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五 (22)
卷五 (22)
1. 咳嗽
郭男,八歲,癸亥七月十一日,咳而嘔,胃咳也,痰涎壅塞,喘滿氣短。
半夏(三錢),小枳實(一錢),陳皮(一錢),杏仁(二錢),蘇梗(二錢),生苡仁(三錢),生薑(二錢),茯苓(三錢)
即於前方內加:
苦葶藶子(錢半),半夏(二錢),蘇子(二錢)
去蘇梗再服二帖。
二十日,小兒脾虛,濕重胃咳。
姜半夏(六錢),焦曲(二錢),小枳實(錢半),杏泥(三錢),旋覆花(三錢,絹包),蘇子霜(錢半),茯苓(三錢),生白扁豆(三錢),生苡仁(五錢),生薑汁(每次沖三小匙)
即於前方內加:
廣皮(二錢),杏仁(二錢),蘇子霜(錢半),去神麯
十帖。
吳三歲、吳五歲、吳八歲,三幼孩連咳數十聲不止,八歲者且衄,與千金葦莖湯,加苦葶藶子三錢。有二帖愈者,有三四帖愈者,第三四帖減葶藶之半,衄者加白茅根五錢。
文,四歲,幼孩嗆咳數十日不止,百藥不效,用千金葦莖湯,加苦葶藶,二帖而愈。
周女,十歲,春風嗆咳,醫用麻黃向外發法,又有訶子、白果、百合向內收,以致嗆不可解,吐出者皆血沫,用金沸草湯,三帖而愈。
劉,十七歲,乙酉五月二十四日,三月間春溫,嗆咳見吐,現在六脈弦細,五更醜寅卯時,單聲咳嗽甚,謂之木扣金,鳴風本生於木也。議辛甘化風,甘涼柔木。
苦桔梗(三錢),連翹(三錢),銀花(二錢),甘草(二錢),薄荷(一錢),鮮蘆根(三錢),桑葉(三錢),麥冬(三錢),細生地(三錢),茶菊(三錢),天冬(一錢)
二十八日,咳嗽減,食加,脈猶洪數,左大於右。效不更方,再服四五帖。
六月初二日,木扣金鳴,與柔肝清肺已效,左脈洪數已減,與前方去氣分辛藥,加甘潤。
沙參(三錢),玉竹(三錢),麥冬(三錢),冰糖(三錢)
李女,四歲己丑二月初十日,風溫夾痰飲喘咳,肚熱太甚,勢甚危急,勉與宣肺絡,清肺熱法。
生石膏(二錢),杏仁(五錢),黃芩(三錢,炒),苦葶藶(三錢),蘆根(五錢)
十二日,風溫夾痰飲喘咳。
生石膏(二兩),杏仁(四錢),冬瓜仁(三錢),蘆根(五錢),茯苓皮(三錢),苦葶藶(錢半)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服二帖,燒熱退。
吳,二十歲,甲子四月二十四日,六脈弦勁,有陰無陽,但嗽無痰,且清上焦氣分。
桑葉(三錢),生扁豆(三錢),玉竹(三錢),冰糖(三錢),麥冬(三錢),沙參(三錢),杏仁(三錢),連翹(錢半),茶菊(三錢)
四帖。
二十六日,於前方內,去連翹,加:
丹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陳,四十歲,丙戌正月十三日,咳嗽起於前年九月,夏傷於濕,伏暑遇新涼而發之咳,症本不大,後因誤補封固,邪已難出。又用桑皮末用地骨引邪入腎。按腎為封藏之臟,誤入者永難再出矣。身熱得補藥汗解,而足心之熱總不解,是其確證也。現在咳而嘔,六脈弦細而數,陰陽兩虛也。
白話文:
[咳嗽]
