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瘧方

鱉甲煎丸(《金匱》),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此方。

鱉甲(十一分,炙),烏扇(三分,燒),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三分,熬),乾薑(三分),大黃(三分),芍藥(五分),桂枝(三分),葶藶(一分,熬),石韋(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麥(二分),紫威(三分),半夏(一分),人參(一分),䗪蟲(五分,熬),阿膠(三分),蜂窠(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白虎加桂枝湯(《金匱》),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吐,此湯主之。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兩,去皮)

上銼。每五錢,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內經》以先熱後寒為溫瘧,但熱不寒為癉瘧。

蜀漆散(《金匱》),瘧多寒者,名曰牡瘧,此湯主之。牡宜作牝。

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時服一錢匕。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金匱》),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瓜蔞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薑湯(《金匱》),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瓜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蜀漆丸(《千金》),主痎瘧,連年不差。服三七日定差方。

蜀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五分),恆山(一兩半),石膏(二兩,研),香豉(一合),萎蕤,烏梅肉,鱉甲,甘草(各一兩,炙)

上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再,加至二三十丸。此方治三日瘧為宜。

陵鯉湯(《千金》),主瘧疾。江南瘴瘧方。

陵鯉甲(四十枚,炙),烏賊魚骨,附子(泡,各一兩,去皮),恆山(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三升,漬一宿。未發前,稍稍啜之,勿絕吐之,並塗五心。一日斷食。過時久乃食。用生藥探吐法。

白話文:

瘧方

鱉甲煎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瘧疾,若初一發病,應在十五日痊癒。若未痊癒,則應在月底痊癒。若仍未痊癒,該怎麼辦呢?老師說:這是瘧疾日久纏綿,形成癥瘕,稱為瘧母,必須積極治療,這個方子正適用。

方藥組成:鱉甲(炙,十一分)、烏扇(燒,三分)、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熬,三分)、乾薑(三分)、大黃(三分)、芍藥(五分)、桂枝(三分)、葶藶(熬,一分)、石韋(去毛,三分)、厚朴(三分)、牡丹皮(去心,五分)、瞿麥(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參(一分)、䗪蟲(熬,五分)、阿膠(三分)、蜂窠(炙,四分)、赤硝(十二分)、蜣螂(熬,六分)、桃仁(二分)。

製法:以上二十三味藥,研磨成細粉。取煅燒過的灶下灰一斗,加入清酒一斛五斗,浸泡灰燼,待酒剩下一半時,放入鱉甲,煮至泛爛如膠漆,絞取汁液,加入藥粉煎煮,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空腹服用七丸,每日三次。

白虎加桂枝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溫瘧,脈象平和,身不發冷,只發熱,骨節疼痛煩躁,間或嘔吐,此方主治。

方藥組成: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兩)。

製法:將藥物研碎。

用法:每次五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汗出則病癒。《內經》認為先熱後寒為溫瘧,只熱不寒為癉瘧。

蜀漆散(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寒邪較盛的瘧疾,稱為牡瘧,此方主治。牡瘧宜轉為牝瘧(指病情好轉)。

方藥組成:蜀漆(洗淨腥味)、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

製法:將三味藥物研磨成細粉。

用法:瘧疾發作前,用漿水送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發作時服用一錢匕。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瘧疾發作時口渴的患者,也治療久瘧。

方藥組成: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瓜蔞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製法:將七味藥物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渣,再煎至三升。

用法:溫服一升,每日二次。

柴胡桂薑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瘧疾寒邪較盛,略帶發熱,或只有寒邪不發熱的症狀。

方藥組成: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兩)、乾薑(二兩)、瓜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熬,二兩)、甘草(炙,二兩)。

製法:將七味藥物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渣,再煎至三升。

用法:每日三次,初服時略覺煩躁,再次服用後汗出即愈。

蜀漆丸(出自《千金要方》),主治痎瘧,多年不愈。服用三七天即可痊癒。

方藥組成:蜀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五分)、恆山(一兩半)、石膏(研,二兩)、香豉(一合)、萎蕤、烏梅肉、鱉甲、甘草(炙,各一兩)。

製法:將十三味藥物搗碎篩粉,用煉蜜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空腹服用十丸,每日二次,逐漸增加至二十至三十丸。此方治療三日瘧效果最佳。

陵鯉湯(出自《千金要方》),主治瘧疾,尤其適用於江南瘴瘧。

方藥組成:陵鯉甲(炙,四十枚)、烏賊魚骨、附子(炮製,去皮,各一兩)、恆山(三兩)。

製法:將五味藥物研磨成粗末,用酒三升浸泡一夜。

用法:瘧疾發作前,少量飲服,不要全部吐出,並塗抹五心(手心、腳心)。服藥當天禁食,過了一定時間再進食。可配合生藥催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