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回本書目錄

1. 消證(附:強中)

2. 《靈》《素》

《靈·師傳篇》: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

《素·氣厥論》: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死不治。

《氣厥論》: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

白話文:

【《靈·師傳篇》】:如果胃中有熱,就會加速消化食物,使人常感到心慌且容易餓。

【《素·氣厥論》】:當心臟的寒氣轉移到肺部,會導致肺功能衰退。肺功能衰退的情況下,喝水量和排尿量的比例會變為一比二,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陰陽別論》】:當心脾兩臟受到二陽之病的影響,患者可能無法隱藏自己的病情,例如女性可能停經。疾病傳播到一定程度會轉變成風消症,或轉變成息賁症,這兩種情況都是無法治療的。

【《氣厥論》】:當心臟的熱氣轉移到肺部,會形成鬲消症。

3. 《金匱》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此症不可誤認蛔厥。

白話文:

這句話來自《金匱要略》,主要描述的是厥陰病的特徵性症狀,包括口渴、胸痛、噁心嘔吐等,並強調這種情況不能單純認為是由於蛔蟲導致的昏厥。

4. 《病源》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坐熱氣留於經絡,血氣壅澀,故成癰膿。內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利多不得潤養五臟,臟衰則生諸病。由腎盛之時,恣意快情,致使虛耗,故不渴而小便多也。

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由少服五石,熱住於腎中,下焦虛。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於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制津液,若精液竭,則諸病生矣。

白話文:

關於《病源》一書中提到的消渴病,就是指口渴難止且尿頻的情況。這種疾病的後期變化常會引發瘍疽。這是由於體內熱氣滯留在經絡中,導致血氣運行不暢,進而形成膿瘍。至於內消病,特徵是不口渴但尿頻。過度排尿會使身體無法滋潤五臟,臟腑功能衰退就會引發各種疾病。這是因為在腎氣旺盛的時期,過度放縱慾望,導致腎氣虛耗,因此即使不口渴,也會頻繁小便。

強中病,指的是性器持續勃起,不萎縮,且精液自行流出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年輕時過量服用五石(一種古代藥物),導致熱毒積聚在腎臟,下焦虛弱。在年輕力壯時,血氣充沛,能夠控制五石的影響,但隨著年紀增長,血氣逐漸減少,腎臟虛弱,無法再控制體內的津液,如果精液過度流失,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5. 消證方

文蛤散(《金匱》),渴欲飲水不止者主之。《傷寒論》治心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

文蛤(五兩)

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欲飲而不渴,乃胸中有水而口燥也。

消渴方(《千金》)

瓜蔞根,生薑,麥冬,蘆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清胃之主方。

茯神湯(《千金》),泄熱止渴。治胃腑實熱,引飲常渴者。

茯神(二兩),瓜蔞根(五兩),生麥冬(五兩),萎蕤(四兩),知母(四兩),生地黃(六兩),小麥(二升),大棗(二十枚),淡竹葉(切,三升)

上九味,以水三斗,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渣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不問早晚,但渴即進,通治渴患熱者。

黃連圓(治渴方《千金》)

黃連(一斤),生地黃(一斤)

上二味,絞地黃汁浸黃連,出,曝燥,復納汁中,令汁盡,干搗末,蜜丸桐子大。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拘。亦可為散,酒服方寸匕。此治胃中有伏火之方,製法神妙。《本事方》用冬瓜汁收入黃連內為丸,即以冬瓜汁煎大麥仁湯下,亦仿此義,則知多吃冬瓜亦妙也。

桑根湯(《千金翼》),主日飲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上一味,水煮,以味濃為度。適寒溫,任性飲。戒食鹽。

神效散(《本事方》),治渴疾飲水不止。

白浮石,蛤粉,蟬蛻(各等分)

上細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神效。

豬腎薺苨湯(《千金》),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作癰疽,皆由石熱。凡如此等,宜服。

豬腎(一隻),大豆(一升),薺苨(三兩),人參,石膏(各三兩),茯神,磁石(綿裹),知母,葛根,黃芩,甘草,瓜蔞根(各二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渣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即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此乃腎熱之症,因藥毒所發,與胃熱之消渴各殊。

腎氣丸,見通治白虎人參湯,見暍門瓜蔞瞿麥丸,方見淋閉療唇口乾裂方,見虛勞

白話文:

[消證方]

文蛤散:源自《金匱》,適用於持續想喝水的人。根據《傷寒論》,治療心煩,皮膚起粟粒,雖然想喝水卻並不感到口渴的情形。

使用文蛤五兩,研磨爲粉末,用五合滾燙的水沖服一匙量。想喝水但不覺得渴,這是因爲胸部有積水導致口腔乾燥。

消渴方:出自《千金》

主要成分包括瓜蔞根、生薑、麥冬、蘆根、茅根,各取二升,將所有材料切碎。使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分爲三次服用。這是清理胃部的主要方劑。

茯神湯:同樣來自《千金》,用於清熱止渴,治療胃腑實熱,常常感到口渴的人。

使用茯神、瓜蔞根、生麥冬、萎蕤、知母、生地黃、小麥、大棗、淡竹葉,各取一定份量,以三鬥水煮取四升,分爲四次服用。無論早晚,只要口渴即可服用,全面治療口渴和熱病。

黃連圓:治渴方,出自《千金》

使用黃連和生地黃各一斤,將地黃汁浸泡黃連,曬乾後再放入汁中,直至汁液耗盡,乾燥後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每日三次,飯前飯後均可。也可作爲散劑,酒服一匙量。這是治療胃中有伏火的處方,製法神妙。

桑根湯:出自《千金翼》,主治一天喝一石水的情況。

使用桑根白皮,切成五升大小,埋入地下三尺深的地方,烘烤至黃色黑色。用水煮至味道濃郁,適當調整溫度,隨性飲用,避免食用鹽。

神效散:出自《本事方》,治療渴疾,持續飲水不止。

使用白浮石、蛤粉、蟬蛻,各取等分,研磨成細末,用七個鯽魚膽調和三錢服用,無時間限制,效果神奇。

豬腎薺苨湯:出自《千金》,治療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就會形成癰疽,都是因爲石熱。對於這類病症,應服用此方。

使用豬腎、大豆、薺苨、人參、石膏、茯神、磁石、知母、葛根、黃芩、甘草、瓜蔞根,各取一定份量,用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和大豆,取一斗,去掉渣滓後加入藥材,煮取三升,分爲三次服用,渴時即可飲用。下焦熱的人,每晚合一次藥劑,病情逐漸緩解即可停止。這是腎熱的症狀,由藥物毒性引發,與胃熱引起的消渴不同。

腎氣丸:參見通治白虎人參湯,參見暈厥門瓜蔞瞿麥丸,方見淋閉療脣口乾裂方,參見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