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二 (17)
卷二 (17)
1. 濕溫
煮三碗,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大熱雖減,余焰尚存,口甘弄舌,面光赤色未除,猶宜甘寒苦寒合法。
連翹(三錢),細生地(六錢),黃芩(三錢),丹皮(三錢),元參(四錢),黃連(二錢),麥冬(五錢),銀花(三錢)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初二日,於前方內加:
犀角(二錢),知母(錢半)
初三日,邪少虛多,宜用復脈去桂、棗,以其人本系酒客,再去甘草之重甘,加二甲、丹皮、黃芩。
此甘潤化液,復微苦化陰,又苦甘鹹寒法。
初四日,尚有餘邪未盡,以甘苦合化入陰搜邪法。
元參(二兩),黃芩(二錢),麥冬(八錢),知母(二錢),細生地(六錢),生鱉甲(八錢),銀花(三錢),丹皮(五錢),連翹(三錢),青蒿(一錢)
頭煎三茶碗,二煎一茶碗,分四次服。
陳,二十二歲,乙丑四月十七日,面赤目赤,舌苔滿布如積粉,至重之溫病也。最忌發表,且用辛涼。
荊芥穗(五錢),薄荷(四錢),生甘草(三錢),桔梗(六錢),連翹(八錢),銀花(八錢),藿香葉(五錢),牛蒡子(五錢),杏仁(五錢)
共為粗末,分八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去渣服。
某,初九日,面赤目赤,舌苔滿布,至重之溫熱病,脈反緩而弦,外熱反不盛,口反不渴,肢微厥,所謂陽證陰脈,乃本身陽氣,不能十分充滿,不肯化解耳。茲與化邪法。
荊芥穗(二錢),鬱金(二錢),藿梗(二錢),豆豉(錢半),銀花(二錢),連翹心(錢半),青蒿(一錢),桔梗(錢半),薄荷(八分),杏仁泥(二錢)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一日,溫病未有不渴而燥者,今舌苔布滿而不渴,雖黃而滑,脈緩甚,熱不壯,蓋挾濕之故也。議照濕溫例,治用苦辛寒法。
生蒼朮(三錢),廣皮(二錢),鬱金(三錢),黃連(一錢),蔻仁(一錢),連翹(三錢),銀花(二錢),藿香(二錢),天花粉(三錢),黃芩(一錢,炒)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各兩杯,兩帖而安。
陳,三十三歲,初八日,六脈弦細而勁,陰寒脈也;咳嗽稀痰,陰濕咳也;舌苔刮白而滑,陰舌苔也;嘔吐泄瀉,陰濕證也。雖發熱汗出而解,乃濕中兼風,病名濕溫,天下有如是之陰虛證乎?
茯苓(四錢),澤瀉(四錢),桂枝(三錢),於朮(三錢),炒白芍(二錢),生苡仁(五錢),半夏(五錢),廣皮炭(二錢),生薑汁(三匙沖)
初十日,痰飲兼風,誤治成壞證。前用溫平逐濕除風,諸惡證俱成,惟寒少熱多,熱後汗出未除,現在面赤口渴,暮夜譫語,有風化熱之象,但六脈尚弦,未盡轉陽也。再咳嗽則胸脅小腹俱微痛,又有金剋木之象。
桂枝(三錢),茯苓(四錢),杏仁(三錢),青蒿(三錢),炙甘草(三錢),半夏(二錢),炒白芍(二錢),生薑(三片),豬苓(五錢),石膏(六錢),大棗(二個)
白話文:
濕溫
第一次:藥材煎煮三次,每次服用一碗,藥渣再煮一次服用一碗。即便高燒減退,餘熱未消,口甜黏膩,臉色紅潤尚未恢復正常,仍需使用甘寒、苦寒藥物調理。藥方:連翹三錢、生地六錢、黃芩三錢、丹皮三錢、元參四錢、黃連二錢、麥冬五錢、銀花三錢;水八碗,煎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
第二天: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犀角二錢、知母一錢半。
第三天:邪氣減少,體虛較多,應當使用復脈湯去除桂枝、大棗,因為病人平時嗜酒,因此再去除甘草的過度甘味,加入二甲、丹皮、黃芩。此方甘味滋潤,略帶苦味以化陰,是苦甘鹹寒的治療方法。
第四天:餘邪未盡,使用甘苦藥物合劑,化解陰邪。藥方:元參二兩、黃芩二錢、麥冬八錢、知母二錢、生地六錢、鱉甲八錢、銀花三錢、丹皮五錢、連翹三錢、青蒿一錢;頭煎三碗,二煎一碗,分四次服用。
案例一(陳,22歲):乙丑年四月十七日,面紅眼赤,舌苔厚膩如積粉,屬於非常嚴重的溫病。最忌諱發汗,應當使用辛涼藥物治療。藥方:荊芥穗五錢、薄荷四錢、生甘草三錢、桔梗六錢、連翹八錢、銀花八錢、藿香葉五錢、牛蒡子五錢、杏仁五錢;研成粗末,分成八包,每次服用一包,用蘆根湯煎煮服用,去渣。
案例二(某):第九日,面紅眼赤,舌苔厚膩,屬於非常嚴重的溫熱病,脈象卻緩而弦,外熱不盛,口不渴,肢體微厥,這是陽證陰脈,是自身陽氣不足,不能充分化解邪氣。因此使用化邪之法。藥方:荊芥穗二錢、鬱金二錢、藿梗二錢、豆豉一錢半、銀花二錢、連翹心一錢半、青蒿一錢、桔梗一錢半、薄荷八分、杏仁泥二錢;晚上一帖,早上也一帖。
案例三(某):第十一日,溫病患者不渴而燥的情況少見,現在舌苔布滿卻不渴,雖然黃膩但滑潤,脈象緩弱,熱象不盛,這是夾雜濕邪的緣故。因此依照濕溫病的治療方法,使用苦辛寒藥。藥方:生蒼朮三錢、廣皮二錢、鬱金三錢、黃連一錢、蔻仁一錢、連翹三錢、銀花二錢、藿香二錢、天花粉三錢、黃芩一錢(炒);晚上一帖,早上也一帖,每次服用兩杯,服用兩帖即可痊癒。
案例四(陳,33歲):第八日,六脈弦細而有力,是陰寒脈;咳嗽稀痰,是陰濕咳嗽;舌苔刮白而滑,是陰虛舌苔;嘔吐泄瀉,是陰濕證。雖然發熱出汗後症狀有所緩解,但這是濕邪夾雜風邪,屬於濕溫病,世上竟然有如此陰虛的病例?藥方:茯苓四錢、澤瀉四錢、桂枝三錢、蒼朮三錢、炒白芍二錢、生苡仁五錢、半夏五錢、廣皮炭二錢、生薑汁三匙(沖服)。
第十日:痰飲兼風,誤治成壞症。之前使用溫和的藥物驅除濕邪和風邪,結果諸多症狀都加重了,唯獨寒少熱多,發熱後出汗未止,現在面紅口渴,夜裡神志不清,有風化熱的象徵,但是六脈仍然弦細,尚未完全轉為陽性。再次咳嗽時胸脅和小腹都輕微疼痛,又有金剋木的徵象。藥方:桂枝三錢、茯苓四錢、杏仁三錢、青蒿三錢、炙甘草三錢、半夏二錢、炒白芍二錢、生薑三片、豬苓五錢、石膏六錢、大棗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