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金匱》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赤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白話文:

對於男性來說,脈搏跳動有力表示勞累過度,脈搏跳動非常虛弱也表示勞累過度。男性面色發白,表示容易口渴和失血。突然出現喘息和心跳加速,脈搏浮動,表示身體內部虛弱。男性脈搏虛弱、沉穩、細長,沒有寒熱,呼吸短促,腹部緊急,小便不利,面色蒼白或發紅,有時眼睛閉合並流鼻血,小腹脹滿,這是勞累過度所致。勞累成疾,脈搏會浮動有力,手腳燥熱,在春夏季節病情加重,在秋冬季節病情緩解,寒氣和精液自發排出,酸軟無力無法行走。男性脈搏浮動、虛弱、澀滯,說明沒有生育能力,精氣清冷。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古人所謂虛勞皆是純虛無陽之症,與近日之陰虛火旺、吐血咳嗽者正相反,誤治必斃。

白話文:

*男性體質虛弱,脈搏細微衰弱,容易盜汗。

*人到五六十歲,脈搏很粗大,容易罹患半身不遂,走路困難。

*如果腸鳴作響,出現如馬刀刺背、脖子長膿瘡等症狀,都是過度勞累引起的。

*脈搏沉細而緩慢,稱作「脫氣」。患者疾走時會喘息號叫,手腳冰冷,腹部飽脹,嚴重時會腹瀉,消化不良。

*脈搏弦勁而粗大,弦勁表示寒性,粗大表示虛弱,虛寒交集,稱為「革」。婦女會出現流產、漏下等問題,男性會出現失血、精液流失。

*古人所說的虛勞都是指純虛無陽的疾病,與現代的陰虛火旺、吐血咳嗽恰好相反。如果誤診誤治,必定會致命。

近日吐血咳嗽之病,乃是血症,有似虛勞,其實非虛勞也。

2. 《病源》

夫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六極者,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肌極,六曰精極。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萎,三曰陰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

白話文:

五種蒸法: 五蒸:一骨蒸,根在腎。二脈蒸,根在心。三皮蒸,根在肺。四肉蒸,根在脾。五內蒸,亦名血蒸,必外寒而內熱,把手附骨,而內熱甚,根在五臟六腑。又有二十三蒸,各有證名。

* **骨蒸:**症狀根源在腎臟。

* **脈蒸:**症狀根源在心臟。

* **皮蒸:**症狀根源在肺部。

* **肉蒸:**症狀根源在脾臟。

* **內蒸(又稱血蒸):**必定是外感風寒導致體內陽氣鬱結,用手接觸骨頭會發現異常發熱,症狀根源在五臟六腑。

此外,還有二十三種不同的蒸法,各有各自的病症表現。

肺勞者,短氣面腫,鼻不聞香臭。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脾勞者,舌苦直,不能嚥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小腹滿急。此乃五臟之勞。

白話文:

肺勞:呼吸急促、臉部腫脹、鼻子聞不到味道和臭味。

肝勞 :面色乾枯發黑、嘴巴發苦、精神不集中、害怕並無法一個人睡覺、視力模糊。

心勞 :經常恍惚健忘、大便困難,有時腹瀉、口腔生瘡。

脾勞 :舌頭發苦且僵直、無法吞嚥口水。

腎勞 :背部僵硬難以彎曲、小便不利、小便顏色偏紅或黃,並有殘餘尿液、陰莖內部疼痛、陰部潮濕且袋狀物生瘡、小腹脹滿。

這五種病症,都是五臟疲勞所致。

3. 虛勞方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頭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此湯主之。

白話文: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出自《金匱要略》)

適合於精氣不足的人羣,表現如下:

