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2. 《靈》《素》

《靈·經脈篇》:肝所生病,為狐疝。足厥陰病,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

《素·骨空論》: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督脈為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

《陰陽別論》:三陽為病,發熱寒,其傳為㿗疝。

《脈要精微論》:診得心脈而急,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

白話文:

【《靈樞·經脈篇》】:肝臟相關的疾病,可能表現為狐疝(一種疝氣)。當足厥陰肝經發生問題時,男性可能會出現㿉疝(另一種疝氣),女性則可能會有小腹部腫脹的情況。

【《素問·骨空論》】:任脈若發生問題,男性可能會產生內部結成的七種疝氣。督脈若出問題,可能導致從小腹部向上衝擊心臟的疼痛,影響排尿或排便,這種情況被稱為衝疝。

【《陰陽別論》】:三陽經絡發生問題,會引起發燒和畏寒的症狀,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形成㿗疝(又一種疝氣)。

【《脈要精微論》】:在診斷中如果發現心臟的脈象緊急,可能是心疝的病狀,這時小腹部應該可以看到或摸到異常的形狀。

3. 《病源》

七疝,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狼疝,此名七疝也。厥逆心痛足寒,諸飲食吐不下,名曰厥疝也。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名曰癥疝也。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名曰寒疝也。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也。腹中痛在臍旁,名曰盤疝也。

腹中臍下有積聚,名曰胕疝也。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名曰狼疝也。凡七疝,皆由血氣虛弱,飲食寒濕不調理之所生。

飢疝,陰氣在內,寒氣客於足陽明、手少陽之絡,令食竟必飢,心為之痛,名曰飢疝。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七種疝氣病症,包括: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和狼疝。

厥疝指的是患者會出現心痛、腳冷,無法吞嚥食物的症狀。癥疝則是腹部氣悶,心口下方劇烈疼痛,腹部積氣嚴重,形狀如手臂大小。寒疝是吃了冷的食物後,兩側肋骨下方及腹部劇烈疼痛。氣疝表現為腹部時常悶脹,伴隨疼痛。盤疝的特徵是肚臍旁邊疼痛。胕疝則是肚臍下方有硬塊積聚。狼疝是小腹和生殖器部位疼痛,且排便困難。以上七種疝氣,都是因為血氣虛弱,飲食及身體對寒濕的調節失衡所導致。

飢疝是指腸胃內氣不足,加上足部陽明經和手部少陽經絡受到寒氣影響,造成飯後馬上就感到飢餓,伴隨著心口疼痛。這種現象被稱為飢疝。

4. 《外臺》

痛達背膂名屍疝。心下堅痛,不可手迫,名石疝。臍下結痛,女子月事不時,名血疝。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名脈疝。寒氣積於內,上衝心,如刀錐所刺,四肢逆冷,或唇口變青,名心疝。㿗疝堅大如斗。諸疝惟㿗疝最大而堅,衝起犯心即能殺人。非硫黃不治。

白話文:

疼痛深達背部的稱為屍疝。

心臟下方有堅硬且劇烈的疼痛,無法用手按壓,這種情況被命名為石疝。

肚臍下方有結塊並感到疼痛,對於女性來說,若月經週期不正常,這被命名為血疝。

小腹部有脹滿感,並且牽連到膀胱急痛,這種情況被命名為脈疝。

體內有寒氣積聚,向上衝擊心臟,感覺像是被刀或錐子刺入,同時伴隨四肢冰冷,甚至嘴脣和嘴巴轉為青色,這種情況被命名為心疝。

㿗疝會形成一個像鬥一樣大且堅硬的腫塊。

在各種疝病中,㿗疝是最大的且最堅硬的一種,一旦它向上衝擊心臟,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這種情況,非硫磺不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