常會搭配溫和胃部的藥物,患者服用後就能入睡並進食,但夜晚睡覺時必定會流口水。根據醫書記載,胃熱就會引起蟲子蠕動,蟲子蠕動就會打開廉泉穴,廉泉穴打開就會自動流出液體。因此,我們用辛涼的藥物來溫和胃部。

半夏(六錢),生苡仁(五錢),白蔻皮(錢半),生石膏(八錢),杏仁(三錢),帶皮苓(六錢),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白話文:

半夏:6錢 生薏仁:5錢 白蔻皮:1.5錢 生石膏:8錢 杏仁:3錢 茯苓(帶皮):6錢 薑汁:每杯沖泡時加入3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初六日,口水減,牙痛,脈如故,再服四帖。

十一日,再服四帖。

十六日,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

白話文:

煮三杯,三次服用,共四帖

  • 初六日:口水減少,牙痛,脈象如故,再服四帖
  • 十一日:再服四帖
  • 十六日: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

苦桔梗(二錢),連翹(二錢),甘草(一錢),銀花(三錢),桑葉(二錢),香豆豉(三錢),荊芥穗(八分),杏仁(二錢)

白話文:

苦桔梗(12克),連翹(12克),甘草(6克),銀花(18克),桑葉(12克),香豆豉(18克),荊芥穗(5克),杏仁(12克)

煮兩杯,分二次服,熱退為度,二帖熱退。

十八日,胃熱,夜間口中液自出,與和胃陰法。

生石膏(六錢),麥冬(三錢,連心),半夏(五錢),白蔻仁(錢半),雲苓(五錢)

二十二日,諸症皆減,去石膏,加:

麥冬(二錢)

二十八日,胃中向有飲聚,不寐,服半夏湯已愈。後因痰涎自出,與涼陽明亦減,余飲未除,與外臺茯苓飲意。

白話文:

煎藥兩杯,分兩次喝,發燒退了就停藥,兩劑藥後退燒。

十八日,胃火旺盛,晚上嘴巴里不停地流口水,用清胃滋陰的方法治療。

生石膏六錢,麥冬三錢(連心),半夏五錢,白蔻仁一錢半,雲苓五錢。

二十二日,所有症狀都減輕了,停用石膏,加入麥冬二錢。

二十八日,胃里像是積了水,睡不着覺,喝了半夏湯就好了。後來因為痰液不停地往外流,用清熱方法治療後也減輕了,但胃里的積水還沒完全消失,用外台茯苓飲的藥方來治療。

雲苓(五錢),枳實(錢半),生薑(三片),洋參(二錢),廣皮(錢半),大棗(二錢,去核)麥冬(四錢,連心),半夏(三錢)

白話文:

雲苓(25克),枳實(7.5克),生薑(3片),洋參(10克),廣皮(7.5克),大棗(10克,去核),麥冬(20克,連心),半夏(15克)

煮二杯,分二次服。

吳,五十七歲,六脈洪數,右寸獨大,酒客痰多,肺熱之至。

生石膏,防己(三錢),杏仁(五錢),苡仁,半夏(五錢),雲苓皮(五錢)

五月初十日,加廣皮三錢,至五月二十日,共服二十帖。

二十六日,酒客形體壯盛而陽痿,為濕中生熱,非精血之虛,其象顯然。與諸痿獨取陽明法。

白話文:

將兩杯藥湯分兩次服用。

吳先生,年齡五十七歲,脈象洪大且數,其中右寸脈特別強大,是長期飲酒和痰多所致,肺部熱氣嚴重。

方中使用生石膏、防己(各三錢)、杏仁(五錢)、苡仁、半夏(各五錢)、雲苓皮(各五錢)來治療。

初十日開始服用,至二十日,共服用了二十帖藥。

二十六日,飲酒過量的吳先生雖然體態壯盛,卻出現陽痿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溼氣引發熱氣,而非精血虛弱,這種情況表現得很明顯。因此,我們使用治療痿症的方法,專門針對陽明經進行治療。

半夏(五錢),黃柏(五錢),生石膏(三兩),苡仁(八錢),木通(三錢),雲苓皮(八錢),防己(四錢)

白話文:

半夏:半兩 黃柏:半兩 生石膏:三兩 苡仁:四錢 木通:一錢五分 雲苓皮:四錢 防己:兩錢

六月十二日,去黃柏二錢,木通三錢,以喉嗆太久,今可兼清肺氣,加:

苦梗(三錢),飛滑石(六錢),甘草(一錢)

二十日,脈洪數,右大於左,喉啞痰多,戒油膩。

白話文:

  • 六月十二日:去黃柏二錢,木通三錢,因喉嗆太久,加苦梗(三錢)、飛滑石(六錢)、甘草(一錢)
  • 二十日:脈洪數,右脈大於左,喉啞痰多,禁食油膩,

生石膏(四兩),半夏(六錢),蘇葉(錢半),蘇梗(錢半),苦桔梗(三錢),杏仁(五錢),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生石膏(160 克) 半夏(24 克) 蘇葉(6 克) 蘇梗(6 克) 苦桔梗(12 克) 杏仁(20 克) 炙甘草(4 克)

七月二十一日,生石膏(三錢),生甘草(一錢),半夏(六錢),茯苓皮(六錢),杏仁(四錢),苦桔梗(四錢)

白話文:

七月二十一日,使用生石膏(15克),生甘草(5克),半夏(30克),茯苓皮(30克),杏仁(20克),苦桔梗(20克)。

八月初四日,右寸脈獨大,金實無聲,已效而未全愈,照前方再服三劑。前後共服三十餘帖,計石膏三百數十兩。

白話文:

八月初四日,右手寸口脈特別強壯,金屬性旺盛但沒有聲音,病情已見好轉但尚未痊癒,繼續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服用三劑藥。前後共服用三十多帖藥劑,總計使用石膏三百多兩。

嚴,三十九歲,五月初二日,六脈弦細短澀,吐血三年不愈,兼有痰飲咳嗽,五更出汗。經謂陽絡傷則血上溢。要知絡之所以傷者,有寒有熱,並非人之有絡,只許陽火傷之,不許寒水傷之也。今人見血投涼,見血補陰,為醫士一大痼疾。醫士之疾不愈,安望病家之病愈哉。此症陽欲亡矣,已難數治,勉照脈症立方。

白話文:

嚴先生,三十九歲,五月初二日就診,六脈顯現弦細短澀的脈象。嚴先生吐血三年未癒,合併痰飲和咳嗽,而且常在凌晨五點發汗。中醫典籍記載,陽經受損時,會導致血液上溢吐血。要找出陽經受損的原因,必須考慮寒症和熱症。不能只因為人體有陽經,就認定陽火會損傷它,而否認寒水也會造成損傷。如今醫者一看到吐血就使用寒涼藥物,或補充陰虛藥物,這是一種醫者的嚴重弊病。醫者自己的疾病都治不好,又怎麼能指望病人的疾病康復呢?嚴先生的陽氣已經快要消失,病情難以救治,勉強根據脈象和症狀開立處方。

半夏(六錢),乾薑炭(三錢),五味子(二錢),雲苓(五錢),小枳實(二錢),桂枝木(三錢),廣皮炭(三錢),焦白芍(三錢)

白話文:

半夏(36 克) 乾薑(碳化)(18 克) 五味子(12 克) 雲苓(30 克) 小枳實(12 克) 桂枝(18 克) 廣皮(碳化)(18 克) 焦白芍(18 克)

初六日,據云飲食已增,午後五心煩熱如故,脈和緩,諸病必究眠食,得谷者昌,方無可轉。至午後之熱,方即甘溫除大熱法也。因脈稍和緩,去乾薑炭。

白話文:

初六那天,患者表示飲食已經增加,但下午還是會心煩熱,脈象平穩。所有的疾病都要從睡眠和飲食著手,能進食穀物的病人會好轉,但病情暫時無法轉變。至於下午的發熱,可以使用甘溫除大熱的療法。由於脈象稍緩和,所以可以去掉乾薑炭。

十三日,前後共服過十帖,汗斂食增,血亦不吐,頭中發空,得甜食則咳減,中氣虛也。加甘草三錢以補中氣,再服四帖,以其脈仍緊也。前後共服十四帖,諸症向安。惟脈之弦緊如故,咳甚則欲嘔,於原方去五味,減甘草,再服四帖。

二十一日,諸症皆漸減,痰亦漸厚,心悸甚。加:

枳實(一錢)

四帖。

白話文:

服藥十三天後,前前後後一共服了十帖藥,病人的汗收斂了,食慾增加了,也沒有吐血了,但是頭部覺得空虛,吃點甜食就能減輕咳嗽,這是中氣虛弱的緣故。加了三錢甘草來補中氣,再服了四帖,因為病人的脈象仍然緊促。前前後後一共服了十四帖,所有的症狀都已經好轉。唯獨脈象仍然像以前一樣弦緊,咳嗽嚴重時會想吐,於是從原來的方子中去除了五味子,減少了甘草,再服了四帖。