  • 小腹部緊繃疼痛
  • 陰莖發冷
  • 頭暈目眩,或頭眶疼痛
  • 脫髮
  • 脈象極其虛弱、浮軟、遲緩

這表明患者精氣虧損,氣血不足。若脈象同時表現為浮軟中帶微緊,則男性可能存在精液外洩,女性可能有夢遺現象。此湯專門針對此類情況。

桂枝(二兩),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白話文:

桂枝(50 克),芍藥,生薑(各 75 克),甘草(50 克),大棗(12 枚),龍骨,牡蠣(各 75 克)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脈極虛芤遲,乃為虛寒之症,故用桂枝及建中等湯。若嗽血而脈數者,乃陰虛之症,與此相反,誤用必斃。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中藥材,加入七升的水中煮沸,直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熱服用。如果患者脈搏極其虛弱緩慢,表示是虛寒症狀,因此應該使用桂枝湯或建中等湯。但如果患者咳嗽帶血,脈搏卻很快,表示是陰虛的症狀,與虛寒症狀相反,如果誤用虛寒症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死亡。

薯蕷丸(《金匱》),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主之。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曲,乾地黃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參(十分),芎藭,芍藥,白朮麥門冬(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杏仁(六分),乾薑(三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為膏)

白話文:

山藥(15 克),當歸、桂枝、酒麴、熟地黃、黃豆捲(各 5 克),甘草(14 克),人參(5 克),川芎、芍藥、白朮、麥門冬(各 3 克),柴胡、桔梗、茯苓(各 2.5 克),阿膠(3.5 克),杏仁(3 克),乾薑(1.5 克),白扁豆(1 克),防風(3 克),大棗(50 枚,用於熬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大黃䗪蟲丸(《金匱》),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暗黑,此丸主之。

白話文:

大黃䗪蟲丸

原文出自《金匱要略》

適應症:

五臟虛弱衰竭,消瘦,腹脹,不能進食。因飲食不節、憂愁過度、飲酒過量、房事過度、饑餓勞累所傷,以及經絡氣血受損,體內有宿血,皮膚粗糙,兩眼昏暗。服用此丸可以治療上述症狀。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蠐螬(一升),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䗪蟲(半升)

白話文:

大黃(10錢,蒸過) 黃芩(2兩) 甘草(3兩) 桃仁(1升) 杏仁(1升) 芍藥(4兩) 乾地黃(10兩) 蠐螬(1升) 乾漆(1兩) 虻蟲(1升) 水蛭(100條) 䗪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為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血乾則結而不散,非草木之品所能下,必用食血之蟲以化之。此方專治瘀血成勞之症。瘀不除則正氣永無復理,故去病即所以補虛也。

白話文:

將上面十二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酒送服五丸,每天三次。因為乾結的血塊無法自行散開,非一般草藥可化解,必須使用以血為食的蟲類藥材來化解。這張藥方專門治療因瘀血而導致的勞損症狀。瘀血如果不清除,正氣就永遠無法恢復,因此祛除病邪也是在補虛。

治夢泄精方(《千金》)

韭子(一升)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立效。

羌活補髓丸(《千金》),療髓虛腦痛不安,膽腑中寒。

羌活川芎,當歸(各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酥(一升),大麻仁(二升,熬,研脂),棗肉(一斤,研脂),牛髓羊髓(各一升)

白話文:

羌活、川芎、當歸(各 150 克),桂心(100 克),人參(200 克),酥油(500 毫升),大麻仁(1000 毫升,炒熟後研磨成脂),紅棗肉(500 克,研磨成脂),牛髓、羊髓(各 500 毫升)

上十味,先篩前五味為散,後用棗肉、麻仁打勻,再下二髓及酥,重湯煮之,為丸桐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先將前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然後加入棗肉和芝麻碾勻。再加入鹿茸髓和狗脊髓,用湯煮沸,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酒送服,一天三次,每次 30 粒。

肘後獺肝(《金匱》附方),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炙乾、末之)

上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骨蒸方(《千金》),療熱骨蒸,羸瘦煩悶,短氣喘息,兩鼻孔張,日西即發。

