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寒濕

郭,三十二歲,六月初二日,太陰中濕,病勢沉悶,最難速功,非極剛以變脾胃兩傷不可。

生茅朮(四錢),半夏(六錢),川樸(四錢),生草果(三錢),椒目(三錢),桂枝(五錢),小枳實(三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苓皮(五錢),生薑(一兩)

白話文:

生蒼朮(40克),半夏(60克),川貝母(40克),生草果(30克),大椒(30克),桂枝(50克),小枳實(30克),生苡仁(50克),廣橘皮(30克),茯苓皮(50克),生薑(100克)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帖。

二十九日,寒濕為病,誤用硝黃,致濁陰蟠踞,堅凝如石,苟非重剛,何以直透重圍。

安邊桂(二錢),熟附子(五錢),生草果(二錢),川樸(四錢),黑川椒(四錢,炒),茯苓皮(五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通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乾薑(四錢)小茴香(三錢)

白話文:

桂皮(2 錢),熟附子(5 錢),生草果(2 錢),川樸(4 錢),炒黑川椒(4 錢),茯苓皮(5 錢),豬苓(3 錢),澤瀉(3 錢),通草(2 錢),生苡仁(5 錢),廣皮(3 錢),乾薑(4 錢),小茴香(3 錢)

煮四碗,四次服。共服十三帖而後脈轉。

2.

昆氏,二十六歲,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既以誤汗傷表,又以誤下傷里,渴思涼飲,面赤舌絳,得飲反停,脅脹胸痛,皆不知病因而妄治之累瘁也。議木防己湯,兩開表裡之痹。

白話文:

昆某,26歲,風濕結合導致全身疼痛。因為誤發汗傷了體表,又誤下泄傷了體內,導致口渴想喝涼水,面紅舌紫,喝水反而腹脹,胸悶疼痛。這是因為不知病因而亂治造成的積累的疲憊。建議使用木防己湯,雙重開通表裡鬱閉。

桂枝(六錢),防己(四錢),生石膏(一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蒼朮(五錢),生香附(三錢)

白話文:

桂枝(36克),防己(24克),生石膏(60克),炙甘草(18克),杏仁(24克),蒼朮(30克),生香附(18克)

四次服。

十二日,脅脹止而胸痛未愈,於前方加薤白廣皮,以通補胸上之清陽。

薤白(三錢),廣皮(三錢)

十四日,痹症愈後,胃不和,土惡濕也。

半夏(一兩),茯苓(五錢),廣皮(三錢),秫米(二合),生薑(三錢)

白話文:

半夏(10 克),茯苓(5 克),廣皮(3 克),秫米(50 克),生薑(3 克)

水五碗,煮兩碗,渣再煮一碗,三次服。

十六日,痹後清陽不伸,右脅瘕痛。

半夏(六錢),廣皮(二錢),青皮(錢半),烏藥(二錢),薤白(三錢),桂枝(二錢),吳萸(一錢),鬱金(二錢)

白話文:

半夏(36克),陳皮(12克),青皮(9克),烏藥(12克),薤白(18克),桂枝(12克),吳茱萸(6克),鬱金(12克)

煮兩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吳,十一歲,行痹。

防己(二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杏泥(三錢),苓皮(二錢),生石膏(五錢)片薑黃(錢半),海桐皮(錢半),牛膝(錢半),生苡仁(三錢)

白話文:

  • 防己 2 錢
  • 桂枝 3 錢
  • 炙甘草 1 錢
  • 杏仁泥 3 錢
  • 苓皮 2 錢
  • 生石膏 5 錢
  • 片薑黃 1.5 錢
  • 海桐皮 1.5 錢
  • 牛膝 1.5 錢
  • 生苡仁 3 錢

張,二十五歲,十一月十五日,風濕。

羌活(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一錢),苦桔梗(三錢),生薑(三片),陳皮(二錢),半夏(二錢),蘇葉(三錢)

白話文:

羌活(9公克),桂枝(6公克),杏仁(9公克),生甘草(3公克),苦桔梗(9公克),生薑(3片),陳皮(6公克),半夏(6公克),蘇葉(9公克)

十六日,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汗之不解,用麻黃加朮法。

麻黃(去節),杏仁(五錢),蒼朮(五錢),桂枝(三錢),羌活(錢半),炙甘草(三錢),生薑(三片)

又,於前方內加:

附子(三錢)

半帖而愈。

胡,十八歲,四月十九日,跗腫,右脈洪數,痰多咳嗽,口渴,莖中痛,與涼利小便法。

生石膏(八錢),甘草梢(錢半),半夏(三錢),滑石(六錢),生仁(五錢),雲苓皮(五錢)海金沙(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40 克),甘草梢(7.5 克),半夏(15 克),滑石(30 克),生杭白芍(25 克),雲苓皮(25 克),海金沙(25 克)

四帖。

五月初六日,脈之洪數者減,去石膏二錢,加:

廣皮(三錢),杏仁(三錢)

十一日,濕熱傷氣,氣傷則小便短,汗多必渴,濕聚則跗踵。與豬苓湯阿膠,加銀花以化濕熱,濕熱化則諸證皆愈。

白話文:

第十一(發病)日,濕熱之邪損傷脾氣,脾氣受損則小便短少,出汗多而口渴,濕邪滯留則小腿和腳後跟腫脹。將豬苓湯中的阿膠去掉,加入銀花以祛除濕熱,濕熱祛除後,各種症狀也都會痊癒。

豬苓(四錢),雲苓皮(五錢),銀花(三錢),澤瀉(三錢),滑石(六錢)

白話文:

豬苓(12克),雲苓皮(15克),銀花(9克),澤瀉(9克),滑石(18克)

