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0)

1. 五臟瘡疹症治

又方中多用蜂房、蠍子、蠐螬、蚯蚓、蚌汁等惡物,成升成碗,灌入兒腹,以增其毒,而爛其胃,宛轉就死,尤可痛心。夫近日時醫,治精壯男婦之病,見用清火之藥一、二錢,群以為此寒涼之品,斷不可服,必當用附、桂、參、術。獨於數月之小兒,反用大寒大毒之藥,成兩成斤,俾死者接踵而不悔,何耶?醫者不足責,為父母而目睹其子之服此毒藥,以致慘死,毫無疑怨,則何心也?

白話文:

另外,有些藥方中常常大量使用蜂巢、蠍子、蠐螬、蚯蚓、蚌汁等令人作噁的東西,一升一碗地灌入小孩腹中,這樣只會增加毒性,腐爛他們的胃,讓他們痛苦地死去,實在令人痛心。現在的醫生,治療身強體壯的成年男女,看到用一兩錢的清熱藥,就認為這是寒涼的藥物,絕對不能服用,一定要用附子、桂枝、人參、白朮等溫補藥。但是,卻對幾個月大的嬰兒,反而使用大量寒涼劇毒的藥物,動輒幾兩甚至幾斤,導致孩子接連死亡也不後悔,這是為什麼呢?醫生固然有責任,但為人父母的,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服用這些毒藥,以致慘死,卻毫無懷疑和怨言,這又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2. 丹瘤

丹瘤之症,因熱毒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皮膚,當以白玉散塗之。

白話文:

丹瘤這個病症,是因為熱毒侵入了肌膚表面的細微孔隙,與血液和氣發生衝突,從而在皮膚上表現出來,應當使用白玉散來塗抹治療。

3. 傷風兼變症治二

傷風兼肝則發搐頓悶,兼心則驚不安,兼肺則喘嗽哽氣,兼脾則困睡,兼腎則目畏明。各隨補其母。

白話文:

如果感冒同時影響到肝臟,可能會出現抽搐和突然的窒息感;影響到心臟,會感到驚恐並無法安定;影響到肺部,會有喘息、咳嗽和呼吸不順的問題;影響到脾臟,會感到非常疲倦想睡覺;影響到腎臟,眼睛可能對光線特別敏感。對於這些情況,應分別針對受影響的器官進行滋補調理。

4. 諸經發熱症治三

潮熱者,時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而發,此欲發驚也。壯熱者,常熱不已,甚則發驚癇也。風熱者,身熱而口中氣熱,乃風邪外感也。溫熱者,肢體微熱也。發熱而不欲飲水者,胃氣虛熱也。發熱而飲水作渴,喜冷飲食者,胃氣實熱也。

白話文:

【對於發燒各種型態的治療與症狀(三)】

潮熱的患者,會在固定時間發燒,一旦度過該時間就會退燒,但隔天在同一時間又會再次發燒,這可能是身體正準備應對一些驚嚇或壓力。

壯熱的患者,持續高燒不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抽搐或癲癇。

風熱的患者,除了身體發熱,口中的氣息也會感到熱,這是因為受到了外在風邪的影響。

溫熱的患者,其四肢會有微微的發熱感。

發燒但不想喝水的人,這可能是胃氣虛弱導致的熱象。

發燒且口渴想喝水,尤其是偏好冷飲的人,這可能代表他們的胃氣實在太熱了。

5. 吐瀉症治

若吐乳瀉黃,傷熱乳也。吐乳瀉青,傷冷乳也,皆當下之。吐瀉昏倦,睡不露睛者,胃實熱也;吐痰涎及綠水者,胃虛冷也。初生下吐,因穢惡下咽故也。凡初生急須拭淨口中,否則啼聲一發,穢物嚥下,致生諸病。拭去穢物,出痘必稀。

白話文:

【對於治療吐瀉症狀】

如果嬰兒吐奶且拉黃色的便便,這是因為消化了過熱的奶水。若是吐奶且拉綠色的便便,則是因為消化了過冷的奶水,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及時處理。如果出現吐瀉後精神疲憊,昏睡且眼睛不能完全閉合,這可能是胃部有實熱的症狀;如果吐出的是痰和綠色的水,則可能是胃部虛弱且偏冷的症狀。

新生兒剛出生就吐,通常是因為出生時吞下了髒東西。因此,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清理口中的髒物,否則一旦他們開始啼哭,髒物可能被吞下,引發各種疾病。如果能有效清理髒物,將來長痘子的情況也會較輕微。

6. 五臟內外疳症主治

凡小兒疳在內,目腫腹脹,瀉痢青白,體瘦羸弱。疳在外,鼻下赤爛,頻揉鼻耳,或肢體生瘡。鼻瘡用蘭香散,諸瘡用白粉散。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瀉血面瘦。心疳,面黃頰赤,身體壯熱。脾疳,一名肥疳,體黃瘦削,皮膚乾澀而有瘡疥,腹大嗜土。腎疳,一名骨疳,肢體瘦削,遍生瘡疥,喜臥濕地。

肺疳,一名氣疳,喘嗽氣促,口鼻生瘡。若患潮熱,當先補肝,後瀉心。若妄以硝、黃諸藥利之,若患癖,當消磨。若誤以巴豆、硼砂下之,及傷寒誤下,皆能成疳。其初病者,為熱疳。久病者,為冷疳。冷熱相兼者,津液短少者,皆因大病脾胃虧損,內亡津液所致。當固脾胃為主,早為施治,則不變敗症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兒童各種疳疾的特徵和治療方式。

當兒童患有內部疳疾時,常會出現眼睛腫脹、腹部膨脹、拉肚子且排泄物呈青白色,以及身體極度消瘦的情況。外部疳疾則表現為鼻子下方紅腫潰爛,頻繁揉搓鼻子耳朵,或四肢長出瘡癤。鼻部瘡癤可使用蘭香散,其他部位的瘡癤則可用白粉散來治療。

肝臟引起的疳疾,又稱筋疳,眼睛可能被一層白色薄膜覆蓋,或者拉血便且面容憔悴。心臟導致的疳疾,臉色會偏黃但兩頰泛紅,且全身發高燒。脾臟相關的疳疾,也叫肥疳,皮膚會呈現黃色且消瘦,皮膚乾燥有瘡癬,腹部膨脹且喜歡吃土。腎臟引發的疳疾,又稱骨疳,四肢會極度消瘦,全身長滿瘡癬,喜歡躺在濕地上。

肺部問題造成的疳疾,又名氣疳,會有喘息咳嗽、呼吸急促,以及口鼻生瘡的症狀。如果兒童有潮熱的問題,應先補肝再清心。若隨意使用硝石、黃連等藥物進行利尿,或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使用巴豆、硼砂等藥物,以及感冒時錯誤的服用藥物,都可能導致疳疾的產生。

剛開始的病症屬於熱疳,長期患病則轉為冷疳。冷熱交雜或體內津液不足的疳疾,都是由於重大疾病導致脾胃功能損耗,體內津液流失所造成。應以鞏固脾胃為主要治療方向,盡早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成嚴重的疾病。