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金匱》

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

白話文:

醫生說:瘧疾的脈象都偏弦。弦脈跳動頻繁的,多半是熱症;弦脈跳動遲緩的,多半是寒症。弦脈又細又緊的,治療時應下瀉。弦脈遲緩的,可以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弦脈緊的,可以用發汗或針灸的方法治療。脈浮而大的,可以用催吐的方法治療。弦脈跳動頻繁的,是風邪發作引起的,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來緩解。但如果是隻有熱症而沒有寒症的,說明邪氣藏在心臟裡面,在外表散佈在肌肉之間,會讓人肌肉消瘦。

牡瘧,瘧多寒者,名曰牡瘧。似當作牝字,諸本皆作牡,存考。

2. 瘧方

鱉甲煎丸(《金匱》),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此方。

白話文:

鱉甲煎丸(出自《金匱要略》)

如果患有瘧疾,每個月初一發作,通常會在十五日痊癒。如果沒有痊癒,會在月底解脫。如果不痊癒,該怎麼辦?

老師說:這已經形成癥瘕,稱為「瘧母」,需要緊急治療,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鱉甲(十一分,炙),烏扇(三分,燒),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三分,熬),乾薑(三分),大黃(三分),芍藥(五分),桂枝(三分),葶藶(一分,熬),石韋(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麥(二分),紫威(三分),半夏(一分),人參(一分),䗪蟲(五分,熬),阿膠(三分),蜂窠(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白話文:

龜甲(11份,炙烤過),烏扇(3份,燒過),黃芩(3份),柴胡(6份),鼠婦(3份,煮過),乾薑(3份),大黃(3份),芍藥(5份),桂枝(3份),葶藶(1份,煮過),石韋(3份,去除毛),厚朴(3份),牡丹(5份,去除花心),瞿麥(2份),紫葳(3份),半夏(1份),人參(1份),䗪蟲(5份,煮過),阿膠(3份),蜂窩(4份,炙烤過),赤硝(12份),蜣螂(6份,煮過),桃仁(2份)

上二十三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 23 種藥材磨成粉末。準備一斗煅燒過的竈灰,加入五斗半清酒浸泡。等到酒蒸發一半後,放入鱉甲。煮到甲殼溶解、呈膠漆狀後,將汁液擠出,與藥材混和煎煮,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服用七丸,每日三次。

白虎加桂枝湯(《金匱》),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吐,此湯主之。

白話文:

白虎加桂枝湯(出自《金匱要略》)

適用於:溫熱瘧疾,脈象平緩,身體沒有寒意,只有發熱,骨節疼痛煩躁,偶爾嘔吐,可以使用此湯方治療。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兩,去皮)

白話文:

黃連(60公克),甘草(20公克,烤過),石膏(500公克),粳米(200公克),桂枝(30公克,去皮)

上銼。每五錢,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內經》以先熱後寒為溫瘧,但熱不寒為癉瘧。

蜀漆散(《金匱》),瘧多寒者,名曰牡瘧,此湯主之。牡宜作牝。

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

白話文:

  • 川漆:洗去腥味
  • 雲母:燒烤兩天兩夜
  • 龍骨:等比例使用

上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時服一錢匕。

白話文:

將上述三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發病前,用米湯送服半錢。如果發冷發熱,再加入蜀漆半分。發作時再服用一錢。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金匱》),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瓜蔞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柴胡(320克),人參、黃芩、甘草(各120克),瓜蔞根(160克),生薑(80克),大棗(12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薑湯(《金匱》),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瓜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柴胡(250 克),桂枝(150 克,去皮),乾薑(100 克),瓜蔞根(200 克),黃芩(150 克),牡蠣(100 克,燉煮),甘草(100 克,炙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蜀漆丸(《千金》),主痎瘧,連年不差。服三七日定差方。

白話文:

蜀漆丸(出自《千金方》)

功效: 治療瘧疾,連續多年未能痊癒的。

服用方法: 連續服用 3-7 天,症狀即可痊癒。

蜀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五分),恆山(一兩半),石膏(二兩,研),香豉(一合),萎蕤,烏梅肉,鱉甲,甘草(各一兩,炙)