二十日,濕熱不攘,下注腿腫,小便不利,莖中痛。

萆薢(五錢),豬苓(三錢),甘草梢(錢半),雲苓皮(五錢),澤瀉(三錢),飛滑石(六錢)苡仁(三錢),木通(二錢),晚蠶砂(三錢)

白話文:

  • 金銀花(五錢)
  • 豬苓(三錢)
  • 甘草梢(錢半,約 0.5 克)
  • 雲苓皮(五錢)
  • 澤瀉(三錢)
  • 飛滑石(六錢)
  • 苡仁(三錢)
  • 木通(二錢)
  • 珊瑚粉(三錢)

服至小便暢為度。

二十四日,脈洪數,小便反黃,加黃柏、滑石,莖痛止,去甘草。

七月初四日,小便已長,腫未全消,脈弦滑,咳嗽多痰。

半夏(六錢),生苡仁(五錢),廣皮(四錢),雲苓皮(五錢),豬苓(三錢),萆薢(五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半夏(30公克),生薏仁(25公克),廣陳皮(20公克),雲苓皮(25公克),豬苓(15公克),茯苓(25公克),澤瀉(15公克)

張,二十歲,七月十九日,身熱頭痛,腰痛,肢痛,無汗,六脈弦細,兩目不明,食少,寒濕痹也。

熟附子(三錢),川烏頭(二錢),羌活(二錢),桂枝(五錢),澤瀉(三錢),苡仁(五錢),廣皮(三錢),防己(三錢),雲苓皮(五錢),杏仁(五錢)

白話文:

熟附子(15克),川烏頭(10克),羌活(10克),桂枝(25克),澤瀉(15克),苡仁(25克),廣皮(15克),防己(15克),雲苓皮(25克),杏仁(25克)

二帖。

五月初三日,服前方二帖,頭痛止。旋即誤服他人補陰之品,便溏腹脹。今日復診,因頭痛愈,用原方去羌活,治藥逆,加:

白話文:

五月初三日,服用了上一次開的藥方兩劑,頭痛就好了。但隨後誤服了別人的補陰藥,導致腹瀉腹脹。今天再次看診,由於頭痛已經痊癒,在原方中去除羌活,以治療藥性上逆的症狀,並加入:

厚朴(三錢)

已服三帖。

初八日,痹症已愈,頗能健步,便溏泄瀉皆止,目已復明,胃口較前加餐。因服一帖,脈稍數,寒濕有化熱之象,當與平藥,逐其化熱之餘邪而已。

白話文:

初八日,痹痛的症狀已經治癒了,可以健步如飛了,腹瀉和眼睛發花的情況也已經痊癒,食慾比之前好得多。因為服用了方劑中的一帖藥,脈象稍微有點快,寒濕化熱的跡象明顯,只需要用常規的藥物驅逐化熱後的餘邪就可以了。

雲苓皮(五錢),防己(二錢),滑石(六錢),桑枝(五錢),澤瀉(三錢),晚蠶砂(三錢),苡仁(五錢),杏仁(二錢)六月十八日,又感受暑濕,泄瀉,脈弦,腹脹,與五苓法。

白話文:

藥方:

  • 雲苓皮(30克)
  • 防己(12克)
  • 滑石(36克)
  • 桑枝(30克)
  • 澤瀉(18克)
  • 晚蠶砂(18克)
  • 苡仁(30克)
  • 杏仁(12克)

症狀:

六月十八日再次感受到暑濕,出現腹瀉、脈弦緊、腹脹的症狀,符合五苓湯的證型。

桂枝(五錢),澤瀉(三錢),雲苓皮(五錢),蒼朮(三錢炒),大腹皮(三錢),廣木香(二錢),豬苓(四錢),廣皮(三錢),苡仁(五錢)

白話文:

桂枝(25克),澤瀉(15克),雲苓皮(25克),蒼朮(15克,炒製),大腹皮(15克),廣木香(10克),豬苓(20克),廣皮(15克),苡仁(25克)

煮三杯,三次服。

趙氏,四十七歲,六月二十日,太陽寒痹,脈弦,背心板著而痛。

桂枝(五錢),雲苓皮(五錢),防己(三錢),川椒炭(三錢),川烏頭(三錢),白通草(一錢),生苡仁(五錢)

白話文:

桂枝(25 克),雲苓皮(25 克),防己(15 克),川椒炭(15 克),川烏頭(15 克),白通草(5 克),生苡仁(25 克)

二十五日,服前藥已效,而背痛難除,加:

附子(二錢)

七月初二日,脈已回陽,痛未止,每日服半帖,六日三帖。加:

木通(三錢),晚蠶砂(四錢)

初九日,脈仍小,陽未回,背仍痛,再服三帖,分六帖。

趙,三十六歲,五月初六日,痹症夾伏濕脹痛,且有肥氣,濕已化熱,故六脈洪滑,本寒標熱,先治其標,本當緩治。

白話文:

趙先生,36 歲,於 5 月 6 日就診,患有痹症,伴隨濕熱脹痛,並有脂肪瘤。濕氣已化為熱氣,因此六脈脈象洪滑。病因屬寒,症狀屬熱,應先治療症狀,根治應緩慢進行。

生石膏(四兩),防己(四錢),半夏(五錢),杏仁(六錢),桂枝(六錢),川樸(五錢),廣皮(四錢)

初十日,尺脈洪數更甚,加:

黃柏(三錢),木通(三錢),雲苓皮(六錢)

十二日,尺脈仍洪,腹痛欲便,便後肛門熱痛,原方再服二帖。

十六日,水停心下,漉漉有聲,暫與逐水,無暇治痹。

廣皮(五錢),半夏(六錢),枳實(六錢),生薑(五錢)

