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肝癰

十三日,仍照前服,每日間服一通一補方。

十七日,左脈空大未斂,精神較前雖好,猶宜收攝下焦,於前方內去龜板、五味子、白芍、海參、蓯蓉,余如舊間服法。煮好去渣,再上火煎成二杯,分二次服。

同日,痰色猶不能清白,氣味亦不淨,仍須宣絡。

新絳紗(三錢),旋覆花(二錢),半夏(五錢,薑製),廣皮炭(錢半),廣鬱金(錢半),當歸鬚(一錢)

上半日服,四帖。

二十一日,脈少斂,通補二方間服如前,四帖。

二十四日,痰濁未變,脈象少斂,午後微熱不寐,飲食由漸而加,不可太過不及。

人參(錢半),蓮肉(五錢,連心皮),炙甘草(三錢),枸杞(三錢,炒黑),沙蒺藜(三錢)雲茯苓(五錢),左牡蠣(五錢),麥冬(三錢,連心),熟五味子(一錢),炒棗仁(三錢),海參(二條,洗去砂),大淡菜(三錢)

午後服此。

又方:

新絳紗(二錢),旋覆花(二錢),半夏(三錢,薑製),廣鬱金(二錢),歸鬚(一錢),桃仁泥(二錢),廣陳皮(八分),香附(二錢)

煮兩小茶杯,午前服。

初九日,復診於補方去牡蠣、五味子,余仍二方間服如前。

十三日,痰已漸清,肝亦漸平,精神漸旺,擬去搜逐而補中,與外臺茯苓飲意。(專用一方)。

雲茯苓塊(六錢),人參(二錢),香附(三錢),生於術(五錢),炙甘草(二錢),半夏(五錢),生薏仁(五錢),小枳實(二錢)

白話文:

第十三日,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每日服用一劑通方和一劑補方。

第十七日,左脈仍然虛大,尚未恢復正常,雖然精神比之前好轉,但仍需收斂下焦的火氣,所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去除龜板、五味子、白芍、海參、肉蓯蓉,其餘藥物和劑量維持不變。煎好後去渣,再用武火煎成兩杯,分兩次服用。

同日,痰液顏色仍未清澈潔白,氣味也不清爽,仍需疏通經絡。處方:新絳紗三錢,旋覆花二錢,半夏(薑製)五錢,廣皮炭一錢半,廣鬱金一錢半,當歸鬚一錢。上藥一日服半劑,共四劑。

第二十一日,脈象略微好轉,繼續服用通方和補方,每日一劑,共四劑。

第二十四日,痰濁仍未轉化,脈象略微好轉,午後略微發熱且失眠,飲食逐漸增加,但不可過量或不足。處方:人參一錢半,蓮子肉(連心皮)五錢,炙甘草三錢,枸杞(炒黑)三錢,沙蒺藜三錢,雲茯苓五錢,牡蠣五錢,麥冬(連心)三錢,熟五味子一錢,炒棗仁三錢,海參二條(洗去砂),大淡菜三錢。此方於午後服用。

另有一個藥方:新絳紗二錢,旋覆花二錢,半夏(薑製)三錢,廣鬱金二錢,當歸鬚一錢,桃仁泥二錢,廣陳皮八分,香附二錢。煎成兩小茶杯,午前服用。

初九日,複診,在補方中去除牡蠣和五味子,其餘藥物仍按之前兩個藥方交替服用。

第十三日,痰液已逐漸變清,肝氣也逐漸平復,精神也漸漸旺盛,考慮去除攻逐之品,改以補益中氣為主,效仿《外台秘要》中的茯苓飲方。(只用一個藥方)。處方:雲茯苓塊六錢,人參二錢,香附三錢,生白朮五錢,炙甘草二錢,半夏五錢,生薏仁五錢,小枳實二錢。

2. 癲狂

陀,五十九歲,病由情志而傷,中年下焦精氣不固,上年露痱中之萌,近因情志重傷,又在相火主令,君火司天,君火客氣,內與本身君火相火相應,以致肝風鴟張,初起如狂。醫者仍然攻風劫痰,大用辛溫剛燥,復以苦寒直下,是助賊為虐也。現在左脈實大堅牢,大非吉兆,勉以紫雪定瘛瘲肢厥,而泄有餘之客熱,再以定風珠濟不足之真陰,而息內風之震動。如果病有回機,神色稍清,再擬後法。

紫雪丹(二兩,每服二錢,二時許一服,以神清為度。牙關緊閉用烏梅蘸醋擦牙根,其牙即開)

大生地(一兩),生白芍(一兩),生鱉甲(一兩),炙甘草(六錢),真阿膠(四錢),麻仁(四錢),麥冬(八錢連心),左牡蠣(八錢),蚌水(半酒杯,冷開水衝入),雞子黃(二枚,藥煮成去渣和入上火三沸)

煮成三碗,渣再煮兩碗,共四碗,四刻服半碗。盡劑再作服。

二十日,左脈仍然牢固,較昨日諸證俱減,舌苔黃黑,尺膚熱,陽明絡現。昨謂不止本身虛熱,且有客氣加臨,非虛語也,湯藥仍照前方,再以清宮湯,化牛黃紫雪輩,二時一次。

連翹(三錢,連心),元參心(五錢),麥冬(五錢,連心),蓮子心(錢半),鮮竹葉(三錢,捲心)

服牛黃丸紫雪丹,即以此湯化服。

二十一日,瘛瘲肢厥雖止,其狂如故,會厭不利,脈仍牢固數大。按:陽盛並於上則狂,的系陽火有餘,非極苦之藥,直折其上盛之威,其勢未必得減。況小腸火腑,非苦不降,痰亦因之而降,其會厭庶可得利矣。