白話文:

四川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麥門冬(去除果實)、升麻(各 5 分)、恆山(1.5 兩)、石膏(2 兩,研磨)、香豉(1 杯)、萎蕤、烏梅肉、鱉甲、甘草(各 1 兩,炙烤)

上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再,加至二三十丸。此方治三日瘧為宜。

陵鯉湯(《千金》),主瘧疾。江南瘴瘧方。

陵鯉甲(四十枚,炙),烏賊魚骨,附子(泡,各一兩,去皮),恆山(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三升,漬一宿。未發前,稍稍啜之,勿絕吐之,並塗五心。一日斷食。過時久乃食。用生藥探吐法。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用三升酒浸泡一晚。在藥酒未發酵之前,少量少量地啜飲,不要一下子全部喝完,同時塗抹在手腳心。禁食一天。過了一段時間才進食。採用生藥催吐的方法。

療瘧病醫不能救者方(《千金翼》),外治截瘧法。

以繩量病人腳,圍繞足跟及五指一匝訖,截斷繩,取所量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復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比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神驗。男左足,女右足。

白話文:

用一根繩子測量病人的腳,繞過腳後跟和五個腳趾一圈,然後截斷繩子。把繩子量過的長度放在病人的脖子上,反向繞到背上,繩頭部分放在脊椎骨上,艾灸30壯,就可以治好。

觀察病人是否還有怕冷的症狀,如果有,再緊急艾灸30壯,就可以治好。等到煮一鍋飯的時間過去,觀察病人,即使他感到飢餓,也不要給他吃飯,讓他餓一天。這是非常有效的驗方。男性用左腳,女性用右腳測量。

療瘧常山湯(《外臺》),吐法。

常山(三兩)

上一味切,以漿水三升,浸經一宿,煎取一升。欲發前,頓服之。後微吐瘥止,忌生蔥、生菜。

牡蠣湯(《外臺》),治牡瘧。

牡蠣(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蜀漆(二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

清脾湯(《濟生》),治熱多陽瘧。

青皮,厚朴,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茯苓白朮草果(煨)

白話文:

綠橘皮、厚樸、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茯苓、白朮、草果(煨製)

上九味,加姜三片,水煎服。

常山飲(《局方》),治痰瘧。

常山(火酒炒),知母,貝母,草果,檳榔(各一錢),烏梅(三個)

上六味,加薑、棗煎。瘧未發時,面東溫服。

烏梅引子,療溫瘧、勞瘧。

烏梅(七個),桃柳心(各七莖),蔥白(七莖),豆豉(一合),甘草(四分),柴胡(四分),知母(四分),大黃(三分)

白話文:

烏梅(7顆) 桃柳心(各7根) 蔥白(7根) 豆豉(1杯) 甘草(4錢) 柴胡(4錢) 知母(4錢) 大黃(3錢)

上八味,各細銼,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二沸,去滓頓服,差。未差,更作服,三服永差。忌海藻菘菜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全部研磨成細粉,用兩碗童子小便浸泡過夜。第二天早上用小火煮沸兩三次,濾去藥渣,趁熱喝下,病症就會好轉。如果沒有完全好,再喝一次,三帖藥就能徹底痊癒。在此期間,忌食海藻和菘菜。

集驗瘧必從四肢始療方

先其時一日頃,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過發時乃解之。此即《內經》之法。

四獸湯(《易簡》),治食瘧、諸瘧。和胃消痰。

半夏,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甘草(各等分)

上以鹽少許,淹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熱。每服四錢,溫服。

小柴胡湯,見傷寒。

治瘧之法,不外諸方。惟三日瘧,則煎劑不能取效。宜病日用煎方以驅邪,余兩日,用溫補以扶元氣,又加避風靜養,則庶幾矣。

白話文:

治療瘧疾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對於三日瘧,煎藥治療無法奏效。建議在發病當日使用煎藥驅除邪氣,其他兩天使用溫補藥物來扶助元氣,此外還要避風和靜養,這樣纔有痊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