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三 (14)
卷三 (14)
1. 虛勞
伊,勞傷急怒,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絡,醫者不識,見血投涼,以致胃口為苦寒。
二十歲,所傷殘,脾陽腎陽,亦為苦寒滑潤,伐其生髮健運之常,此腹痛晨泄不食,脈沉弦細之所由來也。按:三焦俱損,先建中焦,補土可以生金,腎關之虛,亦可仰賴於胃關矣。
蓮子(五錢,去心),芡實(三錢),白扁豆(錢半),冰糖(三錢),茯苓塊(三錢),廣皮炭(一錢),人參(一錢)
緩緩多服為宜。
陳,二十三歲,左脈搏大,下焦肝腎吐血,上焦咳嗽,中焦不食,謂之三焦俱損,例在不治,勉擬三焦俱損,先建中焦法。
桑葉(二錢),白扁豆(三錢),茯苓塊(一錢),蓮子(三錢),芡實(三錢),冰糖(三錢),桂枝(二錢),焦白芍(錢半),沙參(三錢),胡肉桃(三錢)
服四帖後能食。
陳氏,三十二歲,甲子四月初五日,脈弦細失音,謂之金碎不鳴,暮熱不食,食則嘔,亦系俱損為難治。
胡桃肉(三錢),甜杏仁(三錢),冰糖(三錢),白扁豆(五錢),茯苓塊(二錢),桑葉(二錢),洋參(二錢),沙參(三錢),柏子霜(三錢)
另含鮑魚片,洋參片。
施,二十歲,形寒而六脈弦細,時而身熱,先天不足,與諸虛不足之小建中法。
芍藥(六錢),生薑(四錢),大棗(四枚,去核),桂枝(四錢),炙甘草(三錢),膠糖(一兩,去渣化入)
前方服過六十劑,諸皆見效,陽雖轉而虛未復,於前方內減薑桂之半,加柔兼藥與護陰法。
大生地(五錢),五味子(二錢),麥冬(四錢,連心)
姚,三十歲,乙酉五月初五日,六脈弦細而緊,勞傷吐血,諸虛不足,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加茯神四錢。
共服二十一帖全愈。
李,二十四歲,乙酉五月初三日,每日五更,胃痛欲飲,得食少安,胃痛則背冷如冰,六脈弦細,陽微,是太陽之陽虛,累及陽明之陽虛,陽明之陽虛現症,則太陽之陽更覺其虛。此等陽虛,只宜通補,不宜守補。
半夏(六錢),廣皮(四錢),川椒炭(五錢),乾薑(四錢),桂枝(八錢)
十四日,背寒減,腹痛下移,減桂枝,加萸、良薑。
傅,十八歲,乙酉五月十三日,六脈弦細而緊,吐血遺精,陽氣不攝,胃口不開,法當與建中復其陽:奈系酒客,中焦濕熱壅聚,不可與甘,改用辛淡微甘以和胃,胃旺得食,而後諸症可復也。
半夏(五錢),白芍(五錢),薑汁(每杯點三小茶匙),廣皮炭(三錢),桂枝木(三錢),生苡仁(五錢),雲苓塊(五錢),麥冬(三錢,連心),炒神麯(五錢)
七帖。
二十二日,業已見效,胃開得食,脈尚弦緊,多服為宜。
沈,十五歲,乙酉年五月十五日,幼孩脈雙弦而細緊,瘰癧結核,胃陽不開,色白食少,且嘔,形體羸瘦,與通補胃陽。
白話文:
虛勞
一位病人,因勞傷和急怒導致吐血,都屬於肝絡病症,醫生卻不了解,見到出血就用寒涼藥物治療,結果導致胃口不佳。
一位二十歲的病人,因為以前的損傷,脾陽和腎陽都受損,也呈現寒涼滑潤的狀態,損害了它們正常的生長發育和運化功能,所以出現腹痛、清晨腹瀉、食慾不振、脈象沉細的情況。分析:三焦都受損,應先調理中焦,補益脾土可以滋養肺金,腎虛也可以依靠胃氣來恢復。
處方:蓮子(五錢,去心)、芡實(三錢)、白扁豆(一錢半)、冰糖(三錢)、茯苓(三錢)、廣皮炭(一錢)、人參(一錢),緩緩服用,服用多次為宜。
一位二十三歲的病人,左脈搏動有力,下焦肝腎出血,上焦咳嗽,中焦不消化,屬於三焦都受損,一般來說難以治療,但仍試圖採用先調理中焦的方法。
處方:桑葉(二錢)、白扁豆(三錢)、茯苓(一錢)、蓮子(三錢)、芡實(三錢)、冰糖(三錢)、桂枝(二錢)、焦白芍(一錢半)、沙參(三錢)、胡桃肉(三錢),服用四帖後就能進食了。
一位三十二歲的病人,甲子年四月初五,脈象弦細,聲音嘶啞,屬於金氣受損,無法發聲,傍晚發熱、食慾不振,進食就嘔吐,也是三焦受損,難以治療。
處方:胡桃肉(三錢)、甜杏仁(三錢)、冰糖(三錢)、白扁豆(五錢)、茯苓(二錢)、桑葉(二錢)、西洋參(二錢)、沙參(三錢)、柏子霜(三錢),另加鮑魚片、西洋參片服用。
一位二十歲的病人,形體寒冷,六脈弦細,有時發熱,先天不足,採用小建中湯加減法治療。
處方:芍藥(六錢)、生薑(四錢)、大棗(四枚,去核)、桂枝(四錢)、炙甘草(三錢)、膠飴(一兩,去渣熬化後加入),服用六十劑後,病情好轉,但陽氣雖轉強,虛弱尚未完全恢復,因此減少薑桂用量的一半,加入滋陰藥物。
加藥:生地黃(五錢)、五味子(二錢)、麥冬(四錢,連心)。
一位三十歲的病人,乙酉年五月初五,六脈弦細而緊,勞傷吐血,身體虛弱,服用小建中湯加減方。
處方:小建中湯加茯神四錢,共服用二十一帖痊癒。
一位二十四歲的病人,乙酉年五月初三,每天五更時分胃痛,想喝水,少量進食後稍有好轉,胃痛時背部冰冷如冰,六脈弦細,陽氣虛弱,屬於太陽經陽虛,累及陽明經陽虛,陽明經陽虛的症狀出現,則太陽經陽虛更加明顯。這種陽虛,只適合溫補,不宜單純溫補。
處方:半夏(六錢)、廣皮(四錢)、川椒炭(五錢)、乾薑(四錢)、桂枝(八錢),十四天後,背部寒冷減輕,腹痛下移,減少桂枝用量,加入吳茱萸、良薑。
一位十八歲的病人,乙酉年五月十三日,六脈弦細而緊,吐血、遺精,陽氣不能固攝,食慾不振,應該用建中湯來恢復陽氣,但是因為他是酒客,中焦濕熱壅盛,不能服用甘味藥物,改用辛溫平和略帶甘味的藥物來調和胃氣,胃氣旺盛,能進食後,其他症狀就能恢復。
處方:半夏(五錢)、白芍藥(五錢)、薑汁(每杯加三小匙)、廣皮炭(三錢)、桂枝(三錢)、生苡仁(五錢)、茯苓(五錢)、麥冬(三錢,連心)、炒神麴(五錢),服用七帖。
二十二日後,病情好轉,胃口開了,能進食,脈象仍然弦緊,應多服用幾次。
一位十五歲的病人,乙酉年五月十五日,脈象雙弦細緊,患有瘰癧結核,胃陽不足,面色蒼白,食慾不振,還嘔吐,形體消瘦,應溫補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