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溫毒

劉,甲子五月十三日,面赤腫,喉痛,身熱,自汗,舌黃。

馬勃(三錢),銀花(六錢),牛蒡子(六錢),荊芥穗(二錢),元參(六錢),薄荷(錢半),人中黃(二錢),桔梗(五錢),連翹(六錢),射干(二錢),板藍根(三錢),桑葉(六錢)

白話文:

馬勃(15克),銀花(30克),牛蒡子(30克),荊芥穗(10克),元參(30克),薄荷(7.5克),人中黃(10克),桔梗(25克),連翹(30克),射干(10克),板藍根(15克),桑葉(30克)

共為粗末,分七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十四日,用前法。

十五日,於前方內加:

黃連(二錢),黃芩(三錢)

某,甲子五月十一日,溫毒喉痛發疹,腿痠痛甚重症也,須用急急輕揚,恐其聚而為災也。

馬勃(五錢),射干(五錢),薄荷(五錢),元參(一兩),連翹(一兩二錢),荊芥穗(六錢)桔梗(兩半),殭蠶(五錢),板藍根(三錢),銀花(一兩),牛蒡子(八錢),人中黃(四錢)

白話文:

馬勃(25克),射干(25克),薄荷(25克),元參(50克),連翹(60克),荊芥穗(30克),桔梗(10克),殭蠶(25克),板藍根(15克),金銀花(50克),牛蒡子(40克),人中黃(20克)

共為粗末,七錢一包,一時服一包,通十二時服十包,服完再作服,蘆根湯煎,二帖愈。

白話文:

藥粉分量不多,每包七錢,一次服用一包,共服十包,連續服用十二個小時,服完後再繼續服用。同時煎煮蘆根湯,連續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王氏,二十三歲,甲子五月十一日,溫毒頰腫,脈伏而象模糊,此謂陽證陰脈耳,面目前後俱腫,其人本有瘰癧,頭痛身痛,譫語肢厥,勢甚凶危,議普濟消毒飲法。

白話文:

患者王氏,23歲,在甲子年五月十一日患有溫熱毒邪引起的腮腫,脈象沉隱不明顯,這表明陽證(發熱症狀)而脈象陰盛。患者的面部前後均腫脹,原本就有淋巴結結核,現在還伴有頭痛、全身疼痛、胡言亂語和手腳冰涼,病情危重。我們考慮採用普濟消毒飲法進行治療。

連翹(一兩二錢),牛蒡子(八錢),銀花(兩半),荊芥穗(四錢),桔梗(八錢),薄荷(三錢),人中黃(四錢),馬勃(五錢),元參(八錢),板藍根(三錢)

白話文:

連翹(12克),牛蒡子(8克),金銀花(10克),荊芥穗(4克),桔梗(8克),薄荷(3克),人中黃(4克),馬勃(5克),元參(8克),板藍根(3克)

共為粗末,分十二包,一時許服一包,蘆根湯煎服,腫處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蘆,搗爛敷之,中留一小口,干則隨換,出毒後,敷三黃二香散

白話文:

藥方分量較少,共分為十二包,每次服用一包。蘆根湯煎服,腫脹處敷上水仙花膏。將水仙花根去皮搗爛敷上,中間留一小口。藥膏變乾後隨時更換。毒液排出後,敷上三黃二香散。

三黃二香散

黃連(一兩),黃柏(一兩),生大黃(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白話文:

黃連(60克),黃柏(60克),生大黃(6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

上為極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干則易之,繼用香油調敷。

十二日,脈促,即於前方內加:

石膏(三兩),知母(八錢)

十三日,即於前方內加:

犀角(八錢),黃連(三錢),黃芩(六錢)

十四日,於前方內加:

大黃(五錢)

十五日,於前方內去大黃,再加:

生石膏(一兩)

十六日,於前方內加:

金汁(半茶杯),分次衝入藥內服。

十八日,脈出,身壯熱,邪機向外也。然其勢必凶,當靜以鎮之,勿事荒張,稍有譫語,即服:

