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風溫

初六日,身熱雖退,喉痛未止,與代賑普濟散。日三四服,三日後痊愈。

趙,四十二歲,丙戌年正月初九日,脈浮,風溫,咽痛,項強,頸微腫,舌伸不長,宜開提肺氣為主。

桔梗(三錢),連翹(三錢),殭蠶(三錢),人中黃(二錢),銀花(三錢),牛蒡子(二錢),荊芥(三錢),薄荷(二錢)

張,六十七歲,甲申年正月十六日,本有肝鬱,又受不正之時令濁氣,故舌黑苔,口苦,胸痛,頭痛,脈不甚數,不渴者年老體虛,不能及時傳化邪氣也。法宜辛涼芳香。

連翹(三錢),桔梗(三錢),豆豉(三錢),荊芥(二錢),薄荷(錢半),生甘草(一錢),鬱金(二錢),元參(三錢),銀花(三錢),藿梗(三錢)共為粗末,蘆根湯煎。

十七日,老年肝鬱挾溫,昨用辛涼芳香,今日舌苔少化,身有微汗,右脈始大,邪氣甫出,但六脈沉取極弱,下虛陰不足也,議辛涼藥中加護陰法。

桔梗(三錢),麥冬(三錢),元參(五錢),甘草(錢半),豆豉(二錢),細生地(三錢),連翹(二錢),銀花(三錢),蘆根(三錢)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每帖煮二杯。

十八日,老年陰虧,邪退十分之七,即與填陰,耳聾脈芤,可知其陰之所存無幾,與復脈法。

炙草(三錢),白芍(六錢),阿膠(三錢),麥冬(八錢),麻仁(三錢),大生地(八錢)

十九日,較昨日熱退大半,但脈仍大,即於前方內加鱉甲六錢,以搜餘邪。

二十日,脈靜便溏,再於前方內加牡蠣八錢收陰,甘草三錢守中。

風溫者,震方司令而化溫也。溫邪化熱,先傷乎肺,繼而變證甚繁,總之手三陰見症為多,治法宜辛涼,不宜辛溫,宜甘潤,不宜苦降。蓋辛溫爍肺,苦降傷胃。今觀先生之治,則有辛涼解肌,甘寒退熱,芳香利竅,甘苦化陰,時時輕揚,存陰退熱諸法,種種有條,方全法備,則先生不亦神聖工巧之手乎。(舒配瑭)

白話文:

[風溫]

第一天,發燒雖然退了,但喉嚨痛還沒好,於是服用代賑普濟散,一天服用三到四次,三天後痊癒。

趙先生,42歲,丙戌年正月初九,脈象浮,患風溫,咽喉疼痛,項部僵硬,頸部輕微腫脹,舌頭伸不長,治療應以提振肺氣為主。處方:桔梗、連翹、殭蠶各三錢,人中黃二錢,銀花、荊芥各三錢,牛蒡子二錢,薄荷二錢。

張先生,67歲,甲申年正月十六,原本就有肝鬱,又受到不正當的季節寒邪侵襲,所以舌苔黑,口苦,胸痛,頭痛,脈搏跳動不快,不渴,這是因為年老體虛,無法及時將邪氣排出體外。治療方法應以辛涼芳香為主。處方:連翹、桔梗、豆豉各三錢,荊芥二錢,薄荷一錢半,生甘草一錢,鬱金二錢,元參、銀花、藿梗各三錢,共研成粗末,用蘆根水煎服。

正月十七,這位老年患者肝鬱夾雜溫邪,昨天用了辛涼芳香的藥物,今天舌苔稍有減少,身體微微出汗,右脈開始洪大,邪氣開始排出,但六脈都沉弱,說明下焦陰虛不足,因此在辛涼藥物的基礎上,應加入滋陰的藥物。處方:桔梗、麥冬、元參各三錢,甘草一錢半,豆豉二錢,生地三錢,連翹、銀花、蘆根各三錢。一天一帖,每帖煎兩杯。

正月十八,老年患者陰虛,邪氣已退七成,於是開始滋補陰氣。耳聾,脈象洪大,說明陰氣已經所剩無幾,所以使用回陽救逆的藥方。處方:炙甘草三錢,白芍藥六錢,阿膠三錢,麥冬八錢,麻仁三錢,生地八錢。

正月十九,比昨天發熱減輕很多,但脈象仍然洪大,所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鱉甲六錢,以清除殘餘的邪氣。

正月二十,脈象平和,大便溏瀉,所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牡蠣八錢以收斂陰氣,甘草三錢以調和脾胃。

風溫,是春季少陽之氣主令,而化為溫邪。溫邪化熱,首先傷害肺臟,然後演變成各種複雜的症狀,總體來說,手三陰經的症狀較多,治療方法宜辛涼,不宜辛溫;宜甘潤,不宜苦寒。因為辛溫會傷肺,苦寒會傷胃。觀察先生的治療方法,有辛涼解表,甘寒退熱,芳香通竅,甘苦化陰,時時輕揚,存陰退熱等方法,條理分明,處方完善,方法齊備,先生的醫術真是高明啊!(舒配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