二十五日,脈弦細如故,咳嗽日減,夜甚陽微,陰盛可知,午後身熱已減,惟食後反覺嘈雜,胸中有水狀,少時即平,於原方加:

白話文:

二十五日,脈象仍然像弦一樣細,咳嗽次數減少,但晚上咳嗽較嚴重,陽氣微弱,陰氣旺盛是顯而易見的。下午發燒減輕了,只有在飯後才感覺到嘈雜,胸中有像水一樣的東西,很快又平息了。在原先的方子裡加入:

乾薑(一錢),枳實(二錢)

三十日,汗停嗽減,五心煩熱亦減,脈弦數,夜間咳甚,服熱藥反不渴,飲尚重也。病痰飲者,冬夏難治。

白話文:

使用乾薑(一錢)、枳實(二錢)

  • 三十日:汗停嗽減,五心煩熱亦減,夜間咳嗽嚴重,服熱藥後不渴,但飲水後病情加重。病屬痰飲,冬夏難治。用急流水十一碗,分兩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用

桂枝(三錢),半夏(六錢),枳實(五錢),白芍(三錢),雲苓塊(五錢),苡仁(五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味子(錢半),廣皮炭(三錢)

白話文:

  • 桂枝:3 錢
  • 半夏:6 錢
  • 枳實:5 錢
  • 白芍:3 錢
  • 雲苓塊:5 錢
  • 苡仁:5 錢
  • 炙甘草:1 錢
  • 乾薑:1 錢
  • 五味子:1.5 錢
  • 廣皮炭:3 錢

六月初四日,前方已服四帖,脈弦緊不數,仍不知渴,於前方加:

甘草(錢半),乾薑(二錢)

再服三帖。

初八日,脈弦緊如故,嗆咳如故,舌苔白滑,加桂枝二錢,再加乾薑二錢。

十二日,脈之短澀退而弦細如故,痰飲仍重,再加桂枝二錢,乾薑二錢,茯苓三錢,以化飲。

白話文:

六月初四這天,病人已經服用了四帖藥,脈象弦緊,數脈不顯,仍舊沒有口渴的感覺。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了半錢甘草和二錢乾薑,繼續服用三帖。

初八這天,病人脈象依然弦緊,咳嗽仍舊嚴重,舌苔白滑。於是又加了二錢桂枝,並再加二錢乾薑。

十二日,病人脈象短澀的症狀減輕,但弦細依然,痰飲依然很重。於是又加了二錢桂枝、二錢乾薑和三錢茯苓,以化痰飲。

十七日,夜咳已止,是其佳處,咳來日減,亦是最好。左脈沉細,右脈弦緊,飲未盡除,至遍身骨痛,久病之故。古人云勞者溫之,甘溫調營衛而復胃氣,氣旺進食,久久自愈,病減者減其治。

白話文:

第十七日,夜間咳嗽已經停止,這是很好的現象。白天咳嗽的次數也逐漸減少,這也是非常好的情況。左脈沉細,右脈弦緊,說明體內水分還沒有完全消除,因此出現了全身骨頭疼痛的情況。這是由於長期患病所致。古人說,對於勞累引起的疾病,宜溫補治療。甘溫之品可調和營衛之氣,使胃氣得以恢復。氣血充足,就能進食,時間一長,疾病自然會痊癒。病情減輕者,應適當減少治療。

桂枝(三錢),半夏(五錢),枳實(五錢),炙甘草(二錢),乾薑(三錢),廣皮(三錢),五味子(錢半)

白話文:

桂枝(15克),半夏(25克),枳實(25克),炙甘草(10克),乾薑(15克),廣皮(15克),五味子(7.5克)

蠲飲丸,痰飲久驟,未能一時猝去,業已見效,與丸藥緩化可也。戒生冷惱怒。

白話文:

蠲飲丸適用於痰飲停留體內時間較長,無法一下子全部排出體外。當出現一定療效後,可以與丸藥一起服用,緩慢化解。但要注意戒除生冷食物和避免情緒激動。

桂枝(半斤),廣皮(十二兩),益智仁(四兩),乾薑(六兩),小枳實(四兩),蒼朮炭(六兩),半夏(一斤),炙甘草(六兩),雲苓(二十四兩)

神麯法丸梧子大,每日三服,每服三錢,飲甚時服小青龍湯。

白話文:

桂枝(300克),陳皮(120克),益智仁(120克),乾薑(180克),小枳實(120克),蒼朮炭(180克),半夏(600克),炙甘草(180克),雲苓(720克)

陳,五十一歲,五月初十日,人尚未老,陽痿多年,眩冒昏迷,胸中如傷油膩狀,飲水多則胃不快,此伏飲眩冒狀也。先與白朮澤瀉湯逐其飲,再以緩治濕熱之陽痿。豈有六脈俱弦細,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

於朮(二兩),澤瀉(二兩)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已效而未盡除,再服原方十數帖而愈。

白話文:

患者陳,51 歲,五月初十日就診,人還沒老,但陽痿已有多年,頭暈目眩、昏沉不醒,胸口有油膩感,喝水多就會胃不舒服,這些都是伏飲導致的頭暈目眩症狀。先用白朮澤瀉湯驅除他體內的濕邪,再慢慢治療濕熱導致的陽痿。怎麼可能有六脈皆弦細,卻任意長期服用熟地和六味丸的道理呢?

李,四十八歲,五月初一日,其人向有痰飲,至冬季水旺之時必發,後因伏暑成痢,痢後便溏,竟夜不寐者多日,寒熱飢飽,皆不自知,大便不通。按暑必夾濕,況素有痰飲。飲即濕水之所化。醫者毫不識病,以致如此,久臥床褥而不得起。議不食,不飢,不便,不寐,九竅不和,皆屬胃病例,與《靈樞》半夏湯令得寐再商。

姜半夏(二兩),秫米(二合)

急流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得寐為度。

白話文:

李某,48歲,五月初一日。此人一向有痰濕的毛病,到了冬天水旺盛的時候必定發作。後來因為伏暑而導致痢疾,痢疾後大便溏稀,整夜都不能入睡,已經持續了多日。不管天氣冷熱、飢餓飽足,他都感覺不到,大便也不通暢。根據他的情況,暑熱必然夾雜濕氣,加上他本來就有痰濕。痰飲就是濕水轉化的結果。醫生對他的病情一無所知,導致他現在的情況。他長期臥牀不起。我認為不進食、沒有飢餓感、大便不通、失眠,以及身體九竅不通暢,都屬於胃病的範疇。可以參考《靈樞》中的半夏湯方,讓患者得到睡眠。

十一日,諸竅不和,六脈純陰,皆痰陰為膩補藥所閉,昨用半夏湯,已得寐而未熟,再服前方三帖,續用小青龍去表藥,加廣皮、枳實,以和其飲。蓋現在面色光亮,水主明也。六脈有陰無陽,飲為陰邪故也。左脈弦甚,經謂單絃,飲澼也。有一症必有一症之色脈,何醫者盲無所知,不知伊一生所學何事,寧不愧死。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杯,三次服。

白話文:

桂枝(25克),半夏(30克),白芍(15克,炒過),五味子(10克),炙甘草(15克),小枳實(25克),乾薑(10克),廣皮(15克) 桂枝(五錢),姜半夏(六錢),白芍(三錢,炒),五味子(二錢),炙甘草(三錢),小枳實(五錢),乾薑(二錢),廣皮(三錢)

十八日,胃之所以不和者,土惡濕而陽困也。昨日純剛大燥,以復胃陽,今診脈象較前生動,胃陽已有生動之機,但小便白濁,濕氣尚未暢行,胃終不得和也。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白話文:

十八日,胃氣不調的原因是陽氣虛弱,濕氣阻滯。昨日的藥方偏溫燥,目的在於恢復胃陽,今日診脈發現脈象較前活躍,胃陽已開始恢復,但小便白濁,表明濕氣尚未消散,胃氣仍不能調和。因此,採用開太陽、合陽明的治療方法。

半夏(二兩),豬苓(六錢),滑石(三錢),秫米(一合),澤瀉(六錢),白通草(一錢),廣皮(三錢),桂枝(四錢),雲苓皮(六錢)

白話文:

半夏(90 克),豬苓(30 克),滑石(15 克),秫米(1 量杯),澤瀉(30 克),白通草(5 克),廣皮(15 克),桂枝(20 克),雲苓皮(30 克)

急流水十一碗,分二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去滑石、通草,加:

川椒(三錢,炒去汗)

高五十二歲,乙酉五月十六日,脈弦痰飲喘咳,與小青龍去麻辛,加廣皮、枳實。

白話文:

  • 五月初三日:去滑石、通草,加川椒(三錢,炒去汗)
  • 高氏病案:高,五十二歲,乙酉五月十六日,脈弦痰飲喘咳,與小青龍湯去麻辛,加廣皮、枳實,共二帖

桂枝(五錢),姜半夏(六錢),白芍(三錢),廣皮(三錢),炙甘草(三錢),小枳實(五錢)乾薑(二錢),五味子(二錢)

白話文:

