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二 (2)
卷二 (2)
1. 《靈》《素》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此等病最當體認。若認以為肺癰、肺痿,則失之遠矣。蓋肺癰乃肺生癰,肺痿乃肺痿癟。此則風寒入肺,痰涎凝結也。
酒風,《病能論》:帝曰: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偏枯,《生氣通天論》: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痱,《靈樞·熱病》:痱之為病,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過度勞累引起的風病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這種勞累引起的風病,病位在肺的下方。它會使人脖子僵硬,眼睛向上看,吐出來的痰像鼻涕一樣,怕風而且會發冷顫抖,這就是勞風的病症。皇帝問:要怎麼治療呢?岐伯回答:要用藥物來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的俯仰動作。身體強壯的人,用藥後三日就會見效;中年人需要五日;身體虛弱的人則要七日。痊癒時,會咳出青黃色的濃稠痰液,像膿一樣,大小像彈丸,從嘴巴或鼻子裡出來。如果沒有咳出來,就會傷害到肺,傷到肺就會死亡。
這種病最需要仔細辨認,如果誤以為是肺癰或肺痿,那就差太遠了。肺癰是肺部生瘡,肺痿是肺部萎縮乾癟。而這種勞風的病,是風寒侵入肺部,導致痰液凝結造成的。
關於酒風,《病能論》中記載:皇帝問:有一種病會發熱,身體虛弱,出汗像洗澡一樣,怕風而且呼吸短促,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這種病叫做酒風。
關於偏枯,《生氣通天論》中記載:汗出時身體一半不出汗,就會導致半身不遂。
關於痱子,《靈樞·熱病》中記載:痱子的病症,身體不會疼痛,四肢無力,意識混亂但不太嚴重,說話聲音微弱,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如果嚴重到不能說話,那就無法治療了。
2. 《金匱》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為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病在緩處,故外治必塗其緩者。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
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此辨證之要訣。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白話文:
關於風邪導致的疾病,常會出現半身不遂的情況。有時候只是一側的手臂無法活動,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痹症。如果脈象微弱且頻繁,這是由中風所導致的。
如果寸口脈象呈現浮而緊的狀態,緊代表有寒,浮表示虛弱,寒與虛相互影響,使得邪氣侵襲皮膚。浮象顯示血液虛弱,網絡脈絡空虛,使得邪氣得以入侵,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左側或右側。當邪氣影響到的部位反應緩慢時,正常的生理機能反而會加速,疾病就在反應緩慢的地方產生,所以外部治療必定要在反應緩慢的部位塗抹藥物。正常生理機能受到邪氣牽引,造成偏頗失衡的症狀。邪氣在經絡中,會讓肌膚失去知覺。
邪氣進入經絡,身體就會感到沉重無力。邪氣侵入腑臟,就會失去意識。邪氣進入臟器,舌頭就難以說話,並且口會吐出唾液。這些是辨別病症的重要法則。寸口脈象遲緩且緩慢,遲緩表示寒涼,緩慢表示虛弱,營養緩慢則顯示血液流失,防禦緩慢則表示遭受中風。邪氣侵襲經絡,身體就會感到瘙癢並出現疹子。心氣不足,邪氣侵入其中,就會感到胸悶和呼吸困難。
3. 《傷寒論》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風為痂癩。
白話文:
脈象浮而且大,脈浮顯示的是風邪和虛弱,脈大則表示氣血旺盛。當風邪與體內氣盛之狀相互作用時,很可能會形成一種皮膚病,名為癮疹,會使身體感到瘙癢。這種因風引起的瘙癢被稱為泄風。如果風邪長期存在於體內,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皮膚病,即痂癩。
4. 《病源》
風癔,風邪之氣,若先發於陰,病發於五臟者,其狀奄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聲,舌強不能言。發汗身軟者,可治。眼下及鼻人中左右上白者,可治。黑赤吐沫者,不可治。汗不出,體直者,七日死。
口噤,諸陽經筋,皆在於頭,三陽之筋,並絡入頷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開也。診其脈遲者生。