牛黃清心丸一二丸。其湯藥仍用前方。

二十日,腫消熱退,脈亦靜,用復脈湯七帖,全愈。

王,二十三歲,乙丑八月十一日,溫毒發斑,時在初秋,盛暑未消,何妄用大汗大下之傷寒六經法,悖謬已極。右脈洪大芤甚,渴甚,汗太甚。急急重用化斑湯

白話文:

王先生,23歲,在乙丑年(某年)的農曆八月十一日得了溫毒出斑的病。當時正值初秋,盛夏的暑氣還沒有完全散去,為什麼竟然胡亂使用治療傷寒的六經法,讓患者大汗淋漓、藥物下得太重,真是荒謬至極。右邊的脈象洪大而有力,患者感到極度口渴,還有嚴重的盜汗現象。應當馬上加重使用化斑湯的劑量。

生石膏(四兩),細生地(一兩),知母(二兩),京米(一兩),炙甘草(一兩),犀角(五錢)

白話文:

生石膏(120克),細生地(30克),知母(60克),大米(30克),炙甘草(30克),犀角(15克)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渣再以水五碗煮兩碗,夜間明早,服至已前完。

史,二十二歲,溫毒三日,喉痛脹,滴水不下,身熱脈洪數,先以代賑普濟散五錢煎湯,去渣嗽口與喉,噙化少時,俟口內有涎,即控吐之。再嗽再化再吐,如是者三五時,喉即開,可服藥矣。計用代賑普濟散二兩後,又用五錢一次與服,每日十數次,三日而喉痛止,繼以玉女煎五帖,熱全退,後用復脈湯七帖收功。

白話文:

史,22歲,溫毒三天,喉嚨腫痛,無法進水,身體發熱,脈搏快速且有力。

首先使用「代賑普濟散」五錢煎湯,去渣後漱口與喉嚨,含著少許時間,等到口中產生唾液,就把它吐出來。再繼續漱口、含藥、吐出,這樣重複了三到五次,喉嚨就會開始通暢,可以服藥了。

總共使用了兩兩「代賑普濟散」後,又一次服用五錢,每天服用十幾次,三日後喉嚨痛停止。接著使用「玉女煎」五帖,熱氣完全退去。最後用「復脈湯」七帖完成治療。

代賑普濟散方

主治溫毒、喉痹、項腫、發疹、發斑、溫痘、牙痛、楊梅瘡毒、上焦一切風熱、皮毛痱痤等證。如病極重者,晝夜服十二包,至輕者服四包,量病增減。如喉痹滴水不下咽者,噙一大口,仰面浸患處,少時有稀痰吐出,再噙再吐,四五次,喉即開。服藥後如大便頻數,甚至十數次者,勿畏也,毒盡前愈。

白話文:

本藥主要治療溫熱毒邪引起的疾病,例如喉嚨疼痛、頸項腫脹、發疹、發斑、熱瘡、牙痛、楊梅瘡毒、上半身風熱症狀、皮膚痱子痤瘡等。病情嚴重者,一日服用 12 包;輕微者,一日服用 4 包;可根據病情調整用量。如果喉嚨腫痛到無法吞嚥,可含一大口藥液,仰頭浸泡患處;不久後會吐出稀薄的痰液,繼續含服吐出痰液,四五次後,喉嚨就能通暢。服藥後如果大便頻繁,甚至十幾次,也不必害怕,這是毒素排出的現象,待毒盡就會痊癒。

如服三五次,大便尚堅結不通者,每包可加酒炒大黃五六分,或一錢。

桔梗(十兩),牛蒡子(八兩),黃芩(六兩,炒),人中黃(四兩),荊芥穗(八兩),銀花(一兩)蟬蛻(六兩),馬勃(四兩),板藍根(四兩),薄荷(四兩),元參(十兩),大青葉(六兩),生大黃(四兩,炒黑),連翹(十兩,連心),殭蠶(六兩),射干(四兩)

白話文:

  • 桔梗:10 兩
  • 牛蒡子:8 兩
  • 黃芩:6 兩(炒過)
  • 人中黃:4 兩
  • 荊芥穗:8 兩
  • 銀花:1 兩
  • 蟬蛻:6 兩
  • 馬勃:4 兩
  • 板藍根:4 兩
  • 薄荷:4 兩
  • 元參:10 兩
  • 大青葉:6 兩
  • 生大黃:4 兩(炒黑)
  • 連翹:10 兩(連同果心)
  • 殭蠶:6 兩
  • 射干:4 兩