桂枝(15克),半夏(18克),白芍(9克),陳皮(9克),甘草(9克),枳實(15克),乾薑(6克),五味子(6克)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已見小效,汗多,加:

淨麻黃根(三錢)

又三帖。

病減者減其制,去:

桂枝,枳實(各二錢)

二十四日,服前藥汗少,惟喜嚏,周身痠痛,於原方減乾薑一錢,加:

杏仁,防己(各三錢)

白話文:

煎藥水三次,每次喝一杯,連續喝兩劑。

十八天後,病情略有好轉,出汗很多,藥方中加了三錢麻黃根,再喝三劑。

病情減輕後,就減少藥量,去除桂枝和枳實各兩錢。

二十四天後,服用前一個藥方的汗出減少,只喜歡打噴嚏,全身痠痛,原方減少乾薑一錢,加入杏仁和防己各三錢。

董,五十四歲,五月二十七日,脈沉細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飲也。最忌補陰,補陰必死。以飲為陰邪,脈為陰脈也,經曰無實。

白話文:

董,五十四歲,五月二十七日,脈搏沉細、弦緊、微弱,咳嗽在夜晚特別嚴重,長期以來都沒有好轉,而且有飲水。最忌諱用補陰的方法,補陰必定會導致死亡。因為飲水是陰邪,脈象也是陰脈,經典上說沒有實病。

桂枝(六錢),廣皮(三錢,炒),白芍(四錢),半夏(五錢),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一錢),乾薑(三錢),小枳實(二錢)

四帖。

六月初一日,加雲苓(三錢),小枳實(二錢)

白話文:

桂枝(36克),香附(18克,炒),白芍(24克),半夏(3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6克),乾薑(18克),小枳實(12克)

十七日,其人本有痰飲喘咳,服小青龍,胃口已開。連日午後頗有寒熱,正當暑濕流行之際,恐成瘧疾,且與宣通三焦。

白話文:

第十七天,這個人本來就有痰飲喘咳,服了小青龍湯後,胃口已經好了。近幾天午後經常出現寒熱交替,正值暑濕流行的季節,擔心會變成瘧疾,所以與他宣通三焦。

杏仁(三錢),半夏(四錢),雲苓皮(五錢),白蔻仁(錢半),枳實(三錢),苡仁(五錢),廣皮(三錢),藿梗(三錢),青蒿(二錢)

白話文:

杏仁(15公克),半夏(20公克),雲苓皮(25公克),白蔻仁(7.5公克),枳實(15公克),苡仁(25公克),廣皮(15公克),藿梗(15公克),青蒿(10公克)

二帖。

十九日,寒熱已止,脈微弱,去蔻仁、青蒿,加桂枝、乾薑,以治其咳。

二十二日,咳減寒熱止,胃開,嗽未盡除,脈尚細小,效不更方,服至不咳為度。

白話文:

二帖

十九日

病人的寒熱已經停止,但脈搏變得微弱。去掉豆蔻仁和青蒿,加入桂枝和乾薑來治療咳嗽。

二十二日

咳嗽有所減少,寒熱停止,胃口打開,但咳嗽尚未完全消除,脈搏仍然細小。療效顯著,不改變藥方,直到病人不再咳嗽為止。

周,二十二歲,正月初七日,六脈弦緊,右脈沉取洪大,先從腰以上腫例。舌白滑喘而咳無汗,從溢飲例之大青龍湯,去甘藥,為其重而滯也。

白話文:

小周,22 歲,正月初七,六脈弦緊,右手脈沉取後洪大,從腰部以上開始腫脹。舌苔白滑,氣喘咳嗽,不出汗,根據多飲的症狀,擬用大青龍湯,去掉甘草,因為甘草會加重症狀、導致體內滯留。

麻黃(六錢,去節),細辛(二錢),生薑(三錢),杏仁(五錢,去皮留尖),生石膏末(一錢),炙甘草(二錢),桂枝(五錢),大棗(二枚,去核)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即止後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如上法。

白話文:

麻黃:六錢,去除莖節 細辛:二錢 生薑:三錢 杏仁:五錢,去掉外皮保留尖端 生石膏粉末:一錢 炙甘草:二錢 桂枝:五錢 大棗:兩枚,去掉棗核

十一日,溢飲,脈緊,無汗,喘咳,浮腫,昨用大青龍汗出,腫消,喘咳減,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白話文:

發病第十一後,出現溢液,脈搏緊促,沒有汗液,喘息咳嗽,浮腫。昨天服用了大青龍湯後發汗,浮腫消退,喘咳減輕。採用了疏通太陽經絡,封閉陽明經絡的方法。

半夏(五錢),蒼朮炭(二錢),桂枝(錢半),廣皮(三錢),豬苓(三錢),茯苓塊(五錢),苡仁(五錢),澤瀉(三錢),飛滑石(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數帖,後加:

益智仁(二錢),蓮子(五錢)

白話文:

半夏(25 克) 蒼朮炭(10 克) 桂枝(7.5 克) 廣皮(15 克) 豬苓(15 克) 茯苓塊(25 克) 苡仁(25 克) 澤瀉(15 克) 飛滑石(25 克)

陳,七十六歲,正月初十日,懸飲脈弦,左脅不快,為水在肝法,當用十棗湯。近八旬之老人,難任藥力,與兩和肝胃可也。

白話文:

陳某,七十六歲,於正月初十就診。脈象細長而緊,左手脅部疼痛不適。這是肝臟水邪犯胃的癥狀,應使用十棗湯治療。對於將近八十歲的老人,不宜使用太強的藥力,可以先使用兩和湯調理肝胃。

半夏(五錢),青皮(三錢),旋覆花(三錢,包),廣皮(三錢),香附(五錢),小枳實(三錢),淡吳萸(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數帖。

二十三日,脈結加:杏泥(六錢)

三帖。

白話文:

半夏(25克),陳皮(15克),旋覆花(15克,包煎),蒼朮(15克),香附(25克),枳實(15克),吳茱萸(15克)

覺羅,六十二歲,壬戌正月十三,酒客痰飲哮喘,脈弦緊數,急與小青龍去麻辛,加枳實橘皮湯不應。右脅痛甚,此懸飲也,故與治支飲之小青龍不應,應與十棗湯。以十棗大峻,降用控涎丹。

白話文:

覺羅,62歲,壬戌正月十三,因喝酒而痰多喘促,脈象弦細而數,緊急使用去除了麻黃辛夷的小青龍湯,並加用枳實橘皮湯,但病情沒有好轉。右脅疼痛加劇,這是因為懸飲,所以使用治療支飲的小青龍湯無效,應該使用十棗湯。但十棗湯瀉下作用太強,因此改用降服涎水的控涎丹。

甘遂(五錢),大戟(五錢),白芥子(五錢)

白話文:

甘遂(30 克),大戟(30 克),白芥子(30 克)

神麯糊丸梧子大,先服十三丸不知,漸加至二十一丸,以得快便下黑綠水為度,三服而水下喘止,繼以和胃收功。

白話文:

將神曲糊成拇指大小的丸子,先服用十三丸,沒有反應,然後逐漸增加到二十一丸,以拉出黑色綠色的水為止,連續服用三帖,水樣大便排出,喘息就能止住,接著再用健胃藥調理身體,就能恢復健康。

汪,室女,伏暑夾痰飲,與三仁湯重加半夏、廣皮,屢效而熱不退。痰不除,右脈微結,中有塊痰,堵塞隧道。因延郟芷谷兄針中泉穴,紫血出後,繼咳老痰二口。以後用藥無不見效,半月後伏暑痰飲皆愈矣。

白話文:

一位名叫汪的年輕女性,在夏天因濕熱夾帶痰飲而生病,服用三仁湯加半夏和陳皮後症狀雖有改善,但熱度仍未退去。痰液未除,其右脈微弱,中有痰塊堵塞經絡。於是請郟芷谷先生針灸中泉穴,針後流出紫血,接著咳出兩口老痰。之後用藥治療均見效,半個月後濕熱痰飲全部痊癒。

錢,三十二歲,甲子八月初十日,咳嗽胃中停水,與小青龍去麻辛,重加枳實、廣皮五帖,已愈八九。因回母家為父祝壽,大開酒肉。其父亦時醫也,性喜用人參,愛其女,遂用六君子湯,服關東參數十帖。將近一年,胃中積水脹而且痛。又延其父治之,所用之藥,大抵不出守補中焦之外。

白話文:

錢姓男子,三十二歲,甲子年(某年)八月初十日,咳嗽且胃中積水,醫生使用了小青龍湯去除麻辛,並加入枳實和廣皮,服用五劑後已痊癒八九成。後來他回到母親家為父親祝壽,大吃大喝。

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醫生,平時喜歡使用人參,因為疼愛女兒,於是給她使用了六君子湯,並服用關東參數十劑。時隔將近一年,她的胃中又積水並脹痛。她再次請父親為自己診治,所使用的藥物基本上都離不開補中焦。

