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靈》《素》

《靈·師傳篇》: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

《素·氣厥論》: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死不治。

《氣厥論》: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

2. 《金匱》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此症不可誤認蛔厥。

3. 《病源》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坐熱氣留於經絡,血氣壅澀,故成癰膿。內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利多不得潤養五臟,臟衰則生諸病。由腎盛之時,恣意快情,致使虛耗,故不渴而小便多也。

白話文:

消渴症患者會不停口渴,小便很多。這種病容易引發癰疽。這是因為熱氣滯留在經絡中,導致血氣壅塞,最終形成癰膿。內消症患者不口渴,但小便也很多。小便過多會造成五臟得不到滋養,五臟虛弱就會引發各種疾病。這種情況是由於腎氣旺盛時,恣意縱慾,導致腎氣耗損,所以會出現不口渴但小便多的情況。

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由少服五石,熱住於腎中,下焦虛。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於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制津液,若精液竭,則諸病生矣。

4. 消證方

文蛤散(《金匱》),渴欲飲水不止者主之。《傷寒論》治心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

白話文:

文蛤散(《金匱要略》),主治渴欲飲水不止的證狀。

《傷寒論》 治療心煩、皮膚上長出紅色丘疹、有意欲飲水,但實際上卻不渴的證狀。

文蛤(五兩)

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欲飲而不渴,乃胸中有水而口燥也。

消渴方(《千金》)

瓜蔞根,生薑,麥冬,蘆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

白話文:

瓜子根、生薑、麥冬、蘆根(切成段,各取兩升)、茅根(切成段,取三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清胃之主方。

茯神湯(《千金》),泄熱止渴。治胃腑實熱,引飲常渴者。

茯神(二兩),瓜蔞根(五兩),生麥冬(五兩),萎蕤(四兩),知母(四兩),生地黃(六兩),小麥(二升),大棗(二十枚),竹葉(切,三升)

白話文:

茯苓(120克),瓜蔞根(250克),生麥冬(250克),萎蕤(200克),知母(200克),生地黃(300克),小麥(600克),大棗(20枚),竹葉(切碎,1500毫升)

上九味,以水三斗,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渣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不問早晚,但渴即進,通治渴患熱者。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搭配三鬥水,先煮沸小麥和竹葉,取九升的藥液後過濾去除渣滓,再將藥液熬煮成四升。分為四次服用,不分早晚,只要口渴就可以喝,可以治療各種口渴發熱的疾病。

黃連(治渴方《千金》)

黃連(一斤),生地黃(一斤)

上二味,絞地黃汁浸黃連,出,曝燥,復納汁中,令汁盡,干搗末,蜜丸桐子大。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拘。亦可為散,酒服方寸匕。此治胃中有伏火之方,製法神妙。《本事方》用冬瓜汁收入黃連內為丸,即以冬瓜汁煎大麥仁湯下,亦仿此義,則知多吃冬瓜亦妙也。

白話文:

這兩種藥,把地黃汁擰出來泡黃連,取出後曝曬乾燥,再放回汁液中,讓汁液滲透殆盡,搗碎成粉,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一次服用 20 丸,一天三次,飯前飯後服用皆可。也可以做成散劑,用酒送服方寸大小一匙。這是一種治療胃中伏火的藥方,其製法很精妙。《本事方》中用冬瓜汁浸泡黃連做成丸子,再用冬瓜汁煎大麥仁湯送服,這個方子也採用了類似的原理,所以,多吃冬瓜也是有好處的。

桑根湯(《千金翼》),主日飲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白話文:

桑樹的根皮(切成五升,埋入地下三尺深的為佳,烤到焦黃)

上一味,水煮,以味濃為度。適寒溫,任性飲。戒食鹽。

神效散(《本事方》),治渴疾飲水不止。

浮石,蛤粉,蟬蛻(各等分)

上細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神效。

豬腎薺苨湯(《千金》),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作癰疽,皆由石熱。凡如此等,宜服。

白話文:

豬腎薺苨湯(出自《千金方》)

此湯適用於體格強健但陽氣過盛的人,導致小便頻繁、精液不自覺流出。若在消渴(糖尿病)之後出現癰疽(化膿性炎症),皆因體內熱症導致。凡遇到此類情況,宜服用此湯。

豬腎(一隻),大豆(一升),薺苨(三兩),人參石膏(各三兩),茯神,磁石(綿裹),知母,葛根黃芩甘草,瓜蔞根(各二兩)

白話文:

豬腎(一個)、黃豆(一升)、薺菜(三兩)、人參、石膏(各三兩)、茯苓、磁石(用棉花包裹)、知母、葛根、黃芩、甘草、瓜蔞根(各二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渣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即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此乃腎熱之症,因藥毒所發,與胃熱之消渴各殊。

白話文:

上面十二味藥材,搗碎後用一斗五升的水,先煮豬腎和大豆,取一斗水,去除雜質後加入藥材,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口渴時飲用。下焦(腎臟)有熱者,晚上再煎服一劑,症狀逐漸緩解即可停止服用。這是腎臟發熱的症狀,是由於藥物中毒引起的,與胃熱引起的口渴不同。

腎氣丸,見通治白虎人參湯,見暍門瓜蔞瞿麥丸,方見淋閉療唇口乾裂方,見虛勞

白話文:

**腎氣丸:**見於《通治白虎人參湯》

暍門瓜蔞瞿麥丸: 見於《暍門》

淋閉療脣口乾裂方: 見於《淋閉》

虛勞: 見於《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