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雜病

2. 《靈》《素》

《靈·口問篇》: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黃帝曰:人之噦者,乾嘔為噦,或云即噯氣。

何氣使然?岐伯曰: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黃帝曰:人之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慄。黃帝曰:人之噫者。

噫,呃逆也。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上下散,復出於胃,故為噫。黃帝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黃帝曰:人之嚲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嚲。

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

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黃帝曰: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

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矣。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經氣為邪所據,則正氣不能復歸,故為不足。當引本經之正氣,以逐邪出外。所謂正氣者,即本經之氣,故能御邪。此指針法言之,庸醫不知,竟用補藥於邪氣所留之經,則是補住其邪矣,害忍言哉。

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五味篇》: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悶心。

白話文:

《靈》《素》

人打哈欠,是因為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半夜則運行於陰經。陰經主管夜晚,夜晚人臥;陽經主管上部,陰經主管下部,所以陰氣積在下部,陽氣尚未完全消退,陽氣向上牽引,陰氣向下牽引,陰陽互相牽引,因此就打哈欠。陽氣耗盡陰氣盛,則閉目睡著;陰氣耗盡而陽氣盛,則醒來。

乾嘔,或說是呃逆,是因為食物進入胃裡,胃氣上注於肺。現在如果有舊有的寒氣和新進入的食物氣,都返回到胃裡,新舊相混亂,真氣和邪氣互相攻擊,氣機相互逆亂,又從胃裡出來,所以會乾嘔。

嘆氣,是因為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運行快速而陽氣運行緩慢,陰氣盛而陽氣衰竭,所以會嘆氣。

發冷,是因為寒邪侵入皮膚,陰氣盛而陽氣虛,所以會發冷發抖。

呃逆,是因為寒邪客於胃中,逆氣從上到下散佈,又從胃裡出來,所以會呃逆。

打噴嚏,是因為陽氣溫和順暢,充盈於心臟,從鼻子排出,所以會打噴嚏。

身體發軟無力,是因為胃氣不足,導致全身經脈虛弱,經脈虛弱則筋脈鬆弛,筋脈鬆弛則行動時用力於陰經,氣血不能恢復,所以身體無力。

哭泣,是因為心臟是五臟六腑之主;眼睛是經脈匯聚之處,也是上部津液通道;口鼻是氣的門戶。所以悲哀愁憂就會使心臟活動,心臟活動則五臟六腑皆震動,震動則經脈受影響,經脈受影響則津液通道開啟,津液通道開啟所以哭泣。津液是滋潤臟腑和空竅的物質,所以上部津液通道開啟則哭泣,哭泣不止則津液耗竭,津液耗竭則精氣不能滋養,精氣不能滋養則眼睛就看不見了。

嘆息,是因為憂慮思考則心系急促,心系急促則氣道收縮,收縮則氣機不暢,所以嘆息來舒展它。

流口水,是因為飲食都進入胃中,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氣虛弱,胃氣虛弱則涎液通道開啟,所以流口水。

耳鳴,是因為耳朵是經脈匯聚之處,所以胃中空虛則經脈虛弱,虛弱則下行之氣不足,經脈氣血衰竭,所以耳鳴。

咬舌頭,是因為厥逆之氣上衝,經脈之氣逆流。少陰經氣逆流則咬舌,少陽經氣逆流則咬頰,陽明經氣逆流則咬唇。凡此十二種邪氣,都是奇邪侵入空竅所致,所以邪氣所在之處,都屬於氣不足。經絡之氣被邪氣阻滯,則正氣不能回歸,所以氣不足。應該引導本經的正氣,來驅逐邪氣外出。所謂正氣,就是本經之氣,所以能夠抵禦邪氣。這是針灸療法所說的,庸醫不懂,竟用補藥在邪氣停留的經脈上,這樣反而補住了邪氣,禍害真是難以言喻!

所以上焦之氣不足,則腦部不充盈,耳朵感到疼痛,頭部感到傾斜,眼睛感到眩暈;中焦之氣不足,則大小便異常,腸胃感到疼痛;下焦之氣不足,則會導致肢體痿弱,心臟不舒服。

五種味道的作用:酸味入筋,多吃會導致小便不利;鹹味入血,多吃會導致口渴;辛味入氣,多吃會導致心神不安;苦味入骨,多吃會導致嘔吐;甘味入肉,多吃會導致胸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