治愈脹而愈痛,以致胸高不可以俯,夜坐不可以臥,已數日不食。其翁見勢已急,力辭其父,延余治之。余視其目欲努出,面色青黃,胸大脹痛不可忍,六脈弦急七八至之多,余曰:勢急矣,斷非緩藥所能救。因服巴霜三分,下黑水將近一桶,勢稍平,以和脾胃藥調之。三四日後漸平,胃大開,於是吃羊肉餃三十二枚,胃中大痛一晝夜。

又用巴霜一分五釐,下後痛止。嚴禁魚肉,一月而安。

白話文:

患者患有脹痛的疾病,已經好幾天沒有進食。他的父親看到情況危急,就極力請求我為他父親診治。

我觀察到他雙眼外凸,臉色青黃,胸口脹痛難忍。六脈弦急,每分鐘跳動七八十次。我說:「情況危急,已經不是緩和藥物所能治癒的。」

於是,我讓他服用了巴霜三分,隨後他排出了將近一桶的黑水。病情稍微緩解後,我用健脾和胃的藥物為他調理。

三四天後,病情逐漸好轉,胃口大開。有一天,他吃了32個羊肉餃子,結果胃痛了一天一夜。

趙,四十六歲,正月三十日,太陽痹則腰脊痛,或左或右,風勝則引也。或喘或不喘者,中焦流飲,上泛則喘,不泛則不喘也。切戒豬肉生冷,與一切補藥,周年可愈。六脈洪大已極,石膏用少,萬不見效,命且難保。

白話文:

患者趙姓,46歲,正月三十日因陽氣受阻而腰背疼痛,疼痛位置不定。如果風邪加重,疼痛部位就會偏移。有時喘氣,有時不喘,這是因為中焦氣血津液鬱滯,上湧到胸腔所致。如果不鬱滯上湧,就不會喘氣。

務必避免食用豬肉、生冷食物和一切補藥。堅持治療,一年後可痊癒。脈象洪大至極,使用石膏治療效果不佳。如果繼續使用,患者性命難保。

生石膏(六兩),雲苓皮(五錢),白通草(一錢),桂枝(五錢),半夏(五錢),黃柏炭(二錢),杏仁(五錢),小枳實(五錢),生苡仁(五錢),防己(四錢)

白話文:

生石膏(300 克) 雲苓皮(25 克) 白通草(5 克) 桂枝(25 克) 半夏(25 克) 黃柏炭(10 克) 杏仁(25 克) 小枳實(25 克) 生苡仁(25 克) 防己(20 克)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二月初二日,於前方加:

豬苓(三錢),滑石(一兩),小枳實(三錢)

四帖。

初七日,於前方去黃柏炭,加:

半夏(五錢),桑皮(三錢),石膏(四兩)

二十七日,減石膏止留一兩。

二十八日,石膏仍用四兩,因拜掃停藥六天。

二十九日,右脈洪大已減,右膏只用一兩。

三月一日,石膏每日用二兩。

十一日,石膏每日用一兩,因感燥氣,停藥五天。

十二月十三日,石膏每日用二兩,共服九帖。

十四日,石膏每日用三兩,停藥十天。

白話文:

煮藥水三次,每次喝一杯,共喝四帖。二月初二,在原方中加入豬苓三錢、滑石一兩、小枳實三錢,共喝四帖。初七日,將原方中的黃柏炭去掉,加入半夏五錢、桑皮三錢、石膏四兩。二十七日,將石膏減量至一兩。二十八日,恢復使用石膏四兩,因拜掃停藥六天。二十九日,右脈洪大已減,石膏減量至一兩。三月一日,石膏每日用量為二兩。十一日,石膏每日用量為一兩,因感燥氣,停藥五天。十二月十三日,石膏每日用量為二兩,共喝九帖。十四日,石膏每日用量為三兩,停藥十天。

二十二至三十日、四月初一至初五日,自淮安復至紹興,又診得洪大之脈,較前已減七八,然較之平脈,仍大而有力。現在小便赤濁,陰痿,牙縫臭味復出。痹痛雖止,陽明太陽二經濕熱未淨,太陰化氣未復。

白話文:

從二十二號到三十號,以及四月初一到初五,從淮安回到紹興,又診得脈象洪大,比之前減少了七、八成,但仍比平時脈象大而有力。現在,小便發紅發渾濁,陽具痿縮,牙縫間的異味再次出現。雖然痹痛已經停止,但陽明經和太陽經的濕熱還沒有完全清除,太陰經的氣化功能還沒有恢復。

十五日,生石膏(四兩),杏仁(四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晚蠶砂(三錢),海金砂(五錢),滑石(六錢),木通(三錢)

白話文:

十五天後,加入生石膏(160 克)、杏仁(16 克)、雲苓皮(20 克)、苡仁(20 克)、晚蠶砂(12 克)、海金砂(20 克)、滑石(24 克)、木通(12 克)。

四帖。

十九日,脈漸退,減石膏至二兩,加:

姜夏(五錢),廣皮(三錢)

二十至二十二日,每日用石膏一兩。

二十三至二十六日,每日用石膏二兩。

二十七日,小便不利。

白話文:

四帖

十九日

脈搏逐漸恢復正常,石膏的用量減少到二兩,加入:

  • 生薑夏(五錢)
  • 廣皮(三錢)

從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每天使用一兩石膏。

從二十三日到二十六日,每天使用二兩石膏。

二十七日

小便不順暢。

杏仁(四錢),雲苓皮(五錢),生苡仁(五錢),海金砂(五錢),木通(三錢),飛滑石(六錢),姜半夏(五錢),陳皮(三錢),生石膏(四兩)

四帖。

五月初一日,感風寒,服桂枝湯。

初四日,仍服前二十七日方。三帖。

內飲招外風為病。

白話文:

杏仁(4 錢),雲苓皮(5 錢),生苡仁(5 錢),海金砂(5 錢),木通(3 錢),飛滑石(6 錢),姜半夏(5 錢),陳皮(3 錢),生石膏(4 兩)

桂枝(四錢),廣皮(三錢),杏仁(三錢),白芍(二錢),枳實(五錢),半夏(五錢),炙甘草(錢半),乾薑(一錢),防己(三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熱粥一碗,覆被令微汗即解,得汗後余藥不必啜粥。四帖。

白話文:

桂枝(12 克),陳皮(9 克),杏仁(9 克),白芍(6 克),枳實(15 克),半夏(15 克),炙甘草(4.5 克),乾薑(3 克),防己(9 克)

十一日,前因風寒夾飲之故,用小青龍法。現在風寒解而飲未除,脈復洪大,仍與大青龍與木防己湯合法,兼治飲與痹也。

白話文:

十一日,此前因為風寒夾雜水飲,所以採用了小青龍湯法。現在風寒已經解除,但水飲未消,脈象又變得洪大,因此仍然使用大青龍湯合木防己湯的方法,同時治療水飲和痹症。

桂枝(六錢),杏仁(四錢),防己(四錢),半夏(六錢),廣皮(三錢),飛滑石(六錢),雲苓皮(六錢),木通(三錢),小枳實(三錢),生石膏(六錢)

白話文:

桂枝(36克),杏仁(24克),防己(24克),半夏(36克),廣皮(18克),飛滑石(36克),雲苓皮(36克),木通(18克),小枳實(18克),生石膏(36克)

八帖。

十四日,其人本有痹症痰飲,現在盛暑發泄,暑濕傷氣,故四肢痠軟少氣,口中膠膩欲嘔,與局方消暑丸意。

雲苓塊(一兩,連皮),炙甘草(三錢),姜夏(六錢),鮮荷葉(一張去蒂),薑汁(每杯三匙)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十九至二十三日停藥)

二十四日,仍服十一日方,至六月初七日止,共服十一帖。

六月初八日,停藥。

十八日,氣急欲喘,新感暑濕之故,於原方加:

廣皮(二錢),小枳實(二錢)

五帖。

白話文:

八帖方劑說明

**十四日,**這位病人原本就有痹症和痰飲,現在正值盛夏,暑氣發散,暑濕之氣傷了人體的元氣,所以出現四肢酸軟無力、氣短、口黏膩想吐的症狀,可以用消暑丸的藥方來治療。

藥方:

  • 雲苓塊(一兩,連皮):用整塊的雲苓,連皮一起使用。
  • 炙甘草(三錢):甘草經過炙烤處理。
  • 姜夏(六錢):薑夏指的是生薑。
  • 鮮荷葉(一張去蒂):用新鮮的荷葉,去掉葉柄。
  • 薑汁(每杯三匙):加入新鮮薑汁。

**用法:**以上藥材用水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用。服用三帖藥後,停藥三天。(十九至二十三日停藥)

**二十四日,**繼續服用十一日的藥方,直到六月初七日,共服用了十一帖藥。

**六月初八日,**停藥。

**十八日,**病人出現氣喘的症狀,是因再次受了暑濕之氣。所以,在原來的藥方中加入以下藥材:

  • 廣皮(二錢):廣皮指的是橘皮。
  • 小枳實(二錢):小枳實是一種枳實的品種。

**用法:**服用五帖藥。

二十二日,桂枝(四錢),杏仁(四錢),防己(四錢),半夏(六錢),廣皮(三錢),枳實(三錢),滑石(六錢),雲苓皮(六錢),木通(三錢),生石膏(六兩)

