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脅痛

半夏(五錢),降香末(三錢),黃柏(錢半,鹽水炒),旋覆花(三錢),古勇黃連(一錢),桂枝尖(三錢),新絳(三錢),秫米(六錢),生香附(三錢)

煎法如前。

又,繞臍痛者,瘕也,亦衝脈肝經之病。

桂枝尖(三錢),新絳(三錢),半夏(五錢),炒云連(一錢),當歸(三錢,炒黑),生香附(三錢),淡吳萸(三錢,炒),小茴香(三錢,炒黑),秫米(八錢),川楝子(三錢)

又,兩和肝胃,兼治瘕痛。

半夏(八錢),青皮(二錢),吳萸(三錢,炒黑),新絳紗(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桂枝尖(三錢),云連(錢半,炒黑),淡乾薑(二錢),烏藥(三錢),秫米(一兩),降香末(三錢),全當歸(三錢,炒黑)

煮成四碗,日三夜一。

又,腹中拘急而痛,小便短赤,皆陰絡阻塞,濁陰凝聚之象。與宣通陰絡降濁法。

桂枝尖(三錢),降香末(三錢),琥珀(三分,研細末),小茴香(三錢,炒),川楝皮(三錢),原麝香(五分,研沖),新絳(三錢),兩頭尖(二錢),元胡索(二錢),吳萸(錢半),歸鬚(三錢),桃仁泥(二錢)

水六杯,煮成二杯,每服半杯,沖韭白汁兩小茶匙,日二杯,夜一杯,明早一杯。

又,仍用前方,但昨日未用半夏,今徹夜不寐,酉刻再服《靈樞》半夏湯一帖。

又,因肝病不得疏泄,兼有痹痛,擬兩疏氣血法。

桂枝尖(三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三錢,炒黑),牛膝(二錢),防己(二錢),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歸鬚(三錢),蠶砂(三錢),桃仁泥(三錢),黃連(一錢,吳萸汁炒)

又,諸證悉減而未盡,左脈已和,右脈弦大,是土中有木,於兩疏氣血之中,兼泄木安土法。

桂枝尖(三錢),牛膝(二錢),鬱金(二錢),歸鬚(三錢),白芍(三錢,酒炒),杏仁(三錢),蠶砂(三錢),降香末(二錢),半夏(五錢),青皮(二錢),川楝子(三錢),防己(二錢),新絳(三錢),小茴香(三錢),茯苓皮(三錢)

又,右脈弦剛,土中木盛。

白芍(六錢,酒炒),茯苓塊(四錢),鬱金(三錢),桂枝尖(四錢),降香末(三錢),新絳(三錢),姜半夏(六錢),歸鬚(三錢),廣皮(二錢),小茴香(三錢),川楝子(三錢)

又,脈弦數,頭痛時止時甚,向來時發時止,已非一日。此乃少陽絡痛,虛風內動也。今日且與清膽絡法,勿犯中焦。

桑葉(二錢),甘菊花(二錢),刺蒺藜(一錢),丹皮(錢半),羚羊角(八分),苦桔梗(一錢),炒白芍(二錢),鉤藤(一錢),生甘草(八分)

白話文:

脅痛

第一方:治療脅痛的基本方劑。包含半夏、降香、黃柏、旋覆花、黃連、桂枝、新絳、秫米、香附等藥材。煎煮方法同前。

第二方:治療繞臍痛(瘕痛,衝脈肝經病症)。包含桂枝、新絳、半夏、黃連、當歸、香附、吳萸、小茴香、秫米、川楝子等藥材。

第三方:調和肝胃,兼治瘕痛。包含半夏、青皮、吳萸、新絳、小茴香、香附、旋覆花、桂枝、黃連、乾薑、烏藥、秫米、降香、當歸等藥材。每日服用三次,夜間服用一次。

第四方:治療腹部拘急疼痛,小便短赤(陰絡阻塞,濁陰凝聚)。包含桂枝、降香、琥珀、小茴香、川楝皮、麝香、新絳、兩頭尖、元胡索、吳萸、歸鬚、桃仁等藥材。每日服用三次。

第五方:因前日未服用半夏,徹夜難眠,故於酉時(傍晚)服用靈樞半夏湯。

第六方:治療因肝病導致氣血不通暢,伴隨痹痛的方劑。包含桂枝、川楝子、小茴香、牛膝、防己、降香、新絳、歸鬚、蠶砂、桃仁、黃連等藥材。

第七方:在第六方治療基礎上,針對脈象調整,兼顧疏泄肝氣,安定脾土。包含桂枝、牛膝、鬱金、歸鬚、白芍、杏仁、蠶砂、降香、半夏、青皮、川楝子、防己、新絳、小茴香、茯苓皮等藥材。

第八方:針對右脈弦剛(土中木盛)的脈象調整方劑。包含白芍、茯苓、鬱金、桂枝、降香、新絳、姜半夏、歸鬚、廣皮、小茴香、川楝子等藥材。

第九方:治療脈象弦數,頭痛時發時止的方劑(少陽絡痛,虛風內動)。此方以清泄膽經絡氣為主,避免影響中焦。包含桑葉、甘菊花、刺蒺藜、丹皮、羚羊角、桔梗、白芍、鉤藤、甘草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