龍膽,黃連瓜蔞(各一兩),梔子(二七枚,擘),芒硝(半兩),青葙子苦參,大黃,黃芩,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龍膽草、黃連、瓜蔞(各 30 克),梔子(54 粒,掰開),芒硝(15 克),青葙子、苦參、大黃、黃芩、芍藥(各 15 克)

上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二服。以知為度。此為純寒之劑,實熱者宜之。

救急療瘦疾方(《外臺》)

炙甘草(三兩)

上一味,小便煮服。用小便奇。此方亦治咽痛。

口乾方(《外臺》),療脾熱脅痛,熱滿不歇,目赤不止,口唇乾裂。

石膏(碎,綿裹),生地汁,赤蜜(各一升),竹葉(五升,切)

白話文:

研碎的石膏,用棉布包好,一升生地黃汁液,一升赤蜜,五升切碎的竹葉。

上四味,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七升,去滓,煮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納地黃汁,煮二三沸,下蜜,煎三升,細服。

白話文:

用以上四種材料,加上一斗二升水,先煮竹葉,取七升水,除去渣滓,再煮石膏,取一升五合水,除去渣滓,加入熟地黃汁,煮沸二三次,加入蜂蜜,煎熬成三升藥汁,分次服下。

傳屍勞方(《外臺》)

獺肝(一具,破,干炙),鱉甲(一枚,炙),野貍頭(一枚,炙),紫菀(四分),漢防己(一兩半),蜀漆(洗),麥冬,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水獺肝(1副,破開、曬乾後烘烤),鱉甲(1枚,烘烤),野狸頭(1枚,烘烤),紫菀(4錢),漢防己(1兩半),生漆(洗淨),麥冬,甘草(烘烤,各1兩)

上藥搗篩已成,煉烊羊腎脂二分,合蜜一分,烊,令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其藥合和,分一分懸門額上,一分著頭邊,一分系臂上。先服頭邊,次服臂上,次服門上,大驗。

白話文:

將上好的藥材研磨成粉後,加入煉化後的羊腎脂兩分、蜂蜜一分,一起加熱融化,均勻混合後搓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到十五丸,每天服用兩次。用藥時同時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將藥材分成三等份,一份懸掛在門楣上,一份放在牀頭,一份繫在手臂上。先服用牀頭的藥丸,然後是手臂上的藥丸,最後是門楣上的藥丸。藥效顯著。

秦艽鱉甲散(《寶鑑》),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舌紅頰赤,氣粗,困倦,盜汗。

白話文:

秦艽鱉甲散(出自《寶鑑》)

功效: 治療骨蒸導致身熱健壯,肌肉消瘦,舌頭紅、臉頰發紅,呼吸粗重,疲倦,盜汗等症狀。

鱉甲,柴胡,地骨皮(各一兩),秦艽知母,當歸(各五錢)

白話文:

龜甲、柴胡、地骨皮(各 30 克) 秦艽、知母、當歸(各 15 克)

上為末,每半兩入烏梅一枚,青蒿五葉,同煎,臨臥空心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兩,加入一顆烏梅與五片青蒿,一起煎煮,在就寢前空腹溫熱服用。

秦艽扶羸湯(《直指》),治肺痿,骨蒸勞嗽,聲嗄,自汗,體倦。

白話文:

秦艽伏羸湯(出自《直指方》)

功效: 治療肺癆、骨蒸勞嗽(肺癆併發發熱、盜汗、虛弱)、聲啞、自汗、體虛。

鱉甲,秦艽,當歸,人參(各一錢半),柴胡(二錢),地骨皮,紫菀,半夏,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 鱉甲:1.5 錢
  • 秦艽:1.5 錢
  • 當歸:1.5 錢
  • 人參:1.5 錢
  • 柴胡:2 錢
  • 地骨皮:1 錢
  • 紫菀:1 錢
  • 半夏:1 錢
  • 甘草:1 錢

