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十四日,三瘧與宣三焦,右脈稍大,熱多汗多,舌苔之白滑雖薄,而未盡化,濕中生熱,不能驟補,與兩清濕熱。

杏仁泥(三錢),知母(二錢),通草(錢半),蔻仁(二錢),黃芩(二錢),苡仁(四錢),黃連(一錢),茯苓皮(三錢),半夏(三錢)

十九日,加廣皮炭(三錢),藿梗(三錢)

服四帖。

二十二日,病減者減其制,每日服前方半帖,六日服三帖。

二十九日,病又減,去黃連,加益智仁三錢,以其脈大而尚緊也,仍系六日服三帖。

六月初五日,餘邪未盡,仍六日服三帖。

十二日,三瘧與宣化三焦,十退其九,白苔尚未盡退。今日診脈,弦中兼緩,氣來至緩,是陽氣未充。議於前方退苦寒,進辛溫。

杏仁(三錢),益智仁(三錢),桂枝(三錢),蔻仁(三錢),黃芩炭(三錢),半夏(五錢),茯苓(五錢),藿梗(三錢)

四帖。

二十二日,左脈弦緊,右大而緩,舌白未化,瘧雖止而余濕未消,此方仍服。去:

蔻仁(一錢),黃芩(一錢),益智仁(一錢)

服八帖。

七月初二日,四瘧已止,胃已開,脈已回陽,與平補中焦。

半夏(三錢),蔻仁(錢半),炙甘草(二錢),廣皮炭(三錢),生苡仁(三錢),茯苓(五錢)生薑(三片),於朮(三錢,炒),大棗(二個)

服七帖後,可加人參二錢,服至收功。

丸方,瘧後六脈俱弦微數,與脾腎雙補法。

何首烏(四兩),茯苓(六兩),枸杞子(四兩),五味子(二兩),沙苑子(三兩),山藥(四兩),於朮(四兩),蔻仁(五錢),蓮實(六兩,去心),人參(四錢)

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錢,開水送下,逢節以人參五分,煎湯送。

高,十六歲,乙酉六月十六日,間三瘧,脈弦,暑邪深入矣。

杏仁(三錢),青蒿(三錢),茯苓皮(三錢),蔻仁(一錢),半夏(三錢),柴胡(一錢),藿香葉(三錢),黃芩(三錢),知母(二錢),苡仁(三錢),炙甘草(一錢),滑石(五錢),生薑(三片)大棗(二個)

十八日,診脈數熱,重加:

知母(二錢)

二十八日,瘧止熱退,去知母、柴胡、青蒿、薑棗,改藿梗(二錢),減:

滑石(二錢)

初五日,餘邪已輕,再服數帖。

朱,三十八歲,但寒不熱,舌苔白滑而厚三四日,灰黑而滑五六日,黑滑可畏,脈沉弦而緊。太陰濕瘧,與牝瘧相參,但牝瘧表寒重,此則偏於在裡之寒濕重也。初起三日,用桂枝、草果、蒼朮、黃芩、茯苓、苡仁、廣皮、豬苓、澤瀉。三四日加附子,五六日又加草果、蒼朮分量。

再加生薑,舌苔始微化黃,惡寒漸減。服至十二三日,舌苔惡寒始退。愈後峻補脾腎兩陽,然後收功。

姚,二十五歲,乙酉七月二十五日,久瘧不愈,寒多,舌苔白滑,濕氣重也,宜宣通三焦,微偏於溫。

白話文:

[瘧]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三天發一次瘧疾,伴隨三焦氣機不暢,右脈略微洪大,發熱多汗,舌苔白滑薄,但尚未完全轉化,屬於濕熱內蘊。不宜急於進補,先用清熱利濕的藥方。

處方:杏仁三錢,知母二錢,通草一錢半,蔻仁二錢,黃芩二錢,苡仁四錢,黃連一錢,茯苓皮三錢,半夏三錢。

十九日,加廣皮炭三錢,藿梗三錢。服用四帖藥。

二十二日,病情減輕,減少藥量,每日服用半帖,連服六日共三帖。

二十九日,病情再次減輕,去掉黃連,增加益智仁三錢,因脈象洪大但仍然緊,仍然是六日服用三帖的劑量。

六月初五,餘邪未盡,繼續六日服三帖。

十二日,三天發一次瘧疾,三焦氣機宣通有所改善,病情好轉九成,但白苔尚未完全消退。今日診脈,脈象弦而略緩,氣息虛弱,說明陽氣不足。考慮減少苦寒藥物,增加溫辛藥物。

處方:杏仁三錢,益智仁三錢,桂枝三錢,蔻仁三錢,黃芩炭三錢,半夏五錢,茯苓五錢,藿梗三錢。服用四帖。

二十二日,左脈弦緊,右脈洪大而緩,舌苔白尚未消退,瘧疾雖然停止,但餘濕未消,繼續服用上方。減少蔻仁一錢,黃芩一錢,益智仁一錢。服用八帖。

七月初二,瘧疾痊癒,胃口恢復,脈象顯示陽氣回升,開始調理中焦脾胃。

處方:半夏三錢,蔻仁一錢半,炙甘草二錢,廣皮炭三錢,生苡仁三錢,茯苓五錢,生薑三片,蒼朮三錢(炒),大棗兩個。服用七帖後,可加入人參二錢,直到痊癒。

瘧疾痊癒後,六脈皆弦微數,需滋補脾腎。

丸藥處方:何首烏四兩,茯苓六兩,枸杞子四兩,五味子二兩,沙苑子三兩,山藥四兩,蒼朮四兩,蔻仁五錢,蓮子六兩(去心),人參四錢。

製成蜜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二錢,溫開水送服,節日可加人參五分,煎湯送服。

一個十六歲,名叫高的人,乙酉年六月十六日開始間歇性發作瘧疾,脈象弦細,暑邪深入。

處方:杏仁三錢,青蒿三錢,茯苓皮三錢,蔻仁一錢,半夏三錢,柴胡一錢,藿香葉三錢,黃芩三錢,知母二錢,苡仁三錢,炙甘草一錢,滑石五錢,生薑三片,大棗兩個。

十八日,脈象數而熱,加知母二錢。

二十八日,瘧疾停止,熱退,去掉知母、柴胡、青蒿、薑棗,改用藿梗二錢,減少滑石二錢。

初五,餘邪已輕,再服用幾帖藥。

一個三十八歲,名叫朱的人,只有寒戰沒有發熱,舌苔白滑而厚(持續三四天),灰黑而滑(持續五六天),黑滑舌苔預示病情嚴重,脈沉弦而緊。屬太陰濕瘧,兼有牝瘧(一種寒邪較重的瘧疾),但牝瘧的表寒較重,而此人的裡寒濕較重。初期三天,用桂枝、草果、蒼朮、黃芩、茯苓、苡仁、廣皮、豬苓、澤瀉。三四天後加附子,五六天後再增加草果、蒼朮的劑量。

再加生薑,舌苔開始略微轉黃,惡寒漸減。服用十二到十三天後,舌苔和惡寒開始消退。痊癒後要大力滋補脾腎陽氣,然後才能停止治療。

一個二十五歲,名叫姚的人,乙酉年七月二十五日,久患瘧疾不愈,寒戰較多,舌苔白滑,濕氣重,宜宣通三焦,略偏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