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靈》《素》

《師傳篇》:岐伯曰: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此句為萬世辨症之秘訣。黃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按:寒字,當作熱字。胃中寒則腹脹。

腸中寒則腸鳴飧泄。凡脹滿,宜溫藥。飧泄亦同。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小腹痛脹。黃帝曰:胃欲寒飲,腸欲熱飲。

《百病始生篇》: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

《邪客篇》: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八虛,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臟。黃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也。

《大惑論》:黃帝曰: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谷消故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

《宣明五氣論》: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納為遺溺,膽為怒,是為五病。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為五並,虛而相併者也。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為五惡。

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為五禁,無令多食。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為五發。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癲疾,搏陰則為喑;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為五亂。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為五臟所藏。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是謂五臟之脈。

白話文:

《師傳篇》:

岐伯說:到了別的國家要了解當地的風俗,到了別人家要了解他們避諱的事,走進大廳要問候禮儀,看病時要問病人哪裡覺得舒服。這句話是診斷疾病的萬世秘訣。黃帝問:要怎麼判斷病人的舒服與不舒服呢?岐伯說:如果體內有熱,造成身體虛弱消瘦,就會覺得怕冷;如果體內有寒,就會覺得怕熱。胃裡有熱,就會消化很快,讓人容易感到餓,而且心口以上皮膚會發熱。腸子裡有熱,就會拉出像粥一樣的黃色糞便,肚臍以下皮膚會發冷。(按:這裡的「寒」字,應該是「熱」字。)胃裡有寒氣,就會腹脹。

腸子裡有寒氣,就會腸鳴和拉肚子。凡是腹脹滿,都應該用溫熱的藥來治療,拉肚子也一樣。胃裡有寒氣,腸子裡有熱氣,就會腹脹又拉肚子。胃裡有熱氣,腸子裡有寒氣,就會容易餓,而且小腹會疼痛脹滿。黃帝說:胃喜歡冷的飲品,腸子喜歡熱的飲品。

《百病始生篇》:

身體陽經的脈絡受傷,血就會流到脈絡外,造成流鼻血。身體陰經的脈絡受傷,血就會流到脈絡內,造成大便出血。腸胃的脈絡受傷,血就會流到腸子外。腸子外如果遇到寒冷的液體,就會和血混合凝結在一起,無法散開而累積成塊。

《邪客篇》:

黃帝問岐伯:人體有八個重要的關節部位,要怎麼觀察它們的情況呢?岐伯回答:可以通過這些部位來了解五臟的狀況。黃帝問:要怎麼觀察呢?岐伯說:肺和心有邪氣,邪氣會停留在兩個手肘;肝有邪氣,邪氣會停留在兩邊的腋下;脾有邪氣,邪氣會停留在兩邊的大腿內側;腎有邪氣,邪氣會停留在兩邊的膝蓋後窩。這八個部位都是關節活動的地方,是真氣運行的通道,也是血脈流經的地方。如果邪氣和不好的血停留在那裡,就會傷害筋脈,導致骨骼關節無法正常彎曲伸展,造成肢體僵硬攣縮。

《大惑論》:

黃帝問:為什麼有人很容易感到餓,卻不想吃東西呢?岐伯說:這是因為精氣都集中到脾臟,而熱氣停留在胃裡。胃有熱,就會消化很快,所以容易感到餓。但如果胃氣往上逆行,胃就會變得寒冷,所以就不想吃東西了。

《宣明五氣論》:

五種味道進入身體後,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鹹味入腎,甘味入脾,這就是五味進入五臟的原理。五臟有病時,心病會打嗝,肺病會咳嗽,肝病會自言自語,脾病會吞嚥困難,腎病會打哈欠和打噴嚏,胃病會氣往上衝,打呃逆和感到恐懼,大腸和小腸有病會腹瀉,下焦有病會水腫,膀胱不好會小便不順暢,無法儲存小便會尿失禁,膽有病會容易發怒,這就是五臟的五種病變。五種精氣集中時,精氣集中在心就會感到喜悅,集中在肺就會感到悲傷,集中在肝就會感到憂愁,集中在脾就會感到害怕,集中在腎就會感到恐懼,這就是五種精氣聚集的不同表現,通常是身體虛弱才會出現。五臟有各自厭惡的特性,心厭惡熱,肺厭惡寒,肝厭惡風,脾厭惡濕,腎厭惡燥,這就是五臟的五種厭惡。

五臟會產生不同的液體,心會產生汗液,肺會產生鼻涕,肝會產生眼淚,脾會產生口水,腎會產生唾液,這就是五臟的五種液體。五種味道各有禁忌,辛味走氣,氣病的人不要吃太多辛味;鹹味走血,血病的人不要吃太多鹹味;苦味走骨,骨病的人不要吃太多苦味;甘味走肉,肉病的人不要吃太多甘味;酸味走筋,筋病的人不要吃太多酸味,這就是五味的五種禁忌,不要吃太多。五種疾病各有發病的時間,陰病會發生在骨頭,陽病會發生在血脈,陰病會發生在肌肉,陽病會發生在冬天,陰病會發生在夏天,這就是五種疾病的五種發病情況。

五種邪氣會擾亂身體,邪氣進入陽經就會發狂,邪氣進入陰經就會麻木,邪氣侵襲陽經就會癲狂,邪氣侵襲陰經就會失聲。陽氣進入陰經就會變得安靜,陰氣進入陽經就會容易發怒,這就是五種邪氣引起的五種亂象。五種邪氣侵入身體時,如果春天出現秋天的脈象,夏天出現冬天的脈象,長夏出現春天的脈象,秋天出現夏天的脈象,冬天出現長夏的脈象,這叫做陰氣跑出來侵犯陽氣,這種病會讓人容易發怒而且無法治癒,這就是五種邪氣都出現了,這種情況是無藥可救的。五臟各自儲藏不同的精神,心儲藏神,肺儲藏魄,肝儲藏魂,脾儲藏意,腎儲藏志,這就是五臟所儲藏的五種精神。

五臟各自主管不同的功能,心主管血脈,肺主管皮膚,肝主管筋,脾主管肌肉,腎主管骨骼,這就是五臟所主管的五種組織。五種過度勞累會傷害身體,長時間看東西會傷血,長時間躺著會傷氣,長時間坐著會傷肉,長時間站著會傷骨,長時間走路會傷筋,這就是五種勞累對身體的傷害。五種脈象對應五臟的狀態,肝脈像琴弦一樣繃直,心脈像鉤子一樣彎曲,脾脈時有時無,肺脈像羽毛一樣輕柔,腎脈像石頭一樣堅硬,這就是五臟的五種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