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二 (15)
卷二 (15)
1. 《金匱》
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
牡瘧,瘧多寒者,名曰牡瘧。似當作牝字,諸本皆作牡,存考。
白話文:
老師說:瘧疾的脈象自然是弦狀的。脈象弦而數的,表示體內多有熱氣;脈象弦而遲的,表示體內多有寒氣。脈象呈現細小且緊的,透過瀉下療法會有所改善。脈象遲緩的,可以使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脈象緊繃的,可以採用發汗或針灸療法。脈象浮而大的,可以使用催吐的方式治療。脈象弦而數的,是由風邪引起的,透過調整飲食和休息可以阻止病情發展。只發熱而不畏寒的,是邪氣內藏於心臟,外在影響到肌肉組織,這會導致肌肉消耗瘦弱。
牡瘧,若瘧疾多見寒象的,稱為牡瘧。應該是指牝瘧,但各版本都寫作牡,待進一步考證。
2. 瘧方
鱉甲煎丸(《金匱》),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此方。
鱉甲(十一分,炙),烏扇(三分,燒),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三分,熬),乾薑(三分),大黃(三分),芍藥(五分),桂枝(三分),葶藶(一分,熬),石韋(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麥(二分),紫威(三分),半夏(一分),人參(一分),䗪蟲(五分,熬),阿膠(三分),蜂窠(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白虎加桂枝湯(《金匱》),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吐,此湯主之。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兩,去皮)
上銼。每五錢,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內經》以先熱後寒為溫瘧,但熱不寒為癉瘧。
蜀漆散(《金匱》),瘧多寒者,名曰牡瘧,此湯主之。牡宜作牝。
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時服一錢匕。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金匱》),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瓜蔞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薑湯(《金匱》),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瓜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蜀漆丸(《千金》),主痎瘧,連年不差。服三七日定差方。
蜀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五分),恆山(一兩半),石膏(二兩,研),香豉(一合),萎蕤,烏梅肉,鱉甲,甘草(各一兩,炙)
上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再,加至二三十丸。此方治三日瘧為宜。
陵鯉湯(《千金》),主瘧疾。江南瘴瘧方。
陵鯉甲(四十枚,炙),烏賊魚骨,附子(泡,各一兩,去皮),恆山(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三升,漬一宿。未發前,稍稍啜之,勿絕吐之,並塗五心。一日斷食。過時久乃食。用生藥探吐法。
療瘧病醫不能救者方(《千金翼》),外治截瘧法。
以繩量病人腳,圍繞足跟及五指一匝訖,截斷繩,取所量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復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比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神驗。男左足,女右足。
療瘧常山湯(《外臺》),吐法。
常山(三兩)
上一味切,以漿水三升,浸經一宿,煎取一升。欲發前,頓服之。後微吐瘥止,忌生蔥、生菜。
牡蠣湯(《外臺》),治牡瘧。
牡蠣(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蜀漆(二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
清脾湯(《濟生》),治熱多陽瘧。
青皮,厚朴,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茯苓,白朮,草果(煨)
上九味,加姜三片,水煎服。
常山飲(《局方》),治痰瘧。
常山(火酒炒),知母,貝母,草果,檳榔(各一錢),烏梅(三個)
上六味,加薑、棗煎。瘧未發時,面東溫服。
烏梅引子,療溫瘧、勞瘧。
烏梅(七個),桃柳心(各七莖),蔥白(七莖),豆豉(一合),甘草(四分),柴胡(四分),知母(四分),大黃(三分)
上八味,各細銼,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二沸,去滓頓服,差。未差,更作服,三服永差。忌海藻、菘菜。
集驗瘧必從四肢始療方
先其時一日頃,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過發時乃解之。此即《內經》之法。
四獸湯(《易簡》),治食瘧、諸瘧。和胃消痰。
半夏,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甘草(各等分)
上以鹽少許,淹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熱。每服四錢,溫服。
小柴胡湯,見傷寒。
治瘧之法,不外諸方。惟三日瘧,則煎劑不能取效。宜病日用煎方以驅邪,余兩日,用溫補以扶元氣,又加避風靜養,則庶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