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咳嗽方

射干麻黃湯(《金匱》),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此湯主之。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細辛(三兩),半夏(八枚,一法半升),大棗(七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皂莢丸(《金匱》),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此方主之。

皂莢(八兩,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稠痰黏肺,不能清滌,非此不可。

厚朴麻黃湯(《金匱》),咳而脈浮者,此主之。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夏(各半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脈浮,風邪在表。

澤漆湯(《金匱》),咳而脈沉者,此主之。

半夏(半升),紫參(五兩,一作紫菀),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上九味,㕮咀,納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脈沉,伏飲在裡。

越婢加半夏湯(《金匱》),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主之。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肺脹之喘最多,知者絕少。

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此主之。

即小青龍加石膏二兩,煎法同。小青龍湯方見痰飲。

杏仁煎(《外臺》),主氣嗽。

杏仁(一斤,去皮、尖),糖(一合,疑是飴糖),酥(一合),生薑汁(一合),蜜(五合),貝母(八合,另研末),蘇子(一升,水研絞汁七合)

上七味,先搗杏仁如泥,納後六味,合煎如飴糖。取如棗大含咽之,日三。但嗽發,細細含之。蘇子絞汁始有力。

十味丸(《外臺》),治久嗽有聲,成肺癰者。

麻黃(去節),白前(各二兩),桑皮(六兩),射干(四兩),白薇(三兩),百部(五兩),地黃(六兩),地骨皮(五兩),橘皮(三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桑皮湯下十丸,日再服。稍加至十五丸。

療上氣方(《外臺》)

葶藶(五合,熬紫色為泥),桑白皮,大棗(二十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葶藶子泥如棗大。煮三分減一,以快利為度。

鯉魚湯(《外臺》),治上氣。

白話文:

[咳嗽方]

射干麻黃湯:咳嗽並氣喘,喉嚨有像水雞叫的聲音,以此方治療。藥方:射干十三枚(或三兩)、麻黃四兩、生薑四兩、紫菀三兩、款冬花三兩、五味子半升、細辛三兩、半夏八枚(或半升)、大棗七枚。將以上九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至沸騰兩次,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皂莢丸:咳嗽氣喘,經常吐出黏稠的痰液,坐臥不安,無法入睡,以此方治療。藥方:皂莢八兩(刮去外皮,用酥油炙烤)。將皂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大棗膏和溫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每夜一次。對於痰液黏稠阻塞肺部,難以排出者,此方不可或缺。

厚朴麻黃湯:咳嗽且脈搏浮弱,以此方治療。藥方: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將以上九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至熟爛,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脈搏浮弱,表示風邪侵犯肌表。

澤漆湯:咳嗽且脈搏沉弱,以此方治療。藥方:半夏半升、紫參(或紫菀)五兩、澤漆三斤(用東流水五斗煎煮至一斗五升)、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甘草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桂枝三兩。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放入澤漆汁中,煎煮至五升。溫服五合,直至晚上服用完畢。脈搏沉弱,表示伏飲停滯於內。

越婢加半夏湯:咳嗽並氣喘,這是肺脹的症狀。患者氣喘,眼睛好像要脫出來一樣,脈搏浮大,以此方治療。藥方: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六升,先煮麻黃,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肺脹所致的氣喘,是最多的,但真正懂得治療的人卻很少。

小青龍加石膏湯:肺脹,咳嗽並氣喘,煩躁不安,脈搏浮弱,心下有積水,以此方治療。即在小青龍湯的基礎上,加入石膏二兩,煎煮方法相同。小青龍湯的藥方請參考痰飲篇。

杏仁煎:主治咳嗽。藥方:杏仁一斤(去皮尖)、糖一合(疑為飴糖)、酥油一合、生薑汁一合、蜂蜜五合、貝母八合(另研磨成粉)、蘇子一升(用水研磨取汁七合)。將杏仁搗成泥狀,加入其他六味藥材,一起煎煮成飴糖狀。取如棗子般大小含服,每日三次。咳嗽發作時,細細含服。蘇子需榨汁才能發揮功效。

十味丸:治療久咳有痰,發展成肺癰的病症。藥方:麻黃(去節)二兩、白前二兩、桑皮六兩、射干四兩、白薇三兩、百部五兩、地黃六兩、地骨皮五兩、橘皮三兩。將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用桑皮湯送服十丸,每日二次,逐漸增加至十五丸。

療上氣方:藥方:葶藶五合(熬煮至紫色成泥)、桑白皮、大棗二十枚。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四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加入葶藶子泥(如棗子般大小)。再煎煮至三分之一,以藥效快速見效為度。

鯉魚湯:治療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