白話文:

第二天,使用:

  • 桂枝 四錢
  • 杏仁 四錢
  • 防己 四錢
  • 半夏 六錢
  • 廣皮 三錢
  • 枳實 三錢
  • 滑石 六錢
  • 雲苓皮 六錢
  • 木通 三錢
  • 生石膏 六兩

四帖。

二十七日,於原方減石膏三兩,加滑石六錢,共成一兩二錢,木通二錢,共成五錢,蠶砂三錢。

四帖。

六月二十九日,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白話文:

二十七日

在原方基礎上減少三兩石膏,增加六錢滑石,共計一兩二錢,木通二錢,共計五錢,蠶砂三錢。

四帖

六月二十九日

病人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後會嘔吐,這被稱為「水逆」,應該使用五苓散治療。

蒼朮(三錢,炒枯),桂枝(三錢),藿香(三錢),雲苓皮(六錢),半夏(五錢),豬苓(四錢),澤瀉(四錢),薑汁(每杯三匙)

白話文:

蒼朮(15克,炒至發枯) 桂枝(15克) 藿香(15克) 雲苓皮(30克) 半夏(25克) 豬苓(20克) 澤瀉(20克) 薑汁(每杯15毫升)

三帖。

七月初二日,飲食有難化之象,於原方去蒼朮。加:

廣皮炭(四錢),炒神麯(三錢),益智仁(二錢),小枳實(三錢)

通胃腑,醒脾陽。

二帖。

初七日,右脈洪數,六腑不和,食後噁心,二便不爽,暑濕所幹之故,議通宣三焦。

白話文:

一共開了三帖藥。

七月初二那天,病人吃東西不容易消化,就把原本的藥方去掉蒼朮,改加:

廣皮炭(四錢)、炒神麴(三錢)、益智仁(二錢)、小枳實(三錢)。

這個方子可以通暢胃腑,醒脾陽氣。

後來又開了兩帖藥。

七月初七那天,病人右脈洪數,六腑不和,飯後噁心,大小便也不順暢,這是暑濕侵入身體造成的,所以考慮用藥物來通宣三焦。

生石膏(三兩),廣皮(三錢),滑石(六錢),黃芩炭(三錢),生薑(三錢),益智仁(三錢)姜半夏(五錢),白蔻仁(錢半),枳實(三錢),茯苓皮(六錢),生苡仁(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150克) 廣陳皮(15克) 滑石(30克) 黃芩炭化(15克) 生薑(15克) 益智仁(15克) 姜半夏(25克) 白蔻仁(7.5克) 枳實(15克) 茯苓皮(30克) 生薏苡仁(25克)

二帖。

初九日,加益智仁、枳實。

服一帖。

中焦停飲,晚食倒飽,是脾陽不伸之故,一以理脾陽立法。

白話文:

初九日

加入益智仁和枳實。

服用一劑。

中焦停飲

晚餐後感到飽脹,這是因為脾臟陽氣不足所致,治療方法以調理脾臟陽氣為主。

姜半夏(五錢),廣皮(三錢),川椒炭(八分),煨草果(五分),雲苓皮(五錢),益智仁(錢半),生苡仁(五錢),白蔻仁(錢半),小枳實(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白話文:

姜半夏(25 克),廣陳皮(15 克),川椒炭(4 克),煨草果(2.5 克),雲茯苓皮(25 克),益智仁(7.5 克),生苡仁(25 克),白蔻仁(7.5 克),小枳實(10 克)

十七日,停飲兼痹,脈洪,向用石膏,無不見效。數日前因食後倒飽,脈不大,石膏已近三十斤之多,轉用溫醒脾陽方法,絲毫不應,水之蓄聚如故,跗腫不消,胃反不開,右脈復洪大有力,小便短。思天下無肺者無溺,肺寒者溺短,熱者溺亦短,仍用石膏涼肺胃。

白話文:

十七天後,症狀停滯且伴有水腫,脈搏洪大。以前使用石膏治療都很有效。幾天前,患者食用後過飽,脈搏不大,已經使用了近三十斤的石膏。改用溫暖脾胃的方法,效果不佳,水腫依然存在,腳背腫脹不消,胃口反而變差。右側脈搏又變得洪大有力,小便量少。我認為,沒有肺部的話就不會小便,肺部受寒則小便量少,發熱者小便量也會減少。因此,我仍然使用石膏來清涼肺胃。

生石膏(四兩),廣皮(五錢),杏仁(六錢),半夏(五錢),枳實(五錢),雲苓皮(五錢),桂枝(三錢),防己(四錢),苡仁(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200 克)、廣陳皮(25 克)、杏仁(30 克)、半夏(25 克)、枳實(25 克)、雲苓皮(25 克)、桂枝(15 克)、防己(20 克)、苡仁(25 克)

四帖。

二十一日,加雲苓皮五錢,共成一兩,杉木皮五錢,減石膏二兩。

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石膏用四兩。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石膏用二兩。

共服八帖。

白話文:

四帖

二十一日

加入茯苓皮五錢,共計一兩,杉木皮五錢,減少石膏二兩。

從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每天使用四兩石膏。

從二十五日到二十八日,每天使用二兩石膏。

總共服用了八劑。

二十九日,飲聚不行,小便已清,少時即便臭濁,六腑之不退可知,大藥已用不少,而猶然如是,病機之頑鈍,又可知矣。議暫用重劑,余有原案。

白話文:

二十九日,喝水後尿量沒有增加,小便清澈無味,過了不久就變成了顏色混濁有臭味,說明六腑功能沒有恢復,大量藥物服用後依然如此,可以看出病情頑固。建議暫時使用強力藥物,我有一些原有的藥方。

生石膏(四兩),枳實(五錢),杏仁(八錢),飛滑石(一兩先煎),防己(三錢),半夏(八錢),雲苓皮(八錢),廣皮(四錢),海金砂(八錢)

白話文:

中藥方:

  • 生石膏:4 兩
  • 枳實:5 錢
  • 杏仁:8 錢
  • 飛滑石:1 兩(先煎)
  • 防己:3 錢
  • 半夏:8 錢
  • 雲苓皮:8 錢
  • 廣皮:4 錢
  • 海金砂:8 錢

八月初一日

初二日,加石膏二兩。

初七日,又加石膏二兩。

初十日,減廣皮四錢,枳實二錢。

以上共服七帖。

九月初四日,脈之洪大不減,加:

石膏(二兩)

至二十七日,共服二十帖。

白話文:

八月初一日

初二日

增加二兩石膏。

初七日

再次增加二兩石膏。

初十日

減少廣皮四錢,枳實二錢。

以上共服了七劑。

九月初四日

脈搏仍然洪大不減,增加:

  • 石膏(二兩)

到二十七日,共服了二十劑。

服石膏至五十斤之多,而脈猶浮洪,千古未有如是之頑病。皆誤下傷正於前,誤補留邪於後之累。今日去補陽明藥,蓋陽明之脈大也。

白話文:

服用石膏直到五十斤,脈象仍然浮大,歷代醫書中從未見過這樣頑固的疾病。這都是之前誤用瀉下藥傷了正氣,後面誤用補藥留住了邪氣造成的惡性循環。今天要停止進補陽明經的藥物,因為陽明經的脈象比較洪大。

生石膏(八兩),杏仁(一兩),雲苓皮(一兩),飛滑石(二兩),防己(五錢),小枳實(五錢),木通(三錢)

白話文:

石膏(320 公克),杏仁(40 公克),雲苓皮(40 公克),滑石粉(80 公克),防己(20 公克),小枳實(20 公克),木通(12 公克)

煮四杯,四次服,專以苦淡行水,服一二帖再商。

初九日,生石膏四兩,共成十二兩。

九帖。

十三日,脈洪滑,痰飲未除,晨起微喘,足跗腫未消盡,余有原案。

白話文:

煮四杯,分四次服用,主要以苦味和淡味藥材利水。服用一兩劑後再討論後續治療。

初九日

生石膏四兩,共計十二兩。

九帖

十三日

脈象洪滑,痰飲未消除,早晨起床時有輕微喘息,腳踝腫脹未完全消退。

生石膏(八兩),雲苓皮(六錢),杏仁(四錢),滑石(一兩),葶藶子(三錢),木通(四錢)生苡仁(六錢),半夏(六錢)

白話文:

生石膏(320 克) 雲苓皮(24 克) 杏仁(16 克) 滑石(40 克) 葶藶子(12 克) 木通(16 克) 生苡仁(24 克) 半夏(24 克)

十五日,氣已不急,去葶藶;右脈仍浮洪,加石膏一倍,成一斤。

三帖。

十六日,氣急者得葶藶而止,右脈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減,病減者減其制,但仍滑數,加行痰飲。

白話文:

十五日

呼吸已不急促,去掉葶苈子;右手脈仍然浮洪,增加一倍石膏,共計一斤。

三帖

十六日

呼吸急促因使用葶苈子而得到緩解,右手脈洪大的情況因使用一斤石膏而大大減輕,病情減輕後調整劑量,但仍然滑數,加入祛痰飲的藥材。

生石膏(六兩),枳實(三錢),杏仁(四錢),雲苓皮(五錢),半夏(一兩),香附(五錢),廣皮(四錢),旋覆花(四錢,包)

