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食積

金,男,四歲,幼孩手心熱,舌苔厚濁,嘔吐,食積也,法當和胃而醒脾,宜降不宜升。

藿梗(二錢),焦曲(錢半),白豆蔻(三錢,研),半夏(二錢),雞內金(一錢),廣皮炭(一錢),苡仁(二錢,研),厚朴(錢半),煨姜(二小片)

白話文:

藿梗(12 克),焦曲(7.5 克),白豆蔻(18 克,研細),半夏(12 克),雞內金(6 克),廣皮炭(6 克),苡仁(12 克,研細),厚朴(7.5 克),煨姜(2 小片)

十三日,熱退脈平,以調理脾胃為主。

白朮(二錢,炒),廣皮炭(六分),白扁豆(一錢),茯苓塊(三錢),神麯(一錢炒),半夏(一錢),厚朴(六分),山藥(一錢,炒)

白話文:

  • 白朮:2 錢,炒過
  • 廣陳皮炭:6 分
  • 白扁豆:1 錢
  • 茯苓塊:3 錢
  • 神曲:1 錢,炒過
  • 半夏:1 錢
  • 厚朴:6 分
  • 山藥:1 錢,炒過

二十三日,泄久脾虛,將成滯下。

厚朴(二錢),生苡仁(三錢),廣皮炭(錢半),焦神麯(二錢),雲苓塊(二錢),益智仁(五分,煨),廣木香(八分),雞內金(二錢),黃芩炭(八分),焦白芍(一錢)

白話文:

厚朴(2錢) 生苡仁(3錢) 廣皮炭(0.5錢) 焦神曲(2錢) 雲苓塊(2錢) 益智仁(0.5錢,煨製) 廣木香(0.8錢) 雞內金(2錢) 黃芩炭(0.8錢) 焦白芍(1錢)

陶,二歲,乙酉七月初二,幼童手心熱甚,舌微黃,身微熱,體瘦,神不足,防成疳疾,與疏補中焦,兼之消食。

白話文:

小名叫陶的孩子,兩歲,在乙酉年七月初二那天,手掌心發熱得很厲害,舌苔微黃,身體微微發熱,身體瘦弱,精神不足,擔心會得疳積病。因此給他服用幫助消化和安撫脾胃的藥物,同時兼顧消化食物。

生苡仁(三錢),厚朴(八分),焦神麯(二錢),廣皮炭(一錢),雞內金(一錢),雲苓塊(三錢),益智仁(七分)

白話文:

  • 生苡仁:3 錢
  • 厚朴:8 分
  • 焦神曲:2 錢
  • 廣皮炭:1 錢
  • 雞內金:1 錢
  • 雲苓塊:3 錢
  • 益智仁:7 分

煮二小杯,分三次服,三帖而愈。

孫,九歲,丁亥七月二十五日,疳疾已久,若不急講調理飲食,則不可為矣,用藥以疏補中焦立法。

茯苓(四錢,連皮),雞內金(二錢,炒),廣木香(一錢),益智仁(錢半),厚朴(二錢),楂炭(錢半),半夏(三錢),橘皮炭(二錢)

白話文:

茯苓(20 克,連皮帶肉) 雞內金(10 克,炒熟) 廣木香(5 克) 益智仁(7.5 克) 厚朴(10 克) 山楂炭(7.5 克) 半夏(15 克) 橘皮炭(10 克)

繼男,十二月十四日,脈大浮取弦數,脾虛食滯,疳疾將成,大便頻仍,面腫腹大,與溫宣中焦法。

益智仁(錢半),黃芩(錢半),橘皮(二錢),茯苓皮(三錢),神麯(三錢,炒),半夏(三錢),苡仁(四錢),蔻仁(一錢)

白話文:

益智仁(半錢重),黃芩(半錢重),橘皮(二錢重),茯苓皮(三錢重),神曲(三錢重,炒過),半夏(三錢重),薏苡仁(四錢重),肉蔻仁(一錢重)

