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3)

1. 中燥

吳,五十七歲,乙酉四月十九日,感受燥金之象,腹痛,泄瀉,嘔吐。現在泄瀉雖止,而嘔不能食,腹痛仍然,舌苔白滑,肉色刮白,宜急溫之,兼與行太陰之濕。

川椒炭(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三錢),高良薑(二錢),苡仁(五錢),公丁香(一錢)吳萸(二錢),益智仁(二錢),半夏(五錢)

二帖。

二十二日,背仍痛,原方加:

高良薑(一錢),吳萸(一錢),桂枝(五錢)

再服四帖。

二十七日,已效,陰氣未退,再服三帖,分四日服完。

五月初三日,痛減,嘔與泄瀉俱止,減川椒、萸、姜之半,再服六帖。

十三日,陰未化,陽自不復,且心下堅大如盤,脈如故,前方再服。

姚,四十八歲,乙酉四月二十一日,燥金感後,所傷者陽氣,何得以大劑熟地補陰。久久補之,陽氣困頓,無怪乎不能食而嘔矣。六脈弦緊,豈不知脈雙弦者寒乎。

川椒炭(三錢),陳皮(三錢),半夏(五錢),乾薑(二錢),茯苓(五錢),公丁香(八分),生薑(三錢),苡仁(五錢)

初二日,加桂枝(三錢),乾薑(一錢),減川椒之半。

十一日,嘔痛皆止,飲食已加,惟肢軟無力,陽氣太虛,加甘草合前辛藥,為辛甘補陽方法。

二十一日,復感燥氣,嘔而欲瀉,於前方內去甘藥加分量自愈。六脈弦細如絲,陽微之極。

川椒炭(三錢),陳皮(三錢),吳萸(三錢),乾薑(三錢),茯苓(五錢),半夏(五錢),桂枝(五錢),公丁香(錢半),生薑(五錢)

二十七日,諸症皆效,脈稍有神,於原方內去吳萸、丁香之剛燥,加苡仁之平淡,陽明從中治也。

李,四十六歲,乙酉四月十六日,胃痛脅痛,或嘔酸水,多年不愈,現在六脈弦緊,皆起初感燥金之氣,金來剋木,木受病,未有不剋土者。土受病之由來,則自金剋木始也,此等由外感而延及內傷者,自唐以後無聞焉。議變胃而受胃變法,即用火以剋金也。又久病在絡法:

公丁香(一錢),茯苓(五錢),枳實(四錢),川椒炭(三錢),苡仁(五錢),生薑(五錢),半夏(五錢),陳皮(三錢)

四帖。

二十三日,復診仍用原方四帖。

五月初二日,現在胃痛脅痛吐酸之證不發,其六脈弦緊不變,是胸中絕少太和之氣,議轉方用溫平,剛燥不可以久任也。

桂枝(四錢),茯苓(五錢),生薑(三錢),陳皮(三錢),大棗(二枚),炙甘草(二錢),半夏(五錢),乾薑(二錢),苡仁(五錢),白芍(四錢)

服之如無弊,可多服。

十一日,診脈已回陽,去乾薑,減桂枝之半。

二十四日,復診脈仍緊,原方加:

益智仁(二錢)

服三帖愈。

余,五十二歲,五月初二日,胃痛脅痛,脈雙弦,午後更甚者,陽邪自旺於陰分也。

白話文:

中燥

吳姓男子,57歲,乙酉年四月十九日,感受燥邪,出現腹痛、腹瀉、嘔吐。雖然腹瀉已止,但仍無法進食,嘔吐不止,腹痛持續,舌苔白滑,面色蒼白。應立即溫暖身體,同時疏通脾胃的濕氣。處方:川椒炭3錢,茯苓5錢,陳皮3錢,高良薑2錢,薏苡仁5錢,丁香1錢,吳茱萸2錢,益智仁2錢,半夏5錢,共兩帖。

四月二十二日,背部仍疼痛,原方基礎上加高良薑1錢,吳茱萸1錢,桂枝5錢,再服用四帖。

四月二十七日,病情好轉,但陰氣未完全消退,再服用三帖,分四天服用完畢。

五月三日,疼痛減輕,嘔吐和腹瀉都停止了,減少川椒、吳茱萸、高良薑用量一半,再服用六帖。

五月十三日,陰氣未完全化解,陽氣未恢復,心下堅硬如盤,脈象如前,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

姚姓女子,48歲,乙酉年四月二十一日,感受燥邪後,陽氣受損,為何要用大量熟地黃補益陰氣?長期服用補益陰的藥物,陽氣反而衰弱,難怪無法進食,還伴有嘔吐。脈象弦緊,這不就是寒證的表現嗎?處方:川椒炭3錢,陳皮3錢,半夏5錢,乾薑2錢,茯苓5錢,丁香8分,生薑3錢,薏苡仁5錢。

五月二日,加桂枝3錢,乾薑1錢,川椒炭減量一半。

五月十一日,嘔吐和疼痛都停止了,食慾也增加了,但四肢無力,陽氣虛弱,在原方基礎上加甘草,以辛甘藥物溫補陽氣。

五月二十一日,再次感受燥邪,嘔吐欲瀉,在之前的藥方中去除甘草,增加藥量後自愈。脈象弦細如絲,陽氣極度虛弱。處方:川椒炭3錢,陳皮3錢,吳茱萸3錢,乾薑3錢,茯苓5錢,半夏5錢,桂枝5錢,丁香1.5錢,生薑5錢。

五月二十七日,各種症狀都好了,脈象略有起色,在原方中去除吳茱萸、丁香的燥熱之性,增加薏苡仁的平和之性,從陽明經治療。

李姓女子,46歲,乙酉年四月十六日,胃痛、脅痛,伴有嘔吐酸水,多年未愈。現脈象弦緊,都是因為一開始感受燥邪,金克木,肝木受損,必然會傷及脾土。脾土受損的根本原因,就是金克木開始的。這種由外感發展到內傷的病症,自唐朝以來就很少見。考慮到胃的病變,採用溫熱之法,以火克金。又因為久病在絡,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處方:丁香1錢,茯苓5錢,枳實4錢,川椒炭3錢,薏苡仁5錢,生薑5錢,半夏5錢,陳皮3錢,共四帖。

四月二十三日,複診,繼續服用原方四帖。

五月二日,目前胃痛、脅痛、嘔吐酸水的症狀未出現,但脈象弦緊未變,胸中缺乏太和之氣,考慮改用溫和的藥方,燥熱之品不宜久用。處方:桂枝4錢,茯苓5錢,生薑3錢,陳皮3錢,大棗2枚,炙甘草2錢,半夏5錢,乾薑2錢,薏苡仁5錢,白芍4錢。沒有不良反應可以多服用。

五月十一日,脈象已恢復,去除乾薑,桂枝減量一半。

五月二十四日,複診,脈象仍然弦緊,原方基礎上加益智仁2錢,服用三帖痊癒。

余姓女子,52歲,五月二日,胃痛、脅痛,脈象雙弦,午後加重,這是陽邪旺盛於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