白話文:

生石膏(180 克) 枳實(9 克) 杏仁(12 克) 雲苓皮(15 克) 半夏(30 克) 香附(15 克) 廣皮(12 克) 旋覆花(12 克,包煎)

二帖。

十八日,脈漸小,減:

石膏(二兩)

二帖。

二十日,脈洪數,加石膏八兩,成十二兩。

二帖。

二十二日,脈減,減石膏六兩,加:

葶藶(一錢五分)

二帖。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服二帖。

脈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減,病減者減其制,脈復洪大有力,再酌加其制。

白話文:

十八日,病人脈搏漸漸變小,減少石膏用量,每次服用兩帖。二十日,脈搏洪大而數,增加石膏八兩,共用石膏十二兩,每次服用兩帖。二十二日,脈搏減弱,減少石膏六兩,並加入葶藶一錢五分,每次服用兩帖。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共服用兩帖。如果脈搏洪大,服用一斤石膏後明顯減弱,病症減輕,就減少石膏用量;如果脈搏再次洪大有力,就要再根據情況酌情增加石膏用量。

生石膏(十二兩),枳實(五錢),杏仁(四錢),雲苓皮(五錢),半夏(一兩),香附(五錢)廣皮(四錢),旋覆花(四錢,包)

白話文:

生石膏(60 克) 枳實(15 克) 杏仁(12 克) 雲苓皮(15 克) 半夏(30 克) 香附(15 克) 廣皮(12 克) 旋覆花(12 克,包紮後使用)

二十九日,小便短,加:

滑石(一兩)

十月初一日,停藥三日。

初四日,氣喘,於原方加石膏四兩,共成一斤。杏仁四錢,共成八錢。廣皮二錢,共成六錢。加:

桂枝(六錢),生薑(四錢)

五帖。

白話文:

二十九日

小便量少,加入:

  • 滑石(一兩)

十月初一日

停藥三天。

初四日

氣喘,在原方基礎上增加四兩石膏,共計一斤。杏仁四錢,共計八錢。廣皮二錢,共計六錢。加入:

  • 桂枝(六錢)
  • 生薑(四錢)

五帖

初二日服妙應丸二分六釐,大棗三枚,煎湯下,清晨服後,約二刻先從左脅作響,墜痛至少腹便下綠水膠痰碗許。

初三日服妙應丸二分六釐,大棗二枚,煎湯下,便痰水如前,湯藥未服。

白話文:

服用妙應丸 2.6 克,加上 3 顆大棗,煮成藥湯喝下。清晨服用後,約過兩個小時,會從左側肋骨開始疼痛,疼痛會逐漸下降到下腹部,排泄出大約一碗綠色的水樣痰液。

妙應丸方,《金匱》謂凡病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當下之。此症痰飲兼痹,自正月服藥至十月,石膏將近百斤之多,雖無不見效,究未拔除病根。左脅間漉漉有聲,不時嘔咳,此水在肝也。《金匱》謂水在肝,十棗湯主之;又謂偏弦飲澥;又謂咳家之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又謂咳家一百日,至一歲不死者,十棗湯主之。合而觀之,此症當用十棗無疑。

白話文:

妙應丸的配方,在《金匱》中提到,凡是病情會在特定的年月日時發作的人,可以服用。這種病症是痰飲與痹證並存,從正月開始服用藥物到十月,石膏的用量接近一百斤,雖然都見效了,但始終沒有根治病因。左肋間發出漉漉聲,時不時嘔吐咳嗽,這是肝臟有水的原因。《金匱》說,肝臟有水,可用十棗湯治療;又說,偏弦脈飲水過多;還說,長期咳嗽的病人,脈象弦緊表示體內有水,可用十棗湯治療;再說,長期咳嗽百天至一年而不死的人,可用十棗湯治療。綜合來看,這種病症應當服用十棗湯。

但十棗太峻,南人膽怯,未敢驟用,降用妙應丸續續下之,庶無差忒也。

制甘遂(五錢),白芥子(五錢),制大戟(五錢)

神麯為丸,小梧子大,從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數日水不盡再服,以盡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白話文:

但十枣太峻,南方人胆怯,不敢立即使用,改用妙应丸缓缓泻下,或许就不会出差错。

将甘遂(五钱)、白芥子(五钱)、大戟(五钱)制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从三十丸开始服用,能泻下痰水就停止。停服数日,水未尽再服,服至尽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石膏(一斤),飛滑石(一兩),蘇子霜(二錢),旋覆花(四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小枳實(五錢),半夏(一兩),杏仁(八錢)

三帖。

十一日,服妙應丸三分。

十二日,脈仍洪大有力。

白話文:

初八日:

  • 石膏:1 斤
  • 飛滑石:1 兩
  • 蘇子霜:2 錢
  • 旋覆花:4 錢
  • 雲苓皮:6 錢
  • 廣皮:3 錢
  • 小枳實:5 錢
  • 半夏:1 兩
  • 杏仁:8 錢

生石膏(八兩),杏仁(四錢),半夏(六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香附(三錢),旋覆花(四錢),苡仁(六錢)

一帖。

白話文:

生石膏(500公克),杏仁(25公克),半夏(37.5公克),雲苓皮(37.5公克),廣皮(18.75公克),香附(18.75公克),旋覆花(25公克),苡仁(37.5公克)

十三日,杏仁(八錢),半夏(一兩),廣皮(四錢),雲苓皮(五錢),小枳實(五錢),香附(三錢),旋覆花(四錢),滑石(一兩),蘇子霜(二錢),桂枝(六錢),生石膏(一斤)

白話文:

第十三帖: 杏仁(8錢) 半夏(1兩) 廣皮(4錢) 雲苓皮(5錢) 小枳實(5錢) 香附(3錢) 旋覆花(4錢) 滑石(1兩) 蘇子霜(2錢) 桂枝(6錢) 生石膏(1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去香附,加蘇子霜。

五帖。

服妙應丸三分四釐,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服妙應丸三分八釐,下痰水如前。

右脈洪數,本有飲聚,小便不長。

白話文:

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

去掉香附,加入蘇子霜。

五帖

服用妙應丸三分四釐,立即排出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

服用妙應丸三分八釐,效果同前。

右手脈洪數,本有水飲聚集,小便不通暢。

生石膏(一斤),苡仁(六錢),雲苓皮(六錢),小枳實(四錢),半夏(六錢),杏泥(六錢)飛滑石(一兩),白通草(二錢),蠶砂(三錢)

白話文:

生石膏(500克) 苡仁(30克) 雲苓皮(30克) 小枳實(20克) 半夏(30克) 杏泥(30克) 飛滑石(50克) 白通草(10克) 蠶砂(15克)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服妙應丸三分八釐,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於前方加:

廣皮(三錢),石膏(八兩)

十三日,加枳實(二錢),旋覆花(四錢,絹包)

補十一日,於前方加:

鬱金(三錢)

十四日,加蘇子霜(四錢)

共服五帖。

十五日,服妙應丸六分,自服丸藥,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藥後即食粥故也。

二十三日,服妙應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痰飲喘咳,右脈洪,左關獨浮,與建金制木法。

白話文:

將藥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用。初六那天,服用妙應丸三分八釐,痰水排出如前。十二日,在原本藥方中加入廣皮三錢,石膏八兩。十三日,再加枳實二錢,旋覆花四錢(用絹布包好)。補十一日,在原本藥方中加入鬱金三錢。十四日,加蘇子霜四錢。一共服用五帖。十五日,服用妙應丸六分,自己服用丸藥後每次都會排出痰水,但這次沒有,可能是因為服藥後馬上就吃粥的緣故。二十三日,服用妙應丸六分,大便仍排出痰水。十一月十七日,出現痰飲喘咳,右脈洪大,左關脈獨浮,使用建金制木法治療。

生石膏(八兩),青皮(三錢),杏仁(六錢),旋覆花(四錢),蘇子霜(三錢),香附(四錢)半夏(六錢)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白話文:

生石膏(320 克) 青皮(12 克) 杏仁(24 克) 旋覆花(16 克) 蘇子霜(12 克) 香附(16 克) 半夏(24 克)

二十七日,洪大之脈已退,惟兩關獨浮,右大於左而兼實,木陷入土。與兩和肝胃,兼開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

白話文:

27 日,洪大之脈已經消失,只有兩關脈浮起,右關比左關浮得更大且兼實,這是肝木陷於脾土的跡象。肝氣和胃氣充足,兼灌注膀胱,因此小便量少而容易滯留。

半夏(六錢),蘇子霜(三錢),香附(三錢),白芍(四錢,酒炒),旋覆花(三錢),滑石(一兩),青皮(二錢),雲苓皮(六錢),廣皮(三錢)

十二月初一日,數日不服石膏,右脈復洪數,左關之獨浮者,亦未十分清淨。與金木同治法。

白話文:

