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四 (22)
卷四 (22)
1. 寒濕
郭,三十二歲,六月初二日,太陰中濕,病勢沉悶,最難速功,非極剛以變脾胃兩傷不可。
生茅朮(四錢),半夏(六錢),川樸(四錢),生草果(三錢),椒目(三錢),桂枝(五錢),小枳實(三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茯苓皮(五錢),生薑(一兩)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帖。
二十九日,寒濕為病,誤用硝黃,致濁陰蟠踞,堅凝如石,苟非重剛,何以直透重圍。
安邊桂(二錢),熟附子(五錢),生草果(二錢),川樸(四錢),黑川椒(四錢,炒),茯苓皮(五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通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乾薑(四錢)小茴香(三錢)
煮四碗,四次服。共服十三帖而後脈轉。
白話文:
郭先生,三十二歲,六月初二來看診,他屬於太陰濕邪偏重的體質,病況呈現沉重、悶悶不樂的感覺,這種病最難快速見效,必須用極為剛猛的藥物來改變,否則會損害脾胃的功能。
我開立的藥方是:生茅朮四錢、半夏六錢、川樸四錢、生草果三錢、椒目三錢、桂枝五錢、小枳實三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茯苓皮五錢、生薑一兩。
用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用。
總共服用了十七帖藥。
六月二十九日再次就診,確認是寒濕引起的疾病,之前因為誤用硝石和黃連等瀉藥,導致體內陰濁之氣盤踞不散,像石頭一樣堅硬凝結,如果不用很強的藥力,怎麼能突破重重包圍呢?
這次開立的藥方是:安邊桂二錢、熟附子五錢、生草果二錢、川樸四錢、黑川椒四錢(炒過)、茯苓皮五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通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乾薑四錢、小茴香三錢。
用水煮成四碗,分四次服用。總共服用了十三帖藥,之後脈象才開始好轉。
2. 痹
昆氏,二十六歲,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既以誤汗傷表,又以誤下傷里,渴思涼飲,面赤舌絳,得飲反停,脅脹胸痛,皆不知病因而妄治之累瘁也。議木防己湯,兩開表裡之痹。
桂枝(六錢),防己(四錢),生石膏(一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蒼朮(五錢),生香附(三錢)
四次服。
十二日,脅脹止而胸痛未愈,於前方加薤白廣皮,以通補胸上之清陽。
薤白(三錢),廣皮(三錢)
十四日,痹症愈後,胃不和,土惡濕也。
半夏(一兩),茯苓(五錢),廣皮(三錢),秫米(二合),生薑(三錢)
水五碗,煮兩碗,渣再煮一碗,三次服。
十六日,痹後清陽不伸,右脅瘕痛。
半夏(六錢),廣皮(二錢),青皮(錢半),烏藥(二錢),薤白(三錢),桂枝(二錢),吳萸(一錢),鬱金(二錢)
煮兩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吳,十一歲,行痹。
防己(二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杏泥(三錢),茯苓皮(二錢),生石膏(五錢)片薑黃(錢半),海桐皮(錢半),牛膝(錢半),生苡仁(三錢)
張,二十五歲,十一月十五日,風濕。
羌活(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一錢),苦桔梗(三錢),生薑(三片),陳皮(二錢),半夏(二錢),蘇葉(三錢)
十六日,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汗之不解,用麻黃加朮法。