甘瀾水八茶杯,煮成三水杯,三次服。

十九日,水響退,腹脹甚,仍服前方去黃柏,加大腹皮。

二十三日,痹少減,胃不開,其人本有肥氣,肥氣成於肝鬱,暫與兩和肝胃。

半夏(六錢),降香末(三錢),廣皮(三錢),益智仁(二錢),青皮(二錢),川樸(三錢),香附(三錢),雲苓塊(五錢)

白話文:

半夏(36公克),降香末(18公克),廣陳皮(18公克),益智仁(12公克),青陳皮(12公克),川貝母(18公克),香附(18公克),雲苓(30公克)

六月初三日,右脈大而數,加黃芩二錢,去川樸。

初五日,諸症向安,脈亦調適,胃口亦開,以調理脾胃立法。

雲苓塊(五錢),白蔻仁(錢半),苡仁(五錢),黃芩炭(二錢),廣皮(二錢),半夏(五錢)

二十日,誤服西瓜寒冷,未有不發停飲者。

丁香(八分),半夏(五錢),益智仁(錢半),乾薑(三錢),白蔻仁(一錢),廣皮(三錢)雲苓(五錢),小枳實(三錢)

白話文:

  • 公丁香:八分
  • 半夏:五錢
  • 益智仁:半錢
  • 乾薑:三錢
  • 白蔻仁:一錢
  • 廣皮:三錢
  • 雲苓:五錢
  • 小枳實:三錢

錢,三十四歲,五月二十九日,寒痹,脈弦短澀而緊,由腿上連少腹,痛不可忍,甚至欲厥,兼有痰飲胃痛。

桂枝(六錢),廣皮(三錢),防己(四錢),川烏頭(三錢),川椒炭(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雲苓皮(五錢),片薑黃(三錢),生苡仁(五錢),海桐皮(三錢)

白話文:

桂枝(18公克) 廣皮(9公克) 防己(12公克) 川烏頭(9公克,炮製) 川椒炭(9公克) 小茴香(9公克,炒) 雲苓皮(15公克) 片薑黃(9公克) 生苡仁(15公克) 海桐皮(9公克)

六月初一日,左脈稍長,仍然緊甚,再服二帖。

丸方,寒濕為病。

萆薢(四兩),小茴香(四兩,炒),川椒炭(三兩),苡仁(八兩),蒼朮(六兩,炒),雲苓皮(八兩),川楝子(三兩),熟附子(二兩),木通(四兩)

白話文:

  • 豬苓(4兩)
  • 小茴香(4兩,炒過)
  • 花椒炭(3兩)
  • 薏苡仁(8兩)
  • 蒼朮(6兩,炒過)
  • 雲茯苓皮(8兩)
  • 川楝子(3兩)
  • 製附子(2兩)
  • 木通(4兩)

共為細末,神麯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錢,薑湯下。

楊氏,二十六歲,乙酉正月初七日,前曾崩帶,後得痿痹,病者自疑虛損。詢病情寒時輕熱時重,正所謂經熱則痹,絡熱則痰者也。再行經有紫有黑,經來時不惟腰腿大痛,少腹亦痛,經亦不調,或多或寡,日數亦然。此不但濕熱,且有瘀血。治濕熱用湯藥,治瘀血用丸藥,(左脈浮取弦,沉取寬泛。

白話文:

姓楊的女子,26歲,乙酉年正月初七日,曾有崩漏,後患上痿痹,患者自覺身體虛弱。詢問病情得知,在寒冷時症狀較輕,而炎熱時加重,這正是經絡有熱則血脈痹阻,血脈有熱則生痰的緣故。再問月經,月經中有紫有黑,經期來臨時,不只腰腿疼痛,小腹部也疼痛,月經也不正常,時多時少,經期長短也不一致。這不僅是濕熱的緣故,還有瘀血阻滯。治療濕熱可以用湯藥,治療瘀血可以用丸藥。(左手脈在上浮而有力,在下為弦脈,取沉脈時脈象寬而緩。)

右脈浮取弦,沉取洪。)湯藥用諸痹湯取太陰法,丸藥用化癥回生丹

生石膏(二兩),桂枝(四錢),通草(一錢),杏泥(五錢),雲苓皮(五錢),片薑黃(三錢)防己(四錢),晚蠶砂(三錢),海桐皮(三錢),苡仁(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80 克) 桂枝(16 克) 通草(4 克) 杏仁泥(20 克) 雲苓皮(20 克) 片薑黃(12 克) 防己(16 克) 晚蠶砂(12 克) 海桐皮(12 克) 苡仁(20 克)

煮三杯,三次服。

岳,四十六歲,暑濕痹症,誤以熟地等柔藥滑脾,致令泄瀉,臥床不起,兩足蜷曲不伸,飲食少進,兼之疝痛。先以五苓散,加川椒、廣皮、木香止其泄;繼以半夏、廣皮、良薑、益智、白蔻開其胃;復以丁香、川椒、吳萸、雲苓、苡仁、薑黃平其疝;又以防己、杏仁、桂枝、烏頭、苓皮、川椒等伸其痹末。惟引痛風在筋也,重用地龍、桂枝,引痛亦止,後補脾胃而愈。

白話文:

嶽,46歲,患有暑濕痹症。醫生誤用熟地等滋補脾胃的藥物,導致腹瀉不止,臥牀不起,兩腿蜷縮無法伸展,進食量少,還有疝氣疼痛。

醫生先用五苓散,加上川椒、廣皮、木香來止瀉;接著用半夏、廣皮、良薑、益智、白蔻來調胃;再用丁香、川椒、吳萸、雲苓、苡仁、薑黃來緩解疝氣;又用防己、杏仁、桂枝、烏頭、苓皮、川椒等藥物來舒緩痹症。

