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四 (2)
卷四 (2)
1. 瘧方
療瘧病醫不能救者方(《千金翼》),外治截瘧法。
以繩量病人腳,圍繞足跟及五指一匝訖,截斷繩,取所量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復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比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神驗。男左足,女右足。
療瘧常山湯(《外臺》),吐法。
常山(三兩)
上一味切,以漿水三升,浸經一宿,煎取一升。欲發前,頓服之。後微吐瘥止,忌生蔥、生菜。
牡蠣湯(《外臺》),治牡瘧。
牡蠣(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蜀漆(二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
清脾湯(《濟生》),治熱多陽瘧。
青皮,厚朴,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茯苓,白朮,草果(煨)
上九味,加姜三片,水煎服。
常山飲(《局方》),治痰瘧。
常山(火酒炒),知母,貝母,草果,檳榔(各一錢),烏梅(三個)
上六味,加薑、棗煎。瘧未發時,面東溫服。
烏梅引子,療溫瘧、勞瘧。
烏梅(七個),桃柳心(各七莖),蔥白(七莖),豆豉(一合),甘草(四分),柴胡(四分),知母(四分),大黃(三分)
上八味,各細銼,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二沸,去滓頓服,差。未差,更作服,三服永差。忌海藻、菘菜。
集驗瘧必從四肢始療方
先其時一日頃,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過發時乃解之。此即《內經》之法。
四獸湯(《易簡》),治食瘧、諸瘧。和胃消痰。
半夏,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甘草(各等分)
上以鹽少許,淹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熱。每服四錢,溫服。
小柴胡湯,見傷寒。
治瘧之法,不外諸方。惟三日瘧,則煎劑不能取效。宜病日用煎方以驅邪,余兩日,用溫補以扶元氣,又加避風靜養,則庶幾矣。
白話文:
瘧疾無法治癒的緊急療法(出自《千金翼》),外治截斷瘧疾的方法:
用繩子量病人腳的大小,繞著腳跟和五指一圈,然後剪斷繩子。把量好的繩子放在病人脖子上,讓繩子的頭反向貼在背部,在繩頭對應的脊椎骨上灸三十壯(艾灸三十次)。如果發作時再次感到寒冷,立刻再灸三十壯。等候到下次發作時間快到的時候,即使飢餓也不要給病人食物,整天都不要進食。這個方法很靈驗。男生量左腳,女生量右腳。
治療瘧疾的常山湯(出自《外臺》),催吐法:
常山(三兩)
將常山切好,用米漿水三升浸泡一整晚,然後煎煮取出一升。在瘧疾快要發作前,一次性喝下。之後如果輕微嘔吐,病就會好轉,忌吃生蔥和生菜。
治療牡瘧的牡蠣湯(出自《外臺》):
牡蠣(四兩),麻黃(四兩,去除節),甘草(二兩),蜀漆(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用水八升,先煮蜀漆和麻黃,撈出浮沫,得到六升藥液。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到剩下二升。溫熱服用一升,如果服用後嘔吐,就不要再服用了。
治療熱盛陽瘧的清脾湯(出自《濟生》):
青皮,厚朴,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茯苓,白朮,草果(煨過)
將以上九種藥材,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
治療痰瘧的常山飲(出自《局方》):
常山(用火酒炒過),知母,貝母,草果,檳榔(各一錢),烏梅(三個)
將以上六種藥材,加薑和棗一起煎煮。在瘧疾還沒發作的時候,面向東方溫熱服用。
治療溫瘧、勞瘧的烏梅引子:
烏梅(七個),桃樹嫩枝和柳樹嫩枝(各七根),蔥白(七根),豆豉(一合),甘草(四分),柴胡(四分),知母(四分),大黃(三分)
將以上八種藥材,都切細,用兩茶碗童子小便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稍加煎煮,去渣後一次性喝下,病就會好。如果還沒好,再煎服一次,服用三次就會痊癒。忌吃海藻和菘菜。
《集驗方》中治療瘧疾從四肢開始的療法:
在瘧疾發作前一天,用細繩緊緊束縛病人的手和腳的十個手指,等到瘧疾發作時再解開。這是《內經》中的方法。
治療食瘧、各種瘧疾,健胃消痰的四獸湯(出自《易簡》):
半夏,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甘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用少量鹽浸泡一下,用濕紙厚厚包裹住,用慢火煨烤至香熱。每次服用四錢,溫熱服用。
小柴胡湯(見傷寒篇)
治療瘧疾的方法,不外乎以上這些藥方。但是對於三日瘧來說,煎劑可能效果不佳。應該在發病的日子用煎劑來驅除病邪,在剩下的兩天用溫補的方法來扶助元氣,再注意避風靜養,這樣大概就能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