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溫毒

劉,甲子五月十三日,面赤腫,喉痛,身熱,自汗,舌黃。

馬勃(三錢),銀花(六錢),牛蒡子(六錢),荊芥穗(二錢),元參(六錢),薄荷(錢半),人中黃(二錢),桔梗(五錢),連翹(六錢),射干(二錢),板藍根(三錢),桑葉(六錢)

共為粗末,分七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十四日,用前法。

十五日,於前方內加:

黃連(二錢),黃芩(三錢)

某,甲子五月十一日,溫毒喉痛發疹,腿痠痛甚重症也,須用急急輕揚,恐其聚而為災也。

馬勃(五錢),射干(五錢),薄荷(五錢),元參(一兩),連翹(一兩二錢),荊芥穗(六錢)桔梗(兩半),殭蠶(五錢),板藍根(三錢),銀花(一兩),牛蒡子(八錢),人中黃(四錢)

共為粗末,七錢一包,一時服一包,通十二時服十包,服完再作服,蘆根湯煎,二帖愈。

王氏,二十三歲,甲子五月十一日,溫毒頰腫,脈伏而象模糊,此謂陽證陰脈耳,面目前後俱腫,其人本有瘰癧,頭痛身痛,譫語肢厥,勢甚凶危,議普濟消毒飲法。

連翹(一兩二錢),牛蒡子(八錢),銀花(兩半),荊芥穗(四錢),桔梗(八錢),薄荷(三錢),人中黃(四錢),馬勃(五錢),元參(八錢),板藍根(三錢)

共為粗末,分十二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服,腫處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蘆,搗爛敷之,中留一小口,干則隨換,出毒後,敷三黃二香散。

三黃二香散

黃連(一兩),黃柏(一兩),生大黃(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上為極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干則易之,繼用香油調敷。

十二日,脈促,即於前方內加:

生石膏(三兩),知母(八錢)

十三日,即於前方內加:

犀角(八錢),黃連(三錢),黃芩(六錢)

十四日,於前方內加:

大黃(五錢)

十五日,於前方內去大黃,再加:

生石膏(一兩)

十六日,於前方內加:

金汁(半茶杯),分次衝入藥內服。

十八日,脈出,身壯熱,邪機向外也。然其勢必凶,當靜以鎮之,勿事荒張,稍有譫語,即服:

牛黃清心丸一二丸。其湯藥仍用前方。

二十日,腫消熱退,脈亦靜,用復脈湯七帖,全愈。

王,二十三歲,乙丑八月十一日,溫毒發斑,時在初秋,盛暑未消,何妄用大汗大下之傷寒六經法,悖謬已極。右脈洪大芤甚,渴甚,汗太甚。急急重用化斑湯。

生石膏(四兩),細生地(一兩),知母(二兩),京米(一兩),炙甘草(一兩),犀角(五錢)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渣再以水五碗煮兩碗,夜間明早,服至已前完。

史,二十二歲,溫毒三日,喉痛脹,滴水不下,身熱脈洪數,先以代賑普濟散五錢煎湯,去渣嗽口與喉,噙化少時,俟口內有涎,即控吐之。再嗽再化再吐,如是者三五時,喉即開,可服藥矣。計用代賑普濟散二兩後,又用五錢一次與服,每日十數次,三日而喉痛止,繼以玉女煎五帖,熱全退,後用復脈湯七帖收功。

白話文:

溫毒

劉某,甲子年五月十三日,臉部紅腫,喉嚨痛,發燒,自汗,舌頭黃。

處方:馬勃三錢、金銀花六錢、牛蒡子六錢、荊芥穗二錢、玄參六錢、薄荷一錢半、人中黃二錢、桔梗五錢、連翹六錢、射干二錢、板藍根三錢、桑葉六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分成七包,每次服一包,用蘆根水煎服。十四日後,繼續用此方法。十五日,在原方中加入黃連二錢,黃芩三錢。

某甲子年五月十一日,因溫毒引起喉嚨痛並出疹,腿部酸痛嚴重,病情危急,需緊急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處方:馬勃五錢、射干五錢、薄荷五錢、玄參一兩、連翹一兩二錢、荊芥穗六錢、桔梗半兩、僵蠶五錢、板藍根三錢、金銀花一兩、牛蒡子八錢、人中黃四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包七錢,每隔一時辰服一包,共服十包,服完後再繼續服用,用蘆根水煎服,兩帖藥後痊癒。

王氏,二十三歲,甲子年五月十一日,因溫毒導致面頰腫脹,脈象微弱模糊,屬陽證陰脈,面部前後都腫脹,她本身就有瘰癧,頭痛、全身疼痛,神志不清,四肢厥冷,病情十分危急,採用普濟消毒飲治療。

處方:連翹一兩二錢、牛蒡子八錢、金銀花半兩、荊芥穗四錢、桔梗八錢、薄荷三錢、人中黃四錢、馬勃五錢、玄參八錢、板藍根三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分成十二包,每次服一包,用蘆根水煎服,腫脹處外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除鬚根,搗爛後敷於腫脹處,中間留一小孔,乾燥後及時更換),毒排出後,再敷三黃二香散。

三黃二香散:黃連一兩、黃柏一兩、生大黃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初次用細茶水調和敷於患處,乾燥後更換,之後用香油調和敷用。

十二日,脈搏加快,在原方中加入生石膏三兩,知母八錢。十三日,在原方中加入犀角八錢,黃連三錢,黃芩六錢。十四日,在原方中加入大黃五錢。十五日,去除原方中的大黃,加入生石膏一兩。十六日,在原方中加入金汁半茶杯,分次衝入藥中服用。十八日,脈搏恢復正常,身體發熱,邪氣外泄。但病情仍然凶險,應保持鎮靜,避免過度勞累,如有神志不清,服用牛黃清心丸一至二丸。湯藥繼續服用原方。二十日,腫脹消退,發熱退去,脈象平穩,服用復脈湯七帖痊癒。

王某,二十三歲,乙丑年八月十一日,因溫毒出現紫斑,時值初秋,暑熱未消,不可盲目使用大汗大下之法,此法與傷寒六經的治療方法相悖,極為錯誤。脈象洪大而有力,口渴,出汗過多。需緊急服用化斑湯。

處方:生石膏四兩、生地一兩、知母二兩、粳米一兩、炙甘草一兩、犀角五錢。

製法:加水八碗,煎煮至三碗,分三次服用,藥渣再加水五碗,煎煮至兩碗,晚上和第二天早上服用,直到藥物服用完畢。

史某,二十二歲,溫毒三日,喉嚨疼痛腫脹,無法吞嚥,發燒,脈象洪大而快速。先用代賑普濟散五錢煎湯,去渣後漱口及 gargling 喉嚨,含化片刻,待口中出現唾液後,吐出。如此反覆三五次,喉嚨即可暢通,然後服用藥物。共服用代賑普濟散二兩後,再服用五錢一次,每日十餘次,三日後喉嚨疼痛停止,然後服用玉女煎五帖,發熱完全消退,最後服用復脈湯七帖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