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靈》《素》

《靈·百病始生篇》:黃帝問於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岐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

白話文:

《黃帝內經·百病始生篇》:黃帝問岐伯說:各種疾病的最初產生,都是源於風、雨、寒冷、暑熱、潮濕、喜悅、憤怒。喜悅、憤怒不適度就會損傷內臟,風、雨會損傷上部,潮濕會損傷下部。三種部位的氣,受損類型不同,希望聽你講解它們的會合點。岐伯說:三種部位的氣各不相同,有的源於陰氣,有的源於陽氣,請讓我具體說明。喜悅、憤怒若不適度就會損傷內臟,內臟受損則疾病會從陰氣處開始。潮濕侵襲虛弱部位,則疾病會從下部開始。

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至於其淫泆,不可勝數。黃帝曰:積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四字乃成積之總訣。厥乃成積也。黃帝曰:其成積奈何?岐伯曰:厥氣生足悗,悗生脛寒,脛寒則血氣凝澀,血氣凝澀則寒氣上入於腸胃,入於腸胃則䐜脹,䐜脹則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

白話文:

當風雨侵襲虛弱的身體時,疾病就會從上半身開始,這就是「三部」疾病的起因。至於這些疾病的具體表現,簡直數不勝數。黃帝問道:疾病的開始和成型都有哪些徵兆呢?岐伯回答,疾病的開始,最初接觸寒邪才會發病,而「四字」總結了疾病成形的總訣,這就是「厥乃成積」。黃帝問道:疾病成形的過程是怎樣的?岐伯說:厥氣從腳開始,腳感寒氣後小腿就會發冷,小腿發冷就會導致血氣運行不暢,凝滯澀阻,血氣凝滯澀阻後,寒氣就會上入侵襲腸胃,進入腸胃就會產生脹滿,脹滿後,腸胃之外的液體和泡沫積聚在一起無法散開,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疾病。

卒然多飲食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衄為陽經之血,宜涼。後血為陰經之血,宜溫。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凡積未有不因血而成者。

白話文:

如果暴飲暴食會導致腸胃脹滿,作息不規律,用力過度,都會損傷經絡。陽經受損會導致出血,出血就是流鼻血;陰經受損會導致內出血,內出血就是痔瘡出血。流鼻血屬於陽經的血,宜用清涼之法治療。痔瘡出血屬於陰經的血,宜用溫熱之法治療。腸胃經絡受損,血會滲透到腸道外,如果腸道有寒氣,汁液和血凝結成塊,無法散開就會淤積起來。所有的淤積都是因為有血塊形成的。

卒然外中於寒,若內傷於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裹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

白話文:

突然遭到外來的寒冷侵襲,或者內在受到悲傷憤怒等情緒的傷害,就會導致氣機上逆,氣機上逆則六經經絡不通暢,溫暖的陽氣無法運行,凝滯的血液被包裹著而不散開,津液乾澀黏滯停留在體內而不能排出,這些積聚就形成了疾病。

《六元正紀大論》:大積大聚,不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則死。

《骨空論》: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息積,《素·奇病論》: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積最宜外治。

白話文:

何謂息積?

《素問·奇病論》中記載:皇帝問道:「有種疾病,右側肋骨下方脹滿,氣息上逆,拖延兩三年都沒有好轉,請問這是什麼病?」

岐伯回答:「這種病稱為息積。飲食不會受到阻礙,不能使用灸刺治療。如果出現積聚,適合用導引運動和服用藥物來調理。單靠藥物是不能治好的。治療息積最好使用外治的方法。」

伏梁,《靈·邪氣臟腑病形篇》:心脈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

《素·腹中論》: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

黃帝說:有人身體、大腿、臀部都腫脹,圍著肚臍疼痛,這是什麼病?

岐伯答道:這病叫伏梁,是風邪的根源。風邪充滿了大腸,凝聚在肓膜上。肓膜的本源在肚臍下方,所以會圍著肚臍疼痛。不能讓病人隨意活動,一旦活動就會導致水氣泛濫,造成手腳麻木無力的疾病。

2. 《難經》

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故以是別知積聚也。

白話文:

病有「積」和「聚」兩種,如何區分?「積」是陰氣所致,「聚」是陽氣所致。因此,「積」沉伏不顯,「聚」浮動不穩。氣聚集的地方稱為「積」,氣聚集的地方稱為「聚」。所以,「積」是由五臟產生,「聚」是由六腑形成。

「積」是陰氣,發病時通常有固定的部位,疼痛不會離開這個部位,上下左右都有明確的範圍。「聚」是陽氣,發病時沒有固定的部位,上下流竄,疼痛沒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來區分「積」和「聚」。

五臟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腹大如盤。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

白話文:

五臟內的積聚各有名稱,是在哪個月份的哪一天形成的?