上九味,加薑棗煎服。

十味煎(《外臺》),治凡病在胸膈上者,宜飽服而在夜。肺既居上,則病在上,晝宜服丸,夜宜合桑白皮汁等服。

白話文:

十味煎(出自《外臺祕要》),治療所有胸膈部位的疾病,宜於飽腹後在夜間服用。肺臟位於上部,因此疾病在上部,白天適宜服用藥丸,夜晚適宜與桑白皮汁等一起服用。

白皮(一升),地骨皮(三升),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澄清,生地汁(五升),麥冬汁(二升),生薑汁(一升),竹瀝,生葛,根汁(各三升),白蜜(一升),牛酥(三合),大棗(一升)

白話文:

桑白皮(1升),地骨皮(3升),以上兩種藥材加入7升水煮沸,取3升藥液,過濾去渣。

生地汁(5升),麥冬汁(2升),生薑汁(1升),竹瀝,生葛根汁(各3升),白蜜(1升),牛酥(3合),大棗(1升)

上十味,先煮生地以下,葛根以上,和煎減半,則納桑皮等和煎之。三分減一,則納酥、蜜、棗等藥攪之,勿停手,如稠飴狀。每服胡桃大一枚,含之。滋潤肺經,此為第一。薑汁宜用少許。

白話文:

先將以上十種藥材中的 生地、沙參、玉竹、百合、麥冬、五味子、石斛、天冬、女貞子、玄參 煮沸。

再加入葛根後一起煮,並將煮沸的藥汁濃縮至一半。

然後加入桑皮等藥材一起煮沸。

將藥汁再濃縮至三分之一時,加入酥油、蜂蜜和棗泥等藥材攪拌均勻,攪拌時不要停手,直到藥汁呈現如濃稠蜂蜜的狀態。

每次服用一塊胡桃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

此方能滋潤肺經,為肺部保健的首選。建議少放一些薑汁。

百花煎(《類方奇要》),治吐血、咳嗽。補肺。

生地汁,藕汁,黃牛乳(各一升),胡桃(十枚,研細),黃明膠(炙燥,末,半兩,阿膠尤佳),生薑汁(半斤),乾柿(五枚,細研),大棗(二十一枚,煮去皮核,研爛),清酒(一斤),秦艽(半兩,末,秦艽味太苦,當用薄荷蘇子汁),杏仁(三兩,研細)

白話文:

生地汁、藕汁、鮮奶(各一升) 胡桃(十枚,磨成細粉) 黃明膠(烤乾,磨成粉末,半兩,阿膠最佳) 生薑汁(半斤) 乾柿子(五枚,磨成細粉) 大棗(二十一枚,煮熟後去除皮核,磨成泥) 清酒(一斤) 秦艽(半兩,磨成粉末,秦艽味道太苦,可用薄荷或蘇子汁代替) 杏仁(三兩,磨成細粉)

上藥煎減半,入好蜜四兩,慢火養成,入磁器。服一匙,米飲調下,日三。方內薑汁太多,宜減去大半。

人參蛤蚧散(《寶鑑》),治二三年間,肺逆喘嗽,咯吐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白話文:

人參蛤蚧散(出自《寶鑑》)

功效: 治療持續二至三年以上的肺部感染(逆喘嗽),導致咳出膿血,臉上長滿膿瘡,全身水腫發黃。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杏仁(五兩),甘草(炙,三兩),人參,茯苓,貝母,知母,桑白皮(各二兩)

白話文:

蛤蟆:一對,整隻,用河水浸泡五天,每天換水一次,洗去腥味,酥油煎至黃色 杏仁:五兩(250 克) 甘草(炙):三兩(150 克) 人參:二兩(100 克) 茯苓:二兩(100 克) 貝母:二兩(100 克) 知母:二兩(100 克) 桑白皮:二兩(100 克)

