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四 (17)
卷四 (17)
1. 噎
二十五日,前日脈數,因退陽進陰,今日脈緩而痰多,仍須進陽,俾中焦得運,以復其健順之體。
洋參(二錢),桂枝(六錢),焦白芍(三錢),半夏(一兩二錢),茯苓(八錢),代赭石(一兩六錢),旋覆花(六錢,包),生薑(五大片)
二帖。
傅,五十五歲,先因酒樓中飲酒,食燒小豬響皮,甫下咽,即有家人報知朋友凶信,隨即下樓尋車,車伕不知去向,因步行四五里,尋至其友救難未遇。又步行四里,又未遇。渴急飲冰凍烏梅湯三碗,然後買車返家,心下隱隱微痛,一月後痛有加,延醫調治,一年不效。次年五月飲水一口,胃中痛如刀割,乾飯不下咽,已月餘矣。
閏五月初八,計一粒不下已十日,骨瘦如柴,面赤如赭,脈沉洪有力,胃中痛處,高起如桃大,按之更痛。余曰:此食膈也,當下之。因用大承氣湯,加牽牛,作三碗,一碗痛至少腹,三碗痛至肛門,大痛不可忍,又不得下。於是又作半劑,服一碗,外加蜜導法,始下如鴨蛋,黑而有毛,堅不可破。
次日先吃爛面半碗,又次日飲粥湯,三日食粥,五日吃乾飯矣。下後所用者,五汁飲也。
楊,四十六歲,先因微有痰飲咳嗽,誤補於前,誤下於後,津液受傷,又因肝鬱性急,致成噎食,不食而大便燥,六脈弦數,治在陰衰。
炙甘草(三錢),大生地(六錢),生阿膠(三錢化),丹皮(三錢),麥冬(三錢),麻仁(三錢),鬱金(八分)
服七帖而效,又於前方加:
鱉甲(四錢),杞子(三錢),服十七八帖而大效,進食如常。惟余痰飲,後以外臺茯苓飲散,減廣皮、枳實,收全功。
白話文:
[噎]
二十五日,前兩天的脈象數次跳動,因為陽氣退卻陰氣增長,今天的脈象緩慢而痰多,仍然需要補益陽氣,使中焦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才能恢復健康順暢的狀態。
處方:人參二錢、桂枝六錢、焦白芍三錢、半夏一兩二錢、茯苓八錢、代赭石一兩六錢、旋覆花六錢(包煎)、生薑五大片,共二帖。
傅姓病人,五十五歲,先前在酒樓飲酒,吃了燒烤小豬的脆皮,剛吞下去,就接到家人告知朋友不幸的消息,於是立刻下樓找車,車伕卻不知去向,便步行四五里去找朋友幫忙,沒找到;又步行四里,仍然沒找到。因為口渴,喝了三碗冰鎮烏梅湯,然後才找到車回家。回家後覺得胃部隱隱作痛,一個月後疼痛加劇,看醫生治療一年卻無效。第二年五月,喝一口水都覺得胃痛如刀割,乾飯也吞咽不下,已經一個多月了。
閏五月初八,計算已經十天粒米未進,人瘦得皮包骨,臉色紅得像赭石一樣,脈象沉而有力,胃部疼痛的地方高高隆起像個桃子般大小,按壓則更痛。我診斷這是食物堵塞食道,應該把它排出來。於是使用大承氣湯,加牽牛子,煎成三碗藥,喝完一碗藥,疼痛到達小腹,喝完三碗藥,疼痛到達肛門,痛得難以忍受,卻仍然無法排便。於是又煎了半劑,喝完一碗,並輔以蜂蜜導瀉法,才排出像鴨蛋大小,黑色帶毛,堅硬難破的糞便。
第二天先吃半碗爛面,第二天喝粥湯,三天吃粥,五天後就能吃乾飯了。排便後,所用的藥方是五汁飲。
楊姓病人,四十六歲,先前略有痰飲咳嗽,之前錯誤地使用了補益的藥物,之後又錯誤地使用了瀉下藥物,損傷了津液,又因為肝鬱性情急躁,導致噎食,不進食而大便乾燥,六脈弦數有力,治療應著重於陰虛的調理。
處方:炙甘草三錢、生地黃六錢、生阿膠三錢(烊化)、丹皮三錢、麥冬三錢、麻仁三錢、鬱金八分。
服用七帖藥後見效,又在原方基礎上加入:鱉甲四錢、枸杞子三錢,服用十七八帖藥後療效顯著,能正常進食。只是還有痰飲,後來用外臺茯苓飲散,減少廣皮、枳實的用量,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