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蘭臺軌範
徐大椿撰
卷一
序
蘭臺者,醫家之名山也。其山高峻,其道險阻,非有志之士,不能登攀。然登之則可得奇花異草,以療世之疾。余自幼好醫,遍閱群書,而未嘗有得。一日,偶遇一老翁,自言姓張,名仲景,字子和,乃東漢名醫也。余遂拜之為師,受業數年,始知醫道之奧妙。張仲景曰:「醫者,非但治病,亦當養生。欲養生,必先知天地之氣,人身之理。天地之氣,有陰陽五行之分;人身之理,有五臟六腑之別。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五臟六腑,相通相連。若能調和陰陽五行,協調五臟六腑,則可百病不生。」余深以為然。
張仲景又曰:「醫者,當以仁心為本。仁心者,即慈悲之心也。若無慈悲之心,則不能以醫者之道,濟世救人。蓋醫者之道,在於救死扶傷,拔人於危難之中。若無慈悲之心,則難以做到。故曰:醫者,仁心為本。」余又深以為然。
張仲景教余醫道之道,數年之間,余已大有長進。然張仲景曰:「醫道之道,博大精深,非數年之功所能成。汝當勤學苦練,終身不懈,方可有所成就。」余遂立志,終身以醫道為業,以濟世救人為己任。
余行醫數十年,救人無數。然余深知,醫道之道,尚有許多未知之處。故余不敢自滿,仍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余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醫道之道,發揚光大,造福人群。
蘭臺軌範,乃余平生所學醫道之精華。余將其著述成書,以饗同道。願諸君讀此書後,能有所啟發,有所裨益。
卷二
論醫道
醫道者,以治病為本。然欲治病,必先知病之因。病之因有內因與外因之分。內因者,即人體之陰陽五行失調所致;外因者,即外界之六淫邪氣所致。若能辨明病之因,則可對症下藥,以治病。
醫道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故曰:醫者,生而知之者,少而學之者,不如學而知之者,學而不知之者,可不哀哉!故欲學醫道,必先有堅定之志,勤學苦練,終身不懈。
醫者,當以仁心為本。仁心者,即慈悲之心也。若無慈悲之心,則不能以醫者之道,濟世救人。蓋醫者之道,在於救死扶傷,拔人於危難之中。若無慈悲之心,則難以做到。故曰:醫者,仁心為本。
醫者,當以精湛之技為己任。精湛之技,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故欲精湛醫道之技,必先博覽群書,勤學苦練,終身不懈。
醫者,當以高尚之德為立身之本。高尚之德,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故欲高尚醫道之德,必先修身養性,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醫者,當以救死扶傷為己任。救死扶傷,乃醫者之天職。故欲救死扶傷,必先精通醫道之理,熟練醫道之技。
醫者,當以傳道授業為己任。傳道授業,乃醫者之使命。故欲傳道授業,必先博學多才,通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