但引發疼痛的是風在筋中,醫生大量使用地龍、桂枝來引出疼痛,疼痛果然就停止了。後來通過補脾胃,嶽的病情痊癒了。

王,四十六歲,寒濕為痹,背痛不能轉側,晝夜不寐,二十餘日。兩腿拘攣,手不能握,口眼歪斜,煩躁不寧,畏風自汗,脈弦,舌苔白滑,面色昏暗且黃,睛黃,大便閉。先以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廣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令得寐;繼以前方去川椒、羌活,加白通草、蠶砂、萆薢,得大便。

白話文:

王先生,四十六歲,因寒濕導致痹症,背部疼痛難以翻身,晝夜難以入睡,已持續二十多天。雙腿抽筋,手無法握緊,口眼歪斜,煩躁不安,怕風且自汗,脈象弦緊,舌苔白滑,面色灰黃,眼睛發黃,大便不通。

最初使用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廣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等藥物,幫助其入睡;隨後調整藥方,去掉川椒、羌活,加入白通草、蠶砂、萆薢,幫助其大便通暢。

一連七八日均如黑蛋子,服至二十餘劑,身半以上稍輕,背足痛甚,於前方去半夏,加附子、片薑黃、地龍、海桐皮。又服十數帖,痛漸止;又去附子、地龍,又服十數帖,足漸伸。後用二妙丸,加雲苓、苡仁、萆薢、白朮等藥收功。

白話文:

連續七八天的時間,患者糞便都像黑色的蛋一樣。服藥二十多劑後,身體上半部稍微輕了一些,背部和腳的疼痛卻很嚴重。於是從藥方中去掉了半夏,加上了附子、片薑黃、地龍、海桐皮。又服用了十幾帖藥,疼痛逐漸停止;接著去掉了附子、地龍,又服用了十幾帖藥,腳逐漸能伸展開。最後使用二妙丸,再加入雲苓、苡仁、萆薢、白朮等藥物,以此收功痊癒。

何,二十六歲,手足拘攣,誤服桂、附、人參、熟地等補陽,以致面赤,脈洪數,小便閉,身重不能轉側,手不能上至鬢,足蜷曲,絲毫不能移動。細詢病情,因大飲酒食肉而然。所謂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者也。與極苦通小腸,淡滲利膀胱法。

白話文:

何某,男性,26 歲,手腳攣縮。誤服了桂枝、附子、人參、熟地等溫補陽氣的藥物,導致面部潮紅、脈搏洪數、小便不通、身體沉重難以翻身、雙手無法舉至鬢邊、雙腳蜷曲、寸步難行。仔細詢問病史,是由於暴飲暴食肉食而引起。這是因為濕熱之邪滯留不去,導致大筋變得柔軟而過短、小筋變得鬆弛而過長,柔軟過短導致攣縮,鬆弛過長導致痿弱。採用藥性極苦以通利小腸、藥性淡滲以利尿的方法治療。

龍膽草(四錢),蘆薈(三錢),胡黃連(三錢),生石膏(八兩),地龍(三錢),白通草(二錢),茯苓皮(六錢),飛滑石(一兩),穿山甲(三錢),桑枝(五錢),杏仁(三錢),晚蠶砂(四錢),防己(五錢)

白話文:

龍膽草(16克),蘆薈(12克),黃連(12克),生石膏(320克),地龍(12克),白通草(8克),茯苓皮(24克),飛滑石(40克),穿山甲(12克),桑枝(20克),杏仁(12克),晚蠶砂(16克),防己(20克)

前方服至七日後,小便紅黑而濁,臭不可當。半月後手漸動、足漸伸,一月後下床扶桌椅能行,四十日後走至檐前,不能下階,又半月始下階,三月後能行四十里。後因痰飲,用理脾收功。此症始於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藥。

白話文:

服用藥物七天後,小便顏色變為紅黑色並渾濁,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半個月後,手腳開始能夠活動。一個月後,可以扶著桌椅下牀走路。四十天後,可以走到屋簷前,但無法下樓梯。又過了半個月,才開始能夠下樓梯。三個月後,可以走四十里路。後來因為有痰飲,用了調理脾胃的藥物配合治療。這個病從三月二十三日開始發作,到八月二十二日停止用藥。

周,四十二歲,兩腿紫絳而腫,上起細瘡如痱,已三年矣。兩腿足痠痛不能立,六脈弦細而緊,竇氏《扁鵲新書》,謂之蘇木腿,蓋寒濕著痹也。

白話文:

周先生,四十二歲,雙腿發紫發腫,上面長著細小的痘痘,像痱子一樣,已經三年了。雙腿痠痛,無法站立,脈象細小而緊。根據竇氏的《扁鵲新書》,這稱為「蘇木腿」,是由於寒濕導致的痺症。

附子(八錢),烏頭(六錢),苡仁(一兩),桂枝(一兩),雲苓皮(一兩)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餘帖則始策杖能行,後去烏附,用通經活絡滲濕而愈。

成,五十四歲,腰間痠軟,兩腿無力,不能跪拜,間有腰痛,六脈洪大而滑。前醫無非補陰,故日重一日。此濕熱痿也,與諸痿獨取陽明法。

白話文:

成,54歲,腰部痠軟,雙腿無力,不能跪拜,偶爾腰痛,六脈洪大而滑。之前的醫生一直補陰,所以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這是濕熱導致的痿症,與其他痿症不同,需要採用「陽明法」治療。

生石膏(四錢),海桐皮(二錢),晚蠶砂(三錢),白通草(二錢),生苡仁(八錢),雲苓皮(五錢),防己(四錢),杏仁(四錢),桑枝(五錢),萆薢(五錢),飛滑石(一兩)

白話文:

