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1. 虛勞
2. 《金匱》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赤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古人所謂虛勞皆是純虛無陽之症,與近日之陰虛火旺、吐血咳嗽者正相反,誤治必斃。
近日吐血咳嗽之病,乃是血症,有似虛勞,其實非虛勞也。
白話文:
【《金匱》】
對於一般健康的男性來說,如果脈象顯得特別大,這可能是過度勞累所致;同樣地,極度虛弱的脈象也表示勞累。如果一個男性的臉色顯得很蒼白,通常代表他可能有口渴的問題或有失血的情況。突然出現喘息和心悸,且脈象浮動,這顯示體內有虛弱的情況。若男性的脈象呈現虛弱、沉澀,沒有發燒或發冷的症狀,但有呼吸困難、腹部緊繃、小便不順暢、臉色紅白交錯、偶爾會眼睛閉不上和流鼻血、下腹部脹滿,這些都是因勞累所致。
勞累所導致的疾病,其脈象常見浮大,且手腳容易感到煩躁不安,這種情況在春夏兩季會更嚴重,在秋冬兩季則較好轉。在陰寒的環境下,可能會有精液自流的現象,並伴隨腰膝酸軟,行走困難。如果男性的脈象浮弱且澀,這可能代表他無法生育,且精氣清冷。
對於健康的一般男性,如果脈象虛弱細微,他很可能有盜汗的問題。當人進入五六十歲,如果他的脈象變得粗大,這可能是關節炎的徵兆,且疼痛感會沿著背部蔓延。如果同時有腸鳴音,或有頸部側邊腫大的情況,這通常是由勞累引起的。脈象沉澀且緩慢,被稱為脫氣。這類型的人如果快走會感到呼吸困難,且手腳冰冷,腹部脹滿,甚至會有拉肚子,食物不易消化的問題。
脈象弦而大,弦代表身體機能下降,大則表示脈象空虛,機能下降表示體內有寒氣,脈象空虛表示體內虛弱,寒氣與虛弱互相影響,這被稱為革脈。女性有此脈象可能會有流產或月經失調的問題,男性則可能會有失血或精液流失的問題。古人所說的虛勞,都是純粹的虛弱,缺乏陽氣的症狀,與近來的陰虛火旺、咳嗽帶血的情況剛好相反,如果誤診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近來咳嗽帶血的病情,其實是血癥,雖有些類似虛勞,但實際上並非虛勞。
3. 《病源》
夫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六極者,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肌極,六曰精極。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萎,三曰陰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
五蒸:一骨蒸,根在腎。二脈蒸,根在心。三皮蒸,根在肺。四肉蒸,根在脾。五內蒸,亦名血蒸,必外寒而內熱,把手附骨,而內熱甚,根在五臟六腑。又有二十三蒸,各有證名。
肺勞者,短氣面腫,鼻不聞香臭。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脾勞者,舌苦直,不能嚥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小腹滿急。此乃五臟之勞。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虛勞病症,包含了五勞、六極和七傷的定義。五勞包括:一是過度用腦,二是過度思考,三是心力耗損,四是過度憂慮,五是身體消瘦導致的勞損。
六極指的是:一是氣力耗盡,二是血液虧虛,三是筋絡疲憊,四是骨骼衰弱,五是肌肉無力,六是精氣枯竭。
七傷則是:一是受寒影響了生殖系統,二是生殖器萎縮,三是生殖器緊繃,四是頻繁射精,五是精液稀少且下部濕潤,六是精液清冷,七是頻繁小便,但排尿困難。
五蒸是指五種蒸熱的病症,分別由五臟引起:一是骨蒸,根源在腎;二是脈蒸,根源在心;三是皮蒸,根源在肺;四是肉蒸,根源在脾;五是內蒸,又稱血蒸,會出現外寒內熱的症狀,手摸骨頭感覺到內部非常熱,根源在五臟六腑。另有一種說法有二十三種蒸熱病症,每種都有其特徵。
接著詳細描述了五臟勞損的症狀: 肺勞的人會感到呼吸短促,臉部浮腫,鼻子對香臭沒有感覺。 肝勞的人會出現面色乾黑,口中有苦味,精神不易集中,有恐懼感,不能單獨睡覺,視力減退。 心勞的人會常忘事,大便困難,偶爾會拉稀,口腔內易生潰瘍。 脾勞的人會感到舌頭僵硬,吞嚥困難。 腎勞的人背部活動困難,小便不順暢,尿色偏黃紅,排尿後仍有殘留,下體內有疼痛感,下體濕潤且可能長瘡,小腹有飽脹感。以上都是五臟勞損的表現。
4. 虛勞方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頭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此湯主之。
桂枝(二兩),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脈極虛芤遲,乃為虛寒之症,故用桂枝及建中等湯。若嗽血而脈數者,乃陰虛之症,與此相反,誤用必斃。
薯蕷丸(《金匱》),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主之。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曲,乾地黃,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參(十分),芎藭,芍藥,白朮,麥門冬(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杏仁(六分),乾薑(三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大黃䗪蟲丸(《金匱》),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暗黑,此丸主之。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蠐螬(一升),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䗪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為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血乾則結而不散,非草木之品所能下,必用食血之蟲以化之。此方專治瘀血成勞之症。瘀不除則正氣永無復理,故去病即所以補虛也。
