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四 (2)
卷四 (2)
1. 咳嗽方
杏仁(熬),貝母,桂枝(各三兩),人參,甘草(炙),厚朴(炙),麻黃(去節),茯苓,胡麻,白前(各二兩),生薑(六兩),半夏(五兩,洗),鯉魚(五斤)
上以水二斗,煮魚得一斗二升,去魚納藥,煎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按:此方治咳嗽有水聲,身浮腫最妙。
觀音應夢散(《夷堅志》),治老人虛嗽。
人參(一寸),胡桃(二枚,不去皮)
上二味,以棗二枚,姜五片,水煎服。
補肺阿膠散(錢乙),止嗽生津。
阿膠(一兩半),馬兜鈴(焙),惡實(炒),甘草(炙,各一兩),杏仁(七錢)
上加糯米一合,水煎服。按:此方治小兒天哮最效。
清音丸(《統旨》),治咳嗽失音。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分),硼砂(三錢),青黛(三錢),冰片(三分)
上為末,蜜丸龍眼大,噙化一丸。
葶藶丸,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不安,小便赤色。
甜葶藶(隔紙炒),貝母(煨黃色),木通(各一兩),杏仁,防己(各二兩)
上為末,棗肉為丸,桐子大。桑白皮煎湯下五十丸。
蘇子煎,治上氣咳嗽。
蘇子,生薑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各一升)
上搗蘇子,以地黃汁、薑汁澆之,以絹絞取汁,更搗,以汁澆之,絞令味盡去滓。熬令杏仁微黃黑如脂,又以汁澆之,絹絞。往來六七度,令味盡去滓。納蜜合和,置瓦器中,於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此治久嗽。
蘇子降氣湯(《局方》),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並久年肺氣至效。
蘇子,半夏(各二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朴,陳皮(各八分),當歸(二錢),沉香(七分),姜(三片)
上水煎,不拘時服,若虛冷人,加肉桂五分,黃耆一錢。
治久嗽上氣心胸煩熱吐膿血方
蘇子,鹿角膠(炒),杏仁(炒,各三兩),薑汁(一合),白蜜(一盞),生地汁(一合)
上將前三味搗令熟,入薑汁、地黃汁,蜜相和,慢火熬成膏,磁器中蜜封之。每服半匙許,溫粥飲調下,日三四服。
此治寒嗽。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難愈,治之稍誤,即貽害無窮。余以此證考求四十餘年,而後稍能措手,故所載之方至詳至悉,學者當於此潛心參究,勿輕視也。
麥冬湯,《金匱》見哮喘。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桂苓五味甘草湯,桂苓五味去桂加姜辛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大黃湯,以上七方皆《金匱》治痰飲之方,俱載痰飲門。麻黃附子細辛湯,仲景方,見《傷寒》,,烏梅丸,《金匱》見蟲門。金珠化痰丸,見痰飲。人參蛤蚧散,《寶鑑》見虛勞。
白話文:
咳嗽方
這個治療咳嗽的方子,需要用到的藥材有:杏仁(需要熬煮)、貝母、桂枝(各120克),人參、炙甘草、炙厚朴、麻黃(去除莖節)、茯苓、胡麻、白前(各80克),生薑(240克),洗過的半夏(200克),還有鯉魚(2.5公斤)。
先用水4000毫升煮鯉魚,煮到剩2400毫升時把魚撈出,再把藥材放入魚湯中煎煮,煮到剩640毫升左右,分成四次服用。這個方子特別適合治療咳嗽時有水聲,並且身體浮腫的情況。
觀音應夢散(出自《夷堅志》),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老年人因虛弱引起的咳嗽。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人參(約3公分長)、胡桃(2顆,不用去皮)。
把這兩味藥材,加上紅棗2顆、生薑5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補肺阿膠散(出自錢乙),這個方子可以止咳並生津液。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阿膠(60克)、焙過的馬兜鈴、炒過的惡實、炙甘草(各40克),杏仁(28克)。
加上糯米20克,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對治療小兒哮喘效果很好。
清音丸(出自《統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咳嗽導致失聲的情況。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桔梗、訶子(各40克),甘草(2克),硼砂(12克),青黛(12克),冰片(1克)。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龍眼大小的藥丸,每次含化一顆。
葶藶丸,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肺氣不順引起的咳嗽,並伴有面部浮腫、呼吸急促、小便發紅的情況。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隔紙炒過的甜葶藶、煨黃的貝母、木通(各40克),杏仁、防己(各80克)。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桑白皮煎湯送服,每次50顆。
蘇子煎,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氣向上衝而引起的咳嗽。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蘇子、生薑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各200毫升)。
先把蘇子搗碎,用生地汁和薑汁澆淋,然後用絹布絞汁取出,再搗碎,再次用汁澆淋,反覆絞汁直到藥味盡失,去除藥渣。將杏仁熬煮到微微發黃變黑像油脂一樣,再用汁澆淋,絹布絞汁,這樣反覆六七次,直到藥味盡失,去除藥渣。加入蜂蜜調和,放入瓦器中,隔水蒸煮,使之變成膏狀。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三次,晚上一次,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久咳不止。
蘇子降氣湯(出自《局方》),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虛陽向上攻,氣機不順暢,上部氣盛而下部虛弱,痰液壅盛,胸部悶塞等情況,對於多年肺氣不順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蘇子、半夏(各10克),前胡、炙甘草、厚朴、陳皮(各3克),當歸(8克),沉香(2.8克),生薑(3片)。
用水煎煮後服用,不拘時間。如果體質虛寒的人,可以加入肉桂2克、黃耆4克。
治療久咳不止、氣喘、胸悶煩熱、吐膿血的方子
需要用到的藥材是:蘇子、炒過的鹿角膠、炒過的杏仁(各120克),薑汁(20毫升),白蜜(200毫升),生地汁(20毫升)。
先把前三味藥材搗爛,加入薑汁、生地汁和蜂蜜,用小火熬煮成膏狀,放入磁器中密封保存。每次服用半勺,用溫熱的粥水送服,每天三到四次。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寒性咳嗽。在所有疾病中,咳嗽的病因最為複雜,也最難治癒。治療上稍有差錯,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我研究這個疾病已經四十多年,才稍微掌握了一些方法,所以這裡記錄的方子都非常詳細,希望學習者可以潛心研究,不要輕視。
麥冬湯,《金匱要略》中提到用於治療哮喘。此外,還有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桂苓五味甘草湯、桂苓五味去桂加薑辛湯、又去桂加薑辛半夏湯、又去桂加薑辛半夏杏仁湯、又去桂加薑辛半夏杏仁大黃湯,以上七個方子都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痰飲的方子,都記錄在痰飲門。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張仲景的方子,記錄在《傷寒論》中。烏梅丸,《金匱要略》中記錄在蟲門。金珠化痰丸,記錄在痰飲門。人參蛤蚧散,《寶鑑》中記錄在虛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