肝臟的積聚稱為「肥氣」,位於左脅下,形狀像扣著的杯子,有頭有腳。

心臟的積聚稱為「伏梁」,從臍上開始,大小像手臂一樣,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

脾臟的積聚稱為「痞氣」,位於胃脘,肚子會脹大如盤子。

肺臟的積聚稱為「息賁」,位於右脅下,大小像扣著的杯子。

腎臟的積聚稱為「賁豚」,從少腹開始,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形狀像豬,有時會上上下下移動。

3. 《金匱》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心下則痞。問曰:病有積有聚,有䅽氣,何謂也?師曰:積者,臟病也,終不移。

白話文:

老師說:疾病有奔豚病、吐膿病、驚怖病、火邪病,這四類病都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

老師說:奔豚病從小腹部開始發作,往上衝到咽喉,發作時會感覺好像要死亡,後來又會停止,這些都是因為受到驚嚇造成的。瘦人如果肚臍周圍疼痛,一定是因為風寒,穀氣不能運轉,又反過來治療腹瀉,那麼氣血就會上衝,如果不上衝,就會導致心下痞滿。

問:疾病裡有「積」、「聚」、「䅽氣」,這是什麼意思?

老師說:「積」是指臟腑疾病,一直不會消散。

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䅽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復發為䅽氣。積聚皆有形,䅽氣則無形而有氣耳。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白話文:

:內臟疾病,發作時有時間性,會疼痛移動位置,可以治療。

䅽氣 :脅肋下方疼痛,按壓會緩解,反覆發作就是䅽氣。

積聚 都有有形的腫塊,䅽氣則沒有形狀,只有氣而已。

病人腹脹,按壓不痛,是虛。有痛感,則是實,可以瀉下。

舌頭發黃但還沒瀉下的,瀉下後黃色就會消失。

腹脹時而減少,時而恢復原狀,這是寒證,應給予溫補藥。

脈搏緊促像繩索,且沒有規律的,說明有宿食積滯。

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病,韭亦然。醋合酪食之,令人血瘕。

4. 《病源》

癥瘕,皆由寒溫不調,飲食不化,與臟氣相搏結所生也。其病不動者,直名為癥。若病雖有結瘕,而可推移者,名為癥瘕。瘕者,假也,謂虛假可動也。

白話文:

腫瘤和硬塊,都是由於寒熱失調,飲食不消化,與臟腑之氣相互搏擊而產生。那些固定不移動的病症,直接稱為「癥」。如果病症雖然有腫塊和硬結,但是可以移動的,稱為「癥瘕」。「瘕」是假的、虛浮的意思,指虛假的、可以移動的腫塊。

鱉癥,謂腹內有癥結如鱉之形狀,有食鱉觸冷不消生癥者,有食諸雜物得冷不消,變化而作者。

蝨癥,人有多蝨而性好齧之,所齧既多,腑臟虛弱,不能消之,變化生癥。患者見蝨,必齧之,不能禁止,時從下部出,亦能斃人。

白話文:

蝨子病:有些人身上有很多蝨子,並且喜歡咬它們。被咬的部位多了,會導致內臟虛弱,無法消化,進而轉化為疾病。患者看到蝨子,必定會咬它們,無法控制。有時蝨子還會從下半身出來,甚至能致人死亡。

米癥,人有好啞米,轉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米不消化,遂生癥結。其人常思米,不能飲食,久則斃。腹內有人聲,有人腹內忽有人聲,或學人語而相答,此乃不幸致生災變,非關經絡臟腑冷熱虛實所為也。服雷丸可愈。

白話文:

大米成癮症

有的人喜歡吃大米,時間久了越吃越愛吃。如果不吃大米,他們就會從胸中流出清水,而且大米無法消化,從而形成塊狀物。這些人經常想著大米,無法進食其他食物,時間長了就會死亡。

腹中有人聲

有的人腹中突然產生人聲,或模仿人說話互相應答。這並不是經絡、臟腑虛熱或虛寒所致的疾病,而是由不幸引起的災變。可以服用雷丸來治療。

發癥,有人因飲食內誤有頭髮,隨食成癥,胸喉間如有蟲上下來去者是也。

蛟龍病,三月八日,蛟龍子生在芹菜上,人食芹菜,入腹變成蛇龍,其病之狀,發則如癲。

白話文:

蛟龍病:三月初八這天,蛟龍的後代出生在芹菜上。人們食用芹菜後,它會在腹中變成蛇或龍。這種病發作時的症狀就像癲癇。

魚癥,有人胃氣虛弱者,食生魚,因為冷氣所搏,不能消之。結成魚癥,揣之有形,狀如魚也。

蛇癥,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內生蛇瘕也。亦有蛇之精液,誤入飲食內食之,其狀常若飢,而食則不下喉,食至胸內即吐出,其病在腹,摸揣亦有蛇狀,謂蛇瘕也。

白話文:

蛇毒:人吃了蛇肉不能消化,是因為腹中長了蛇形的結塊。或因蛇的精液誤入食物中食用,其症狀常感到飢餓,但進食時食物卻無法吞下,食物到了胸部就會吐出。這種病在腹中,觸摸檢查時也會感覺到像蛇一樣的結塊,稱之為蛇瘕。

酒瘕,人有飲酒多而食谷少,積久漸瘦,遂常思酒,不得則吐,多睡,不復能食,是胃中有蟲使之然,名為酒瘕也。

白話文:

酒瘕:指的人長期過量飲酒,很少吃穀物食物,導致逐漸消瘦,終日渴望飲酒,不喝酒就會嘔吐,嗜睡,根本吃不進東西。這是因為胃裡有寄生蟲作怪,所以稱為酒瘕。

腹內有毛,人因飲食內誤有毛,隨食入腹,則漸漸羸瘦。但此病不說別有證狀,常自言因食毛,以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