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一 (8)
卷一 (8)
1. 通治方
蓯蓉菟絲子丸,此方不寒不熱,助陰生子。
肉蓯蓉(一兩三錢),覆盆子,蛇床子,川芎,當歸,菟絲子(各一兩二錢),白芍(一兩),牡蠣(鹽泥固,煅),烏鰂魚骨(各八錢),五味子,防風(各六錢),艾葉(三錢),條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鹽湯下,早晚皆可服。此乃婦人溫經之主方也。
餌術方(《千金翼》)
生術削去皮,炭火急炙令熟,空肚飽食之。全無藥氣,可以當食,不假山糧,得飲水神,秘之勿傳。真於朮尤佳。此服食之方也。
服牛乳方(《千金翼》),能補虛破氣。
牛乳(三升),蓽茇(半兩,末之綿裹)
上二味於銅器中,水三升,和乳合煎。取三升,頓服,日三。七日除一切氣。
生地黃煎(《外臺》),主補虛損,填骨髓,長肌肉,去客熱。
生地汁(五升),棗膏(六合),白蜜(七合),酒(一升),牛酥(四合),生薑汁(二合),紫蘇子(一升,以酒一升絞取汁),鹿角膠(四兩,炙末)
上煎地黃等六味汁,三分減一,納蜜調入膠末,候煎成,以器盛之,酒和服。
阿伽陀藥(《千金翼》),主諸種病,及將息服法。久服益人神色,無諸病方。此等即所謂海上奇方,如紫金錠之類。其所治之症,皆與《本草》不相合而確有神驗,真不可思議也。
紫檀(用蘇木亦可),小檗(一名山石榴),茜草,鬱金,胡椒(各五兩)
上為末,水和納臼中,更搗一萬杵,丸好陰乾用。
諸咽喉口中熱瘡,以水煮升麻湯,下桐子大一丸,旦服之。諸面腫心悶,因風起者,煮防風湯服一丸。諸四體痠疼,或寒或熱,麻黃湯下一丸,諸䘌下部有瘡,吞一丸。又煮艾槐白皮湯,研一丸灌下部。諸卒死,冷水服二丸。諸被壓搗,當心帶一丸,又水研一丸,三服。諸被蛇及惡獸等毒,以麝香如相思子,研藥一丸服,並以紫檀磨汁,和藥塗患處。
諸被鬼撓亂,失心癲狂,艾汁下,如無青艾,干艾取汁亦可,並隨身帶一丸。諸傳屍,水磨雄黃下。諸消渴,朴硝湯下。諸淋,水服二丸。諸疔腫,元參湯下。諸卒胸膈熱,苦竹葉湯下。諸難產,以蓀蔣二匕水煮服一丸,薑黃亦得。諸熱瘡,大黃取汁服,又以大黃和藥調塗。
諸吐血,若因熱吐者,服之並瘥。因冷吐者,菖蒲汁下。諸鼻中血,刺薊汁下,並研灌鼻。諸噎病,瓜蔞汁下。諸赤白帶下,以丹皮、刺薊根各二分,煮服。後補法:以地榆、桑螵蛸(一云桑耳。)各二分,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作二服。取汁一合,研藥一二丸服之,諸藥毒惡忤,研服。
惡瘧,恆山湯下。瘟疫時氣,元參湯下。諸䘌疳濕及心風、心驚、戰悸、多忘、恍惚、嘔吐、黃疸、失音、風癇、臍下絞痛、霍亂吐痢、小兒驚啼、產後血結,並宜服之。
白話文:
蓯蓉菟絲子丸
這個藥方性質平和,不寒也不熱,主要功效是幫助女性滋養陰氣、促進生育。
藥材包括:肉蓯蓉(約48.75克),覆盆子、蛇床子、川芎、當歸、菟絲子(各約45克),白芍(約37.5克),煅燒過的牡蠣(用鹽泥固定後煅燒)、烏賊骨(各約30克),五味子、防風(各約22.5克),艾葉(約11.25克),條芩(約18.75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至40丸,用淡鹽水送服,早晚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子是婦女溫養經脈的主要藥方。
餌術方(出自《千金翼》)