生石膏(24克),海桐皮(12克),晚蠶砂(18克),白通草(12克),生苡仁(48克),雲苓皮(30克),防己(24克),杏仁(24克),桑枝(30克),萆薢(30克),飛滑石(60克)

前後共服九十餘帖。病重時自加石膏一倍,後用二妙丸收功。

趙,四十五歲,乙酉正月十五日,肝鬱挾痰飲,腎水上凌心,心悸短氣,腹脹胸痹,六脈反沉洪,水極而似火也,與蠲痰飲伐邪,兼降肝逆法。

白話文:

趙姓患者,45歲,於正月十五日就診。症狀是肝氣鬱結伴有痰飲,腎水上逆心臟,導致心悸氣短、腹脹胸悶。六脈沉取洪盛,這是因為水氣過盛,類似火熱的表現。治療方法是去除痰飲、驅除邪氣,同時平息肝逆。

姜夏(八錢),降香末(三錢),小枳實(五錢),桂枝(五錢),茯苓塊(一兩),蘇子霜(三錢),廣皮(四錢),川椒炭(三錢),生薑汁(每杯三匙),旋覆花(三錢)

白話文:

生薑末(80克),安息香粉(30克),枳實(50克),肉桂(50克),茯苓塊(100克),蘇子霜(30克),陳皮(40克),花椒炭(30克),生薑汁(每杯3匙),旋覆花(30克)

甘瀾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豬肉鹹菜。

四帖。

二十日,痰飲夾痹,腎水上凌,心驚悸短氣,腰脊痹痛,皆太陽所過之地,小便短而腹脹,肚臍突出,是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無不痹者。且開太陽之痹,脈洪大,與大青龍合木防己湯法。

白話文:

二十天後,痰飲阻滯合併痺證,腎水往上衝,導致心悸氣短,腰脊痠痛,這些部位都是太陽經循行的地方,小便短少,腹脹,肚臍凸出,表示內臟和經絡都受到痺證影響。另外,治療太陽經痺證,脈象洪大,可參考大青龍合木防己湯的治療方法。

桂枝(五錢),半夏(五錢),雲苓皮(六錢),生石膏(四兩),苡仁(五錢),川樸(三錢),防己(四錢),廣皮(三錢),枳實(五錢),杏仁(四錢),滑石(六錢),白通草(錢半)

白話文:

桂枝(30 克),半夏(30 克),雲苓皮(36 克),生石膏(240 克),苡仁(30 克),川樸(18 克),防己(24 克),廣皮(18 克),枳實(30 克),杏仁(24 克),滑石(36 克),白通草(9 克)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於前方內加:

晚蠶砂(三錢),飛滑石(四錢)

二十三日,外而經絡之痹,內而臟腑之痹,行痰開痹,俱不甚應,現在脈洪數,少腹脹,小便短濁而臭。先與開支河,使濕熱有出路,再商後法。

白話文:

二十三天,在外有經絡阻滯,在內有臟腑阻滯,使用行氣化痰、通利經絡的治療方法,效果都不顯著,現在脈象洪數,小腹脹滿,小便短少渾濁有異味。先使用利尿滲濕的藥物,讓濕熱有出路,再考慮後續治療方案。

川萆薢(三錢),飛滑石(錢半),海金砂(五錢),雲苓皮(五錢),豬苓(四錢),小茴香(三錢),白通草(錢半),澤瀉(三錢)

白話文:

大黃(3錢),滑石粉(1.5錢),金銀花(5錢),茯苓皮(5錢),豬苓(4錢),茴香(3錢),通草(1.5錢),澤瀉(3錢)

二帖。

二十五日,加去陳莝法。

兩頭尖(三錢),半夏(五錢)

二帖。

二十九日,痹症夾痰飲,六脈洪大,濕已化熱,屢利小便不應,非重用石膏宣肺熱不可。諸痹獨取太陰也。

生石膏(四兩),雲苓皮(五錢),白通草(一錢),杏仁(五錢),桂枝(五錢),滑石(二兩)羌活(一錢),黃柏(四錢),防己(五錢),苡仁(五錢),晚蠶砂(三錢)

白話文:

石膏(200克),茯苓皮(25克),通草(5克),杏仁(25克),桂枝(25克),滑石(100克),羌活(5克),黃柏(20克),防己(25克),薏苡仁(25克),晚蠶砂(15克)

四帖。

二月初四日,痹症十年,誤補三年,以致層層固結,開之非易,石膏用至二斤有餘,脈象方小其半,現在少腹脹甚,而小便不暢,腰痛胸痛,邪無出路,必得小便暢行,方有轉機。

白話文:

二月初四日,患者患有痹症(關節疼痛)已有十年,過去三年因誤用補藥,導致病情嚴重加重。現在要治療非常困難,用了兩斤以上的石膏,脈象才稍微變小。目前患者下腹脹得很厲害,小便不暢通,腰部和胸部疼痛。邪氣無法排出,必須讓小便通暢,病情纔有可能好轉。

老川樸(五錢),木通(六錢),防己(五錢),杏仁(六錢),枳實(五錢),生石膏(四兩),桂枝(六錢),雲苓皮(一兩),滑石(四錢),小茴香(三錢)

白話文:

老川芎(50 克),木通(60 克),防己(50 克),苦杏仁(60 克),枳實(50 克),生石膏(200 克),桂枝(60 克),茯苓皮(100 克),滑石(40 克),小茴香(30 克)

以後脈大而小便不利,用此小便利,去滑石。

初五日,大用石膏,六脈已小,經謂脈小則病退。蓋脈為病之帥,脈退不患病不退,經又謂脈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脈不病者生,現在病歸下焦血分,其人本有肝鬱,暫退下焦血分。

白話文:

