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三 (7)
卷三 (7)
1. 脅痛
又,治下焦絡法。
桂枝尖(二錢),澤蘭(錢半),新絳(二錢),整當歸(五錢),生香附(三錢),小茴香(三錢),白芍(六錢,酒炒),縮砂蜜(二錢,研細),鬱金(三錢)
煮成三杯,日二夜一。
又,八脈麗於肝腎,肝病久,未有不累及八脈者,用通補陰絡,兼走八脈法。
桂枝尖(一錢),杞子(二錢炒黑),小茴香(二錢),杭白芍(六錢),歸身(三錢),縮砂仁(錢半),新絳(錢半),桂圓肉(二錢)
又,法同前。
桂枝尖(一錢),全當歸(三錢),桂圓肉(二錢),廣木香(一錢),炒白芍(六錢),降香末(三錢),生香附(三錢),新絳(三錢),川芎(二錢),澤蘭(一錢)
尹氏,三十二歲,誤服大辛大溫,致傷心陽,使下焦濁陰來攻,過提致少陽無忌,有升無降,上愈盛,下愈虛。且與鎮固法,非治病也,特醫藥耳。
新紗(三錢),梔子(三錢,炒黑),半夏(六錢),旋覆花(三錢),古勇黃連(錢半),代赭石(一兩,煅),降香末(五錢),焦白芍(三錢),紫石英(一兩,研細),炙龜板(五錢)
煮成三大茶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服。
又,鎮衝脈,泄膽陽,業已得效,仍宗其法。其血絡之郁痛未能卒治,蓋事有緩急也。
紫石英(一兩),代赭石(一兩),焦白芍(五錢),新絳紗(四錢),古勇黃連(一錢),山梔(三錢,炒),炙龜板(八錢),旋覆花(三錢),半夏(六錢)
蘇氏,三十二歲癸亥十月二十八日,脈弦數,左尺獨大,瘕居右脅,發則攻心,痛躍不止,病名肝著,先宜宣絡,後補八脈。
新絳紗(三錢),歸鬚(二錢),廣鬱金(二錢),旋覆花(三錢),炒桃仁(三錢),兩頭尖(三錢,揀淨兩頭圓),降香末(三錢),丹皮(三錢,炒),元胡索(二錢)
初二日,肝著用通絡法,業已見效,仍宗前法。但必須用化氣丹間服為妙,取其治病而不傷正耳。
新絳紗(三錢),歸鬚(二錢),元胡索(二錢),旋覆花(三錢),桃仁(三錢),生香附(三錢),蘇子淨霜(三錢),降香末(三錢),半夏(三錢),廣鬱金(三錢),烏藥(二錢)
二帖。
初三日,於前方內加:
兩頭尖(三錢),丹皮炒(三錢),白芍(三錢),韭白汁(三小匙)
初六日,藥力不及,且用進法。
新絳紗(三錢),桃仁泥(三錢),藏紅花(二錢),旋覆花(三錢),歸鬚(錢半),生香附(三錢),焦白芍(六錢),丹皮(五錢),川楝子(三錢)
三帖。
十四日,仍宗前法。
新絳紗(三錢),桃仁泥(五錢),歸鬚(二錢),旋覆花(三錢),藏紅花(三錢),降香末(三錢)梔子(五錢,炒黑),生香附(三錢),元胡索(二錢),廣鬱金(二錢),蘇子霜(三錢),川楝子(三錢)
白話文:
脅痛
本文記錄了幾種治療脅痛的中醫處方及案例。
第一種方法,治療下焦絡脈不通:桂枝尖、澤蘭、新絳、當歸、生香附、小茴香、白芍(酒炒)、縮砂蜜(研細)、鬱金,水煎服,每日二次,夜間一次。
第二種方法,治療因肝病久治不愈影響八脈的症狀,以補益陰血、疏通八脈為主:桂枝尖、杞子(炒黑)、小茴香、杭白芍、當歸尾、縮砂仁、新絳、桂圓肉,用法同前。
第三種方法,用法同前:桂枝尖、全當歸、桂圓肉、廣木香、白芍(炒)、降香、生香附、新絳、川芎、澤蘭。
案例一:尹氏,32歲,因誤服辛溫藥物傷及心陽,導致下焦陰寒之氣上逆,少陽氣機失調,出現氣上逆下虛的現象。此病症應以溫補為主,而非單純的鎮壓:新絳、梔子(炒黑)、半夏、旋覆花、黃連、代赭石(煅)、降香、焦白芍、紫石英(研細)、炙龜板,水煎服,分三次服用,藥渣再煎服一次。
案例二:某患者,脈象弦數,左尺脈大,右側脅肋有腫塊,發作時疼痛劇烈,診斷為肝鬱氣滯。先疏通經絡,後補益八脈:紫石英、代赭石、焦白芍、新絳、黃連、山梔(炒)、炙龜板、旋覆花、半夏。
案例三:蘇氏,32歲,癸亥年十月二十八日,脈象弦數,左尺脈獨大,右側脅肋有腫塊,發作時疼痛劇烈,診斷為肝著。先疏通經絡,後補益八脈:新絳、當歸鬚、廣鬱金、旋覆花、炒桃仁、兩頭尖(去頭尾)、降香、丹皮(炒)、元胡索。
第二天,繼續用疏通經絡的方法,並間隔服用化氣丹,以達到治療疾病而不傷及正氣的目的:新絳、當歸鬚、元胡索、旋覆花、桃仁、生香附、蘇子霜、降香、半夏、廣鬱金、烏藥。
第三天,在原方基礎上增加:兩頭尖、丹皮(炒)、白芍、韭白汁。
第六天,藥效不佳,改用進一步治療的方法:新絳、桃仁泥、藏紅花、旋覆花、當歸鬚、生香附、焦白芍、丹皮、川楝子。
第十四天,繼續沿用之前的方劑:新絳、桃仁泥、當歸鬚、旋覆花、藏紅花、降香、梔子(炒黑)、生香附、元胡索、廣鬱金、蘇子霜、川楝子。
所有劑量單位均為中藥傳統計量單位,現代用法需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