將生白朮削去外皮,放在炭火上快速烤熟,空腹時當飯吃。這樣吃完全沒有藥味,可以當作食物,不需要其他的乾糧,飲水後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個方法要保密,不要輕易傳授。用真正的白朮效果更好。這是一個用來滋補身體的食療方法。
服牛乳方(出自《千金翼》),能補虛損、破除氣滯。
藥材包括:牛奶(約1050毫升),蓽茇(約18.75克,研成粉末後用棉布包起來)。
將上述兩種藥材放入銅製器皿中,加入約1050毫升的水,和牛奶一起煎煮。煮至約1050毫升時,一次性全部喝完,每天三次。連續服用七天可以消除各種氣滯引起的疾病。
生地黃煎(出自《外臺》),主要功效是補養虛損,滋補骨髓,生長肌肉,去除虛熱。
藥材包括:生地黃汁(約1050毫升),棗膏(約175毫升),白蜂蜜(約200毫升),酒(約350毫升),牛油(約140毫升),生薑汁(約70毫升),紫蘇子(約350毫升,用酒約350毫升榨取汁液),鹿角膠(約140克,烤過後研成粉末)。
先將生地黃等六種藥汁一起煎煮,煮到量減少三分之一時,加入蜂蜜,再調入鹿角膠粉末,繼續煎煮至濃稠。將煎好的藥液裝入器皿中儲存,服用時用酒調和。
阿伽陀藥(出自《千金翼》),主要治療各種疾病,並說明了服用和調養的方法。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煥發,容光煥發,百病不生。這類藥方就像傳說中的海外奇方,類似紫金錠。它所治療的疾病,雖然與一般藥理不符,但確實有神奇的療效,令人難以置信。
藥材包括:紫檀(用蘇木也可以)、小檗(又名山石榴)、茜草、鬱金、胡椒(各約187.5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放入石臼中,搗杵一萬下,做成藥丸陰乾後使用。
對於各種咽喉或口腔內的熱瘡,用水煮升麻湯,送服如桐子大小的藥丸一粒,早上服用。對於各種因風邪引起的臉部腫脹、胸悶,用防風湯送服一丸。對於各種四肢痠痛、忽冷忽熱的症狀,用麻黃湯送服一丸。對於陰部有瘡瘍,直接吞服一丸。也可以用艾葉、槐樹白皮湯研磨藥丸後清洗患部。對於突然昏厥,用冷水送服兩丸。對於被重物壓迫或撞擊,隨身攜帶一丸,同時研磨一丸用水送服,服用三次。對於被蛇或毒獸咬傷,用如相思子大小的麝香研磨成粉,和藥丸一起服用,並用紫檀磨汁調和藥粉塗抹患處。
對於被鬼怪騷擾,導致精神失常、癲狂,用艾草汁送服藥丸,如果沒有新鮮艾草,用乾燥的艾草取汁也可以,並隨身攜帶藥丸。對於傳染病,用水磨雄黃送服藥丸。對於糖尿病,用朴硝湯送服藥丸。對於淋病,用水送服兩丸。對於疔瘡腫痛,用元參湯送服藥丸。對於突然胸膈發熱,用苦竹葉湯送服藥丸。對於難產,用蓀蔣(兩種植物)各一撮加水煎煮後送服藥丸,用薑黃也可以。對於熱瘡,用大黃取汁送服,並用大黃調和藥粉塗抹患處。
對於吐血,如果是因熱引起的,服用藥丸可以治癒。如果是因寒引起的,用菖蒲汁送服。對於鼻出血,用刺薊汁送服,並將藥粉研磨後灌入鼻中。對於噎膈病,用瓜蔞汁送服。對於女性赤白帶下,用丹皮、刺薊根各少許,煮水服用。後續補養方法:用地榆、桑螵蛸(或稱桑耳)各少許,用水煎煮服用,服用後取藥汁少許,研磨藥丸一兩丸送服。對於各種藥物中毒,研磨藥丸服用。
對於瘧疾,用恆山湯送服藥丸。對於瘟疫流行,用元參湯送服藥丸。對於各種陰部濕疹、心風、心驚、戰慄、健忘、精神恍惚、嘔吐、黃疸、失音、風癇、臍下絞痛、霍亂吐瀉、小兒驚哭、產後血瘀等症狀,都適合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