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疝方

烏頭桂枝湯(《金匱》),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者。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㕮咀)

以水二升,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又一煎法。令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蜘蛛散(《金匱》),陰狐疝氣者,偏有小大,時時上下,此方主之。

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兩)

上為散,取八分,一匕飲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俗名偏墜。

大烏頭煎方(《金匱》),腹滿,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痛苦。發則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此主之。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

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渣,納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又一煎法。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沉寒入里,非大熱之藥不治。

洗陰腫核痛(《千金翼》),治丈夫陰腫,大如斗,核中痛者。

雄黃(一兩,末),礬石(二兩,研),甘草(一尺,生)

上以水一斗,煮二升,洗之,神良。

麝香大戟丸(《局方》),治陰㿗腫脹,或小腸氣痛。

胡蘆巴(四兩),麝香(一錢),大戟(半兩,炒黃),茴香,川楝子(各二兩,以好酒二升,蔥白七根,長三四寸,同煮軟,去核,取肉,和丸),木香,訶子(酒浸蒸),附子(泡),檳榔(各一兩,不見火)

上九味,為丸如桐子大。或酒或薑湯下五十丸。此方通治疝氣。他如荔枝核、青鹽、牽牛等俱可加入,不必因一二味之殊另名一方。

濟生橘核丸,治四種㿗病,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痛引臍腹,甚則膚囊腫脹成瘡,時出黃水,或癰腫㿉爛。

橘核(炒),海藻,昆布,海帶(各泡),川楝肉(炒),桃仁(麩炒,各一兩),製厚朴,木通,枳實(麩炒),延胡索(炒),桂心,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鹽湯下。此軟堅之藥。

川楝子丸,治疝氣,及一切下部之疾,腫痛縮小,雖多年,服此藥,永去病根。

川楝子(淨肉一斤,分四處。四兩用面一合,斑蝥四十九個,同麩炒黃色,去麩,斑蝥不用。四兩用面一合,巴豆四十九粒,同麩炒黃色,去麩,巴豆不用。四兩用麩一合,巴戟一兩,同麩炒黃色,去麩,巴戟不用。四兩用鹽一兩、茴香一合,同炒黃色,去鹽及茴香不用),木香(一兩,不見火),破故紙(一兩,炒香為度)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鹽湯下,甚者日進三兩服。空心食前。

硇砂丸(《本事方》),有人貨疝氣藥,日數千文。有一國醫,多金得之,用之良驗。

白話文:

【疝氣治療方】

  • 烏頭桂枝湯:源於《金匱》,主治寒疝,腹部劇痛,四肢冰冷麻木,身體疼痛,即使灸刺及其他藥物都難以緩解的情況。使用大烏頭五個(去皮,無需切碎),用水兩升煎至一半後去渣,再與桂枝湯五合調和服用。另一種煎法是先取得一升藥液後,初次服用二合,如果效果不明顯,則增加至三合,還是沒有效果則加到五合。有效果時,患者會像喝醉一樣,甚至引發嘔吐,這表示藥效已經對症。

  • 蜘蛛散:同樣出自《金匱》,用於治療陰狐疝氣,症狀爲一側腫大,且會時有時無。主要成分是十四隻蜘蛛(烤焦)與半兩桂枝,混合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匕的量,每日兩次,也可以製成蜜丸。民間稱爲偏墜。

  • 大烏頭煎方:同樣源於《金匱》,用於治療腹部脹滿,脈象弦緊的症狀,弦表示衛氣不通,即感到寒冷;緊表示食慾不佳。當邪正兩氣相爭,就會形成寒疝,導致臍周劇烈疼痛,發作時口吐白沫,手腳冰涼,脈象沉緊,這時可以使用本方。使用大烏頭五個(去皮,無需切碎),用水兩升煎至一升後去渣,加入兩升蜂蜜,繼續煎至水分完全蒸發。強健的人服用七合,體弱者服用五合,若無明顯效果,第二天可以再次服用,但不能在一天內連續服用兩次。對於深入體內的寒氣,非大熱藥物無法治癒。

  • 洗陰腫核痛:源自《千金翼》,用於治療男性陰部腫大,大如鬥,且有疼痛感。主要成分是雄黃(一兩,研磨成末)、礬石(二兩,研磨)、生甘草(一尺)。將這些材料與十升水一起煮至兩升,然後用來清洗患處,療效顯著。

  • 麝香大戟丸:源自《局方》,用於治療陰部腫脹或小腸氣痛。主要成分是葫蘆巴(四兩)、麝香(一錢)、炒黃大戟(半兩)、茴香、川楝子(各二兩,與好酒二升、蔥白七根一起煮軟,去核,取肉,和丸)、木香、訶子(酒浸蒸)、炮製附子、檳榔(各一兩,不見火)。將這些成分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可用酒或薑湯送服。這個方子可以通治疝氣。此外,如荔枝核、青鹽、牽牛等成分也可加入,不必因爲個別成分的不同就另立一個方子。

  • 濟生橘核丸:用於治療四種疝病,睾丸腫脹,一側大一側小,或堅硬如石,疼痛牽扯至肚臍和腹部,嚴重時陰囊腫脹形成瘡口,不時流出黃水,或出現癰腫爛瘡。主要成分是炒橘核、海藻、昆布、海帶(各一兩,需浸泡)、炒川楝肉、麩炒桃仁(各一兩)、制厚朴、木通、麩炒枳實、炒延胡索、桂心、木香(各一兩)。將這些成分磨成細粉,製成酒丸,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用酒鹽湯送服。這是軟化硬塊的藥物。

  • 川楝子丸:用於治療疝氣及所有下部疾病,如腫痛縮小,即使多年,服用此藥,可以永久去除病根。主要成分是淨肉川楝子(一斤,分四份,每份四兩分別與面、斑蝥、巴豆、麩、巴戟、鹽、茴香一起炒至黃色,去除麩、斑蝥、巴豆、巴戟、鹽和茴香)、木香(一兩,不見火)、破故紙(一兩,炒至香味)。將這些成分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湯送服,嚴重者每日可服用三兩次,在空腹或飯前服用。

  • 硇砂丸:源自《本事方》,有人售賣治療疝氣的藥物,每天能賺數千文。一位富有的醫生買下了這個配方,使用後發現非常有效。主要成分是木香、沉香、巴豆肉(各一兩)、青皮(二兩)、銅青(半兩,研磨)、硇砂(一分,研磨)。將木香、沉香、青皮三種成分切細,與巴豆一起慢火炒至紫色,去掉巴豆,磨成粉末,加入銅青和硇砂兩種成分,混合均勻,用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丸至九丸,用鹽湯送下,服用二三次。在空腹或飯前服用。注:這個配方既合理,使用銅青更是奇特,這就是所謂的海上方。

  • 蟬蛻散:用於治療膀胱腫大,小兒坐在地上被蚯蚓或螞蟻吹到。主要成分是蟬蛻(半兩),用水一碗煎湯洗,再溫再洗。同時給予五苓散加燈心煎服。或者使用石灰湯洗。

  • 當歸生薑羊肉湯:見通治。撞氣阿魏丸:見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