治夢泄精方(《千金》)
韭子(一升)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立效。
羌活補髓丸(《千金》),療髓虛腦痛不安,膽腑中寒。
羌活,川芎,當歸(各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酥(一升),大麻仁(二升,熬,研脂),棗肉(一斤,研脂),牛髓,羊髓(各一升)
上十味,先篩前五味為散,後用棗肉、麻仁打勻,再下二髓及酥,重湯煮之,為丸桐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三服。
肘後獺肝散(《金匱》附方),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炙乾、末之)
上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骨蒸方(《千金》),療熱骨蒸,羸瘦煩悶,短氣喘息,兩鼻孔張,日西即發。
龍膽,黃連,瓜蔞(各一兩),梔子(二七枚,擘),芒硝(半兩),青葙子,苦參,大黃,黃芩,芍藥(各半兩)
上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二服。以知為度。此為純寒之劑,實熱者宜之。
救急療瘦疾方(《外臺》)
炙甘草(三兩)
上一味,小便煮服。用小便奇。此方亦治咽痛。
口乾方(《外臺》),療脾熱脅痛,熱滿不歇,目赤不止,口唇乾裂。
石膏(碎,綿裹),生地汁,赤蜜(各一升),淡竹葉(五升,切)
上四味,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七升,去滓,煮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納地黃汁,煮二三沸,下蜜,煎三升,細服。
傳屍勞方(《外臺》)
獺肝(一具,破,干炙),鱉甲(一枚,炙),野貍頭(一枚,炙),紫菀(四分),漢防己(一兩半),蜀漆(洗),麥冬,甘草(炙,各一兩)
上藥搗篩已成,煉烊羊腎脂二分,合蜜一分,烊,令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日再。其藥合和,分一分懸門額上,一分著頭邊,一分系臂上。先服頭邊,次服臂上,次服門上,大驗。
秦艽鱉甲散(《寶鑑》),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舌紅頰赤,氣粗,困倦,盜汗。
鱉甲,柴胡,地骨皮(各一兩),秦艽,知母,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每半兩入烏梅一枚,青蒿五葉,同煎,臨臥空心溫服。
秦艽扶羸湯(《直指》),治肺痿,骨蒸勞嗽,聲嗄,自汗,體倦。
鱉甲,秦艽,當歸,人參(各一錢半),柴胡(二錢),地骨皮,紫菀,半夏,甘草(各一錢)
上九味,加薑棗煎服。
十味煎(《外臺》),治凡病在胸膈上者,宜飽服而在夜。肺既居上,則病在上,晝宜服丸,夜宜合桑白皮汁等服。
桑白皮(一升),地骨皮(三升),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澄清,生地汁(五升),麥冬汁(二升),生薑汁(一升),竹瀝,生葛,根汁(各三升),白蜜(一升),牛酥(三合),大棗(一升)
上十味,先煮生地以下,葛根以上,和煎減半,則納桑皮等和煎之。三分減一,則納酥、蜜、棗等藥攪之,勿停手,如稠飴狀。每服胡桃大一枚,含之。滋潤肺經,此為第一。薑汁宜用少許。
百花煎(《類方奇要》),治吐血、咳嗽。補肺。
生地汁,藕汁,黃牛乳(各一升),胡桃(十枚,研細),黃明膠(炙燥,末,半兩,阿膠尤佳),生薑汁(半斤),乾柿(五枚,細研),大棗(二十一枚,煮去皮核,研爛),清酒(一斤),秦艽(半兩,末,秦艽味太苦,當用薄荷或蘇子汁),杏仁(三兩,研細)
上藥煎減半,入好蜜四兩,慢火養成,入磁器。服一匙,米飲調下,日三。方內薑汁太多,宜減去大半。
人參蛤蚧散(《寶鑑》),治二三年間,肺逆喘嗽,咯吐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杏仁(五兩),甘草(炙,三兩),人參,茯苓,貝母,知母,桑白皮(各二兩)
上為細末,磁器內盛,每日如茶點服,神效。
金鎖固精丸,治夢遺滑精。
芡實,蓮鬚,蒺藜(各二兩),龍骨(一兩,酥炙),牡蠣(煅,四兩)
上以蓮子粉糊丸。服,鹽湯送下。
金鎖丹(《本事方》),治夢泄遺精,關鎖不固。
茴香,胡蘆巴,破故紙(炒),白龍骨(各一兩),木香(一兩五錢),胡桃(三十個,研膏),羊腎(三對,切開用鹽擦,炙敖,搗膏)
上為末,和二膏研勻,酒浸煮熟,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鹽湯下。
金鎖正元丹(《局方》),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四肢倦怠,百節痠疼,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忪盜汗,飲食減少,小便滑數,遺精白濁。
五倍子,茯苓(各八兩),補骨脂(十兩,微炒),紫巴戟(去心),胡蘆巴(炒),蓯蓉(洗淨,各一斤),硃砂(別研),龍骨(各三兩)
上為細末,入研令勻,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犀角紫河車丸(《寶鑑》),治傳屍勞,三月必平復,其餘勞症即消。數服神效。
紫河車(一具,米泔浸一宿,洗淨焙乾),鱉甲(酥炙),桔梗,胡黃連,白芍,敗鼓皮心(醋炙),大黃,貝母,龍膽草,黃藥子,知母(各二錢半),芒硝,犀角(鎊),硃砂(各二錢,研)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空心溫酒服二十丸。如膈熱,食後服。重病不過一料。
小建中湯(《金匱》)黃耆建中湯《金匱》)炙甘草湯《金匱》附方)大建中湯、八味地黃丸《金匱》)人參養榮湯《局方》)瓊玉膏、生地黃煎《外臺》)四物二連湯《元戎》),以上九方俱見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