初五日,大量使用石膏治療。六脈已經變得微弱。古籍說,脈搏微弱則疾病減退。因為脈搏是疾病的統領,脈搏減退表示疾病正在減退,不用擔心疾病不會減退。古籍又說,脈搏微弱而人未發病的,會死亡;脈搏正常而人生病的,會康復。現在疾病已經轉移到下焦血分,這個人原本就有肝氣鬱積,暫時減輕了下焦血分的症狀。

桂枝(六錢),雲苓皮(一兩),黃柏(三錢,炒),防己(六錢),木通(四錢),廣皮(三錢)全歸(三錢),小茴香(六錢),小枳實(五錢),海桐皮(三錢),川椒炭(三錢)

白話文:

桂枝(36克),茯苓皮(60克),黃柏(18克,炒過),防己(36克),木通(24克),廣陳皮(18克),全歸(18克),小茴香(36克),小枳實(30克),海桐皮(18克),川椒炭(18克)

初六日,脈復洪大,加:

石膏(三兩),滑石(一兩)

初七日,加:

厚朴(三錢),姜夏(五錢)

丸方:痹症夾痰飲疝瘕,六脈洪大,用諸痹獨取太陰法,脈洪大者小,《難經》所謂人病脈不病者生。但脈雖平而瘕脹痹痛未除,議以烏藥散退瘕痹之所難退者,以久病在絡故也。再以丸藥緩通脈絡法,脈若復大,仍服前方數帖,見小即止。

白話文:

藥方:

用於治療寒痹夾雜痰飲水腫,疝氣,腹中腫塊,脈象洪大。治療時,只選用太陰經的治法,因為脈象洪大的人容易康復,《難經》中說:「人體患病,而脈象正常的人能活下來。」

但是,即使脈象平穩,腫脹、痹痛等症狀仍未消除。建議使用烏藥散來治療,因為腫塊和痹痛難以消除,是因為經絡長期不通暢導致的。

然後再使用丸藥來緩慢疏通經絡。如果脈象再次變大,繼續服用前面介紹的藥方幾次,脈象變小後即可停止服用。

蜣螂蟲(一兩),歸鬚(四兩),兩頭尖(二兩),穿山甲(三兩),降香末(三錢),小茴香(三兩,炒),海桐皮(三兩),乳香(一兩),片薑黃(三兩),麝香(三錢),地龍(一兩,去泥),川楝子(三兩,炒)

白話文:

  • 蜣螂蟲:1 兩
  • 歸身:4 兩
  • 兩頭尖:2 兩
  • 穿山甲:3 兩
  • 降香末:3 錢
  • 小茴香:3 兩(炒過)
  • 海桐皮:3 兩
  • 乳香:1 兩
  • 片薑黃:3 兩
  • 麝香:3 錢
  • 地龍:1 兩(去除泥土)
  • 川楝子:3 兩(炒過)

共細末,酒水各半為丸,每服二錢,日二三次,從此服蜣螂丸起兩月而止。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細粉,與酒和水各一半的量混合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每天服用二至三次。從服用蜣螂丸開始,連續服用兩個月後停止服用。

三月二十四日,痹症夾痰飲,脈本洪數,前用辛涼脈減,兼用通絡散、瘕丸散亦效,現在六脈中部仍洪,但不數耳。議暫用辛涼宣肺。

白話文:

三月二十四日,患者痹症合併痰飲,脈象原本洪大而數,先前使用辛涼藥物後脈象減少,也搭配使用通絡散和瘕丸散效果良好。現在六脈中部仍然洪大,但沒有數脈。建議暫時使用辛涼宣肺的方法治療。

生石膏(四兩),小枳實(四錢),桂枝(八錢),杏仁(八錢),防己(六錢),廣皮(二錢),雲苓塊(一兩),全歸(三錢),半夏(八錢),飛滑石(二兩),海桐皮(三錢)

白話文:

生石膏 (120 克) 小枳實 (15 克) 桂枝 (30 克) 杏仁 (30 克) 防己 (22 克) 廣皮 (7 克) 雲苓塊 (30 克) 全歸 (10 克) 半夏 (30 克) 飛滑石 (60 克) 海桐皮 (10 克)

二十六日,診右脈更大,小便反短,用苦辛淡法,於前方內加:

炒黃柏(三錢)

四月十六日,痹痛夾痰飲。

生石膏(八錢),苡仁(五錢),防己(四錢),雲苓皮(五錢),杏仁(五錢),蠶砂(三錢),桂枝(五錢),白通草(錢半),半夏(五錢),廣皮(三錢)

白話文:

  • 生石膏:8 錢
  • 薏苡仁:5 錢
  • 防己:4 錢
  • 雲苓皮:5 錢
  • 杏仁:5 錢
  • 蠶沙:3 錢
  • 桂枝:5 錢
  • 白通草:1.5 錢
  • 半夏:5 錢
  • 廣皮:3 錢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內而脅痛,外而腰痹痛,是氣血兼痹也。

桂枝尖(五錢),歸鬚(二錢),白蔻仁(錢半),杏仁(五錢),雲苓皮(三錢),片薑黃(二錢),旋覆花(三錢,包),防己(三錢),生苡仁(三錢),小枳實(四錢),半夏(四錢),鬱金(二錢)廣皮(三錢)

白話文:

桂枝末(25 克),當歸鬚(10 克),白蔻仁(7.5 克),杏仁(25 克),雲苓皮(15 克),姜黃片(10 克),旋覆花(15 克,包紮好),防己(15 克),生苡仁(15 克),小枳實(20 克),半夏(20 克),鬱金(10 克),廣皮(15 克)