半夏(36克),蘇子霜(18克),香附(18克),白芍(24克,用酒炒過),旋覆花(18克),滑石(60克),青皮(12克),雲苓皮(36克),廣皮(18克)

生石膏(六兩),半夏(六錢),杏仁(六錢),滑石(一兩),香附(四錢),旋覆花(四錢),雲苓皮(六錢),枳實(六錢)

白話文:

生石膏(36公克) 半夏(3.6公克) 杏仁(3.6公克) 滑石(6公克) 香附(2.4公克) 旋覆花(2.4公克) 雲苓皮(3.6公克) 枳實(3.6公克)

以後凡右脈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服妙應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於初一日方內加桂枝五錢,廣皮四錢,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初十日,服妙應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於前方去桂枝、廣皮,脈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服妙應丸一錢。

白話文:

之後只要脈搏右邊跳動得厲害,就服用這個藥方,效果顯著,很快就會停止。

第三天服用妙應丸六分,一樣能排出痰水。

之後繼續服用第一天開的藥方,兩帖。

第五天,在第一天藥方中加入桂枝五錢,廣皮四錢,持續服用到第九天,因為患者怕冷。

第十天,服用妙應丸八分,排出痰水。

第十一天,把藥方中的桂枝和廣皮去掉,因為脈搏沒有減弱,持續服用到十五天。

十六天,服用妙應丸一錢。

丙戌正月十四日,《金匱》謂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朮丸主之。茲雖不堅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脈洪大,洪大甚則喘發,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議用橘半枳朮丸,脈小時用開水下,脈大時暫用石膏湯送下,喘發加杏仁,脈復小,不用石膏。

白話文:

丙戌年正月十四日,根據《金匱要略》記載,如果胸下的部位像盤子一樣堅硬擴大,是水液積聚的緣故,可以使用枳朮丸治療。

現在這位患者雖然胸下並非堅硬擴大,但水停積不散,病情和上述記載相符。此外,再診脈象發現脈象洪大,洪大得厲害了就會出現喘氣的症狀,最適合服用石膏和杏仁。但是,石膏不能放入丸劑中,因此建議使用橘半枳朮丸,如果脈象較小時,用開水送服;如果脈象較大時,暫時用石膏湯送服;如果出現喘氣,則加用杏仁;如果脈象恢復較小,則不用石膏。

鵝眼小枳實(一斤),茅山蒼(一斤,炒半枯),廣皮炭(六兩),姜半夏(十兩)

神麯湯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夏日間服消暑丸亦可。

白話文:

  • 鵝眼小枳實(一斤)
  • 茅山蒼(一斤,炒半枯)
  • 廣皮炭(六兩)
  • 生薑半夏(十兩)

按照神麴湯的方法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三錢,一天三次,夏天時服用消暑丸也可。

陳,四十六歲,病由瘧邪傷胃,土虛則水泛,以致喘而肢軟,正虛邪實,六脈俱結,且有塊痰,塞滯經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

白話文:

陳姓患者,46歲,因瘧疾損傷脾胃導致病情。脾胃虛弱,水液泛濫,因此出現喘息和四肢無力的症狀。患者正氣虛弱,邪氣實盛,六脈脈象均有阻滯的徵象。此外,患者還有一塊痰塊,堵塞了經脈隧道。此病症狀中同時存在三虛一實,應先治療實證,後治療虛證。

杏泥,廣皮(三錢),枳實(四錢),雲苓,姜半夏(六錢),蘇子霜(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白話文:

杏泥,廣皮(三錢),枳實(四錢),茯苓,生薑半夏(六錢),蘇子霜(二錢)

用甘瀾水八碗煎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用。兩劑。

初六日,脊病,痹也。右腿偏軟,痿也。咳嗽而喘,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用熟地等補塞隧道之故。脈洪。

白話文:

初六日,背部疼痛,是痹症。右腿無力,是痿症。咳嗽氣喘,是支飲壅滯影響肺部。長期不愈,都是誤用熟地等補藥堵塞經絡造成的。脈象洪大。

生石膏末(一兩),杏泥(五錢),桂枝(五錢),防己(四錢),片薑黃(三錢),姜半夏(五錢),廣皮炭(三錢),茯苓皮(五錢),苡仁(五錢)

白話文:

  • 生石膏粉末 (60 克)
  • 杏仁粉 (30 克)
  • 桂枝 (30 克)
  • 防己 (24 克)
  • 片姜黃 (18 克)
  • 姜半夏 (30 克)
  • 廣皮炭 (18 克)
  • 茯苓皮 (30 克)
  • 苡仁 (30 克)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兩,加赤苓一兩,再二帖後加石膏一兩,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日,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在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大者減,病減者減其制。

白話文:

煮四碗分四次服用。兩劑後減少一兩石膏,增加一兩赤茯苓,再兩劑後增加一兩石膏,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日

痹症夾雜痰飲,現今痹症已解但痰飲未除,脈象洪大減弱,病情減輕後調整劑量。

姜半夏(五錢),桂枝(五錢),防己(三錢),廣皮(三錢),茯苓塊(六錢),苡仁(五錢),小枳實(三錢),青橘葉(三錢)

白話文:

姜半夏(30 克),桂枝(30 克),防己(18 克),廣皮(18 克),茯苓(36 克),苡仁(30 克),小枳實(18 克),青橘葉(18 克)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加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滑石(六錢)

初九日,加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肝鬱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

白話文:

煮三杯分三次服用。

初八日

加入小枳實(二錢),廣皮(二錢),滑石(六錢)

初九日

加入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

肝郁夾雜痰飲,咳嗽痰多,吐出瘀血。

旋覆花(三錢),姜半夏(六錢),青皮(二錢),廣皮炭(二錢),栝蔞仁(二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歸橫須(二錢),桃仁泥(二錢),青橘葉(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痰飲夾肝鬱,吐出瘀血後,以兩和肝胃為主。

白話文:

旋覆花(3錢) 乾薑半夏(6錢) 青皮(2錢) 廣陳皮炭(2錢) 栝樓仁(2錢) 蘇子霜(3錢) 降香末(3錢) 當歸鬚(2錢) 桃仁泥(2錢) 青橘葉(3錢)

帶皮苓(八兩),姜半夏(十兩),香附(六兩),廣鬱金(二兩),廣皮(五兩),益智(四兩)生苡仁(八兩),澤瀉(八兩)

白話文:

八兩帶皮茯苓 十兩姜半夏 六兩香附子 二兩廣鬱金 五兩廣皮 四兩益智子 八兩生苡仁 八兩澤瀉

共為極細末,神麯水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錢,開水下。

二月初五日,暑濕行令,脈弦細,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粉末,用神麴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三錢,一天三次,用開水吞服。

二月初五日

暑濕盛行,脈象弦細,胃口不好,口渴且小便短,使用渴者與豬苓湯的方法。

豬苓(五錢),雲苓塊(四錢),澤瀉(五錢),半夏(四錢),滑石(六錢),廣皮(三錢),益智仁(錢半)

白話文:

豬苓(25 克),雲苓塊(20 克),澤瀉(25 克),半夏(20 克),滑石(30 克),廣皮(15 克),益智仁(7.5 克)

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痰飲之質,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錢),雲苓塊(八錢),藿梗(二錢),廣皮(三錢),生甘草(二錢),生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病減者減其制,減:

半夏(四錢),雲苓(四錢)

十二日,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議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澤瀉(八錢),飛滑石(一兩二錢),雲苓皮(六錢),姜半夏(四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白話文:

初六這天,病人痰飲體質,因為天氣炎熱而想吐,脈象皆弦,雖然很渴,但不能用寒涼藥物,於是按照局方消暑丸的藥方給予治療。

藥方:生薑半夏八錢,雲苓塊八錢,藿梗二錢,廣皮三錢,生甘草二錢,生薑汁每杯沖三小匙。

將藥材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用,胃口打開即可停止。

初八這天,病情減輕者減少藥量,半夏和雲苓各減至四錢。

十二這天,腰部以下腫脹,應該要利尿。病人雖然口渴但小便量少,依照口渴的病人治療原則給予豬苓湯。

藥方:豬苓八錢,澤瀉八錢,飛滑石一兩二錢,雲苓皮六錢,姜半夏四錢。

將藥材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用,以口渴減輕、腫脹消退為治療標準。

十四日,脈沉細,胃不開,減,豬苓(三錢),澤瀉(三錢),滑石(六錢),加藿梗(三錢)廣皮(三錢),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暑濕病退,小便已長,陽氣不振,與通補陽氣。

白話文:

第十四天,脈搏細弱,胃口不好,減少藥量,豬苓(三錢)、澤瀉(三錢)、滑石(六錢),加上藿梗(三錢)、廣皮(三錢)、益智仁(三錢)。

桂枝(三錢),姜半夏(三錢),茅朮(二錢),白蔻仁(一錢,研),雲苓塊(五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二錢),炙甘草(二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白話文:

桂枝(9 克),半夏(9 克),白朮(6 克),白蔻仁(3 克,研磨成粉),茯苓(15 克),生苡仁(15 克),陳皮(6 克),甘草(6 克)

