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積聚癥痞方

奔豚湯(《金匱》),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此主之。

甘草,川芎,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薑(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金匱》),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湯主之。

桂枝(四兩),茯苓(半斤),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桂湯(《金匱》),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此湯。此灸法不循穴道,亦甚易。

即桂枝湯加桂二兩

備急丸(《金匱》),治寒氣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滿痛,大便不通。

大黃,乾薑(各二兩),巴豆(一兩,去皮,研如脂)

上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納巴豆合搗千杵,和蜜丸如豆大,藏密器中,勿泄氣,候用。每服三四丸,暖水或酒下。又主中惡,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如卒死者,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不差,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利便差。若口噤者,須化,從鼻孔用葦管吹入,自下於咽。此溫下之法。口噤不能服藥者亦是一法。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千金》)

鹽(一升),水(三升)

上二味,煮令鹽消,分三服,當吐出食便瘥。

蛟龍病方(《金匱》),治春秋二時,龍精帶入芹菜中,人偶食之為病,發時手背腹滿痛不可忍。

硬糖二三升,日兩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瘥。

療犬肉傷(《金匱》),治食犬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乾大渴,心急發熱,妄語如狂,或洞下。

杏仁(一斤,合皮熟研用)

沸湯三升,和汁分三服,利下肉片大驗。

療食鱠傷(《金匱》),治鱠食之在心胸間不化,吐復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癥病。

橘皮(一兩),大黃(二兩),朴硝(二兩)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頓服即消。

療鱠癥(《金匱》),治食鱠多不消,結為癥病。

馬鞭草搗汁飲之。或以姜葉汁飲之一升,亦消。又可服藥吐之。

療蝨癥(《千金》),由齧蝨在腹,生長為蝨癥。按:此病發,服水銀。

故篦子(一枚),故梳子(一枚)

上二味,各破為兩分,先取一分,燒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前末盡,少時病出。無所忌。

療十年痃癖方(《千金翼》)

桃仁(去皮尖雙仁,煮熬),豉(干泡去皮熬,搗篩,各六升),蜀椒(去目閉口者,生搗篩,三升),乾薑(搗篩,三升)

白話文:

積聚癥痞方

奔豚湯(《金匱》):奔豚症,氣往上衝胸部,腹部疼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此方主治。

藥方:甘草、川芎、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根(五兩)、芍藥(二兩)、生薑(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用法:以上九味藥材,加水二斗,煎煮至五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夜間一次。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金匱》):發汗後,肚臍下悸動,想要發作奔豚症,此方主治。

藥方:桂枝(四兩)、茯苓(半斤)、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

用法:以上四味藥材,用甘瀾水一斗,先煎煮茯苓至減少二升,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桂枝加桂湯(《金匱》):發汗後,用火針使出汗,針灸處受寒,出現紅腫硬塊,必定會發作奔豚症,小腹疼痛向上蔓延至心臟。在腫塊上各灸一壯,並服用此湯。此灸法不遵循穴位,也十分容易操作。

藥方:桂枝湯(方劑未列出,需參考其他醫書)另加桂枝二兩。

備急丸(《金匱》):治療寒邪入侵、飲食停滯於胃中,心腹部滿脹疼痛,大便秘結。

藥方:大黃、乾薑(各二兩)、巴豆(一兩,去皮,研磨成膏狀)。

用法:先將大黃、乾薑搗成粉末,加入巴豆一起搗磨一千下,加蜂蜜製成如豆粒大小的丸藥,儲存在密封容器中,防止藥效散失,備用。每次服用三到四丸,溫水或酒送服。又可治療中惡(食物中毒等),心腹脹滿,突然劇痛如錐刺,氣喘吁吁,口不能言,如同將死之人,托起頭部灌服藥丸使其吞咽,很快就會好轉。若未好轉,再服用三丸,腹中鳴響,則吐瀉排便後病情好轉。若口不能言,需用葦管從鼻孔吹入,使其咽下藥物。此為溫下法,口不能言無法服藥者亦可採用此法。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千金》):

藥方:鹽(一升)、水(三升)。

用法:以上二味藥材,煎煮至鹽溶解,分三次服用,則會嘔吐出食物,病癒。

蛟龍病方(《金匱》):治療春秋兩季,龍精(一種毒素,可能指某些有毒生物)混入芹菜中,誤食而致病,發病時手背腹部疼痛難忍。

藥方:硬糖二三升。

用法:每日服用兩次,嘔吐出類似蜥蜴的三五枚蟲體後,痊癒。

療犬肉傷(《金匱》):治療食用犬肉後消化不良,心下堅硬,或腹部脹滿,口乾舌燥,心煩發熱,胡言亂語如狂,或下墜感。

藥方:杏仁(一斤,連皮一起煮熟研磨)。

用法:用沸水三升,調和杏仁汁,分三次服用,瀉下肉片,療效顯著。

療食鱠傷(《金匱》):治療食用鱠(生魚片)後停留在心胸之間未消化,嘔吐也吐不出來,需快速瀉下排出,久拖成癥結。

藥方:橘皮(一兩)、大黃(二兩)、朴硝(二兩)。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一大升,煎煮至小升,一次服用,即可消腫。

療鱠癥(《金匱》):治療食用鱠太多未消化,結成癥結。

藥方:馬鞭草搗汁服用,或用薑葉汁一升服用,也可服用藥物催吐。

療蝨癥(《千金》):因腹中蝨子啃咬,生長成蝨癥。按:此病發作,服食水銀。

藥方:舊篦子(一個)、舊梳子(一個)。

用法:將篦子和梳子各分成兩半,先取一半燒成灰,再取另一半用五升水煮成一升。服用灰末,過一會兒,病症就會排出。無需忌口。

療十年痃癖方(《千金翼》):

藥方:桃仁(去皮尖,雙仁,煮熬)、豉(干黃豆,泡去皮熬煮,搗碎過篩,各六升)、蜀椒(去蒂,閉口者,生搗碎過篩,三升)、乾薑(搗碎過篩,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