郭姓男童,八歲,癸亥年七月十一日,咳嗽並嘔吐,屬胃部咳嗽,痰多阻塞,呼吸困難,氣喘胸悶。
處方:半夏三錢,小枳實一錢,陳皮一錢,杏仁二錢,蘇梗二錢,生苡仁三錢,生薑二錢,茯苓三錢。
之後在上方基礎上加:苦葶藶子一錢半,半夏二錢,蘇子二錢。停用蘇梗,再服用兩劑。
二十日後,此童脾胃虛弱,濕邪較重,仍咳嗽。
處方:姜半夏六錢,焦曲二錢,小枳實一錢半,杏仁泥三錢,旋覆花三錢(用絹布包好),蘇子霜一錢半,茯苓三錢,生白扁豆三錢,生苡仁五錢,生薑汁(每次沖服三小匙)。
之後在上方基礎上加:廣皮二錢,杏仁二錢,蘇子霜一錢半。停用神麴,服用十劑。
三位吳姓幼童,三歲、五歲、八歲,連續咳嗽不止數十聲,八歲的還流鼻血。 給予千金葦莖湯,並加苦葶藶子三錢。有的服用兩劑痊癒,有的服用三四劑痊癒,第三、四劑時減少一半苦葶藶用量,流鼻血者加白茅根五錢。
文姓男童,四歲,嗆咳數十日不愈,各種藥物均無效,使用千金葦莖湯加苦葶藶,服用兩劑痊癒。
周姓女童,十歲,春天因風寒嗆咳,醫生使用麻黃發汗,又用訶子、白果、百合收斂,導致咳嗽加劇,咳出物為血沫,使用金沸草湯,服用三劑痊癒。
劉姓人士,十七歲,乙酉年五月二十四日,三月間患春溫病,嗆咳並嘔吐,現六脈弦細,五更至卯時咳嗽聲單調嚴重,診斷為木克金,風邪本源於木。應當使用辛甘藥物化解風邪,甘涼藥物柔肝瀉木。
處方:苦桔梗三錢,連翹三錢,銀花二錢,甘草二錢,薄荷一錢,鮮蘆根三錢,桑葉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三錢,茶菊三錢,天冬一錢。
二十八日後,咳嗽減輕,食慾增加,脈象仍洪數,左脈大於右脈。療效不錯,繼續服用四五劑。
六月初二日,木克金的咳嗽症狀仍存在,柔肝清肺的療效已現,左脈洪數減輕,在原方基礎上去除辛味發散的藥物,增加滋潤的藥物。
處方:沙參三錢,玉竹三錢,麥冬三錢,冰糖三錢。
李姓女童,四歲,己丑年二月初十日,風溫夾雜痰飲,喘咳,腹部發熱嚴重,病情危急,採用宣肺通絡,清肺熱的方法治療。
處方:生石膏二錢,杏仁五錢,黃芩三錢(炒),苦葶藶三錢,蘆根五錢。
十二日後,仍是風溫夾雜痰飲,喘咳。
處方:生石膏二兩,杏仁四錢,冬瓜仁三錢,蘆根五錢,茯苓皮三錢,苦葶藶一錢半。
煎成三小杯,分三次服用。服用兩劑後,發熱退去。
吳姓人士,二十歲,甲子年四月二十四日,六脈弦勁,陰盛陽衰,咳嗽無痰,屬上焦氣分病證。
處方:桑葉三錢,生扁豆三錢,玉竹三錢,冰糖三錢,麥冬三錢,沙參三錢,杏仁三錢,連翹一錢半,茶菊三錢。
服用四劑。
二十六日後,在原方基礎上去除連翹,加入:丹皮二錢,地骨皮三錢。
陳姓人士,四十歲,丙戌年正月十三日,咳嗽始於前年九月,夏季感受濕邪,伏暑後遇涼而發病,症狀本不嚴重,但因錯誤地使用溫補藥物,邪氣不易排出。又因使用桑白皮、地骨皮等藥物,導致邪氣入腎。腎臟主藏精,錯誤用藥導致邪氣滯留,難以排出。身體發熱,服用溫補藥物後出汗,但腳底心熱一直未消,這是確切的證據。現在咳嗽並嘔吐,六脈弦細而數,陰陽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