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一 (7)
卷一 (7)
1. 溫疫
生大黃(八錢),元明粉(四錢),厚朴(三錢),枳實(三錢),元參(三錢),麥冬(五錢),細生地(五錢)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快便止後服,不便或不快,進第二杯,約三時不便,進第三杯。
初七日,其勢已殺,其焰未平,下後護陰為主,用甘苦化陰。
細生地(八錢),黃芩(二錢),元參(三錢),生草(一錢),丹皮(五錢),麥冬(六錢),黃連(錢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渣煮一杯,明早服。
初八日,脈浮邪氣還表,下行極而上也。即於前方內加:
連翹(三錢),銀花(三錢),去黃連
初九日,脈仍數,余焰未息,口仍微渴,少用玉女煎法,兩解氣血伏熱。
細生地,生甘草,麥冬,連翹,元參,銀花,生石膏,知母
各等分,服法如前。
初十日,脈沉微數,自覺心中躁,腹中不爽,舌上老黃苔,二日不大便,議小承氣湯微和之。
生大黃(三錢),厚朴(三錢),枳實(二錢)
水五杯,煮二杯,先服一杯,得利止後服,不快再服。
趙,七十歲,五月十二日,溫病之例,四損重逆為難治。今年老久病之後,已居四損之二。況初起見厥,病入已深。再溫病不畏其大渴,引飲思涼,最畏其不渴。蓋渴乃氣分之病,不渴則歸血分。此皆年老藩籬已撤,邪氣直入下焦之故。勉議清血分之熱,加以領邪外出法。
丹皮(二錢),細生地(二錢),連翹(二錢),鬱金(二錢),桔梗(一錢),羚羊角(錢半),甘草(五分),桑葉(一錢),銀花(一錢),麥冬(一錢),茶菊花(一錢),薄荷(八分)
日三帖,渣不再煎。
十三日,今日厥輕,但老年下虛,邪居血分,不肯外出,可畏,用辛涼合芳香法。
連翹(三錢),牛蒡子(三錢),藿香(錢半),元參(三錢),豆豉(三錢),薄荷(八分),銀花(三錢),鬱金(錢半),桑葉(二錢),細生地(三錢),丹皮(三錢),麥冬(三錢),蘆根(五寸)
十四日,六脈沉數而實,四日不大便,汗不得除,舌苔微黃,老年下虛,不可輕下。然熱病之熱退,每在裡氣既通以後。議增液湯,作增水行舟之計。
元參(二兩),細生地(一兩),梔子炭(六錢),丹皮(六錢),麥冬(一兩),牛蒡子(八錢)
水八碗,煮三碗,三次服,均於今晚服盡,明早再將渣煮一碗服。
十五日,仍未大便,酌加去積聚之潤藥,即於前方內加:
元參(一兩),細生地(一兩)
十六日,脈已滑,渴稍加,汗甚多,邪有欲出之勢,但仍未大便,猶不能外增液法,少入玉女煎可也。既可潤腸,又可保護老年有限津液,不比壯年可放心攻劫也。
元參(三兩),知母(三錢),細生地(二兩),麥冬(一兩),生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銀花(六錢),連翹(五錢)
白話文:
溫疫
第一天:用大黃八錢、元明粉四錢、厚朴三錢、枳實三錢、元參三錢、麥冬五錢、生地五錢,煮成三杯藥水。先喝一杯,大便通暢後再喝;若大便不通暢或不順暢,三小時後再喝第二杯;若仍不通暢,再喝第三杯。
第七天:病情已減輕,但炎症尚未完全消退,此時應著重保護陰氣,用甘苦之物化解陰虛。用生地八錢、黃芩二錢、元參三錢、生草一錢、丹皮五錢、麥冬六錢、黃連一錢半,煮成三杯藥水,分三次服用。藥渣再煮一杯,第二天早上喝。
第八天:脈象浮弱,邪氣回表,下行極致而上行。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連翹三錢、銀花三錢,去除黃連。
第九天:脈象仍然數,餘熱未消,口略渴,少量使用玉女煎的藥方,以緩解氣血伏熱。藥物包括生地、甘草、麥冬、連翹、元參、銀花、生石膏、知母,各等量。服用方法如前。
第十天:脈象沉弱而數,自覺心中煩躁,腹部不適,舌苔厚膩發黃,兩天未大便,考慮使用小承氣湯略作調整。藥物包括大黃三錢、厚朴三錢、枳實二錢,水五杯,煮成二杯,先喝一杯,大便通暢後再喝;若不順暢再喝。
趙某,七十歲,五月十二日患溫病,四損重逆,難以治療。今年久病後,已具備四損中的兩種。況且初發病時就出現厥症,病情已相當嚴重。溫病患者通常不怕大渴,愛喝涼水,最怕的就是不渴。因為渴是氣分病,不渴則屬血分病。這都是因為年老體衰,臟腑功能減退,邪氣直入下焦所致。當務之急是清除血分之熱,並使邪氣從體表排出。藥方包括丹皮二錢、生地二錢、連翹二錢、鬱金二錢、桔梗一錢、羚羊角一錢半、甘草五分、桑葉一錢、銀花一錢、麥冬一錢、菊花一錢、薄荷八分。每日三劑,藥渣不用再煎。
十三日:今日厥症減輕,但老年人下焦虛弱,邪氣滯留血分,不易排出,情況令人擔憂,故採用辛涼芳香的藥方。藥方包括連翹三錢、牛蒡子三錢、藿香一錢半、元參三錢、豆豉三錢、薄荷八分、銀花三錢、鬱金一錢半、桑葉二錢、生地三錢、丹皮三錢、麥冬三錢、蘆根五寸。
十四日:脈象沉弱而數且有力,四天未大便,汗出不暢,舌苔微黃,老年人下焦虛弱,不可輕易使用瀉下藥。但熱病退熱,往往在裡氣通暢之後。考慮使用增液湯,以增加津液,如同為舟船增加水量一般。藥方包括元參二兩、生地一兩、梔子炭六錢、丹皮六錢、麥冬一兩、牛蒡子八錢,水八碗,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當晚服完,第二天早上再將藥渣煮一碗服用。
十五日:仍未大便,酌情增加潤腸通便的藥物,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元參一兩、生地一兩。
十六日:脈象已滑,口渴略有加重,汗出較多,邪氣有欲外出之勢,但仍未大便,暫時不宜增加增液的藥物,少量使用玉女煎即可。既能潤腸,又能保護老年人有限的津液,不像壯年人可以放心攻邪。藥方包括元參三兩、知母三錢、生地二兩、麥冬一兩、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銀花六錢、連翹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