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8)

1. 傷寒

甘瀾水煎成三杯,分三次服。

十九日,脈緩濁陰久居,兼有滯物續下,用藥仍不外苦辛通法,稍加推蕩之品,因其勢而導之。大意通補陽明之陽,正所以驅濁陰之陰。若其人陽明本旺,胃陰自能下降,六腑通調,濁陰何以能聚,再胃旺自能坐鎮中州,濁陰何以能越胃而上攻心下,反覆推求,病情自見。

淡吳萸(三錢),小茴香(三錢,同炒黑),桂枝尖(四錢),厚朴(三錢),川楝子(二錢),黃芩炭(一錢),小枳實(錢半),烏藥(二錢),青皮(錢半),廣木香(一錢),焦白芍(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二十二日,凡痛脹滯下,必用苦辛通法,兼護陽明,固不待言。前法業已見效,細詢病已十餘年,以半產後得之,誤用壅補成之。按久病在絡再痛脹偏左下至少腹板著,其中必有瘀滯,非純用湯藥所能成功。蓋湯者蕩也,條腸胃和通百脈,固其所長。至於細雕密鏤,緩行橫絡,是其所短,非兼用化症回生丹緩通不可。

且陽劑過重,有症散為蠱之虞,不得不思患預防也。

桂枝尖(一錢),烏藥(錢半),厚朴(一錢),全當歸(一錢,炒黑),半夏(五錢),地榆炭(一錢),小茴香(二錢,炒),川楝子(二錢),黃芩炭(一錢),白芍(二錢,炒),黃連(八分),廣皮炭(八分),兩頭尖(二錢),廣木香(八分),桃仁(錢半,炒),紅花(七分),鬱金(一錢)降香末(二錢)

甘瀾水煎,前後四杯,日三夜一,分四次服。四帖。

昔李東垣有方用藥至三十餘味者,張仲聖鱉甲煎丸,亦有三十幾味,後人學問不到,妄生議論。不知治經治以急,急則用少而分量多。治絡治以緩,緩則用多而分量少。治新則用急,治舊則用緩。治急可用獨,治舊必用眾。獨則無推諉而一力成功,眾則分功而互相調劑,此又用藥多寡之權沖也。

兼服化症回生丹一粒。

二十七日,宣絡法兼兩和肝胃。

全當歸(三錢),制香附(二錢),小茴香(三錢,炒黑),半夏(三錢),川芎(五分),青皮(八分,炒),丹皮(三錢,炒),沙苑子(三錢),白芍(六錢,炒),二十八日,寐仍不實,於前方內加:

半夏(二錢),生苡仁(六錢)

服三帖。

初二日,案仍前。

全歸(三錢),制香附(錢半),乾薑炭(五分),小茴香(三錢),降香末(二錢),高良薑(二分),青皮(八分),廣皮炭(八分),烏藥(二錢),半夏(五錢),桃仁泥(錢半)

三帖。

初五日,絡瘀多年,腹痛脹攻胃,食後䐜脹。今搜去絡中瘀滯,飢甚則如刀刮竹,絡氣虛也,與通補絡法。

歸身(三錢),龍眼肉(三錢),白芍(六錢,炒),杞子(三錢,炒),丹皮(三錢),小茴香(一錢),丹參(三錢)

白話文:

傷寒

第一天用甘藍水煎成三杯,分三次服用。

第十九天,脈象緩慢沉滯,陰邪久居,且有瘀滯物持續排出。繼續用苦辛通利之藥,稍加一些行氣破滯的藥物,順勢引導邪氣排出。總體思路是溫補陽明經的陽氣,從而驅除陰邪。如果陽明經原本就旺盛,胃陰自然會下降,六腑功能就會協調,陰邪就不會聚集;如果胃氣旺盛,就能鎮守中焦,陰邪就不會越過胃部上犯心下,反覆推敲病情,就能明白病機。

藥方:淡吳萸(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桂枝尖(四錢),厚朴(三錢),川楝子(二錢),黃芩炭(一錢),小枳實(錢半),烏藥(二錢),青皮(錢半),廣木香(一錢),焦白芍(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三錢)。

第二十二天,凡是疼痛、脹滿、下痢的症狀,都必須使用苦辛通利的方法,同時保護陽明經,這是不言而喻的。之前的治療方法已經見效。詳細詢問得知,病人患病已十餘年,病起於產後半年,當時誤用溫補藥物加重病情。考慮到久病入絡,且疼痛脹滿偏在左下腹,按壓腹部有板狀硬塊,其中必有瘀血阻滯,單用湯藥難以奏效。因為湯藥善於行氣化滯,調和腸胃,通利百脈,這是它的長處。但是對於細緻地疏通經絡,緩慢地消除瘀滯,則是它的不足,必須配合化症回生丹緩慢通利。

而且,如果陽性藥物用量過大,可能導致病情散漫,如同蠱毒一樣,不得不考慮預防這種風險。

藥方:桂枝尖(一錢),烏藥(錢半),厚朴(一錢),全當歸(一錢,炒黑),半夏(五錢),地榆炭(一錢),小茴香(二錢,炒),川楝子(二錢),黃芩炭(一錢),白芍(二錢,炒),黃連(八分),廣皮炭(八分),兩頭尖(二錢),廣木香(八分),桃仁(錢半,炒),紅花(七分),鬱金(一錢),降香末(二錢)。

甘藍水煎,共四杯,每日三次,夜間一次,分四次服用,連服四劑。

古人李東垣的方劑,藥物多達三十多味;張仲景的鱉甲煎丸,也有三十多味。後人學識淺薄,妄加議論。不知道治療經絡與治療臟腑的用藥方法不同。治療經絡的病要緩慢,因此用藥多而劑量少;治療臟腑的病要迅速,因此用藥少而劑量多。治療新病要迅速,治療舊病要緩慢。治療急症可用單味藥,治療慢性病則必須用多味藥。單味藥則能集中力量迅速奏效;多味藥則分工合作,互相調劑,這就是用藥多少的權衡之道。

同時服用化症回生丹一粒。

第二十七天,採用疏通經絡的方法,同時調和肝胃。

藥方:全當歸(三錢),制香附(二錢),小茴香(三錢,炒黑),半夏(三錢),川芎(五分),青皮(八分,炒),丹皮(三錢,炒),沙苑子(三錢),白芍(六錢,炒)。

第二十八天,睡眠仍然不好,在前方的基礎上增加:

半夏(二錢),生苡仁(六錢)。

服用三劑。

初二,病情如前。

藥方:全當歸(三錢),制香附(錢半),乾薑炭(五分),小茴香(三錢),降香末(二錢),高良薑(二分),青皮(八分),廣皮炭(八分),烏藥(二錢),半夏(五錢),桃仁泥(錢半)。

服用三劑。

初五,經絡瘀滯多年,腹痛脹滿,攻於胃部,飯後更加脹滿。現在要清除經絡中的瘀滯,飢餓時感覺像刀刮竹子一樣,這是經絡氣虛,因此要同時使用通利和補益經絡的方法。

藥方:當歸尾(三錢),龍眼肉(三錢),白芍(六錢,炒),枸杞子(三錢,炒),丹皮(三錢),小茴香(一錢),丹參(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