舌強,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不得語也。
賊風,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名曰虛風,其傷人也,但痛不可按抑轉動,傷風冷則骨解深痛,按之乃應骨痛也。但覺身內索索冷,欲得熱物,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氣相搏,結成瘰癧及偏枯。遇風熱相搏乃變附骨疽也。附骨疽亦由風冷所致。
風痙,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之狀。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體痙直者,死也。由風邪傷於太陽經,復遇寒濕,則發痙也。此與病後壞症之痙不同。
角弓反張,風邪傷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諸陽經故也。
柔風,血氣俱虛,風邪併入。在於陽,則皮膚緩;在於陰,則腹裡急。柔風之狀,四肢不能收,裡急不能仰。
不仁,由榮氣虛,衛氣實,風寒入於肌肉,使血氣不宣流。其狀搔之皮膚如隔衣是也。
風驚悸,由心氣不足,心府為風邪所乘,則驚不自安,悸動不定。其狀目精不轉而不得呼。
刺風,由體虛膚腠開,為風所侵,如刃錐所刺也。
盅風,由體虛受風,其風在於皮膚,淫淫躍躍,若畫若刺,一身盡痛,侵傷氣血,其動作如蠱毒也。
鬚眉墮落,皆由風濕冷得之。邪客於經絡,與血氣相干,使榮衛不和,故面色敗,皮膚傷,鼻柱壞,鬚眉落。此乃癘風也。
惡風,風病有四百四種,總不出五種:黃風、青風、赤風、白風、黑風。人身有八萬屍蟲,若無八萬屍蟲,人身不成不立,復有諸惡橫病,諸風害人,所謂五種風生五種蟲,能害於人。
口喎,《養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食口喎。口喎見《金匱》。此又是一病。當內服藥而外提出風邪。
白話文:
【《病因》】
風癲,是由風邪之氣引發的病症,如果風邪首先在體內陰分發作,影響到五臟,患者會突然失去意識,喉嚨發出哼哼的聲音,舌頭僵硬無法說話。若能出汗且身體放鬆,這是可以治療的。如果眼睛下方、鼻子旁邊以及人中周圍出現白色的色澤,這也是可以治療的跡象。但如果出現黑色或紅色,甚至吐出泡沫,就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治療。如果患者一直沒有出汗,身體僵硬,很可能在七天內就會死亡。
口閉,所有的陽經和筋絡都集中在頭部,其中三條陽經的筋絡會進入頜頰,環繞口邊。如果這些部位受到風寒的侵襲,就會導致筋絡緊縮,進而導致口閉無法張開。如果診斷出脈搏遲緩,這表示還有生機。
舌頭僵硬,脾臟的脈絡連結著胃,通過咽喉,連接到舌根,並散佈在舌下。心臟的分支脈絡也連結著舌根。現在心臟和脾臟兩處被風邪侵襲,所以舌頭變得僵硬,無法正常說話。
邪風,在冬至那天,如果有強烈的南風吹來,這種風被稱為虛風。它對人的傷害會讓人感到疼痛,無法按壓或移動。如果風寒侵入,骨骼會產生深度的疼痛,按壓時疼痛更為明顯。只會感覺到身體內部冰冷,想要熱敷痛處才能稍微緩解。如果長時間無法去除,再遇到冷空氣,風寒會結合成瘰癧或者偏枯。如果風熱交纏,就會變成附骨疽。附骨疽也是由風寒引起的。
風痙,口閉無法張開,背部僵硬挺直,就像發作癲癇一樣。嚴重的患者,耳朵會感到持續的疼痛。如果身體突然痙攣挺直,這就是死亡的徵兆。這是因為風邪傷害了太陽經,再加上遇到寒濕,導致風痙的發生。這與病後的痙攣不同。
角弓反張,風邪傷害人體,導致腰部和背部彎曲,無法自由活動,形狀像一把角弓。這是因為邪風侵入所有陽經所致。
柔風,當血液和氣力都虛弱時,風邪就會同時侵入。如果風邪在陽分,皮膚會變得鬆弛;如果在陰分,腹部會感到緊繃。柔風的特徵是四肢無力,腹部緊繃無法仰起。
感覺喪失,是因為營氣虛弱,衛氣過盛,風寒侵入肌肉,導致血液和氣流無法正常運行。其特徵是搔抓皮膚時,感覺像是隔了一層衣物。
風驚悸,是由心氣不足,心臟受到風邪的影響,導致驚恐不安,心跳不穩。其特徵是眼睛無法轉動,無法正常呼喊。
針刺感,是因為身體虛弱,皮膚毛孔開放,受到風邪侵襲,就像被刀或尖銳物品刺入一樣。
盅風,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邪侵襲,風邪停留在皮膚之下,導致全身疼痛,侵害氣血,動作類似蠱毒的影響。
鬍鬚眉毛脫落,都是由於風濕寒冷所致。邪風侵入經絡,幹擾血氣運行,導致營衛失調,所以臉色不佳,皮膚受損,鼻子塌陷,鬍鬚眉毛脫落。這就是麻風病。
怕風,風病有四百四十種,但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黃風、青風、赤風、白風、黑風。人體中有八萬多種屍蟲,如果沒有這些屍蟲,人體就無法正常運作。此外,還有各種惡性疾病,各種風邪對人體造成傷害,所謂的五種風會生成五種蟲,對人體造成傷害。
口歪,《養生方》提到:晚上睡覺時,耳朵旁邊不要有孔洞,否則風邪會從孔洞進入耳朵,導致口歪。口歪在《金匱要略》中有詳細描述。這是一種獨立的病症,需要內服藥物,同時外部處理以排除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