二十八日,大便後見血,乃小腸寒濕,加黃土湯法。

於前方內,去蔻仁,加蒼朮炭(三錢),熟附子(二錢),中黃土(四兩)

白話文:

在前面的藥方中,去除蔻仁,加入蒼朮炭(三錢),熟附子(二錢),中黃土(四兩)。

再服三帖。

2. 飧泄

章男,十一個月,六月十三日,泄久傷脾,恐成柔痙,俗所謂慢脾風,議疏補中焦。

茯苓塊(三錢),厚朴(一錢),煨肉果(一錢),苡仁(三錢,炒),扁豆(二錢,炒),蓮子(三錢,連皮去心),廣皮炭(八分),芡實(錢半,連皮),木香(五分)

白話文:

  • 茯苓塊:30克
  • 厚朴:10克
  • 煨肉果:10克
  • 苡仁(炒):30克
  • 扁豆(炒):20克
  • 蓮子(連皮去心):30克
  • 廣皮炭:8克
  • 芡實(連皮):15克
  • 木香:5克

十四日,仍用通補而進之。

人參(五分),厚朴(八分),煨肉果(一錢),茯苓塊(二錢),廣皮炭(八分),木香(七分)苡仁(二錢,炒),藿梗(八分),焦神麯(八分),白扁豆(三錢,炒),半夏(二錢),小茴香(一錢)

白話文:

  • 人參:5 克
  • 厚朴:8 克
  • 煨肉果:1 克
  • 茯苓塊:2 克
  • 廣皮炭:8 克
  • 木香:7 克
  • 苡仁:2 克(炒熟)
  • 藿梗:8 克
  • 焦神麴:8 克
  • 白扁豆:3 克(炒熟)
  • 半夏:2 克
  • 小茴香:1 克

十六日,疏補中焦,業已見效,仍不能外此法。

人參(五分),厚朴(八分),半夏(二錢),木香(八分),茯苓(三錢),煨肉果(錢半),苡仁(三錢,炒),扁豆(三錢,炒),藿梗(八分),廣皮炭(八分),焦於朮(一錢)

白話文:

人參(2.5 克),厚朴(4 克),半夏(10 克),木香(4 克),茯苓(15 克),煨肉果(7.5 克),苡仁(15 克,炒製),扁豆(15 克,炒製),藿梗(4 克),廣皮炭(4 克),焦於朮(5 克)

十七日,神氣聲音稍健,皮熱亦覺平和,大有起色,但積虛旦晚可充。

人參(五錢),蓮子(二錢),肉果霜(錢半),茯苓(三錢),半夏(二錢),木香(八分),白扁豆(二錢,炒),廣皮(錢半),山藥(錢半)

白話文:

人參(25克),蓮子(10克),肉桂粉(2.5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木香(4克),炒白扁豆(10克),廣皮(2.5克),山藥(2.5克)

十八日,舌有黃苔,小便色黃,微有積,皆脾虛不運之故,且暫停參藥,加宣絡法。

茯苓(三錢),厚朴(一錢),煨肉果(一錢),半夏(二錢,炒),雞內金(一錢),白蔻仁(二錢),蓮子(二錢,去心),木香(七分),生苡仁(三錢),生於術(一錢),廣皮炭(八分)

白話文:

茯苓(15克),厚朴(5克),煨肉桂(5克),半夏(10克,炒過),雞內金(5克),白豆蔻仁(10克),蓮子(10克,去心),木香(3.5克),生苡仁(15克),生甘草(5克),廣皮炭(4克)

十九日,大便有不化形,思乳食,為血肉有情,應於疏補之中,加消血肉積者。

雞內金(一錢,炒),楂炭(一錢),廣皮炭(一錢),茯苓塊(三錢),煨肉果(一錢),範曲炭(八分),木香(七分),川樸(錢半),白蔻仁(三分),生苡仁(三錢)