洋蘆薈(三錢),真雅連(三錢),龍膽草(三錢),生白芍(六錢),知母(六錢),細生地(六錢),丹皮(八錢),麥冬(八錢),元參(五錢),犀角(八錢,先煎代水)

頭煎三碗,今日服,二煎兩碗,明早服。二帖半。

二十四日,脈氣大減,但陽升陰絡,機不靈,擬兼清會厭膽絡之熱。

羚羊角(三錢),龍膽草(錢半),知母(三錢),鉤藤(二錢),連翹(錢半),桑葉(錢半),洋蘆薈(錢半),大生地(三錢),麥冬(三錢,連心)

米醋三杯,每藥一茶杯,衝入半酒杯,今晚一帖,明早一貼。

二十五日,於前方內加:

石膏(二兩)

二十六日,稍進糜粥,覺勇力培常,舌紅黑,脈亦較昨日實大,猶為陽火有餘。

蘆薈(四錢),龍膽草(三錢),雅連(四錢),犀角(六錢),丹皮(五錢),細生地(四錢),麥冬(五錢),知母(五錢),米醋(每一杯藥和入半杯沖)

濃煎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二杯,明早服。

二十七日,於前方內加:

鐵落(一兩代水)

初二日,諸證與脈俱減,然未以淨,苦藥猶不能除也,頰腫系客氣,擬加辛涼。

白話文:

癲狂

陀,五十九歲,因情緒鬱結而生病。中年以後腎氣不足,先前便有潛藏的病灶,近期因情緒再次受創,加上心火旺盛,又逢夏季心火當令,外邪入侵,與體內本身的心火、命門火互相影響,導致肝風暴發,初期症狀如同狂躁。之前的醫生卻一味地治療風邪和痰濕,大量使用辛溫燥烈的藥物,又用苦寒的藥物瀉下,反而加重病情。現在他的左寸脈沉實有力,這可不是好兆頭。我決定先用紫雪丹來治療抽搐、肢體厥冷,瀉去體內過盛的邪熱,再用定風珠滋補不足的陰氣,平息內風的擾動。如果病情好轉,精神狀況有所改善,再考慮後續的治療方案。

紫雪丹(二兩,每次服用二錢,每隔兩個小時服用一次,以精神清爽為度。如果牙關緊閉,用烏梅蘸醋擦拭牙根,牙關就能張開)

生地黃(一兩)、白芍藥(一兩)、鱉甲(一兩)、炙甘草(六錢)、阿膠(四錢)、麻仁(四錢)、麥冬(八錢,帶心)、牡蠣(八錢)、蚌殼水(半杯,用冷開水沖泡)、雞蛋黃(兩個,與藥物一起煮沸去渣,再煮三次)

將藥材煮成三碗藥汁,再用藥渣煮兩碗,共計四碗,每隔一刻鐘服用半碗。服用完畢後再煎煮服用。

二十日後,左寸脈仍然沉實有力,但其他症狀比昨天都減輕了,舌苔黃黑,尺脈部位皮膚發熱,陽明經絡浮現。我之前說他除了本身的虛熱,還有外邪入侵,並不是空穴來風,藥物仍舊按照之前的方子服用,再加入清宮湯,並用牛黃和紫雪丹,每隔兩個小時服用一次。

連翹(三錢,帶心)、玄參(五錢,帶心)、麥冬(五錢,帶心)、蓮子心(一錢半)、鮮竹葉(三錢,帶心)

服用牛黃丸和紫雪丹時,用這個湯藥送服。

二十一日,抽搐和肢體厥冷雖然停止了,但狂躁症狀依然存在,會厭不利,脈象仍然沉實有力且脈搏數次增多。我分析,這是由於陽氣過盛導致的狂躁,需要用苦寒的藥物來抑制過盛的陽氣,才能減輕病情。而且小腸火熱,不用苦寒的藥物無法瀉下,痰濕也因此才能化解,會厭才能通利。

蘆薈(三錢)、黃連(三錢)、龍膽草(三錢)、白芍藥(六錢)、知母(六錢)、生地黃(六錢)、丹皮(八錢)、麥冬(八錢)、玄參(五錢)、犀角(八錢,先煎煮,取其汁液代替水)

頭煎取三碗藥汁,當天服用,二煎取兩碗,次日早晨服用。共服藥兩帖半。

二十四日,脈象明顯減弱,但陽氣上升,陰氣受損,病情變化不明朗,考慮同時清瀉會厭和膽經的熱邪。

羚羊角(三錢)、龍膽草(一錢半)、知母(三錢)、鉤藤(二錢)、連翹(一錢半)、桑葉(一錢半)、蘆薈(一錢半)、生地黃(三錢)、麥冬(三錢,帶心)

用米醋三杯,每種藥材各一茶杯,加入半杯酒,晚上服用一帖,次日早晨服用一帖。

二十五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

石膏(二兩)

二十六日,開始進食稀粥,感覺氣力恢復了一些,舌頭紅黑,脈象比昨天沉實有力,仍然是陽氣過盛。

蘆薈(四錢)、龍膽草(三錢)、黃連(四錢)、犀角(六錢)、丹皮(五錢)、生地黃(四錢)、麥冬(五錢)、知母(五錢),米醋(每杯藥液加入半杯米醋)

濃煎三杯,分三次服用,藥渣再煮兩杯,次日早晨服用。

二十七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

鐵落(一兩,代水)

初二日,諸多症狀和脈象都減輕了,但尚未痊癒,苦寒藥物仍不能完全去除邪氣,面頰腫脹是外邪入侵的表現,考慮加入辛涼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