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1)

1. 傷寒

陳皮(六錢),生薑(五錢),炙甘草(四錢),竹茹(五錢),大棗(四枚),半夏(三錢),人參(二錢,如無以洋參代)

十七日,誤下中虛,氣逆成噦,昨與金匱橘皮竹茹湯,今日噦減過半。古謂效不更方,仍用前法。但微喘而舌苔白,仲聖謂喘家加厚朴杏子佳,議於前方內。加:

厚朴(二錢),杏仁(三錢),柿蒂(三錢)

十九日,誤下之陷證,噦而喘,昨連與橘皮竹茹湯,一面補中,一面宣邪。茲已邪潰諸惡候如失,脈亦漸平,但其人中氣受傷不淺,議與小建中湯加橘皮、半夏,小小建立中氣,調和營衛,兼宣胃陽,令能進食安眠。

白芍(六錢,炒),生薑(三片),半夏(四錢),桂枝(四錢),大棗(二枚),陳皮(一錢),炙甘草(三錢),飴糖(一兩,去渣後化攪勻再上火二三沸)

煮三杯,三次服。

病解後微有飲咳,議與小建中去飴糖,加:

半夏,陳皮,茯苓,苡仁,蔻仁,杏仁

初六日,病後兩服建中,胃陽已復,脾陽不醒,何以知之?安眠進食,是胃陽起。舌起白滑苔,小便短,大便不解,脈乍數,是脾陽未醒,而上蒸於肺也。議與宣利三焦法,以醒脾陽。

杏仁(五錢),半夏(五錢),茯苓(五錢),陳皮(三錢),苡仁(五錢),枳實(三錢),通草(一錢),益智仁(一錢)

初八日,大小便已利,脈仍洪數,舌白滑苔未除,仍宜苦辛淡法,轉運脾陽,宣行濕熱。

杏仁(三錢),蒼朮炭(三錢),蔻仁(錢半),黃芩炭(二錢),陳皮(錢半),黃柏炭(三錢)茯苓皮(五錢),半夏(五錢),苡仁(五錢)

十一日,脈仍沉數,舌苔反白滑,仍宜建中行濕以除伏邪。濕最傷氣,非濕去氣不得健,與急劫濕法。

蔻仁(錢半),黃芩炭(二錢),杏仁(三錢),陳皮(錢半),黃柏炭(二錢),半夏(五錢),益智仁(二錢),苡仁(五錢),煨草果(四錢),製蒼朮(四錢),茯苓皮(五錢)

煮三杯,周十二時服完。

吳,五十六歲,十一月十二日,內熱外寒,兼發痰飲,喉啞,咳嗽,痰多,頭痛,惡寒,脈浮,與麻杏石甘湯。

麻黃(五錢,去節),半夏(一兩),生石膏(六兩),桔梗(六錢),杏仁(八錢),陳皮(四錢),炙甘草(四錢)

煮四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汗後勿見風。

十四日,肺脈獨浮,去:

麻黃(三錢)

十七日,脈浮,喉啞,咳嗽,痰多。

麻黃(三錢),杏仁(六錢),陳皮(三錢),生石膏(四兩),桔梗(五錢),半夏(六錢),炙甘草(二錢)

二十三日,脈浮,喉啞,咳嗽,痰多,內飲招外風為病,與大青龍法。

麻黃(五錢),杏仁(八錢),陳皮(五錢),生石膏(四兩),炙甘草(三錢),半夏(八錢),桔梗(五錢),生薑(三錢),大棗(二錢)

白話文:

[傷寒]

患者服用陳皮、生薑、炙甘草、竹茹、大棗、半夏、人參(無則用洋參代替)等藥方。

十七日,因錯誤服用瀉下藥導致中氣虛弱,氣逆引起呃逆,昨日服用金匱橘皮竹茹湯,今日呃逆減輕一半。古人說療效好就不需更換藥方,故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但患者略微喘息,舌苔發白,仲景先生說喘息的病人加厚朴、杏仁效果很好,因此決定在原方中添加厚朴和杏仁,以及柿蒂。

十九日,因錯誤服用瀉下藥導致病情加重,出現呃逆和喘息,昨日持續服用橘皮竹茹湯,一方面補益中氣,一方面宣洩邪氣。現在邪氣已解,諸多不良症狀消失,脈象也漸漸平穩,但患者中氣受損較嚴重,決定服用小建中湯,並加入橘皮和半夏,以逐步健壯中氣,調和營衛,同時宣通胃陽,使其能進食安眠。藥方包括白芍、生薑、半夏、桂枝、大棗、陳皮、炙甘草和飴糖。

服用方法:煮三杯,分三次服用。

病癒後略有咳嗽,決定服用去飴糖的小建中湯,並加入半夏、陳皮、茯苓、苡仁、蔻仁、杏仁。

初六日,病後服用兩劑建中湯,胃陽已恢復,但脾陽尚未恢復,怎麼知道呢?能安眠進食,說明胃陽已恢復。舌苔白滑,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脈象時而數,說明脾陽未復,而導致肺部上蒸。決定使用宣利三焦的藥方,以恢復脾陽。藥方包括杏仁、半夏、茯苓、陳皮、苡仁、枳實、通草、益智仁。

初八日,大小便已通暢,但脈象仍洪數,舌苔白滑未除,仍需使用苦辛淡味的藥方,以運轉脾陽,宣洩濕熱。藥方包括杏仁、蒼朮炭、蔻仁、黃芩炭、陳皮、黃柏炭、茯苓皮、半夏、苡仁。

十一日,脈象仍沉而數,舌苔仍白滑,仍需服用建中湯,以運化濕氣,去除潛伏的邪氣。濕邪最傷氣,濕邪不去,氣則難以恢復,故需快速去除濕邪。藥方包括蔻仁、黃芩炭、杏仁、陳皮、黃柏炭、半夏、益智仁、苡仁、煨草果、製蒼朮、茯苓皮。

服用方法:煮三杯,十二小時內服完。

吳姓患者,五十六歲,十一月十二日,出現內熱外寒,兼有痰飲,喉嚨嘶啞,咳嗽,痰多,頭痛,惡寒,脈象浮,服用麻杏石甘湯。藥方包括麻黃、半夏、生石膏、桔梗、杏仁、陳皮、炙甘草。

服用方法:煮四杯,先服用一杯,出汗後停止,不出汗則繼續服用,出汗後避免受風。

十四日,肺部脈象獨浮,去除麻黃。

十七日,脈象浮,喉嚨嘶啞,咳嗽,痰多。藥方包括麻黃、杏仁、陳皮、生石膏、桔梗、半夏、炙甘草。

二十三日,脈象浮,喉嚨嘶啞,咳嗽,痰多,內飲招致外風而生病,服用大青龍湯。藥方包括麻黃、杏仁、陳皮、生石膏、炙甘草、半夏、桔梗、生薑、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