白話文:

雞內金(1錢,炒過) 楂炭(1錢) 廣皮炭(1錢) 茯苓塊(3錢) 煨肉果(1錢) 範曲炭(8分) 木香(7分) 川樸(半錢) 白蔻仁(3分) 生苡仁(3錢)

二十日,脾虛火衰,則食物有不化之形,肝腎與衝脈伏寒,怒甚則疝痛。

小茴香(二錢),生苡米(三錢),木香(一錢),黑楂炭(錢半),煨肉果(錢半),制茅朮(一錢),茯苓(一錢),廣皮炭(八分),白蔻仁(五分),青皮(六分),烏藥(八分)

白話文:

小茴香(12 克),生苡米(18 克),木香(6 克),黑楂炭(9 克),煨肉果(9 克),制茅朮(6 克),茯苓(6 克),廣皮炭(4.8 克),白蔻仁(3 克),青皮(3.6 克),烏藥(4.8 克)

二十二日,補下通中。

小茴香(錢半,炒黑),生苡仁(錢半),人參(三分),楂炭(八分),煨肉果(一錢),茯苓(三錢),制茅朮(八分),白蔻仁(五分),木香(六分)

白話文:

小茴香(半錢,炒焦),生苡仁(半錢),人參(三分之一錢),山楂炭(八分之一錢),煨制的肉蔻(一錢),茯苓(三錢),炮製過的澤瀉(八分之一錢),白蔻仁(五分之一錢),木香(六分之一錢)

張男,八個月,泄瀉四五日,暑邪深入下焦,頭熱如火,手冷如冰,謂之暑厥。羸瘦難堪,脈遲緊,未必得愈,姑立方以救之。先與紫雪丹五分,三次服。

白話文:

張姓男嬰,八個月大,腹瀉四五天,暑熱邪氣深入下腹,頭部發燒如火,手腳冰冷如冰,稱為暑厥。身體瘦弱虛弱,脈搏遲緩而緊,不確定是否能康復,姑且先開立藥方來搶救。先用紫雪丹五分,分三次服用。

豬苓(二錢),製蒼朮(一錢),澤瀉(一錢),茯苓(二錢),桂枝木(一錢),廣皮炭(七分)白扁豆(一錢),木香(七分)

白話文:

豬苓:2 錢 製蒼朮:1 錢 澤瀉:1 錢 茯苓:2 錢 桂枝木:1 錢 廣皮炭:7 分 白扁豆:1 錢 木香:7 分

略有轉機,然終可畏也。

豬苓(二錢),白扁豆(錢半,炒),澤瀉(錢半),半夏(錢半),生苡仁(三錢),廣木香(八分),茅朮炭(一錢),厚朴(六分)

白話文:

豬苓(二錢) 炒白扁豆(錢半) 澤瀉(錢半) 半夏(錢半) 生苡仁(三錢) 廣木香(八分) 茅朮炭(一錢) 厚朴(六分)

廣皮炭(五分)

孟,十五歲,八月初八日,伏暑泄瀉,加以停食,欲瀉腹痛,瀉後痛減,防成滯下,與五苓散加消食,脈細弦而緩。

白話文:

孟,15歲,8月8日,因炎熱天氣而腹瀉,又因停食導致腹痛,腹瀉後疼痛減輕,擔心形成久瀉,因此服用五苓散加消食藥,脈象細小、緊繃而緩慢。

桂枝(三錢),雲苓皮(五錢),楂炭(二錢),蒼朮炭(三錢),神麯(四錢,炒),小枳實(二錢),豬苓(三錢),廣皮炭(四錢),川椒炭(二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桂枝(15公克),雲苓皮(25公克),山楂炭(10公克),蒼朮炭(15公克),神麴(20公克,炒過),小枳實(10公克),豬苓(15公克),廣皮炭(20公克),川椒炭(10公克),澤瀉(15公克)

一月後復診,病已大愈,善後方與調和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