半葉藿梗(三錢),白蔻仁(錢半),姜半夏(三錢),雲苓皮(五錢),廣皮(三錢),苡仁(五錢),杏仁(三錢)

白話文:

藿香半葉(15克),白蔻仁(7.5克),半夏(15克),雲苓皮(25克),廣陳皮(15克),薏苡仁(25克),杏仁(15克)

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小便濁,加:

豬苓(四錢),澤瀉(四錢)

二十四日,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藿香(三錢),薄荷(一錢),鮮荷葉(一張,去蒂)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六脈陽微,暑濕之餘,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白話文:

把藥材煮成三杯份量,分三次服用。

第十九天,小便浑浊,再加入豬苓四钱,澤瀉四钱。

二十四天,夏天头胀微痛,用清上焦的药方。

加入藿香三钱,薄荷一钱,新鲜荷叶一张(去掉叶柄)。

煮成三杯份量,分三次服用。

二十五天,六脉阳气微弱,暑湿余毒未清,小便白浊,用分利法。

川萆薢(五錢),澤瀉(三錢),雲苓皮(五錢),桂枝(三錢),蒼朮(三錢,炒),益智仁(三錢),豬苓(三錢),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白話文:

四川大黃(30克),澤瀉(18克),雲苓皮(30克),肉桂(18克),蒼朮(18克,炒製),益智仁(18克),豬苓(18克),生薏苡仁(30克)

雲苓皮(五錢),姜半夏(五錢),飛滑石(六錢),豬苓(三錢),木通(三錢),澤瀉(三錢)苡仁(五錢),桂枝(三錢),杏泥(三錢)

白話文:

雲苓皮(30克),薑半夏(30克),飛滑石(36克),豬苓(18克),木通(18克),澤瀉(18克),苡仁(30克),桂枝(18克),杏仁泥(18克)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甚開,與闔陽明。

姜半夏(六錢),益智仁(三錢),廣皮(三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生薑(三錢)

二十五日,加白蔻仁(三錢),枳實(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痰飲喘咳脈弦,與小青龍法。

白話文:

將藥材煮成三杯水,分三次喝完。

二十二日,病人症狀是濕熱,用苦辛淡味的藥物治療。小便已經變長,胃口不太好,屬於陽明經病症。

藥方:姜半夏六錢、益智仁三錢、廣皮三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生薑三錢。

二十五日,再加白蔻仁三錢、枳實三錢。

九月二十一日,病人出現痰飲喘咳,脈搏弦緊,屬於小青龍湯證。

桂枝(三錢),杏仁(四錢),小枳實(三錢),白芍(二錢,炒),姜半夏(五錢),五味子(二錢),炙甘草(一錢),廣皮(三錢),乾薑(二錢)

白話文:

桂枝 (15 克) 杏仁 (20 克) 小枳實 (15 克) 白芍 (10 克,炒過) 姜半夏 (25 克) 五味子 (10 克) 炙甘草 (5 克) 廣皮 (15 克) 乾薑 (10 克)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身熱者,外風未淨也。

白話文:

煮三杯分三次服用。三帖。

二十四日

痰飲導致脅痛並伴有喘咳,這被稱為「懸飲」。「懸飲」是水在肝,脈象弦數。身體發熱表示外風未清除。

姜半夏(六錢),杏仁(三錢),旋覆花(三錢),桂枝(三錢),香附(三錢),廣皮(二錢),小枳實(一錢),薑汁(二匙),黃芩炭(錢半),青蒿(三錢),苦葶藶(二錢)

白話文:

半夏(6克),杏仁(3克),旋覆花(3克),桂枝(3克),香附(3克),陳皮(2克),枳實(1克),薑汁(2匙),黃連炭(0.5克),青蒿(3克),葶藶子(2克)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身熱退,去青蒿、黃芩炭、葶藶,加:

杏仁(三錢)

二帖。

二十七日,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

白話文: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

身體發熱退去,去掉青蒿、黃芩炭、葶苈子,加入:

  • 杏仁(三錢)

二帖。

二十七日

痰飲導致脅痛並伴有喘咳,這被稱為「懸飲」。「懸飲」是水在肝,脈象弦數。

姜半夏(六錢),香附(三錢),杏泥(三錢),桂枝尖(三錢),廣皮(二錢),薑汁(三匙),旋覆花(三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小枳實(三錢)

白話文:

姜半夏(36 克) 香附(18 克) 杏仁粉(18 克) 桂枝尖(18 克) 陳皮(12 克) 薑汁(45 毫升) 旋覆花(18 克) 蘇子霜(18 克) 降香末(18 克) 小枳實(18 克)

服法如明。

十九日,病減者減其制,去:

半夏(三錢),枳實(一錢),蘇子霜(一錢),降香(一錢),桂枝(一錢)

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痰飲,脈沉弦,有微喘之意,與小青龍去麻辛。

白話文:

服法如前述。

十九日

病情減輕後調整劑量,去掉:

  • 生薑半夏(三錢)
  • 枳實(一錢)
  • 蘇子霜(一錢)
  • 降香(一錢)
  • 桂枝(一錢)

五帖而痊癒。

十一月初六日

痰飲,脈象沉弦,有輕微喘息的症狀,使用小青龍去麻辛的方法。

桂枝(四錢),乾薑(二錢),雲苓塊(三錢),白芍(三錢),五味子(錢半),炙甘草(二錢)廣皮(三錢),姜半夏(五錢),小枳實(三錢)

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白話文:

  • 桂枝:4 錢
  • 乾薑:2 錢
  • 雲苓塊:3 錢
  • 白芍:3 錢
  • 五味子:1.5 錢
  • 炙甘草:2 錢
  • 廣皮:3 錢
  • 姜半夏:5 錢
  • 小枳實:3 錢

十二月初七日,內飲招外風為病,喘咳,脈弦緩,雖頭痛惡寒,能大食,只有風而無寒,用小青龍去麻黃,減細辛,兼用桂枝湯啜稀粥令微汗法。

白話文:

十二月初七號,由體內滋生而引來外風導致生病,出現喘咳、脈象弦緩的情況。儘管頭痛怕冷,患者仍能大量進食,表示只有風邪而沒有寒邪。此時應使用小青龍湯,去除麻黃,減少細辛的用量,並搭配桂枝湯稀粥服用,使患者微出汗即可。

桂枝(一兩),白芍(四錢,炒),五味子(二錢),細辛(五分),炙甘草(三錢),乾薑(三錢),姜半夏(五錢),加廣皮(四錢),枳實(四錢),生薑(三錢),大棗(二枚,去核)

白話文:

桂枝(60克),白芍(15克,炒過),五味子(9克),細辛(3克),炙甘草(12克),乾薑(12克),姜半夏(20克),加廣皮(15克),枳實(15克),生薑(12克),大棗(2枚,去核)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後避風要緊。

白話文:

先煮三杯藥湯,先喝一杯,接著馬上喝一碗稀飯,蓋上被子等待微微出汗,但不要讓汗流浹背。出汗後再喝第二杯藥湯,不用再喝稀飯,繼續蓋被子。如果沒有出汗,再喝稀飯,然後蓋被子像前面一樣。出汗後必須要注意避風。

初十日,脈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細,而畏冷,中陽虛也。去細辛。

加桂枝(四錢),乾薑(二錢),小枳實(二錢)

十三日,於前方加:

廣皮(二錢)

十三日,脈雙弦,咳而嘔,胃咳也。

姜半夏(八錢),雲苓塊(一兩),生薑(五錢),廣皮(三錢),小枳實(三錢)

煮三杯,三次服。

白話文:

初十那天,脉象不浮,外感已经解除,但是脉细弦,还怕冷,这是阳气虚弱的表现。把细辛去掉。

加入桂枝(四钱)、干姜(二钱)、小枳实(二钱)。

十三日,在原来的药方基础上再加:

广皮(二钱)。

十三日,脉象双弦,咳嗽还伴有呕吐,这是胃气不和引起的咳嗽。

用姜半夏(八钱)、云苓块(一两)、生薑(五钱)、广皮(三钱)、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水,分三次服用。

正月十六日,脈沉弦而緩,飲居右脅,嘔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惡寒,由厥陰內犯陽明,外犯太陽也。與逐脅下之飲法。

白話文:

正月十六日,脈象沉穩、弦長舒緩,飲食淤積於右脅,嘔吐痰液由肋骨疼痛一直延伸到背部,伴有惡寒,這是由於厥陰經邪氣入侵陽明經,並向外侵犯太陽經所致。宜採用驅逐右脅積飲的方法。

蘇子霜(三錢),香附(三錢),桂枝尖(三錢),旋覆花(三錢),廣皮(三錢),小枳實(二錢),降香末(三錢),青皮(二錢),生薑(五錢),姜半夏(五錢),乾薑(二錢)

白話文:

蘇子霜(15克),香附(15克),桂枝尖(15克),旋覆花(15克),廣皮(15克),小枳實(10克),降香末(15克),青皮(10克),生薑(25克),姜半夏(25克),乾薑(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