上為細末,磁器內盛,每日如茶點服,神效。

金鎖固精丸,治夢遺滑精。

芡實蓮鬚,蒺藜(各二兩),龍骨(一兩,酥炙),牡蠣(煅,四兩)

白話文:

芡實、蓮鬚、蒺藜(各 2 兩),龍骨(1 兩,經過酥油烤製),牡蠣(煅製,4 兩)

上以蓮子粉糊丸。服,鹽湯送下。

金鎖丹(《本事方》),治夢泄遺精,關鎖不固。

茴香胡蘆巴破故紙(炒),白龍骨(各一兩),木香(一兩五錢),胡桃(三十個,研膏),羊腎(三對,切開用鹽擦,炙敖,搗膏)

白話文:

茴香、胡蘆巴、炒後的破紙、白龍骨(各一兩) 木香(一兩五錢) 研磨成膏狀的黑胡桃(30個) 切開後用鹽擦拭過、香烤過的羊腎(三對,搗成膏狀)

上為末,和二膏研勻,酒浸煮熟,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鹽湯下。

金鎖正元丹(《局方》),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四肢倦怠,百節痠疼,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忪盜汗,飲食減少,小便滑數,遺精白濁。

白話文:

金鎖正元丹(出自《局方》)

用途:

治療真氣不足,臟腑虛弱,導致四肢疲倦、全身痠痛、精神不振、手腳冰冷、心神不寧、盜汗、食慾不振、小便次數多、遺精的白濁現象。

五倍子,茯苓(各八兩),補骨脂(十兩,微炒),紫巴戟(去心),胡蘆巴(炒),蓯蓉(洗淨,各一斤),硃砂(別研),龍骨(各三兩)

白話文:

五倍子、茯苓(各 400 公克),補骨脂(500 公克,微炒),紫巴戟(去籽),胡蘆巴(炒),蓯蓉(洗淨,各 500 公克),硃砂(另研磨),龍骨(各 150 公克)

上為細末,入研令勻,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犀角紫河車丸(《寶鑑》),治傳屍勞,三月必平復,其餘勞症即消。數服神效。

白話文:

犀角紫河車丸(出自《寶鑑》)

適用於治療傳染性屍毒所導致的勞損病症,服用三個月後病情必定平復,其他勞損病症也會痊癒。服用一段時間後便能顯著見效。

紫河車(一具,米泔浸一宿,洗淨焙乾),鱉甲(酥炙),桔梗,胡黃連白芍,敗鼓皮心(醋炙),大黃,貝母,龍膽草黃藥子,知母(各二錢半),芒硝,犀角(鎊),硃砂(各二錢,研)

白話文:

  • **紫河車(一具):**將紫河車用米湯浸泡一晚,洗淨後烘乾。
  • **鱉甲(酥炙):**用酥油煎炙鱉甲。
  • **桔梗、胡黃連、白芍、敗鼓皮心(醋炙)、大黃、貝母、龍膽草、黃藥子、知母(各 2.5 錢):**各取 2.5 錢。
  • **芒硝、犀角(研)、硃砂(研):**各取 2 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空心溫酒服二十丸。如膈熱,食後服。重病不過一料。

小建中湯(《金匱》)黃耆建中湯《金匱》)炙甘草湯《金匱》附方)大建中湯八味地黃丸《金匱》)人參養榮湯《局方》)瓊玉膏生地黃煎《外臺》)四物二連湯《元戎》),以上九方俱見通治。

白話文:

小建中湯(《金匱要略》)、黃耆建中湯(《金匱要略》)、炙甘草湯(《金匱要略》附方)、大建中湯、八味地黃丸(《金匱要略》)、人參養榮湯(《局方全書》)、瓊玉膏、生地黃煎(《外臺祕要》)、四物二連湯(《元戎論》)等九種方劑,都屬於通用於治療各類疾病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