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三 (11)
卷三 (11)
1. 癲狂
蘆薈(三錢),龍膽草(三錢),真犀角(五錢),丹皮(五錢),麥冬(六錢,連心),雅連(三錢),知母(三錢),羚羊角(三錢),連翹(三錢),鉤藤(三錢),銀花(三錢),鐵落水煎
頭煎三杯,二煎三杯,六次服,明日午令盡,間服牛黃紫雪輩,日三次。
初三日,於前方內加:
生地(八錢)
齊,四十二歲,己巳二月初二日,脈弦數而勁,初因肝鬱,久升無降,以致陽並於上則狂。心體之虛,以用勝而更虛,心用之強,因體虛而更強。間日舉發,氣伏最深,已難調治。況現在卯中乙木盛時,今歲又系風木司天,有木火相煽之象,勉與補心體瀉心用兩法。
洋參(三錢),大生地(一兩),蓮子心(一錢),黃柏(三錢),白芍(六錢),丹皮(四錢),麥冬(六錢,連心),生龜板(一兩),丹參(三錢),真山連(三錢)
外用,紫雪丹(六錢),每次一錢,與此方間服。
初六日,操持太過,致傷心氣之狂疾,前用補心體,瀉心用,攝心神,已見大效,脈勢亦減,經謂脈小則病退是也。
洋參(三錢),白芍(六錢),丹皮(五錢),真山連(二錢),生龜板(一兩),黃柏炭(二錢)麥冬(三錢),女貞子(四錢),蓮子(五錢),龍膽草(二錢),米醋(一酒杯沖),鐵落水煎
某,二十七日,左脈弦勁,經謂單絃飲癖,前五日因觀戲後,病惡夢,病狂肢厥,經謂陽並於上則狂,兩陰交盡之厥。《靈樞》有淫發夢一卷,大意以五臟偏勝,非因夢而後病也。前人諸般怪症。皆屬於痰之診。雖不盡然,但此症現在咳嗽塊痰,左脈單絃,應作痰治。
半夏(五錢),丹皮(三錢),石菖蒲(二錢),天竺黃(二錢),茯苓塊(五錢),白附子(二錢)
先服陳李濟牛黃清心丸一二丸,溫開水調服。
二十八日,狂而厥,左脈單絃,咳嗽痰塊,昨議應作痰治。今日左脈漸有和平之象,證於外者亦效,但形貌怯弱,色白而嫩,脈亦不壯,此症之痰,究因驚起,凡神氣壯者不驚,況驚後惡夢發後大汗,其為陽虛神怯顯然。此症將來必大補而後收功,現在不得以攻痰見效,而忘其虛怯,與化痰之中,微加益氣。
半夏(五錢),茯苓塊(五錢),秋小麥(八錢)石菖蒲(一錢),麥冬(五錢,連心),大棗(二枚)
二十九日,體虛有痰之證,不能純治一邊,今日脈微滑數,於昨日法中,少加逐痰。
半夏(五錢),白附子(二錢),秋小麥(一合),陳膽星(一錢),石菖蒲(錢半),茯神塊(五錢),麥冬(三錢,連心)
先服牛黃清心丸半丸。
初一日,昨日稍加逐痰,痰出如許,大勢安靜,但多怒耳,右脈仍滑,痰未淨也。
半夏(六錢),秋小麥(八錢),白附子(二錢),石菖蒲(一錢),旋覆花(三錢),茯神塊(三錢),代赭石(五錢,煅飛),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癲狂
某病患出現癲狂症狀,醫師處方如下:
初診(二月二日): 症狀為脈象弦數有力,因肝鬱氣滯,久而氣機升降失調,陽氣上亢而致狂躁。心氣虛弱,用藥過度反而更虛,心神活動旺盛,因體虛而更加劇烈。間歇性發作,病情隱伏較深,難以治療。正值卯時乙木旺盛,當年又是風木司天,木火相煽,故需採取補益心氣、瀉泄心火之法。 處方包含蘆薈、龍膽草、犀角、丹皮、麥冬、雅連、知母、羚羊角、連翹、鉤藤、銀花等藥材,水煎服,分三次服用。另間隔服用牛黃紫雪類藥物,每日三次。
三日後加藥: 加入生地黃。
三日後調整處方: 病情好轉,脈象減弱,繼續補益心氣、瀉泄心火、鎮靜安神。處方包含洋參、生地黃、蓮子心、黃柏、白芍、丹皮、麥冬、龜板、丹參、山茱萸等藥材,另服紫雪丹。
初六日: 因操勞過度加重病情,前藥方已見效,脈象減弱,繼續調整處方,包含洋參、白芍、丹皮、山茱萸、龜板、黃柏炭、麥冬、女貞子、蓮子、龍膽草等藥材,以米醋沖服。
二十七日: 脈象弦勁,症狀為癲狂、肢厥,伴有惡夢、咳嗽痰多,考慮為痰濁阻滯,處方包含半夏、丹皮、石菖蒲、天竺黃、茯苓、白附子等藥材,並先服用牛黃清心丸。
二十八日: 狂躁伴肢厥,脈象弦勁,咳嗽痰多。病情雖有改善,但體質虛弱,面色蒼白,脈象不強。痰濁之症是因驚恐引起,應補益氣血,而非單純化痰。處方包含半夏、茯苓、小麥、石菖蒲、麥冬、大棗等藥材。
二十九日: 體虛兼痰濁,需兼顧兩方面,處方在原方基礎上少加逐痰藥物。處方包含半夏、白附子、小麥、膽星、石菖蒲、茯神、麥冬等藥材,並先服用牛黃清心丸。
初一日: 痰濁有所排出,病情平穩,但易怒,脈象仍滑,痰未盡除。處方包含半夏、小麥、白附子、石菖蒲、旋覆花、茯神、代赭石、炙甘草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