二十五日,痰飲踞於中焦,痹痛結於太陽,氣上衝胸,二便不利。

桂枝(八錢),姜半夏(五錢),通草(錢半),雲苓皮(二兩二錢),防己(六錢),杏仁(八錢),枳實(六錢),廣皮(三錢),滑石(六錢)

白話文:

  • 桂枝:50 克
  • 姜半夏:31 克
  • 通草:9 克
  • 雲苓皮:138 克
  • 防己:37 克
  • 杏仁:50 克
  • 枳實:37 克
  • 廣皮:18 克
  • 滑石:37 克

煮四杯,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大凡腹脹之疾,不責之太陰,即責之厥陰。此症自正月以來,開太陽之藥,未有不泄太陰者,他症雖減其半,則尚未除。其故有三:一者病起肝鬱;二者肝主疏泄,誤補致壅;三者自正月以來,以右脈洪大之故,痹症甚重。治在肺經,經有諸痹獨取太陰之明訓。茲右脈平而左脈大,不得著於前議,暫與泄厥陰之絡,久病在絡故也。

白話文:

五月初三,凡是腹脹的疾病,不要怪罪脾胃(太陰),而是要責怪肝膽(厥陰)。這個疾病從正月開始,服用促進胃腸排泄的藥物,沒有不使脾胃洩瀉的,其他症狀雖然減少一半,但是沒有完全消除。其原因有三:一是疾病是由於肝鬱引起的;二是肝負責疏泄,誤用補藥會導致壅塞;三是從正月以來,由於右脈洪大,痹症非常嚴重。治療時應針對肺經,經書上說「諸痹獨取太陰」,意思是治療各種痹症都可以使用脾胃(太陰)。但是現在右脈平和而左脈大,不能照搬前述的治療方法,暫時使用疏泄肝膽(厥陰)經絡的藥物,因為久病會深入經絡。

旋覆花(五錢,包),黃芩(三錢),歸鬚(三錢),老川樸(五錢),杉皮(三錢),半夏(五錢),小枳實(五錢),晚蠶砂(三錢),廣皮(三錢),鬱金(三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

白話文:

旋覆花(50 克,包起來) 黃芩(30 克) 歸鬚(30 克) 老川樸(50 克) 杉皮(30 克) 半夏(50 克) 小枳實(50 克) 晚蠶砂(30 克) 廣皮(30 克) 鬱金(30 克) 蘇子霜(30 克) 降香末(30 克)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三日,左脅痛脹,臥不著席胸亦悶脹,氣短,肝脈絡胸之故。

新絳紗(三錢),香附(四錢),半夏(五錢),旋覆花(三錢,包),歸鬚(三錢),小枳實(四錢)蘇子霜(三錢),降香末(三錢),鬱金(三錢),廣皮(三錢),川椒炭(四錢),青皮(三錢)

白話文:

  • 新絳紗:3 錢
  • 香附:4 錢
  • 半夏:5 錢
  • 旋覆花:3 錢(包)
  • 歸鬚:3 錢
  • 小枳實:4 錢
  • 蘇子霜:3 錢
  • 降香末:3 錢
  • 鬱金:3 錢
  • 廣皮:3 錢
  • 川椒炭:4 錢
  • 青皮:3 錢

煮三大杯,三次服。七帖。

六月初一日,痰飲肝鬱,脈弦細,氣上衝胸。

旋覆花(四錢),枳實(三錢),公丁香(二錢),蘇子霜(三錢),半夏(六錢),片薑黃(三錢),降香末(三錢),鬱金(三錢),青皮(三錢),廣皮(五錢),桂枝尖(三錢)

白話文:

旋覆花(12克),枳實(9克),丁香花蕾(6克),蘇子霜(9克),半夏(18克),薑黃(9克),降香末(9克),鬱金(9克),青皮(9克),陳皮(15克),桂枝(小段)(9克)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痰飲上泛,咳嗽稀痰,兼發痹症。

桂枝(六錢),防己(六錢),杏仁(五錢),川烏頭(三錢),雲苓皮(五錢),枳實(四錢),廣皮(五錢),桂心(二錢),苡仁(三錢),白通草(二錢),滑石(四錢),炒黃柏(三錢炒)

白話文:

桂枝(30公克),防己(30公克),杏仁(25公克),川烏頭(15公克),雲苓皮(25公克),枳實(20公克),廣皮(25公克),桂心(10公克),苡仁(15公克),白通草(10公克),滑石(20公克),炒黃柏(15公克,炒過)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六日,小便不暢,下焦濕聚,於原方加滋腎丸法。

十一日,痹症未盡除,痰飲未全消,當盛暑流行之際,逐飲開痹,即所以防暑。

雲苓塊(六錢),小枳實(二錢),半夏(六錢),防己(三錢),生苡仁(六錢),杏仁(三錢)廣皮(二錢),桂枝(三錢)

白話文:

雲苓塊(36 克),小枳實(12 克),半夏(36 克),防己(18 克),生苡仁(36 克),杏仁(18 克),廣皮(12 克),桂枝(18 克)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三日,暑泄,腹脹,舌黃,其人本有痰飲痹症,議五苓加減。

桂枝(三錢),豬苓(四錢),澤瀉(四錢),雲苓皮(五錢),滑石(六錢),川樸(三錢),杉皮(三錢),木香(錢半),半夏(三錢),藿梗(三錢),白蔻仁(三錢),川椒炭(二錢),真山連(一錢)

白話文:

桂枝(15克) 豬苓(20克) 澤瀉(20克) 雲苓皮(25克) 滑石(30克) 川樸(15克) 杉皮(15克) 木香(7.5克) 半夏(15克) 藿梗(15克) 白蔻仁(15克) 川椒炭(10克) 真山連(5克)

十五日,脈緩,服前方。

十六日,脈緩甚,服前方。

二十一日,久病在絡,其本病統俟丸藥立方,但逐痰飲,宣氣化濕,捍時令之暑濕而已。

白話文:

