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二 (16)
卷二 (16)
1. 濕溫
王,三十三歲,壬戌四月二十二日,證似溫熱,但心下兩脅俱脹,舌白,渴不多飲,嘔惡噯氣,則非溫熱而從濕溫例矣。用生薑瀉心湯之苦辛通降法。
生薑(一兩),乾薑(五錢),茯苓(六錢),生薏仁(五錢),半夏(八錢),黃芩(三錢,炒)黃連(三錢),生香附(五錢)
水八碗,煮三茶杯,分三次服。約二時服一次。二煎用水三杯,煎一茶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心下陰霾已退,濕已轉陽,應清氣分之濕熱。
連翹(五錢),杏泥仁(三錢),銀花(五錢),藿梗(三錢),蘆根(五寸),滑石(五錢),熟石膏(五錢),黃芩炭(三錢),鬱金(三錢),黃連(二錢)
水八碗,煎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四日,斑疹已現,氣血兩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黃湯法。
生石膏(兩半),牛蒡子(六錢),知母(四錢),元參(八錢),銀花(一兩),薄荷(三錢),連翹(一兩),細生地(六錢),犀角(三錢),桔梗(四錢),黃芩(四錢,炒),人中黃(一錢)
二十五日,面赤,舌黃大渴,脈沉肢厥,十日不大便,轉矢氣,譫語,下證也。小承氣湯。
生大黃(八錢),枳實(五錢),厚朴(四錢)
水八碗,煮三碗,先服一碗,約三時得大便,止後服;不便再服第二碗。
又大便後,宜護津液,議增液法。
麥冬(一兩,連心),連翹(三錢),細生地(一兩),銀花(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能寐不必服。
二十六日,陷下之餘邪不清,仍思涼飲,舌黃微,以調胃承氣湯小和之。
生大黃(二錢),元明粉(八分),生甘草(一錢)
二十七日,昨日雖大解而不爽,脈猶沉而有力,身熱不退而微厥,渴甚面赤,猶宜微和之,但恐犯數下之戒,議增液承氣,合玉女煎法。
生石膏(八錢),知母(四錢),黃芩(三錢),生大黃(三錢,另煎,分為三份,每次沖一分服)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若大便稀而不結不黑,後服勿沖大黃。
二十八日,大便雖不甚爽,今日脈浮不可下,渴思涼飲,氣分熱也;口中味甘,脾熱甚也。議用氣血兩燔例之玉女煎,加苦藥以清脾癉。
生石膏(三兩),黃連(三錢),元參(六錢),麥冬(一兩),細生地(一兩),知母(三錢),黃芩(六錢)
煮四碗,分四次服。得涼汗,止後服,不渴,止後服。
二十九日,大用辛涼,微合苦寒,斑疹續出如許,身熱退其大半,不得再用辛涼重劑,議甘寒合化陰氣加辛涼,以清斑疹。
連翹(三錢),元參(四錢),細生地(五錢),銀花(三錢),黃芩(三錢),花粉(三錢),黃連(二錢),薄荷(一錢),麥冬(五錢),犀角(三錢)
白話文:
濕溫
一位三十三歲的男性病人,四月二十二日診症。症狀看似溫熱病,但心窩和兩肋都脹滿,舌苔白,口渴卻不太想喝水,伴隨嘔吐、呃逆,因此判斷並非一般的溫熱病,而是濕溫。於是使用生薑瀉心湯,以苦辛之味宣通降泄。
處方:生薑一兩、乾薑五錢、茯苓六錢、生薏仁五錢、半夏八錢、黃芩三錢(炒)、黃連三錢、生香附五錢。水八碗,煎成三茶杯,分三次服用,每次間隔約兩小時。另煎水三碗,煎成一茶杯,隔天早上服用。
二十三日,心窩的陰霾已消退,濕邪已轉為陽邪,應當清解氣分濕熱。
處方:連翹五錢、杏仁三錢、銀花五錢、藿梗三錢、蘆根五寸、滑石五錢、熟石膏五錢、黃芩炭三錢、鬱金三錢、黃連二錢。水八碗,煎成三碗,分三次服用,藥渣再煎一碗服用。
二十四日,身上出現斑疹,氣血兩燔(氣血俱盛),採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黃湯的治療方法。
處方:生石膏半兩、牛蒡子六錢、知母四錢、元參八錢、銀花一兩、薄荷三錢、連翹一兩、生地六錢、犀角三錢、桔梗四錢、黃芩四錢(炒)、人中黃一錢。
二十五日,病人面色紅赤,舌苔黃厚,口渴,脈象沉弱,四肢厥冷,十天未解大便,排出臭氣,神志不清,這是下焦的病證。使用小承氣湯。
處方:生大黃八錢、枳實五錢、厚朴四錢。水八碗,煎成三碗,先服一碗,約三小時後能通便,停止服用;若不通便,再服用第二碗。
大便通暢後,應當滋養津液,故增益液汁。
處方:麥冬一兩(連心)、連翹三錢、生地一兩、銀花三錢、元參三錢、甘草二錢(炒)。煎成三杯,分三次服用。如果能睡著,就不必服用。
二十六日,下焦餘邪未清,病人仍想喝涼水,舌苔黃而略薄,故用調胃承氣湯略作調整。
處方:生大黃二錢、元明粉八分、生甘草一錢。
二十七日,雖然昨天大便通暢,但仍不舒暢,脈象沉而有力,身熱未退且略微厥冷,口渴嚴重,面色紅赤,仍需溫和治療,但需避免多次下瀉,故增益液汁,並結合玉女煎。
處方:生石膏八錢、知母四錢、黃芩三錢、生大黃三錢(另煎,分三次沖服)。煎成三碗,分三次服用。如果大便稀而不成形、不黑,則後面的大黃不必沖服。
二十八日,大便雖不很暢快,但今日脈象浮,不宜再下瀉,口渴想喝涼水,屬氣分熱盛;口中感覺甜味,脾熱較重。因此採用治療氣血兩燔的玉女煎,並加入苦寒藥物以清解脾胃濕熱。
處方:生石膏三兩、黃連三錢、元參六錢、麥冬一兩、生地一兩、知母三錢、黃芩六錢。煎成四碗,分四次服用。若出冷汗,則停止服用;若不渴,則停止服用。
二十九日,大量使用辛涼藥物,略加苦寒藥物,斑疹持續出現,身熱已退大半,不宜再用辛涼重劑,故用甘寒藥物滋養陰氣,並佐以辛涼藥物,以清解斑疹。
處方:連翹三錢、元參四錢、生地五錢、銀花三錢、黃芩三錢、花粉三錢、黃連二錢、薄荷一錢、麥冬五錢、犀角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