麻黃(去節),杏仁(五錢),蒼朮(五錢),桂枝(三錢),羌活(錢半),炙甘草(三錢),生薑(三片)
又,於前方內加:
熟附子(三錢)
半帖而愈。
胡,十八歲,四月十九日,跗腫,右脈洪數,痰多咳嗽,口渴,莖中痛,與涼利小便法。
生石膏(八錢),甘草梢(錢半),半夏(三錢),滑石(六錢),生仁(五錢),雲苓皮(五錢)海金沙(五錢)
四帖。
五月初六日,脈之洪數者減,去石膏二錢,加:
廣皮(三錢),杏仁(三錢)
十一日,濕熱傷氣,氣傷則小便短,汗多必渴,濕聚則跗踵。與豬苓湯去阿膠,加銀花以化濕熱,濕熱化則諸證皆愈。
豬苓(四錢),雲苓皮(五錢),銀花(三錢),澤瀉(三錢),滑石(六錢)
二十日,濕熱不攘,下注腿腫,小便不利,莖中痛。
萆薢(五錢),豬苓(三錢),甘草梢(錢半),雲苓皮(五錢),澤瀉(三錢),飛滑石(六錢)苡仁(三錢),木通(二錢),晚蠶砂(三錢)
服至小便暢為度。
二十四日,脈洪數,小便反黃,加黃柏、滑石,莖痛止,去甘草。
七月初四日,小便已長,腫未全消,脈弦滑,咳嗽多痰。
半夏(六錢),生苡仁(五錢),廣皮(四錢),雲苓皮(五錢),豬苓(三錢),萆薢(五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痹]
昆姓男子,二十六歲,因風濕侵襲,全身疼痛。之前因錯誤使用發汗法傷了體表,又因錯誤使用瀉下法傷了內臟,口渴想喝涼水,臉紅舌絳,喝水後反而停滯不消化,脅肋脹滿胸痛,都是因為不懂病情而胡亂治療導致病情加重。決定使用木防己湯,來治療表裡兼有的痹症。
處方:桂枝六錢、防己四錢、生石膏一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蒼朮五錢、生香附三錢。四次服用。
服藥十二天后,脅肋脹滿止住,但胸痛未愈,於原方中加入薤白和廣皮,以疏通補益胸部上焦的陽氣。
加藥:薤白三錢、廣皮三錢。
十四天后,痹症痊癒,但胃部不適,這是因為脾土受濕邪侵犯。
處方:半夏一兩、茯苓五錢、廣皮三錢、秫米二合、生薑三錢。水五碗,煎成兩碗,藥渣再煎一碗,分三次服用。
十六天后,痹症痊癒後,上焦陽氣運行不暢,右脅肋脹痛。
處方:半夏六錢、廣皮二錢、青皮半錢、烏藥二錢、薤白三錢、桂枝二錢、吳茱萸一錢、鬱金二錢。煎成兩杯,藥渣再煎一杯,分三次服用。
吳姓兒童,十一歲,患有行痹。
處方:防己二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一錢、杏仁三錢、茯苓皮二錢、生石膏五錢、片薑黃半錢、海桐皮半錢、牛膝半錢、生苡仁三錢。
張姓男子,二十五歲,十一月十五日患風濕。
處方:羌活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一錢、苦桔梗三錢、生薑三片、陳皮二錢、半夏二錢、蘇葉三錢。
十六日,風濕侵襲,全身疼痛,發汗治療無效,使用麻黃加朮法。
處方:麻黃(去節)、杏仁五錢、蒼朮五錢、桂枝三錢、羌活半錢、炙甘草三錢、生薑三片。
另加:熟附子三錢。
服藥半帖即痊癒。
胡姓男子,十八歲,四月十九日,足踝腫脹,右脈洪數,痰多咳嗽,口渴,尿道疼痛,採用清熱利尿的方法。
處方:生石膏八錢、甘草梢半錢、半夏三錢、滑石六錢、生仁五錢、雲苓皮五錢、海金沙五錢。四帖。
五月初六日,脈洪數減輕,減少石膏二錢,加入:
加藥:廣皮三錢、杏仁三錢。
十一日,濕熱傷及肺氣,肺氣受損則小便短少,汗多則口渴,濕邪聚集則足踝腫脹。使用豬苓湯去阿膠,加入銀花以化解濕熱,濕熱去除則諸症皆愈。
處方:豬苓四錢、雲苓皮五錢、銀花三錢、澤瀉三錢、滑石六錢。
二十日,濕熱未消,向下流注導致腿腫,小便不利,尿道疼痛。
處方:萆薢五錢、豬苓三錢、甘草梢半錢、雲苓皮五錢、澤瀉三錢、滑石六錢、苡仁三錢、木通二錢、晚蠶砂三錢。服用至小便通暢為止。
二十四日,脈洪數,小便發黃,加入黃柏、滑石,尿道疼痛停止,去除甘草。
七月初四日,小便已通暢,腫脹未完全消退,脈弦滑,咳嗽痰多。
處方:半夏六錢、生苡仁五錢、廣皮四錢、雲苓皮五錢、豬苓三錢、萆薢五錢、澤瀉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