二十一日,如果是因長期生病而導致脈絡受阻,其根本病因應等待丸藥處方來解決。但在這之前,可以先通過祛痰利水、疏通氣機、祛除濕邪的方式來應對當前時令的暑濕之氣。

半夏(六錢),雲苓塊(五錢),生香附(三錢),川樸(二錢),廣皮(三錢),杉皮(三錢),大腹皮(三錢),小枳實(三錢)

白話文:

半夏(36 克),雲苓塊(30 克),生香附(18 克),川樸(12 克),廣皮(18 克),杉皮(18 克),大腹皮(18 克),小枳實(18 克)

煮三杯,三次服。

六月二十六日,服化癥回生丹起,每日一丸。

二十七日,脈浮,筋骨痠痛,氣短,五心煩熱,新感暑濕之氣,加以辛涼,與三焦。

連翹(三錢),苡仁(五錢),銀花(三錢),白蔻仁(二錢),藿香葉(三錢),杏仁(三錢),廣皮(三錢),小枳實(三錢)

白話文:

連翹(15克),苡仁(25克),金銀花(15克),草蔻仁(10克),藿香葉(15克),杏仁(15克),廣陳皮(15克),枳實(15克)

煮三杯,三次服。

七月初二日,背痛甚,先與通太陽之痹。

桂枝(六錢),枳實(五錢,打),防己(五錢),雲苓皮(八錢),半夏(五錢),杏仁(三錢)川椒炭(二錢)

白話文:

桂枝(36克),枳實(30克,炒過),防己(30克),雲茯苓皮(48克),半夏(30克),杏仁(18克),川椒炭(12克)

煮三杯,三次服,亥初令完。

初九日,近日陰雨連綿,背痛腹脹不減,二便不爽,非噯則噦,脈小於前,與宣痹開鬱,兼去陳莝。

桂枝(八錢),茯苓(八錢,帶皮),白通草(錢半),川樸(五錢),公丁香(三錢),防己(六錢),杏仁(六錢),晚蠶砂(三錢),小茴香(三錢),枳實(五錢),白蔻仁(三錢)

白話文:

桂枝(40 克),茯苓(40 克,連皮),白通草(7.5 克),川樸(25 克),公丁香(15 克),防己(30 克),杏仁(30 克),晚蠶砂(15 克),小茴香(15 克),枳實(25 克),白蔻仁(15 克)

煮四杯,四次服。

二十一日,寒濕發痹,脈緩甚,中有痰飲。

桂枝(六錢),茯苓(六錢),白通草(錢半),防己(五錢),苡仁(四錢),薤白(三錢),枳實(三錢),杏仁(四錢),熟附子(二錢),川烏頭(二錢),廣皮(五錢),萆薢(五錢),片薑黃(三錢)

白話文:

桂枝(36克),茯苓(36克),白通草(9克),防己(30克),苡仁(24克),薤白(18克),枳實(18克),杏仁(24克),熟附子(12克),川烏頭(12克),廣皮(30克),萆薢(30克),片薑黃(18克)

煮三杯,三次服,已服五帖。

二十八日,脈弦緊,痰飲痹症癥瘕,因燥氣而發,臟腑經絡俱痹,故肢冷而畏寒也,峻與通陽。

桂枝(一兩),廣皮(六錢),歸鬚(二錢),防己(五錢),小枳實(四錢),杏仁(五錢),半夏(三錢),穿山甲(一錢),澤瀉(三錢),公丁香(三錢),川椒炭(五錢,炒),片薑黃(三錢)

白話文:

桂枝(60克) 廣皮(36克) 歸鬚(12克) 防己(30克) 小枳實(24克) 杏仁(30克) 半夏(18克) 穿山甲(6克) 澤瀉(18克) 公丁香(18克) 川椒炭(30克,炒) 片薑黃(18克)

煮四杯,四次服。

自六月二十六日起,每日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七月二十九以後,每日服天台烏藥散三分五分一錢二錢不等。至十月十二日,每兩烏藥散中,加巴霜一分,每晚服三分五分不等,間有服至一錢者,十一月初一日以後,每晚間服奇經丸。

白話文:

從六月二十六日開始,每天空腹服用化癥回生丹一丸。七月二十九日以後,每天服用天台烏藥散,用量從三分、五分、一錢到二錢不等。十月十二日起,每兩烏藥散中添加巴霜一分,每晚服用三分或五分不等,偶爾會增加到一錢。十一月初一日以後,每晚服用奇經丸。

十二月初十日,痹痛,飲咳,脈弦細。

桂枝(八錢),苡仁(五錢),滑石(四錢),川烏頭(三錢),雲苓皮(六錢),枳實(三錢),川萆薢(五錢),杏仁(四錢),防己(五錢),川椒炭(三錢)

白話文:

桂枝(48 克),苡仁(30 克),滑石(24 克),川烏頭(18 克),雲苓皮(36 克),枳實(18 克),川萆薢(30 克),杏仁(24 克),防己(30 克),川椒炭(18 克)

十二日,沖氣上動畏寒,脈沉細,與桂枝加桂湯法,直伐沖氣。

桂枝尖(一兩二錢),紫石英(六錢,研),雲苓塊(三兩),傜桂心(八錢),小茴香(五錢)

白話文:

桂枝尖(40-60 克),紫石英(24 克,研磨),雲苓塊(120 克),桂心(32 克),小茴香(20 克)

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三日,大寒節沖氣未止,脈反弦緊。於原方內加:

當歸(五錢),川芎(三錢)

服二帖,脈中陽氣生動,沖氣平,畏寒止,仍然早服化癥回生丹一丸,晚服奇經丸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