上為粗末,每包五錢,小兒減半,瓷瓶收好,勿出香氣。

按:此方用東垣普濟消毒飲,去直升少陽、陽明之升麻柴胡,直走下焦之黃連,合化清氣之培賑散,改名曰代賑普濟散,大意化清氣,降濁氣,穢毒自開也。方名代賑者,凶荒之後,必有溫疫,凶荒者賑之以谷,溫疫者賑之以藥,使貧者病者皆得食賑,故方名代賑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根據東垣的《普濟消毒飲》,刪減了直升少陽和陽明的升麻、柴胡,以及直走下焦的黃連,加入了化清氣的培賑散。方名改為「代賑普濟散」。此方旨在化清氣,降濁氣,讓邪毒自行消散。

「代賑」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凶荒之後往往會出現瘟疫。凶荒時賑濟以糧食,瘟疫時賑濟以藥物,讓貧困和生病的人都能得到救濟,因此方名為「代賑」。

李,四十歲,周身斑疹,夾紫黑痘數百枚,與代賑普濟散,日五兩,服至七日後愈。

戴氏,感受穢濁,滿面滿脊楊梅密布,與代賑普濟散,每日六兩,九日消盡。

徐,五十一歲,己酉五月二十日,因濕毒而發天行楊梅瘡,脈弦兼有外風。

代賑普濟散,每日服三包,每包五錢。加:

土茯苓(五錢)煎三杯,分二次服,日共六次。

陳,三十二歲,溫熱面赤,口渴煩躁,六七日壯熱大汗,鼻衄,六脈洪數而促,左先生用五苓散雙解表裡。余曰:此溫病陽明經證也,其脈促,有燎原之勢,豈緩藥所能挽回非白虎不可。

白話文:

一位名叫陳的32歲男性,出現發熱、臉紅、口渴、心煩、六七天發高燒、大量出汗、流鼻血等症狀。他的六脈洪大、數而快。左先生使用五苓散來同時治療表證和裡證。我說:這是溫病陽明經的證狀,他的脈搏快而促,有迅速蔓延的趨勢,怎麼能用緩和的藥物來挽救呢?非用白虎湯不可。

生石膏(八兩),知母(一兩),生甘草(五錢),粳米(二合),白茅根(一兩),側柏葉炭(八錢)

白話文:

生石膏(320 克),知母(40 克),生甘草(20 克),粳米(40 克),白茅根(40 克),側柏葉炭(32 克)

煮四碗,分四次服,盡劑而脈靜身涼。

《脈經》謂數而時一止曰促,緩而時一止曰結。按:古方書從無治促、結之明文,餘一生治病,凡促脈主以石膏,結脈主以杏仁。蓋促為陽,屬火,故以石膏得肺胃之陽;結脈屬陰,乃肺之細管中塊痰,堵截隧道而然,故以杏仁利肺氣而消塊痰之陰,無不如意。然照世人用藥,石膏用七八錢,杏仁用三五錢,必無效也。

白話文:

《脈經》中說,脈搏快速但有時會忽然停止,稱為「促脈」;脈搏緩慢但有時會忽然停止,稱為「結脈」。

古方醫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治療促脈、結脈的方法。在我一生的行醫歷程中,遇到促脈時,我主要使用石膏;遇到結脈時,我主要使用杏仁。

這是因為促脈屬於陽,與火屬性有關,因此使用石膏可以疏導肺胃之陽;結脈屬於陰,是由於肺部細小氣管中痰塊堵塞所致,因此使用杏仁可以通利肺氣,消散痰塊之陰。這兩種治療方法都非常有效。

不過,我發現世人使用石膏時,劑量約為七八錢;使用杏仁時,劑量約為三五錢。這樣的劑量是無效的。

吾嘗謂未能學問思辨,而驟然篤行,豈非孟浪之極,既已學問思辨,而不能篤行,豈非見義不為,無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